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年十六鋪,今日陸家嘴!上海地標背後的40年溫州故事

上海十六鋪碼頭, 外立面呈波浪造型的新建侯船大廳, 正在內部施工。 和候船大廳隔江相望的, 是浦東三座最高的地標建築: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

倚靠著十六鋪邊的欄杆, 眺望著黃浦江, 溫州人張蓮英心生重重感慨。 40年前, 她就是從溫州市區的安瀾亭碼頭出發, 坐船20多個小時到這裡。 每次, 忍著風浪往返溫州和上海, 只為了進一點上海貨回溫州販賣。 那時碼頭人多又雜, 和現在的乾淨氣派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溫報集團“致敬新時代·奮鬥溫商路——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球行”採訪組上海站的採訪, 便是從十六鋪這個地標開始的。 從十六鋪到浦東康橋, 再到陸家嘴金融中心, 沿著這條上海地標串成的線索鏈, 聆聽在滬溫商接續奮鬥的新故事……

上海外灘

八十年代的安瀾碼頭

從安瀾亭到十六鋪走南闖北的溫州供銷大軍販賣三大件:羊毛衫、襯衫和冰箱

十六鋪碼頭是外灘最著名的碼頭, 曾是遠東最大碼頭和上海水上門戶, 也是溫州人走南闖北的不二選擇。

1982年的十六鋪碼頭

如今的十六鋪碼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張蓮英正是其中一員。 要坐船去上海的人太多, 她找關係托人才能買到散席, 上船拿船票抵押領一張草席一條毛毯, 上面全是腳印還有跳蚤、蝨子, 找地方草席一攤就坐下。 去晚了占不到靠船壁的位置,

只能在走廊、廁所門口打地鋪, 來來往往的人都踩著席子過, 遇上風浪還要吐得一塌糊塗。 船靠上碼頭, 就跟著大家和捅散的蜂窩似地往上海城區跑。

八十年代中葉溫州到上海客輪榮新號到溫州港

很多溫州人販賣三大件:羊毛衫、襯衫和冰箱。 張蓮英做的是羊毛衫生意。“紅盒子上印著燙金的鳳凰和字。”她說,“這是那時最緊俏的上海產鳳凰牌,還有樂久、雪馬等牌子。”

鳳凰羊毛衫商標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張蓮英退出了羊毛衫生意。像她那樣通過十六鋪碼頭和上海結緣的溫州人中,不少人則紮根上海在發展壯大後重返外灘。比如,由溫商楊萬總打造的“尚9·一滴水”位於外灘,提供婚慶、宴會、中餐、酒吧等服務。溫商張文榮的上海亞龍投資集團是一家以工業、教育、房地產投資為主的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十六鋪登岸,發展到大企業,把集團總部安在了上海最繁華的淮海路商區。

從溫州到康橋紮根上海走向世界的溫州製造溫州精神與上海速度相融合

上海康橋工業區

位於浦東新區的康橋路,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遠沒有南京路、外灘、陸家嘴那樣著名,但這裡卻是溫州製造企業集中進入上海的首站座標。

“溫州企業家一直有一種上海情結,因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很多溫州商品都願意打上‘上海製造’的標籤,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表明它們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才能更容易被全國市場認同。”上海市浙江溫州商會秘書長厲蓓蕾說。

天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天樂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把遠離城市核心區、用地充足的康橋地區,定位為工業基地啟動開發。他們把康橋作為進入上海進而打入全國市場、打通國際市場最新選擇。作為最早進駐的滬外企業群體,天正、均瑤、美特斯邦威、紅蜻蜓、建橋等第一批溫企入駐康橋路,推動康橋工業區不斷擴容,工業區升格為市級,從8平方公里拓展到26多平方公里。

當然,康橋也見證了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善於捕捉商機的眼光。2009年,康橋所在的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浦東和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世博館、自貿區……這些國際級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讓康橋的溫企同步實現發展壯大。均瑤集團旗下的吉祥航空,在康橋工業區內建立吉祥航空模擬機培訓中心,這裡將成為均瑤集團旗下的航空城。

