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近開灤,與“龍號”蒸汽機車零距離

北京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燒錄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絢麗畫卷。 在1881的位置, 人們會發現這裡為一座企業留下了三個悠久的記憶:“開平至胥各莊運煤鐵路建成, 中國火箭號車頭首次行駛, 開平煤礦建成投產”能在這中華世紀壇上彪炳史冊的就是開灤煤礦。 開灤, 滄桑成就它的厚重, 純粹。 如今所有的滄桑, 都已沉澱為大唐山生命中最質樸、最動人、最真實的美麗, 穿透歲月和歷史, 直達人的心靈最深處。 ——題記

圖文/子衿

坐落在中國鐵路源頭——唐胥鐵路起始處的“開灤蒸汽機車觀光園”則是集三個悠久記憶於一體的城市文化新地標。 它成為集中國鐵路、蒸汽機車歷史展示、城市文脈追憶、激發中國夢於一體的紅游文化園區, 一處集科普研學、旅遊休憩、外景拍攝於一身的工業遊休閒勝地, 一處印記家鄉情懷、感懷鄉土風情的城市文化新地標。 作為國家發改委於2014年批准建設的全國第二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專案的蒸汽機車觀光園, 是我們此行走進開灤煤礦, 重點尋訪的目的地。

圖文/子衿

圖文/子衿

“開灤蒸汽機車觀光園”依中國路礦之源遺址遺存、工業建築、器物而建, 滄桑古樸, 恢弘大氣。 包括了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蒸汽機車展廳、唐山老火車站(複建)、唐胥鐵路景觀天橋等景點。 世紀壇所記載的中國火箭號車頭就是位於開灤蒸汽機車觀光園的龍號機車。

圖文/子衿

圖文/子衿

圖文/子衿

蒸汽機車展廳內擺放著開灤工人新近復原的“可以開動的龍號機車”。因為車身上標有英文Rocket of China(中國火箭),機車水櫃兩側各鑲嵌一條金屬龍形圖案。因此,這台機車有了"中國火箭號"和"龍號"兩個名稱。

圖文/子衿

說“龍”號,不能不從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說起。

876年,英商怡和洋行以“修一條尋常馬路”為由在上海修築了軌距為0.762米、長14公里的吳淞鐵路,也稱凇滬鐵路。這條鐵路修成後,朝野大嘩,清政府經過與英國商人談判,最後決定以28.5萬兩白銀贖回鐵路,收回的鐵道引起朝中爭議。當時的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李鴻章和洋務派人士主張由中國自己經營,但更多的人反對,認為鐵路如不禁止會使外國商人競相效仿,侵害中國的主權,則主張拆掉。於是這條鐵路被拆除了。後來丁日昌向朝廷請求,將器材運往臺灣修築鐵路。但丁日昌後來患病退職,修路的計畫無法實現。運抵臺灣的器材被棄在打狗港(今高雄港),銹蝕報廢。這條外國人修的窄軌鐵路沒有保留下來。

圖文/子衿

1880年,唐山的開平煤礦興建投產,大量的煤炭出產後需要運往各地,因此礦方報請朝廷准修提條運煤鐵路。當時很多人反對鐵路,爭議極大。直隸提督劉銘傳以及李鴻章等人都力主自己修建鐵路,幾經波折,李鴻章以退為進,請求不行機車而以騾馬拉車,終於得到了朝廷的恩准,同意修築一條由開平至胥各莊,長約11公里的運煤鐵路。這條鐵路於1880年秋冬動工,1881年6月鋪軌,年底竣工。這條鐵路的軌距為1.435米(後被確定為國際標準軌距)鋼軌軌重每米15公斤。自此,唐胥鐵路成為中國自建並現存的最早鐵路。在修路的同時,開平煤礦的英籍工程師金達利用廢舊捲揚機造了一台簡陋的蒸汽機車。但由於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機車,這台機車暫時沒有行駛,所以唐胥鐵路一度是以騾馬牽引運煤車,歷史上稱“馬車鐵路”。

