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喬丹親兒子”這雙鞋,告訴你極致包裹

前言

“可以做一些2017年不怎麼有趣, 但是有實戰性的中端鞋吧。 ”

於世大家就看到了之前Explosive Bounce, Harden BE之類的adidas中端鞋款(adidas的中端鞋款在市場的反響真的一般, 畢竟如果你有500塊錢, 你買adidas一定會先選利拉德)。

“還有什麼想做的嗎, 可以仔細想想我們有啥真的漏了的, 很可惜的實戰鞋。 ”

我仔細想了想, 提了個名:

“我們是不是還沒測過Ultra Fly 2?”

靜態測評我對Ultra Fly 2的第一印象來自於2017夏季Jordan的“飛行總署”活動。 當時因為Super.Fly 2017的試用鞋款全部發完, 工作人員給遲來的球手發放的就是這雙Ultra Fly 2。 雖然因為到的比較早, 我並沒有成為嘗試者之一, 但是它的外形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過等到巴特勒自己來了的時候, 他已經成為一個“穿AJ32的人”了

鞋領神似Air Jordan 15, 採用了與CP3 IX相似的系帶系統成為了這雙Ultra Fly 2在外觀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時, 一體式鞋身外包膠質附面的外觀設計雖然並不能提升球鞋的顏值,

但也進一步形成了類似全掌內靴般的包裹, 讓人不會對球鞋的鞋身性能抱有太多質疑。

中底採用了前掌扇形zoom+後掌Hex zoom的配置, 並在足弓處安置了TPU。 雖然在原價1099這個檔次內這樣的配置並不算突出, 但是的確在這個價位的配置範圍之內。 而在大底上,

球鞋採用了波紋形的大網底路設計, 與當時SuperFly 2017的“大資料”大底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當然了, 實戰鞋的外形再怎麼特別, 還是得“場上見真章”。 究竟Ultra Fly 2 X的實戰表現究竟如何, 就要看下面的實戰測評了。

優勢強到變態的球鞋包裹

因為一體式鞋面直接內覆內襯的關係(沒有鞋舌),

球鞋的包裹可以說是強到變態。 從剛開始穿進鞋到實戰一周以上的時間之後, 都能夠感覺到內襯的包裹十分緊致(也就是傳說中的X女般的包裹)。

而且, 如果你在考慮到球鞋包裹太緊而特意買大, 卻感到球鞋偏寬的話, 類似CP IX AE的系帶系統也能很好地收縮鞋身,

將包裹提升到你滿意的程度, 這點實屬難得。

除此之外, 球鞋的後跟還包有質地較硬的內置模組, 和向上延伸的中底以及加厚的內襯一起, 能夠牢牢鎖住你的後跟。

所以,在提醒大家“請務必大半碼選購”(因為包裹真的好緊)的同時,我們也將這雙鞋的包裹與2017年的另一雙“包裹性之王”——Nike PG 1相提並論。相信喜歡PG 1腳感的你,也一定會愛上它。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採用了十分優秀的系帶系統,球鞋的支撐性也很有保障。

令人驚豔的中、大底表現

說道實戰鞋性能這件事,相信大家最關注的就是“中底表現”了。而無論是緩震還是抗扭,Ultra Fly 2 X的表現的確都實屬上乘。

先說緩震。採用了前掌扇形zoom以及後掌Hex zoom雖然聽起來有些偷工減料,但是球鞋在緩震舒適度上的確值得一誇。對於後衛來說恰到好處的前掌緩震以及“人小鬼大”的六邊形zoom製造的,令人驚喜的後掌緩震,讓這雙鞋成為了一雙十分適合後衛球員突破的鞋款。

(球鞋的防側翻也十分“恰到好處”,可以說是一雙很“後衛”的實戰鞋了)

橫貫足弓的TPU板也因為長度和硬度的扎實而讓球鞋的抗扭轉也十分優秀,也印證了我個人對於Ultra Fly 2 X是“90秒2017年遺珠”的看法。

說完了中底再來說大底。Ultra Fly 2 X的耐磨和抓地力(XDR版本)作為一雙我個人認為面向外場的球鞋,的確是不錯的。無論是側向抓地還是縱向啟動,在外場的表現上Ultra Fly 2 X都不會有任何拖遝。

除此之外,球鞋本身還配備了“雙層紋路”,在XDR大底保證耐磨基礎的同時,用第二層紋路延長球鞋的大底壽命也成為了球鞋本身的另一特質。這一點上,Ultra Fly 2 X算是十分“親民”的了。

缺陷腳踝部分“徒有其表”

