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姓話廊說發展

村民們聚精會神聽宣講。 本報實習記者 賈泓 攝

四月初, 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安寧灘村村委會前的小廣場上灑滿了金燦燦的陽光,

木質長廊上掛著兩條橫幅, 一個寫著“安寧灘村全面開展‘兩講三促’百日活動”, 一個則是中共大通縣委宣傳部“百姓話廊”的旗幟。

紅色橫幅映襯下的, 是一張講桌和數十張座椅。 上午十時許, 原本安靜的廣場逐漸熱鬧起來。 在田間耕地的農民放下工具來到廣場上, 來不及更換衣服和鞋子, 他們便帶著田間的泥土站在座椅後等候;在家中照看孩子的老人帶著娃娃來到廣場, 不願佔用過多的座位, 他們或自帶小板凳或堅持將孩子抱在懷中;講座即將開始方才趕到的村民, 帶著額頭的汗珠安靜地站在人群的最後等待老師開講……

這天, 為村民們宣講“一號文件”的是大通縣百姓話廊的宣講員、縣司法局工作人員宋立平。

看見村民逐漸增多, 預先準備好的座位也坐滿了村民, 宋立平笑著走上講臺, 一番自我介紹後開始正式解讀中央“一號檔”。

“大家都知道咱們的百姓話廊, 那今天我就結合‘兩講三促’活動在話廊裡給大家講講鄉村振興。 大家知不知道咱們和內地的農民有什麼區別?你們有沒有聽過職業農民啊?我認識一位元東北的大學生, 他是農民出身, 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承包了村民們流轉的10公頃土地, 進行玉米的連片種植和機械生產。 像他這樣的人呢, 就叫職業農民, 這在你們是不是想都不敢想啊!這是不是說明咱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啊?”宋立平笑著說, “那咱們今天就來講講為什麼要實施鄉村發展戰略?我們該咋理解鄉村發展戰略。

在場的鄉親們聽得入了神, 耳背的老人主動把椅子搬到第一排的邊緣坐下側耳傾聽, 坐在前面的村民將椅子併攏招呼後面的站立者共同就座, 就連現場的孩子們也聽得饒有興致、安安靜靜地睜著大眼睛看著宣講員。 這時, 一位耳背的老人著急地趕到宣講員背後坐下, 一邊喘著粗氣一邊還仔細聆聽, 惹來現場陣陣笑聲, 宣講員笑著轉身對老人點頭示意:“我儘量大點聲。 ”

“中央‘一號檔’要求到2020年, 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進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 鄉村振興就得取得決定性進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 咱們的鄉村將達到全面振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願景要全面實現。

”看著在場的觀眾臉上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興致, 宋立平接著說道:“大家是不是覺得50多年以後, 我們已經不在了, 那鄉村振興跟我們有啥關係呢?這種想法就不對了, 現場的孩子們、我們的子孫後代都可以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活力與福利!前排抱著娃娃的嬸子你說是吧?”老人笑著望向懷裡的小孫女, 連忙點頭稱是。

中午十二時三十分, 臨近午飯時間講座也接近尾聲。 笑聲、掌聲、感歎聲在小廣場上穿插響起, 村民們圍著講解員久久不願離開, 他們詢問著自己的疑惑也感歎著自己的收穫……

大通縣在“兩講三促”宣講過程中, 充分利用獨具特色的“百姓話廊”與極其健全“宣講人才庫”, 以其獨有的通俗易懂的宣講方式, 將國家的各項政策真正送到百姓中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