到了1882年,煤礦的產量猛增,騾馬拉車實在力不勝任,大量的煤運不出去。金達利又設計並指導中國工匠們精心製造了一台規範、精良的蒸汽機車,它可以和同時代的外國機車想媲美。當時礦務局的英籍工程師薄內的妻子為機車起了名字,叫"Rocket of China",意思是“中國火箭”。參與制造機車的中國工匠在車頭兩側各鑲嵌了一條金屬刻制的龍,因此又被稱作“龍”號。

圖文/子衿

“龍”號機車行駛起來,風馳電掣,礦山的煤炭源源不斷運出。可是不久消息傳到北京,朝中很多官員彈劾火車,說是“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於是朝廷勒令禁駛機車。後來經李鴻章和開平礦務局的疏通周旋,以北洋海軍急需燃料煤為由,使得朝廷不得不放鬆禁令。幾個月後,機車又可以行駛了。由於運力解決了,開平的煤大量進入天津等城市的煤炭市場,又好燒又便宜的開平煤取代了佔據天津市場的日本洋煤。

圖文/子衿

“龍”號機車退役後曾存放在北京府右街的交通陳列館,當時還可以生火行駛,以供觀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佔北京,該館遷移到和平門內一條胡同裡,以後這台中國製造的著名機車便離奇地失蹤了。

圖文/子衿

“龍”號機車是開灤工業時代的驕子,雖然不知什麼時候它沉默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如同我們曾經擁有並揮霍的青春。歷史的長河中,這個傢伙曾高大威猛,聲音高吭,步履鏗鏘,遠遠地挾風而來,大地曾為它震顫,天空為它轟鳴。

圖文/子衿

觀光園內還有複建的唐山老火車站,西風東漸的建築風格透著古韻,車站前擺放的鏽跡斑斑的老式蒸汽機車,默默注視著滿載遊客的“中國鐵路源頭遊”氫能源動力機車徐徐駛近,實現著古老與現代的完美對話,是一處很好的影視拍攝基地和遊人遊玩拍照之地。

圖文/子衿

登上唐胥鐵路景觀天橋,俯瞰唐胥鐵路起始之地,近聽載煤機車轟鳴,遠眺“中國第一佳礦”井架上旋轉的天輪和忙碌的大工業生產場景,於橋上咖啡屋內小坐,品茗聆聽廊橋往事,在體驗悠閒慢生活的同時,不禁感慨中國鐵路從蹣跚起步到如今“高鐵領跑世界”巨大嬗變的百年一瞬。

圖文/子衿

滄桑是閱歷的沉澱,是如歌歲月的張揚。它美麗在人們的心底裡,歷久長新。走進一座座飽含歷史滄桑的老舊廠房,撫摸一台台塵封百年的工業器物,聆聽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名人軼事,在工業感的環境中,在歷史與現實的碰撞中,感受唐山這座被譽為鳳凰之城的城市,在你領略它神奇的變遷中,依然忘不了它曾經的滄桑,開灤的百年傳奇,滲透著百年滄桑,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這滄桑之中還滲透著一種美麗。

圖文/子衿

圖文/子衿

蒸汽機車展廳內擺放著開灤工人新近復原的“可以開動的龍號機車”。因為車身上標有英文Rocket of China(中國火箭),機車水櫃兩側各鑲嵌一條金屬龍形圖案。因此,這台機車有了"中國火箭號"和"龍號"兩個名稱。

圖文/子衿

說“龍”號,不能不從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說起。

876年,英商怡和洋行以“修一條尋常馬路”為由在上海修築了軌距為0.762米、長14公里的吳淞鐵路,也稱凇滬鐵路。這條鐵路修成後,朝野大嘩,清政府經過與英國商人談判,最後決定以28.5萬兩白銀贖回鐵路,收回的鐵道引起朝中爭議。當時的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李鴻章和洋務派人士主張由中國自己經營,但更多的人反對,認為鐵路如不禁止會使外國商人競相效仿,侵害中國的主權,則主張拆掉。於是這條鐵路被拆除了。後來丁日昌向朝廷請求,將器材運往臺灣修築鐵路。但丁日昌後來患病退職,修路的計畫無法實現。運抵臺灣的器材被棄在打狗港(今高雄港),銹蝕報廢。這條外國人修的窄軌鐵路沒有保留下來。

