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清廉溫州”建設有了時間軸和路線圖 “20條”助力溫州風清氣正

新時代“清廉溫州”建設的“路線圖”出爐——市委市政府日前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清廉溫州”建設的實施意見》, 針對淨化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提出20條舉措,

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強化不敢腐的震懾, 紮牢不能腐的籠子, 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到溫州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自省委提出“清廉浙江”建設以來, 我市第一時間啟動謀劃, 積極探索“清廉浙江”建設的溫州樣本。 這次出臺的《意見》為“清廉溫州”建設畫明瞭時間軸和路線圖, 要求通過五年的努力, 實現“構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環境、構建公平透明的經濟環境、構建海晏河清的社會環境、構建風清氣正的文化環境”四大目標。

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將把“清廉溫州”建設與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歸併考核, 納入市委、市政府對縣(市、區)、市直單位年度考核體系。 對推進“清廉溫州”建設不到位、不盡責的,

及時提醒誡勉、限期整改, 對造成嚴重後果的, 嚴肅問責。

鐵拳反腐清風除弊淨化政治環境

《意見》圍繞“淨化政治環境”提出, 實施“政治清明”基礎工程, 嚴肅查處對党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兩面派, 全面淨化政治生態。 強化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 失責必問、問責必嚴,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地生根。

開展鐵拳反腐行動, 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的領導幹部,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 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的腐敗案件, 嚴厲打擊選人用人、審批監管、執法司法、招標投標、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違紀違法行為, 著力解決權力尋租、利益輸送以及利用“一家兩制”與民爭利等腐敗問題。

開展“清風除弊”行動, 定期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執行情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嚴肅查處頂風違紀老問題, 深挖細查隱形變異新動向, 堅決防止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回潮複燃, 在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下更大功夫。

同時將完善幹部選人用人機制, 對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決”, 對廉潔上有問題的堅決不用。 制定實施巡察工作五年規劃, 實現一屆任期內巡察全覆蓋。

效能革命清風助企淨化經濟環境

《意見》提出, 圍繞“萬人雙評議”“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開展效能革命攻堅行動, 著力整治“為官不為”“庸懶散”等作風頑疾, 解決執行市委決策部署打折扣、重大專案落地難、重點工程推進慢等問題。

開展“清風助企”行動, 完善政商良性互動機制, 著力優化親商安商的營商環境, 堅決查處利用職權在企業搭股經商、向企業亂收費、“吃拿卡要”等各類損害企業利益的違紀違規行為。

此外, 通過“政府清廉”示範工程、“清廉企業”培育計畫等舉措, 促進營商環境公平透明。

督權管人廉至基層淨化社會環境

《意見》提出, 實施“幹部清正”保障工程, 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 引導約束幹部廉潔從政、廉潔用權。 加強對領導幹部“八小時以外”行為的監督, 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堅持抓早抓小, 讓黨員幹部不犯錯、少犯錯。

聚焦群眾身邊的腐敗, 《意見》要求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尤其是對民生資金、“三資”管理、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等領域加大監督執紀力度, 圍繞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和社會治安等方面, 嚴肅查處失職瀆職行為及背後的腐敗問題。

實施“清廉村居”“清廉站所”培育計畫。 規範村集體“三資”管理和處置, 打擊村幹部為自己和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行為, 整治村霸、地霸等基層亂象;在基層站所內落實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即辦制, 嚴肅查處執法不嚴、辦事不公、亂檢查、亂設前置條件等違法違規行為。

清風養廉引領風尚淨化文化環境

《意見》要求, 發揮清廉文化引領作用, 把清廉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公共文化設施網路佈局。 推進清廉文化有形化建設, 培育提升平陽縣省“一大”會址、文成縣劉基廉政文化紀念館等省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培育一批清廉文化特色項目和清廉文化示範點。同時,樹立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價值導向,開展“清風養廉”“清風厚德”行動,把弘揚清廉文化納入公民道德建設工程。

此外,實施清廉文化共建工程,充分利用市“十百千”助企服務活動、市領導到大中專院校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千個機關黨組織、千家文明單位和千支志願隊伍結對千個文化禮堂”活動等現有載體,積極拓寬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各種共建管道,加快清廉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醫院、進網路步伐,豐富群眾性清廉文化活動,讓社會公眾在參與中增強清廉價值認同和行動自覺。

記者:繆眎眎

培育一批清廉文化特色項目和清廉文化示範點。同時,樹立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價值導向,開展“清風養廉”“清風厚德”行動,把弘揚清廉文化納入公民道德建設工程。

此外,實施清廉文化共建工程,充分利用市“十百千”助企服務活動、市領導到大中專院校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千個機關黨組織、千家文明單位和千支志願隊伍結對千個文化禮堂”活動等現有載體,積極拓寬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各種共建管道,加快清廉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醫院、進網路步伐,豐富群眾性清廉文化活動,讓社會公眾在參與中增強清廉價值認同和行動自覺。

記者:繆眎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