作為一雙價格在400-550左右,帶有前後分區zoom配置,強勢包裹和優秀抓地,還有隱藏耐磨屬性的,面向後衛的實戰鞋,我們似乎不能要求這雙球鞋更多。但是,作為一雙高幫實戰鞋,Ultra Fly 2 X的“高幫”可真是沒啥用。

可能是因為鞋口外開式設計的原因我們在實戰過程中並不能感覺到腳踝在受到壓迫。可能是因為鞋口過於空曠,球鞋對腳踝的保護可以說是“若有似無”,而腳踝保護的缺陷也讓球鞋本身成為了一雙“假高幫”。

總結

如果不在乎這是一雙“假高幫”,Ultra Fly 2 X十分適合突破型選手的緩震,強大到變態的包裹以及穩定,還有大底的“隱藏屬性”都讓這雙球鞋的性價比不斷提升。在售價徘徊在400-550左右的現在,的確會是一雙十分值得一買的球鞋。

在此,我們將這雙鞋推薦給一些喜歡PG1般緊致包裹,但也對後跟緩震有所要求的突破型小體重/中等體重球手。無論是在內場還是外場,相信這雙鞋的實戰性能都會令你滿意。而“高性能”以及“高耐用性”也將成為這雙Ultra Fly 2 X提升性價比的優勢。

最後請不要忘了,一定要大半碼選購哦!

JORDAN ULTRA FLY 2 X

¥749

所以,在提醒大家“請務必大半碼選購”(因為包裹真的好緊)的同時,我們也將這雙鞋的包裹與2017年的另一雙“包裹性之王”——Nike PG 1相提並論。相信喜歡PG 1腳感的你,也一定會愛上它。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採用了十分優秀的系帶系統,球鞋的支撐性也很有保障。

令人驚豔的中、大底表現

說道實戰鞋性能這件事,相信大家最關注的就是“中底表現”了。而無論是緩震還是抗扭,Ultra Fly 2 X的表現的確都實屬上乘。

先說緩震。採用了前掌扇形zoom以及後掌Hex zoom雖然聽起來有些偷工減料,但是球鞋在緩震舒適度上的確值得一誇。對於後衛來說恰到好處的前掌緩震以及“人小鬼大”的六邊形zoom製造的,令人驚喜的後掌緩震,讓這雙鞋成為了一雙十分適合後衛球員突破的鞋款。

(球鞋的防側翻也十分“恰到好處”,可以說是一雙很“後衛”的實戰鞋了)

橫貫足弓的TPU板也因為長度和硬度的扎實而讓球鞋的抗扭轉也十分優秀,也印證了我個人對於Ultra Fly 2 X是“90秒2017年遺珠”的看法。

說完了中底再來說大底。Ultra Fly 2 X的耐磨和抓地力(XDR版本)作為一雙我個人認為面向外場的球鞋,的確是不錯的。無論是側向抓地還是縱向啟動,在外場的表現上Ultra Fly 2 X都不會有任何拖遝。

除此之外,球鞋本身還配備了“雙層紋路”,在XDR大底保證耐磨基礎的同時,用第二層紋路延長球鞋的大底壽命也成為了球鞋本身的另一特質。這一點上,Ultra Fly 2 X算是十分“親民”的了。

缺陷腳踝部分“徒有其表”

作為一雙價格在400-550左右,帶有前後分區zoom配置,強勢包裹和優秀抓地,還有隱藏耐磨屬性的,面向後衛的實戰鞋,我們似乎不能要求這雙球鞋更多。但是,作為一雙高幫實戰鞋,Ultra Fly 2 X的“高幫”可真是沒啥用。

可能是因為鞋口外開式設計的原因我們在實戰過程中並不能感覺到腳踝在受到壓迫。可能是因為鞋口過於空曠,球鞋對腳踝的保護可以說是“若有似無”,而腳踝保護的缺陷也讓球鞋本身成為了一雙“假高幫”。

總結

如果不在乎這是一雙“假高幫”,Ultra Fly 2 X十分適合突破型選手的緩震,強大到變態的包裹以及穩定,還有大底的“隱藏屬性”都讓這雙球鞋的性價比不斷提升。在售價徘徊在400-550左右的現在,的確會是一雙十分值得一買的球鞋。

在此,我們將這雙鞋推薦給一些喜歡PG1般緊致包裹,但也對後跟緩震有所要求的突破型小體重/中等體重球手。無論是在內場還是外場,相信這雙鞋的實戰性能都會令你滿意。而“高性能”以及“高耐用性”也將成為這雙Ultra Fly 2 X提升性價比的優勢。

最後請不要忘了,一定要大半碼選購哦!

JORDAN ULTRA FLY 2 X

¥74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