圖文/子衿

1880年,唐山的開平煤礦興建投產,大量的煤炭出產後需要運往各地,因此礦方報請朝廷准修提條運煤鐵路。當時很多人反對鐵路,爭議極大。直隸提督劉銘傳以及李鴻章等人都力主自己修建鐵路,幾經波折,李鴻章以退為進,請求不行機車而以騾馬拉車,終於得到了朝廷的恩准,同意修築一條由開平至胥各莊,長約11公里的運煤鐵路。這條鐵路於1880年秋冬動工,1881年6月鋪軌,年底竣工。這條鐵路的軌距為1.435米(後被確定為國際標準軌距)鋼軌軌重每米15公斤。自此,唐胥鐵路成為中國自建並現存的最早鐵路。在修路的同時,開平煤礦的英籍工程師金達利用廢舊捲揚機造了一台簡陋的蒸汽機車。但由於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機車,這台機車暫時沒有行駛,所以唐胥鐵路一度是以騾馬牽引運煤車,歷史上稱“馬車鐵路”。

到了1882年,煤礦的產量猛增,騾馬拉車實在力不勝任,大量的煤運不出去。金達利又設計並指導中國工匠們精心製造了一台規範、精良的蒸汽機車,它可以和同時代的外國機車想媲美。當時礦務局的英籍工程師薄內的妻子為機車起了名字,叫"Rocket of China",意思是“中國火箭”。參與制造機車的中國工匠在車頭兩側各鑲嵌了一條金屬刻制的龍,因此又被稱作“龍”號。

圖文/子衿

“龍”號機車行駛起來,風馳電掣,礦山的煤炭源源不斷運出。可是不久消息傳到北京,朝中很多官員彈劾火車,說是“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於是朝廷勒令禁駛機車。後來經李鴻章和開平礦務局的疏通周旋,以北洋海軍急需燃料煤為由,使得朝廷不得不放鬆禁令。幾個月後,機車又可以行駛了。由於運力解決了,開平的煤大量進入天津等城市的煤炭市場,又好燒又便宜的開平煤取代了佔據天津市場的日本洋煤。

圖文/子衿

“龍”號機車退役後曾存放在北京府右街的交通陳列館,當時還可以生火行駛,以供觀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佔北京,該館遷移到和平門內一條胡同裡,以後這台中國製造的著名機車便離奇地失蹤了。

圖文/子衿

“龍”號機車是開灤工業時代的驕子,雖然不知什麼時候它沉默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如同我們曾經擁有並揮霍的青春。歷史的長河中,這個傢伙曾高大威猛,聲音高吭,步履鏗鏘,遠遠地挾風而來,大地曾為它震顫,天空為它轟鳴。

圖文/子衿

觀光園內還有複建的唐山老火車站,西風東漸的建築風格透著古韻,車站前擺放的鏽跡斑斑的老式蒸汽機車,默默注視著滿載遊客的“中國鐵路源頭遊”氫能源動力機車徐徐駛近,實現著古老與現代的完美對話,是一處很好的影視拍攝基地和遊人遊玩拍照之地。

圖文/子衿

登上唐胥鐵路景觀天橋,俯瞰唐胥鐵路起始之地,近聽載煤機車轟鳴,遠眺“中國第一佳礦”井架上旋轉的天輪和忙碌的大工業生產場景,於橋上咖啡屋內小坐,品茗聆聽廊橋往事,在體驗悠閒慢生活的同時,不禁感慨中國鐵路從蹣跚起步到如今“高鐵領跑世界”巨大嬗變的百年一瞬。

圖文/子衿

滄桑是閱歷的沉澱,是如歌歲月的張揚。它美麗在人們的心底裡,歷久長新。走進一座座飽含歷史滄桑的老舊廠房,撫摸一台台塵封百年的工業器物,聆聽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名人軼事,在工業感的環境中,在歷史與現實的碰撞中,感受唐山這座被譽為鳳凰之城的城市,在你領略它神奇的變遷中,依然忘不了它曾經的滄桑,開灤的百年傳奇,滲透著百年滄桑,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這滄桑之中還滲透著一種美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