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國西北門戶——烏鞘嶺

烏鞘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 東西長約17公里, 南北寬約10公里, 主峰海拔3562米, 年均氣溫-2.2℃。 烏鞘嶺周圍的馬牙雪山、雷公山兩山均高於烏鞘嶺海拔1000多米, 終年積雪, 寒氣常侵烏鞘嶺, 形成東西壁立的高山嚴寒氣帶, 有“盛夏飛雪, 寒氣砭骨”的記載。

烏鞘嶺, 東晉時稱洪池嶺, 明代稱分水嶺, 清代稱烏稍嶺、烏梢嶺、烏鞘嶺, 民國時稱烏沙嶺, 1945年以後通稱烏鞘嶺。 據說“烏鞘”為突厥語和尚的意思, 相傳嶺上曾有湘子廟而得名, 後來的藏語名稱哈香聶阿即據此而來。

烏鞘嶺由於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區, 周邊地形差異較大。 東部屬於黃土高原的組成部分;南部屬於青藏高原延伸部分, 多山地分佈;往西由於青藏高原冰雪融水的滋養, 形成了平原廣布的河西走廊;北邊由於受烏鞘嶺的阻擋降水較少, 分佈著一望無際的騰格裡大沙漠。

從總體來看, 烏鞘嶺以西的河西走廊和以東的黃河谷地地區由於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在歷史上是經濟發達, 人口密集的分佈地區, 而北部的沙漠地區和南部的青藏高原由於條件惡劣, 人煙稀少。

而河西走廊作為新疆和內地的交通要道, 在歷史上起到連接中原和西域乃至中亞、歐洲等廣大地區的作用。

而處在河西走廊東段的烏鞘嶺, 由於地勢險峻, 成為古絲綢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長安的重要關隘。

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以前, 河西走廊地區是匈奴人的地盤, 張騫首次出使西域便被匈奴人截胡,

結果被匈奴囚禁10年才得以脫身, 張騫不辱使命繼續完成出使任務, 返回漢朝時又被匈奴抓獲, 一年之後才得以脫身返漢。

漢武帝將匈奴趕出了河西走廊之後, 為了加強對河西走廊地區的開發, 大量遷入漢人, 並修築令居(今永登縣西北)以西長城, 經莊浪河谷跨越烏鞘嶺。 漢長城在天祝境內可見的有三處, 均為夯土板築, 經千年的風雨侵蝕, 多已成土埂, 沿長城有多處烽燧, 多倒塌, 現僅存一座。

烏鞘嶺作為當時的重要關隘, 自然成為漢朝守軍重點佈防和駐紮的地方。 經考證, 在烏鞘嶺東西兩邊山腳下, 分別有兩座古城, 嶺北為安遠, 嶺南為安門。 安門古城緊靠漢長城邊, 依嶺邊地形而建, 東西長130米, 南北寬100米, 城門向南, 現存殘牆已成為兩米高的土埂, 建於漢代, 為守護長城的軍隊所設的住所。 歷史上東西往來的商旅征夫及遊子使者, 均需在這裡交驗文書, 方可通過, 烏鞘嶺是內地和河西地區的安全屏障。

安遠古城在烏鞘嶺北現在安遠鎮的位置,據《秦邊紀略》記載,安遠堡亦稱打班堡,為涼州與莊浪的分界,四周邊都是少數民族居住,設立軍堡,以長城為依託,通過烽火臺與安門城相呼應,防止入侵,也為絲綢之路往來提供保障。

唐代在涼州設六府,其中洪地府就設在安遠;在宋代設置安遠砦對此地進行管理;明代設置安遠驛,並且再次修築新長城;清代稱為安遠堡,都有軍隊駐紮。安遠古城現僅存一面殘牆,牆高5米,寬3米,南北長180米。烏鞘嶺下的兩座古城,以烏鞘嶺為戰略關隘,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現在烏鞘嶺也是中國內地連接新疆的必經之地,通過打洞架橋才得以修建蘭新鐵路和蘭新公路,但是由於地形複雜造價極高。雖然烏鞘嶺在現在的戰略地位沒有古代那麼重要,但是烏鞘嶺在自然地理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烏鞘嶺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它成為我國自然環境中的一條界山。第一、它是我國地形第一與第二級階梯的邊界,烏鞘嶺的西南為地形第一級階梯,以東以北為第二級階梯。第二、烏鞘嶺也是劃分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的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以西為非季風區。第三、烏鞘嶺也是劃分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分界線經過的地段,以東為外流區域,以西為內流區域。第四、在地形上,它位於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第五、在氣候區劃上,高原亞乾旱區、中溫帶亞乾旱區、中溫帶乾旱區三大氣候區在烏鞘嶺相交。

烏鞘嶺東臨黃土高原,西通河西走廊,南靠青藏高原,自古以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一直都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

安遠古城在烏鞘嶺北現在安遠鎮的位置,據《秦邊紀略》記載,安遠堡亦稱打班堡,為涼州與莊浪的分界,四周邊都是少數民族居住,設立軍堡,以長城為依託,通過烽火臺與安門城相呼應,防止入侵,也為絲綢之路往來提供保障。

唐代在涼州設六府,其中洪地府就設在安遠;在宋代設置安遠砦對此地進行管理;明代設置安遠驛,並且再次修築新長城;清代稱為安遠堡,都有軍隊駐紮。安遠古城現僅存一面殘牆,牆高5米,寬3米,南北長180米。烏鞘嶺下的兩座古城,以烏鞘嶺為戰略關隘,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現在烏鞘嶺也是中國內地連接新疆的必經之地,通過打洞架橋才得以修建蘭新鐵路和蘭新公路,但是由於地形複雜造價極高。雖然烏鞘嶺在現在的戰略地位沒有古代那麼重要,但是烏鞘嶺在自然地理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烏鞘嶺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它成為我國自然環境中的一條界山。第一、它是我國地形第一與第二級階梯的邊界,烏鞘嶺的西南為地形第一級階梯,以東以北為第二級階梯。第二、烏鞘嶺也是劃分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的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以西為非季風區。第三、烏鞘嶺也是劃分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分界線經過的地段,以東為外流區域,以西為內流區域。第四、在地形上,它位於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第五、在氣候區劃上,高原亞乾旱區、中溫帶亞乾旱區、中溫帶乾旱區三大氣候區在烏鞘嶺相交。

烏鞘嶺東臨黃土高原,西通河西走廊,南靠青藏高原,自古以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一直都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