同樣在康橋“圓夢”的溫州人周星增算是“另類”。他是第一個到上海辦大學的溫州人。1999年,他在康橋征地205畝建上海建橋學院第一期工程。2000年9月,上海建橋學院迎來了第一批新生,共1352人。當年建成,當年招生,建橋學院創造了溫州精神與上海速度相融合的奇跡。

從康橋到陸家嘴:擁抱資本和新經濟的新溫商網路遊戲、賽車、創投、新零售皆有新佈局

樓高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位於上海陸家嘴的一棟摩天大樓。

2009年,天正集團成為入駐該大樓的首家溫商企業。金融投資、商貿服務、互聯網文創等新興產業,正是上海新生代溫商的重點發展領域。“80後”溫州小夥林奇也在那年創立“遊族網路”,成為新生代溫商中的佼佼者。

從小癡迷遊戲的林奇在上海灘“玩”出了一家上市公司。他調侃自己:大學4年盒飯吃了兩年,吃盒飯的時候還有一半時間盯著電腦。2009年,網頁遊戲在國內剛起步,“遊族網路”推出首款戰爭策略產品《三十六計》一炮而紅,此後推出多款產品,並於2014年登陸A股主機板,一夜之間身價飆到60多億元。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是最近國內資本市場的熱點事件。摩拜投資方之一是新晉風投機構“熊貓資本”,四位合夥人中的梁維弘和李心毅正是溫州人。越來越多的溫州新生代在私募創投領域日漸風生水起。

借力上海金融中心的優勢,吉祥航空、飛科電器、水星家紡、華榮科技、榮泰健康、康得萊等溫商公司在陸家嘴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依靠上海創投資本發達和扶持新興產業的優勢,溫州人夏青創辦的力盛賽車、溫商陳崇軍創立的古鼇電子紮根上海,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滬上溫商還在新興行業裡頗有斬獲。“85後”林曉君創立上海太仕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互聯網應用開拓一個完全陌生的全球商務退稅業務。抓住消費升級和“一帶一路”的商機,里安人葉建忠、夏春雷創立的木槿生活,以上海為“跳板”,已佈局全球20多個國家地區,短短三年多成為日用百貨業的“黑馬”品牌。

正如厲蓓蕾所說,新溫商雖然很多脫離家族產業或者傳統產業,但繼承了溫州人的開創精神和堅韌品質。他們眼光獨到、目標明確、善於學習,未來必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大舞臺上展現風采。

金名片:上海溫商

上海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致力於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據上海溫州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在上海的溫州人有60多萬,創辦企業9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000多家,行業覆蓋金融、投資、教育、房地產、市場、貿易以及服鞋、電器電纜、印刷等領域,並逐步向互聯網產業、文創產業等延伸。

2017上海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有11家溫商企業上榜。其中5家企業進入前50強,另有8家企業進入上海市製造業100強,均瑤、勝華、正泰等企業還躋身上海企業100強。

記者手記 

上海,溫商通往全球的“橋頭堡”

溫州人真多——這是這幾天在上海採訪的最大感受。

溫商何以如此青睞上海?良好的營商環境、通暢快捷的資訊管道、國際化的人才優勢,這些成為溫商以及溫州品牌通向全國、走向全球的好“跳板”。對於一個商業嗅覺敏銳的溫州人而言,上海無疑是創業者的聖地。

40年來,溫商在上海大舞臺上八方出擊,施展拳腳,不但站穩腳跟,而且成為行業的佼佼者。這裡不僅有改革開放初期就闖蕩上海灘的第一代溫商,也有如遊族網路CEO林奇這樣的新生代溫商,推陳出新,他們佈局的行業已經從傳統的製造升級到“智造”,並且向金融、文創、互聯網、新零售等行業滲透。溫州人的商業敏銳加上大上海的國際平臺,演繹出別樣的精彩。

樹高千尺不忘根。在企業發展的路上,溫商不忘反哺家鄉。不僅以商招商、招才引智、反哺家鄉,而且在慈善公益回報家鄉。“為社會創造價值”“做有價值的行業貢獻者”“做最具價值的全球品牌”是新時代上海溫商的新目標!

