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爺倆給村子建個後花園”

充滿希望的馬場臺山。

張世義正在安裝灌溉設施。 本報實習記者 王湘琳 賈泓 攝

4月10日, 太陽初升, 西寧市湟中縣多巴鎮石板溝村馬場臺山上就呈現出勃勃生機。 山上松柏、柳樹、桃樹茂密, 陽光下旱垂柳剛剛抽出的小芽更顯嬌嫩, 山間, 張秉海張世義父子穿梭在隨風搖曳的樹木間, 走走停停、說說笑笑……

他們可是這座山的“功臣”, 是他們花費了家中近千萬元的積蓄, 讓這133.3公頃的荒山變成了綠林。

父子倆走著走著突然在一棵樹下停了下來, 張秉海蹲在地上仔細查看後開心地對兒子說:“你看, 這是袍鹿的糞便, 現在生態好了, 你小的時候很難見的動物也回來啦!”“是啊, 我見過袍鹿的次數一個巴掌數得過來, 去年第一次在山上見到的時候我可稀奇了!”相視一笑, 父子二人繼續向山上走。

從山上向對面望, 這邊綠意盎然, 對面的山上卻只稀稀拉拉長著些沙棘樹, 望著這樣的場景父子倆回憶起了張秉海植樹造林的第一步。 張世義對父親說:“當初你開始種樹時家裡可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你小的時候我就給你講, 我從小就想讓咱老家的這片山變綠。 ”張秉海堅定地回答道。

當時山裡道路不通, 他們每天背著樹苗上山栽樹,

栽樹工人上山最多背100棵樹苗;沒水澆灌, 張秉海就帶著工程隊接電、打機井、平整土地、拓寬山路;為了看管樹苗, 張秉海還在山腳下建起了幾座小屋用作綠化辦公室, 並成立了一支10人的森林防火小組……

去年, 由於諸多原因導致電力跟不上, 水泵無法抽水上山, 很多樹苗都乾枯死亡。 張秉海父子又心疼又著急, 不得不自費雇多輛灑水車上山澆水。 如今又到種樹的季節, 父子倆決定早做謀劃。

手扶一顆並未抽綠的灰色樹幹, 張秉海臉上滿是心疼:“去年可是死了不少樹, 咱們今年得早做準備。 一會下山我就去縣裡協調綠化用電專案, 你留下來跟工人們抓緊時間更換灌溉水管。 ”張世義意味深長地向父親點了點頭。

轉山一圈, 來到綠化辦公室時已是上午十時, 張秉海坐在辦公室前的椅子上望著綠化的山坡對兒子感慨道:“記得當時村裡很多人都不理解我, 還說我傻, 拿自家的錢做綠化。 你看現在山綠了, 花開了, 袍鹿也回來了, 這山就像咱村的後花園啊!”

張世義聽了父親的話, 一邊洗手一邊答道:“可不是嘛!你看這幾天雖然風大, 咱三隊卻不像原來黃土滿天飛了。 村裡一隊二隊背靠的荒山還是我小時候的樣子, ”

“那等咱把這片山綠化好了, 就去那面的山上種樹, 給咱石板橋村的鄉親們留個真正的‘後花園’。 以後, 我還要交給村裡讓他們發展鄉村旅遊, 讓這荒山變成咱村的寶貝。 ”張秉海憧憬地說。

張秉海說得不錯, 起初村民們對他有諸多的不理解,

而兩代人三年的堅持卻讓他成為了村裡人的偶像。 在村民杜成海的眼裡, 他們父子倆的這種行為是高尚的:“一般人做不到這樣, 但張秉海一家正在做, 還很執著, 這就很了不起。 ”村民們除了佩服還有追隨, 看著馬場臺山上已經長出綠芽的樹木, 村民祁如勇感歎道:“現在, 不少村民在張秉海的帶領下都開始種樹了。 ”

歇息片刻, 張世義駕車送父親下山。 路過父親栽種的向日葵花海, 不禁充滿暢想:“去年夏天向日葵長滿這片山坡, 還有格桑花在中間穿插。 我來巡山時真是美得很, 還錄下來發在了自己的短視頻帳號上。 那時我才算真正的理解你為啥堅持植樹造林, 看著這些樹真是跟自己的‘兒女’一樣, 驕傲得很!”

“哈哈哈,你理解就行,我年紀大了總有幹不動的一天,以後還要你接我的班呢!”50歲張秉海爽朗地對兒子說道。

“接!現在還沒你的能力,但我努力,堅決不讓你建的‘後花園’在我們這輩子手上再變成荒坡!”25歲的張世義堅定地說道。

驕傲得很!”

“哈哈哈,你理解就行,我年紀大了總有幹不動的一天,以後還要你接我的班呢!”50歲張秉海爽朗地對兒子說道。

“接!現在還沒你的能力,但我努力,堅決不讓你建的‘後花園’在我們這輩子手上再變成荒坡!”25歲的張世義堅定地說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