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樹形與修剪|今個咱來談談棗樹豐產樹形的結構及整形修剪

棗樹豐產樹形的結構及整形修剪

棗樹的樹形有主幹疏層形、自然開心形、多主枝自然圓頭形等。

一、主幹疏層

具有明顯的中央領導枝,

全樹有主枝7個, 分三層。 層間距1.2米左右(第二層至第三層的間距略小)主枝開張角度為50-60度, 每主枝上選留側枝1-3個, 側枝間距70釐米左右, 樹高控制在5-6米。 本樹形特點是層性明顯, 主側枝配置合理, 冠內通風透光, 樹體健壯, 壽命長, 是較好的樹形。

苗木定植後2-3年內一般不修剪, 任其自然生長, 待樹幹直徑達2-3釐米粗時, 在主幹1-1.5米高處短截定幹。 定幹後開始培養主、側枝、可將剪口下的第一個二次枝從基部剪除, 利用主幹上的芽萌發棗頭作中央領導幹, 再於中央必棗頭, 培養第一層主枝, 蓁二次枝疏除。 以後再于中央領導幹上距第一層主枝80-120釐米處短截, 選留剪口下2-3個二交次枝, 留基部2-3個芽短截, 使其培養成第二層主靶。

以後再按上述方法培養1-2個主靶作第二層。

在培養主靶的同時, 就有計劃地選留側枝, 也就是對各層的主枝在50-60釐米處短截, 並剪去剪口下1-2個二次枝, 使其萌發斜向生長的新棗頭, 培養成側枝。 各層的每個主枝上可分別1-3培養個側枝。 第一層的主靶上可多些, 第2-3層的主枝上可少些。 由於棗樹抽枝率較低, 枝條萌生的位置又常不理想。 故右用刻傷刺激休眠芽的來解決, 盡是提高其成枝力。

此外, 還要在主、側枝基本骨架形成後, 自下而上的在主側枝的兩側或背上培養結果枝組, 即選擇生長健壯、位置適當、側生、並具有大量二次枝和棗股的棗頭作為結果枝組。 枝組間距一般為50釐米, 枝組結構不宜過大, 但要儘量佔有空間, 剪掉下垂枝和交叉枝,

以利於棗股上著棗吊和開花結果。

二、自然開心形

自然開心形樹體較小, 樹幹上著生3-4個主枝, 開張角度一般為30-40度, 每個主枝斜側向外著生1-2個側枝;結果枝組均勻地分佈在主側枝的周圍, 形成中心較空的扁圓形樹冠。 該樹形具有樹體矮小, 結構簡單, 透光性好、整形容易和便於管理等優點。 開心形在自然生長情況下, 其樹冠通常是由忠方枝因結果負重自然壓彎或未發育起來而形成。 在人工整形的情況下, 是在主枝培養成功後, 用疏除中心枝的方法或幼樹期截幹促萌的方法, 利用3-4個方向較好的枝作主枝培養而成。

三、多主枝自然圓頭形

多主枝自然圓頭形無明顯的中央領導枝, 在主幹上錯落著生6-8個主枝,

斜向上方自然生長。 每個主枝上著生側枝2-3個, 樹冠頂端由中心枝或最上一個主枝自然開心, 形成自然開心形。 該樹形雖無明顯層次, 但樹冠比較開張, 冠體大, 枝量多, 樹體成形快, 產量高。

盛果期棗樹的修剪

盛果期棗樹的修剪的目的是保持良好的樹體結構, 使其枝葉密度適中, 通風透光, 並通過對結果枝的更新以維持較長的結果年限和較強的結果能力。 結果的大樹應本著以疏枝為主, 疏截結合, 去密留稀、去弱留強的原則, 通常是將過密枝、交叉枝、纖弱枝、病殘枝、無用的徒長枝等均自基部疏除。 對生長勢弱的樹, 強壯的棗頭一般不短截, 如需分生棗頭, 可輕短截, 棗頭過多可適當疏除一部分。

棗頭二次枝可輕剪或不剪。

對長勢較弱的樹, 應適當重剪短截。 對衰老的棗頭, 要進行短截, 並剪去剪口附近的1-2個二次枝, 使其萌發新棗頭。 對主側枝上的衰老枝和下垂枝, 要進行回縮, 以促使萌發較強的棗頭;對二次枝, 除需要萌發棗頭和生長過弱應適當短截外, 一般不剪, 使其多形成棗股。 對盛果期棗樹的修剪的總的要求是宜輕剪忌重剪。

通過修剪, 大棗品種棗股留量應在3000-4000個左右, 株產幹棗可達25-40公斤。 植株修剪後, 枝條生長和分佈情況如變化不大, 可不必連年修剪, 視以後發展情況再行修剪。

