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70歲高齡的施瓦辛格還敢置換心臟瓣膜?醫生:只需在心尖開小口換瓣

如果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 那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泵血四個重要“閥門”之一, 一旦“損壞”, 後果不堪設想。 近年來, 主動脈瓣膜病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 美國著名動作影星阿諾斯瓦辛格就在上月被媒體爆出, 因先天性心臟病再次入院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曉慎主任醫師表示, 心臟瓣膜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病, 6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約占3%, 80歲以上高齡人群中約占到5%。 出現症狀後的平均生存期僅為2至3年, 且猝死風險很大, 要額外注意。

阿諾斯瓦辛格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高齡、心臟功能差, 主動脈瓣病變患者只能放棄治療?

家住廣東的李大爺活動後出現暈厥、眼前發黑, 甚至還會有胸悶、氣促等症狀, 由於年事已高, 家人們也十分擔心, 送到醫院一檢查, 發現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 必須馬上進行手術治療,

但是如果接受常規的體外迴圈心臟停跳的換瓣手術根本不可能, 李大爺除了年紀大以外, 心臟和其他臟器功能也非常不好, 若採取傳統開胸體外迴圈心臟外科瓣膜置換手術治療方案會有很大的風險。

據瞭解, 主動脈瓣膜病常見有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是一種心血管疾病, 是由於不同病因導致的心臟瓣膜開放或者關閉, 功能異常。 在心臟瓣膜病中, 有相當部分屬於心臟瓣膜退行性病變。 通俗來說, 就是心臟瓣膜老化了, 瓣膜狹窄或者關閉不嚴, 從而影響血流的通暢, 造成心臟負擔逐漸增大, 最後心力衰竭。

“這種疾病目前在臨床上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 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換瓣, 若無法手術,

可預期壽命只有3年左右。 ” 張曉慎介紹, 開展最多的手術方式為開胸換瓣, 需要將胸骨正中鋸開和體外迴圈, 創傷大、併發症較多, 對於終末期和老年患者手術風險很高。

統計顯示, 中國至少有30%~50%的主動脈瓣病變患者因高齡、心功能差、存在嚴重合併症等情況無法耐受手術或因恐懼放棄外科治療。

新微創手術為高齡患者成功救“心”

幸運的是, 近一兩年來, 一種的新的微創心臟換瓣手術在我國各心臟中心陸續開展。 “在心尖部位開一個小孔, 然後操控一個一根細長的輸送鞘, 將人工生物心臟瓣膜送入患者的心腔內損壞了的主動脈瓣位置, 準確定位和釋放, 代替病變瓣膜立即開始工作。 ”張曉慎表示, 這種我們稱之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

一般建議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 合併高危因素以及經評估不適合行傳統手術的高危患者, 可以選擇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手術。

據悉, 此次阿諾斯瓦辛格選擇的患瓣手術就是採用這種微創瓣膜置換, 病人更加耐受。

換瓣該選機械瓣膜還是生物瓣膜?

在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中, 另一個患者關心的點就是該選用機械瓣膜還是生物瓣膜?機械瓣膜相對壽命更長, 再次手術的概率也較低, 但是機械瓣膜需要終生服藥抗凝藥物, 有潛在的出血和血栓栓塞的風險。

而對於生物瓣膜, 雖然避免了抗凝藥物的終生使用, 但其瓣膜壽命相對較短, 需再次手術的率高。

對此, 張曉慎表示, 對於五六十歲的病人,

還是建議使用機械瓣, 對於65~70歲的病人, 建議使用生物瓣。

走路氣喘要注意, 當心心臟瓣膜病

心臟瓣膜病的主要發病人群在40歲以後, 若出現走路活動後氣喘、心悸、眩暈、胸悶或出現胸痛、暈厥現象時, 一定不能大意, 張曉慎主任提醒, 極有可能是心臟出現問題, 做一次心臟彩超即可排查。

心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運動,此外保持低鹽低脂的健康飲食習慣,避免服用高麗參、活血壯陽的藥物,導致血壓波動,避免加大病變心臟的額外負擔。(39健康網編輯:王慧明 通訊員:張燦城)

做一次心臟彩超即可排查。

心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運動,此外保持低鹽低脂的健康飲食習慣,避免服用高麗參、活血壯陽的藥物,導致血壓波動,避免加大病變心臟的額外負擔。(39健康網編輯:王慧明 通訊員:張燦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