他山之石

3月31日,上海市工商局開通了上海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平臺,實現了工商、稅務、銀行、公安“一網通辦”,將開辦企業的環節減少為工商執照、公安刻制公章、稅務涉稅事項(含申領發票)3個,時間由原先22天縮短為5天。有企業上午錄入企業資訊,下午網上提交申請,當天列印出了營業執照。

▲3月29日,上海市工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一窗通”服務平臺上線情況

這是上海正在進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年的新速度。在採訪中,溫商對於上海一流的營商環境有滿滿的獲得感。他們說,上海政策公開透明、辦事規範,法治環境總體水準較好,家鄉溫州的發展環境也在加快改善,這是新一輪區域環境競爭的必選項。

2017年上海平均每天誕生1174戶企業,是2013年登記制度改革前的2.7倍。企業數量越多、“密度”越高、增速越快,對營商環境的考驗就越大。2017年12月22日,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提出,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落實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引起強烈反響。

對於冗余繁瑣的行政審批事項,“放手”並不難,但對於審批從未有過的先例,甚至沒有對應法律法規支撐的新生事物,如何“放活”,更考驗監管的智慧和功力。上海的改革並不是簡單“加減”法。

根據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最新通報的情況:上海充分吸收了2017年世界銀行提交的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建議,其中28項短期改革建議中已經有24項在最近出臺的改革舉措中得到採納。同時,已有8個國家事權的改革事項在上海先行先試,比如率先實施建設資金落實承諾制,進一步簡化進出口報關隨附單證等。從政策效果看,改革後相關事項的辦理時間平均縮短了一半以上,手續環節減少了近40%。

上海還以“12345”和“請你來找茬”為基礎,建立企業和市民的統一政府諮詢、投訴、建議平臺,做到市場和社會訴求“一號響應”。上海市政府最新審議通過了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年內實現市區兩級企業審批和服務事項90%以上全程網上辦理或最多跑一次。

對新業態,上海轉變思路,堅持“包容審慎”原則,只要堅守不違法、不擾民、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等底線,就歡迎和鼓勵。

“放”並非一放到底。監管能否更高效,見證了“管”的水準。比如在“屢教不改”的網路訂餐行業,徐匯、長寧等區正試點鼓勵送餐員內部舉報,相關區市場監管部門正與區內訂餐平臺設立資訊交互埠,讓訂餐平臺和監管部門能同時接收該平臺內部的投訴舉報資訊,以便更快地查實查處違法違規商戶,大幅輔助提升上海食品安全的監管效率。

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採訪組 張睿 尤成勇 李尖

張蓮英做的是羊毛衫生意。“紅盒子上印著燙金的鳳凰和字。”她說,“這是那時最緊俏的上海產鳳凰牌,還有樂久、雪馬等牌子。”

鳳凰羊毛衫商標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張蓮英退出了羊毛衫生意。像她那樣通過十六鋪碼頭和上海結緣的溫州人中,不少人則紮根上海在發展壯大後重返外灘。比如,由溫商楊萬總打造的“尚9·一滴水”位於外灘,提供婚慶、宴會、中餐、酒吧等服務。溫商張文榮的上海亞龍投資集團是一家以工業、教育、房地產投資為主的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十六鋪登岸,發展到大企業,把集團總部安在了上海最繁華的淮海路商區。

從溫州到康橋紮根上海走向世界的溫州製造溫州精神與上海速度相融合

上海康橋工業區

位於浦東新區的康橋路,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遠沒有南京路、外灘、陸家嘴那樣著名,但這裡卻是溫州製造企業集中進入上海的首站座標。

