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產品已“死”,產業方興:互聯網下半場B2B行業創新法則

毋庸置疑, 10年以前, 產品思維絕對是互聯網行業乃至整個創新領域最為關鍵的一點。

互聯網早期用戶進行大規模線上化、用戶進行整體遷移時, 只要有一款產品做到極致、快速實現閉環體驗, 你是有機會擁抱這次紅利的。 但今天這樣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產品思維的視角是從產品出發, 比如關注細節、體驗、轉化率。 但是, 今天我們需要以產業思維視角, 去關注整個產業鏈的邏輯關係、關注整個產業鏈裡面的供求關係以及實現的細節, 關注資本、技術、流量對這個產業的助推作用。

如果我們不能做好產業,

不能理解新的產業需求和產業共同成長, 並和這個產業形成一個共生體, 我們會輸的很慘。

互聯網下半場, 在行業變遷中, 在中國, 創新、創業的機會究竟在哪裡?該怎麼駕馭這樣的機會?

互聯網下半場的創新法則:連接、賦能、破界。

麥肯錫研究院指出, 傳統行業通過數位化創新, 會帶來10%-45%行業增長。 在一些產業裡面, 這個增量還會變得更大。 一個擁有上百年傳統的行業在擁抱了互聯網之後, 甚至會面臨井噴和爆發。

面對這些紅利帶來的機會, 傳統行業需要找到的是:配合產業升級過程中, 產業鏈上還有什麼樣的痛點?我們怎麼抓住這些痛點並解決這些痛點?

創新法則關鍵字:連接;賦能;破界。

一、連接

(1)連接服務。

表面上看,

連接服務就一句話, 實際上深入進來, 會發現從技術到產品、到運營都面臨很多坑。

以傳統木材行業為例, 產業鏈冗長。 整個交易流程中涉及諸多供應鏈環節, 每個環節都存在痛點:資訊不對稱、跨區域成本高、資金占壓大、信用無保障……而這整個流程存在問題和痛點都是木材用戶自己去逐個協調解決。

所以, 能否連接垂直行業企業級服務、提升行業效率, 是擺在B2B平臺面前的一個難題。 連接服務的本質是有沒有改變體驗、提升效率或者是創造出整個業務流程上真正的增量價值, 並不是簡單說, 連接上就行了。 這是一個很慢的過程。

(2)連接服務提供者

連接服務的提供者, 即, 連接那些能給我提供優質服務的每一個從業單元:比如比如外賣平臺的商家和騎手,

比如打車軟體的司機, 再比如英語學習平臺的外教。

讓這些從業單元, 在服務供給過程和產業鏈運轉過程中, 能夠提升雙方效率。 一方面能夠提升從業單元的服務效率, 更多接單, 最大限度優化資源配置。 另一方面, 保證服務品質的供給, 保證服務環節的完善, 提高被服務企業運作效率。

以木材行業為例, 木材B2B平臺根據整個行業運作流程、針對供應鏈各個環節痛點, 梳理出一整套完整行業服務體系, 整合服務提供者, 根據企業級木材客戶的需求, 為其量身定制最優服務流程及組合。 只有這樣的連接, 才能使閉塞的傳統產生巨大的網路效應, 為使用者、從業者提供巨大的價值。

(3)連接需求

在連接從業單元的過程中, 其實你很自然會順帶想到連接需求, 連接需求也是機會。

很簡單, 比如在木材交易過程中, 提供了交易平臺, 事實上很多使用者還需要資訊、資金、物流、倉儲等服務。 在平臺進行交易的同時, 他實際上還希望享受一站式全產業鏈服務的便捷體驗, 這就順帶連接了關聯需求。

二、賦能

“賦能”這個詞現在用的多而寬泛, 例如, 技術賦能、大資料賦能、行銷賦能, 是現在比較多的賦能方式。 但我們需要思考更多的是怎樣去賦能?

(1)技術賦能

很多互聯網+產業的企業裡, 員工基本來自於互聯網及科技類企業, 已經在裡面積累了技術能力, 當進入到一個傳統產業或是一個新行業裡面, 這些技術能力能不能和這個行業相互結合,

產生出新的魅力?

比如, 木材B2B平臺, 是整合了資訊、交易、物流、倉儲、供應鏈金融等於一體的平臺, 用戶在平臺上獲取一手貨源、求購資訊, 通過三方支付實現線上交易流程, 通過享受平臺會員推廣服務提升品牌曝光, 通過智慧型機器人客服更便捷的獲取諮詢服務等。

(2)資料賦能

以木材行業例。 在木材B2B行業興起之前, 普通木材使用者想看到資料是非常困難的, 更難以判斷整個行業走勢狀況, 常常是被市場這個“無形”的手操控著, 只能顧及眼前, 本質上都是在盲打, 而不是在資料的基礎上做決策。 沒有預測行情和抵禦行業風險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做了木材B2B平臺, 通過以下幾步, 實現資料賦能:

1)通過行情資訊、市場報價、資源供求資訊發佈及展示,為會員提供資訊服務,為木材使用者提供一手資訊,快速瞭解行情;

2)聯通供需雙方,以資訊資訊平臺,開通流量入口,通過線上交易工具,以資料資訊處理,匹配訂單需求,簡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速度,為買賣雙方提供優質服務, 形成行業訂單入口滿足企業間線上交易需求,帶動商業平臺;

3)積累供應鏈大資料,構建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基於我們的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著力沉澱供應鏈大資料,目前,由供應鏈產生的資料的規模、廣度和深度都在加速增長,為情景智慧驅動的供應鏈提供了充足的資料基礎。進而,利用大資料和雲計算技術來突破傳統ERP系統僅能完成訂單交付、發運和交易資料的局限性。

4)大力整合行業內供應鏈資源,與協力廠商物流、倉儲,與業內龍頭企業、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在合作和共用模式中,合作方從資訊、技術、產品、物流、資金和服務等方面,實現平臺共用,共建產業生態圈。一方面,B2B電商平臺通過資料、物流、金融及具有行業特點的支撐服務,構建完整增值服務體系;另一方面,物流、金融服務之間又可以通過電商平臺上積累的資訊和資料為樞紐,為彼此服務,從而形成彼此關聯的生態閉環。

資料背後持續提升的是對這個行業的認知能力,能夠帶給整個行業從業者的價值,是不斷在被放大的。也就是說,無形之中,木材B2B平臺就和行業生態鏈每一個環節的業務夥伴們有了更多接觸點。

(3)行銷賦能

今天,所有傳統行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要不要通過技術方式解決行業的行銷痛點?敢不敢擁抱新的媒體和技術?

比如,現在木材產業的行銷還是比較傳統,線下業務人員用傳單、海報、熟人社交圈拓展等方式開拓銷售管道。但是,我們今天的年輕人乃至中老年人都離不開智慧手機,社交媒體平臺上、社群裡到處都活躍著木材人的身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能夠幫助整個木材行業跟著時代步伐一起走向移動互聯網的原因。

B2B平臺+社交媒體管道行銷是一個典型的行銷賦能的例子。其實木材商一直有非常強烈的行銷的需求。除B2B平臺外,我們還通過媒體合作、自媒體矩陣建設、社區社群等廣開管道,並與B2B平臺行銷機制相配合,聚焦流量,幫助木材企業展開會員運營、增強用戶粘性為木材產業行銷賦能。

通過資料賦能、行銷賦能B2B平臺與木材產業鏈內供應商、採購商、媒體方、社交平臺形成了一個產業共同體。

三、破界

破界本質上是打破原有的界限和定律,不受限於你所處的行業領域和產業鏈環節。

(1)產業鏈關係破界

大部分傳統企業在自己所處的產業鏈環節和產業領域定格之後,其實不太願意走出去。這時候,就會面臨賽道的局限性和產業格局的局限性。

能不能在產業鏈關係上破界、打破原來產業格局的限制,這其實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更優秀、擁有更廣闊成長空間的企業。

比如,木材碼頭最開始是做線上貿易平臺,大家提到木材碼頭想到的是線上木材交易。但從2017年後,木材碼頭就開始全面整合行業資源,推出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涉足資訊、交易、物流、倉儲、供應鏈金融、征信等全產業鏈環節。

現在,木材碼頭已經從原來一個純互聯網+木材貿易企業,逐步走到了行業供應鏈整合環節,和木材行業主體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產業鏈破界。

(2)價值鏈破界

木材碼頭其實以前是沒有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在2017年開始打造並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最開始就是線上下各地區市場(滿洲里、綏芬河等)做倉單和代采業務,大家一邊做一邊思考木材碼頭能夠提供給木材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價值點主要在哪裡?

一開始大家認為一定是貿易上下游管道,後來我們發現,這個貨源是不是木材碼頭賣給木材用戶的,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讓整個木材行業能夠很好地通過B2B平臺服務體系,例如,針對木材行業交易大宗、物流週期長、資金占壓大,周轉困難,效率難以提升,便利快捷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是木材碼頭能夠帶給行業的新價值,而不是只盯著木材買賣這一個環節。

產品已“死”,產業方興:互聯網下半場B2B行業創新法則

正是這種思路的變化,木材碼頭業務在2017年比2016年有了數十倍的增長。價值創造的核心要素和要點發生了變化,不再拘泥于原來的價值創造點,而是找到了新環節上的突破。

這個突破常常不是產品思維能帶給我們的。需要我們走到產業裡面去,思考每一個產業鏈環節的痛點,思考產業的從業者到底需要什麼,如何幫他們提升效率,如何在某一個環節裡面創造別人不能創造的價值,如何和他們共生共贏。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定義我們提供什麼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突破原來給自己設定的界限。

互聯網上半場已經翻篇了。所以,大家要做好準備,調整思路,在自己的行業裡,做好中國式創新,迎接下半場的到來,實現口碑和商業的共贏。

1)通過行情資訊、市場報價、資源供求資訊發佈及展示,為會員提供資訊服務,為木材使用者提供一手資訊,快速瞭解行情;