老齡棗樹的更新修剪

隨著樹齡的增長, 生長勢逐漸減弱, 相繼出現頂梢乾枯, 枝組及二次枝大量死亡, 結果能力下降, 產量減少。 此時可利用其芽壽命長的特點進行更新復壯, 使樹體“返老還童”。

更新的方法依衰老程度而定。對程度較輕,結果枝組剛開始大量衰老的植株,只對各類枝的衰老部分進行疏、截與回縮。對衰老程度較重者,要加大回縮修剪量,即在骨幹枝上選有強分枝、強棗股處,鋸掉總長的2/3,以刺激鋸口以下潛伏芽萌發新棗頭,培養新樹冠。

剪鋸口直徑要小於3-5釐米,剪口芽以上留5釐米長的枝段,防止幹縮對剪口的枝芽生長不利。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2-3年後媽可恢復正常結果。對棗樹骨幹枝的更新,最好一次完成,不要分批輪換進行,否則會造成發枝少、長勢弱,甚至有的不發枝,不能很快形成新樹冠。

根據山西省交城縣林業科學研究所試驗,認為老棗樹應提高樹體內3-7年生棗股所占的比例。

具體更新標準是:當樹體內10年生棗股占棗股量35-40%時,樹齡約在50-100年生宜採用輕更新,疏縮結合,培養棗股,一般留股量為原樹的85-90%;樹體內10年生棗股占棗股量40-45%、樹齡約100-150年生宜採用中更新,以截為主,進行更新,留股量為原樹的35-40%;樹體內10年生棗股占棗股量50-60%時,樹齡在150年生以上宜採用重更新,以截為主,疏截相結合,主側枝和副側枝,輔養枝一次全面更新,更新後留股量比對照提高18%,第二年增產25.3%;中更新的第3-4年的產量分別比對照提高21.5和55%;重更新的第4年產量提高15-20%。

放任棗樹的修剪

這種樹多表現為枝條紊亂、層次不清、通風透光條件差,小枝衰老,大枝焦梢,坐果少、少量低。應運用綜合的修剪手法加以改造,疏通光路,更新培養健壯的結果枝組,以提高產量。

通常可採用以下一些修剪措施:首先把過密、衰弱的、無發展前途的骨幹枝及輪生、並生、交叉、重疊、枯弱病殘枝疏除。對暫時保留的大枝,若枝齡較小、粗度不大時,可將其拉成水準或下垂狀,改善風光狀況,抑制生長,促進多結果。

3年以上不做骨幹延長枝的棗頭,要細心短截,促使下部二次枝和棗股復壯,培養成健壯的結果枝組,以及內膛各骨幹枝呈現禿裸光杆狀態的,都應適當回縮至壯枝壯芽處,但一次不要回縮太多、太重,以免影響當年產量。此外,對徒長枝要加以培養和利用。

密植棗樹的整形修剪

棗樹是進入結果期早的樹種。矮化密植充分佔據空間,發揮群體作用,是獲得早期豐產的必由之路。隨著棗樹栽植密度的增加,在整形修剪上也相應發生一毓變化:即幼樹宜先結果後整形,冬剪和夏剪相結合,以夏剪為主,修剪量要輕,促使幼樹生長快、早結果、早豐產。

密植園幼樹定植後的1-3年,以長樹為主,稱樹冠擴大期。修整的目的就是迅速擴大樹冠,增加枝葉量和光合面積。正像群眾所說:“幼樹枝多養分足,生長依靠葉綠素,枝多肯定生長好,結果早來產量高”。

增枝的措施:定植當年不定幹,採用拉枝與刻傷的辦法,促其多發枝,發好枝。

具體方法是在萌芽前將植株順寬行間用繩拉成與地面成45-60度角,以幹背上每隔40釐米,選一方們適宜,芽體飽滿的二次枝進行留樁短截,然後在芽上方1釐米處刻傷,塗達石灰質訓,促使傷口下主芽萌發抽生棗頭。定植第二年,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結果面積,于萌芽前將去年拉平後的永久性植株主幹立杆扶直,增強樹勢(臨時性植株可按整形要求進行)。

對主幹上去年所萌發的棗頭不疏也不截,只用繩將其拉成水準狀,減緩其生長勢,促其結果,定植後的第3年,對於主幹上空間大、枝量少的部位,可將二次枝留1釐米長短截,並將剪口下第1 個二次枝從基部短截。需要兩個分枝時,則短截兩個二次枝。對樹冠生長超過要求時(一般樹高不超過行距)頂端要回縮,以控制樹體向前發展,增強中下部生長勢。對直立交叉生長勢過旺的棗頭,可留2-3個二次枝回縮,培養成小型結果枝組。

定植後的4-5年是整形期(指永久性植株而言)。掌握的原則是只要枝條不影響整形和通風透光,一律不疏不截,嗇結果數量,吏整形與結果同步進行。由於經過前3年增枝擴冠措施後,一般再經過兩年即可完成整形任務。