“溫州企業家一直有一種上海情結,因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很多溫州商品都願意打上‘上海製造’的標籤,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表明它們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才能更容易被全國市場認同。”上海市浙江溫州商會秘書長厲蓓蕾說。

天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天樂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把遠離城市核心區、用地充足的康橋地區,定位為工業基地啟動開發。他們把康橋作為進入上海進而打入全國市場、打通國際市場最新選擇。作為最早進駐的滬外企業群體,天正、均瑤、美特斯邦威、紅蜻蜓、建橋等第一批溫企入駐康橋路,推動康橋工業區不斷擴容,工業區升格為市級,從8平方公里拓展到26多平方公里。

當然,康橋也見證了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善於捕捉商機的眼光。2009年,康橋所在的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浦東和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世博館、自貿區……這些國際級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讓康橋的溫企同步實現發展壯大。均瑤集團旗下的吉祥航空,在康橋工業區內建立吉祥航空模擬機培訓中心,這裡將成為均瑤集團旗下的航空城。

同樣在康橋“圓夢”的溫州人周星增算是“另類”。他是第一個到上海辦大學的溫州人。1999年,他在康橋征地205畝建上海建橋學院第一期工程。2000年9月,上海建橋學院迎來了第一批新生,共1352人。當年建成,當年招生,建橋學院創造了溫州精神與上海速度相融合的奇跡。

從康橋到陸家嘴:擁抱資本和新經濟的新溫商網路遊戲、賽車、創投、新零售皆有新佈局

樓高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位於上海陸家嘴的一棟摩天大樓。

2009年,天正集團成為入駐該大樓的首家溫商企業。金融投資、商貿服務、互聯網文創等新興產業,正是上海新生代溫商的重點發展領域。“80後”溫州小夥林奇也在那年創立“遊族網路”,成為新生代溫商中的佼佼者。

從小癡迷遊戲的林奇在上海灘“玩”出了一家上市公司。他調侃自己:大學4年盒飯吃了兩年,吃盒飯的時候還有一半時間盯著電腦。2009年,網頁遊戲在國內剛起步,“遊族網路”推出首款戰爭策略產品《三十六計》一炮而紅,此後推出多款產品,並於2014年登陸A股主機板,一夜之間身價飆到60多億元。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是最近國內資本市場的熱點事件。摩拜投資方之一是新晉風投機構“熊貓資本”,四位合夥人中的梁維弘和李心毅正是溫州人。越來越多的溫州新生代在私募創投領域日漸風生水起。

借力上海金融中心的優勢,吉祥航空、飛科電器、水星家紡、華榮科技、榮泰健康、康得萊等溫商公司在陸家嘴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依靠上海創投資本發達和扶持新興產業的優勢,溫州人夏青創辦的力盛賽車、溫商陳崇軍創立的古鼇電子紮根上海,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滬上溫商還在新興行業裡頗有斬獲。“85後”林曉君創立上海太仕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互聯網應用開拓一個完全陌生的全球商務退稅業務。抓住消費升級和“一帶一路”的商機,里安人葉建忠、夏春雷創立的木槿生活,以上海為“跳板”,已佈局全球20多個國家地區,短短三年多成為日用百貨業的“黑馬”品牌。

正如厲蓓蕾所說,新溫商雖然很多脫離家族產業或者傳統產業,但繼承了溫州人的開創精神和堅韌品質。他們眼光獨到、目標明確、善於學習,未來必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大舞臺上展現風采。

金名片:上海溫商

上海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致力於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據上海溫州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在上海的溫州人有60多萬,創辦企業9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000多家,行業覆蓋金融、投資、教育、房地產、市場、貿易以及服鞋、電器電纜、印刷等領域,並逐步向互聯網產業、文創產業等延伸。