2)聯通供需雙方,以資訊資訊平臺,開通流量入口,通過線上交易工具,以資料資訊處理,匹配訂單需求,簡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速度,為買賣雙方提供優質服務, 形成行業訂單入口滿足企業間線上交易需求,帶動商業平臺;

3)積累供應鏈大資料,構建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基於我們的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著力沉澱供應鏈大資料,目前,由供應鏈產生的資料的規模、廣度和深度都在加速增長,為情景智慧驅動的供應鏈提供了充足的資料基礎。進而,利用大資料和雲計算技術來突破傳統ERP系統僅能完成訂單交付、發運和交易資料的局限性。

4)大力整合行業內供應鏈資源,與協力廠商物流、倉儲,與業內龍頭企業、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在合作和共用模式中,合作方從資訊、技術、產品、物流、資金和服務等方面,實現平臺共用,共建產業生態圈。一方面,B2B電商平臺通過資料、物流、金融及具有行業特點的支撐服務,構建完整增值服務體系;另一方面,物流、金融服務之間又可以通過電商平臺上積累的資訊和資料為樞紐,為彼此服務,從而形成彼此關聯的生態閉環。

資料背後持續提升的是對這個行業的認知能力,能夠帶給整個行業從業者的價值,是不斷在被放大的。也就是說,無形之中,木材B2B平臺就和行業生態鏈每一個環節的業務夥伴們有了更多接觸點。

(3)行銷賦能

今天,所有傳統行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要不要通過技術方式解決行業的行銷痛點?敢不敢擁抱新的媒體和技術?

比如,現在木材產業的行銷還是比較傳統,線下業務人員用傳單、海報、熟人社交圈拓展等方式開拓銷售管道。但是,我們今天的年輕人乃至中老年人都離不開智慧手機,社交媒體平臺上、社群裡到處都活躍著木材人的身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能夠幫助整個木材行業跟著時代步伐一起走向移動互聯網的原因。

B2B平臺+社交媒體管道行銷是一個典型的行銷賦能的例子。其實木材商一直有非常強烈的行銷的需求。除B2B平臺外,我們還通過媒體合作、自媒體矩陣建設、社區社群等廣開管道,並與B2B平臺行銷機制相配合,聚焦流量,幫助木材企業展開會員運營、增強用戶粘性為木材產業行銷賦能。

通過資料賦能、行銷賦能B2B平臺與木材產業鏈內供應商、採購商、媒體方、社交平臺形成了一個產業共同體。

三、破界

破界本質上是打破原有的界限和定律,不受限於你所處的行業領域和產業鏈環節。

(1)產業鏈關係破界

大部分傳統企業在自己所處的產業鏈環節和產業領域定格之後,其實不太願意走出去。這時候,就會面臨賽道的局限性和產業格局的局限性。

能不能在產業鏈關係上破界、打破原來產業格局的限制,這其實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更優秀、擁有更廣闊成長空間的企業。

比如,木材碼頭最開始是做線上貿易平臺,大家提到木材碼頭想到的是線上木材交易。但從2017年後,木材碼頭就開始全面整合行業資源,推出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涉足資訊、交易、物流、倉儲、供應鏈金融、征信等全產業鏈環節。

現在,木材碼頭已經從原來一個純互聯網+木材貿易企業,逐步走到了行業供應鏈整合環節,和木材行業主體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產業鏈破界。

(2)價值鏈破界

木材碼頭其實以前是沒有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在2017年開始打造並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最開始就是線上下各地區市場(滿洲里、綏芬河等)做倉單和代采業務,大家一邊做一邊思考木材碼頭能夠提供給木材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價值點主要在哪裡?

一開始大家認為一定是貿易上下游管道,後來我們發現,這個貨源是不是木材碼頭賣給木材用戶的,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讓整個木材行業能夠很好地通過B2B平臺服務體系,例如,針對木材行業交易大宗、物流週期長、資金占壓大,周轉困難,效率難以提升,便利快捷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是木材碼頭能夠帶給行業的新價值,而不是只盯著木材買賣這一個環節。

產品已“死”,產業方興:互聯網下半場B2B行業創新法則

正是這種思路的變化,木材碼頭業務在2017年比2016年有了數十倍的增長。價值創造的核心要素和要點發生了變化,不再拘泥于原來的價值創造點,而是找到了新環節上的突破。

這個突破常常不是產品思維能帶給我們的。需要我們走到產業裡面去,思考每一個產業鏈環節的痛點,思考產業的從業者到底需要什麼,如何幫他們提升效率,如何在某一個環節裡面創造別人不能創造的價值,如何和他們共生共贏。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定義我們提供什麼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突破原來給自己設定的界限。

互聯網上半場已經翻篇了。所以,大家要做好準備,調整思路,在自己的行業裡,做好中國式創新,迎接下半場的到來,實現口碑和商業的共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