使樹體“返老還童”。

更新的方法依衰老程度而定。對程度較輕,結果枝組剛開始大量衰老的植株,只對各類枝的衰老部分進行疏、截與回縮。對衰老程度較重者,要加大回縮修剪量,即在骨幹枝上選有強分枝、強棗股處,鋸掉總長的2/3,以刺激鋸口以下潛伏芽萌發新棗頭,培養新樹冠。

剪鋸口直徑要小於3-5釐米,剪口芽以上留5釐米長的枝段,防止幹縮對剪口的枝芽生長不利。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2-3年後媽可恢復正常結果。對棗樹骨幹枝的更新,最好一次完成,不要分批輪換進行,否則會造成發枝少、長勢弱,甚至有的不發枝,不能很快形成新樹冠。

根據山西省交城縣林業科學研究所試驗,認為老棗樹應提高樹體內3-7年生棗股所占的比例。

具體更新標準是:當樹體內10年生棗股占棗股量35-40%時,樹齡約在50-100年生宜採用輕更新,疏縮結合,培養棗股,一般留股量為原樹的85-90%;樹體內10年生棗股占棗股量40-45%、樹齡約100-150年生宜採用中更新,以截為主,進行更新,留股量為原樹的35-40%;樹體內10年生棗股占棗股量50-60%時,樹齡在150年生以上宜採用重更新,以截為主,疏截相結合,主側枝和副側枝,輔養枝一次全面更新,更新後留股量比對照提高18%,第二年增產25.3%;中更新的第3-4年的產量分別比對照提高21.5和55%;重更新的第4年產量提高15-20%。

放任棗樹的修剪

這種樹多表現為枝條紊亂、層次不清、通風透光條件差,小枝衰老,大枝焦梢,坐果少、少量低。應運用綜合的修剪手法加以改造,疏通光路,更新培養健壯的結果枝組,以提高產量。

通常可採用以下一些修剪措施:首先把過密、衰弱的、無發展前途的骨幹枝及輪生、並生、交叉、重疊、枯弱病殘枝疏除。對暫時保留的大枝,若枝齡較小、粗度不大時,可將其拉成水準或下垂狀,改善風光狀況,抑制生長,促進多結果。

3年以上不做骨幹延長枝的棗頭,要細心短截,促使下部二次枝和棗股復壯,培養成健壯的結果枝組,以及內膛各骨幹枝呈現禿裸光杆狀態的,都應適當回縮至壯枝壯芽處,但一次不要回縮太多、太重,以免影響當年產量。此外,對徒長枝要加以培養和利用。

密植棗樹的整形修剪

棗樹是進入結果期早的樹種。矮化密植充分佔據空間,發揮群體作用,是獲得早期豐產的必由之路。隨著棗樹栽植密度的增加,在整形修剪上也相應發生一毓變化:即幼樹宜先結果後整形,冬剪和夏剪相結合,以夏剪為主,修剪量要輕,促使幼樹生長快、早結果、早豐產。

密植園幼樹定植後的1-3年,以長樹為主,稱樹冠擴大期。修整的目的就是迅速擴大樹冠,增加枝葉量和光合面積。正像群眾所說:“幼樹枝多養分足,生長依靠葉綠素,枝多肯定生長好,結果早來產量高”。

增枝的措施:定植當年不定幹,採用拉枝與刻傷的辦法,促其多發枝,發好枝。

具體方法是在萌芽前將植株順寬行間用繩拉成與地面成45-60度角,以幹背上每隔40釐米,選一方們適宜,芽體飽滿的二次枝進行留樁短截,然後在芽上方1釐米處刻傷,塗達石灰質訓,促使傷口下主芽萌發抽生棗頭。定植第二年,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結果面積,于萌芽前將去年拉平後的永久性植株主幹立杆扶直,增強樹勢(臨時性植株可按整形要求進行)。

對主幹上去年所萌發的棗頭不疏也不截,只用繩將其拉成水準狀,減緩其生長勢,促其結果,定植後的第3年,對於主幹上空間大、枝量少的部位,可將二次枝留1釐米長短截,並將剪口下第1 個二次枝從基部短截。需要兩個分枝時,則短截兩個二次枝。對樹冠生長超過要求時(一般樹高不超過行距)頂端要回縮,以控制樹體向前發展,增強中下部生長勢。對直立交叉生長勢過旺的棗頭,可留2-3個二次枝回縮,培養成小型結果枝組。

定植後的4-5年是整形期(指永久性植株而言)。掌握的原則是只要枝條不影響整形和通風透光,一律不疏不截,嗇結果數量,吏整形與結果同步進行。由於經過前3年增枝擴冠措施後,一般再經過兩年即可完成整形任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