2017上海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有11家溫商企業上榜。其中5家企業進入前50強,另有8家企業進入上海市製造業100強,均瑤、勝華、正泰等企業還躋身上海企業100強。

記者手記 

上海,溫商通往全球的“橋頭堡”

溫州人真多——這是這幾天在上海採訪的最大感受。

溫商何以如此青睞上海?良好的營商環境、通暢快捷的資訊管道、國際化的人才優勢,這些成為溫商以及溫州品牌通向全國、走向全球的好“跳板”。對於一個商業嗅覺敏銳的溫州人而言,上海無疑是創業者的聖地。

40年來,溫商在上海大舞臺上八方出擊,施展拳腳,不但站穩腳跟,而且成為行業的佼佼者。這裡不僅有改革開放初期就闖蕩上海灘的第一代溫商,也有如遊族網路CEO林奇這樣的新生代溫商,推陳出新,他們佈局的行業已經從傳統的製造升級到“智造”,並且向金融、文創、互聯網、新零售等行業滲透。溫州人的商業敏銳加上大上海的國際平臺,演繹出別樣的精彩。

樹高千尺不忘根。在企業發展的路上,溫商不忘反哺家鄉。不僅以商招商、招才引智、反哺家鄉,而且在慈善公益回報家鄉。“為社會創造價值”“做有價值的行業貢獻者”“做最具價值的全球品牌”是新時代上海溫商的新目標!

他山之石

3月31日,上海市工商局開通了上海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平臺,實現了工商、稅務、銀行、公安“一網通辦”,將開辦企業的環節減少為工商執照、公安刻制公章、稅務涉稅事項(含申領發票)3個,時間由原先22天縮短為5天。有企業上午錄入企業資訊,下午網上提交申請,當天列印出了營業執照。

▲3月29日,上海市工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一窗通”服務平臺上線情況

這是上海正在進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年的新速度。在採訪中,溫商對於上海一流的營商環境有滿滿的獲得感。他們說,上海政策公開透明、辦事規範,法治環境總體水準較好,家鄉溫州的發展環境也在加快改善,這是新一輪區域環境競爭的必選項。

2017年上海平均每天誕生1174戶企業,是2013年登記制度改革前的2.7倍。企業數量越多、“密度”越高、增速越快,對營商環境的考驗就越大。2017年12月22日,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提出,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落實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引起強烈反響。

對於冗余繁瑣的行政審批事項,“放手”並不難,但對於審批從未有過的先例,甚至沒有對應法律法規支撐的新生事物,如何“放活”,更考驗監管的智慧和功力。上海的改革並不是簡單“加減”法。

根據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最新通報的情況:上海充分吸收了2017年世界銀行提交的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建議,其中28項短期改革建議中已經有24項在最近出臺的改革舉措中得到採納。同時,已有8個國家事權的改革事項在上海先行先試,比如率先實施建設資金落實承諾制,進一步簡化進出口報關隨附單證等。從政策效果看,改革後相關事項的辦理時間平均縮短了一半以上,手續環節減少了近40%。

上海還以“12345”和“請你來找茬”為基礎,建立企業和市民的統一政府諮詢、投訴、建議平臺,做到市場和社會訴求“一號響應”。上海市政府最新審議通過了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年內實現市區兩級企業審批和服務事項90%以上全程網上辦理或最多跑一次。

對新業態,上海轉變思路,堅持“包容審慎”原則,只要堅守不違法、不擾民、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等底線,就歡迎和鼓勵。

“放”並非一放到底。監管能否更高效,見證了“管”的水準。比如在“屢教不改”的網路訂餐行業,徐匯、長寧等區正試點鼓勵送餐員內部舉報,相關區市場監管部門正與區內訂餐平臺設立資訊交互埠,讓訂餐平臺和監管部門能同時接收該平臺內部的投訴舉報資訊,以便更快地查實查處違法違規商戶,大幅輔助提升上海食品安全的監管效率。

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採訪組 張睿 尤成勇 李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