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冰島天邊風景、海上鯨魚和公園雕塑

晉中薛斌

寫在前面的話:2017年6月19日至30日, 偕妻與好友張建偉、王玉棠夫婦同游北歐冰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五國, 拍了一些自視為的照片,

自認有感而發地寫了些文字。 此文已發過一次, 影友對手機拍的照片不太滿意, 因此調整照片後重發。 因此文現成故做開篇。 所配圖片大部不合風光構圖三分法原則, 是為更好表現天地合一之意。

來到冰島, 先泡火山地熱溫泉, 再乘船出海觀鯨, 沐浴了黃金大瀑布卷在岸上的水霧, 驚叫在突然射向天空的間隙噴泉旁邊, 可謂是美景飽眼福, 奇觀發驚歎, 然而我的感覺卻把美鎖在了那冰島天地相交的一線之間。 來到野外, 放眼遠眺, 不管你在何時何地, 島上的天總是圓圓的, 就像一個奇大無比的鍋蓋扣住了四野。 仰首再望, 天色變化極快, 藍起來, 藍的深至墨色, 朵朵白雲, 有時成群結隊相向漂移, 行動有序, 有時孤孤伶伶,

獨朵在天邊遊蕩。 忽而, 勁風徐來, 陰雲從四處快速聚過來, 雨幕從天上掛下來, 由遠及近, 地上很快濺起密密麻麻的水花。 冰島的天總是低低的, 低的讓人常常產生走向高處仲手去摸的想法。 若你由近及遠望向天邊, 冰島的地也是圓圓的, 就是那龐大的山丘也是用緩緩的山坡拉出長長的孤線, 把製造出的一片, 又一片綠色的空間留給了牛養。 即使是兀地而起的高山仍然會把你的視線引向天地相交的那圓圓的地平線。 與冰島的天低低得相應產生的感覺是冰島的天邊總是那麼很近很近, 近得讓人總覺得快跑幾步就能到達天的邊際。 我曾在西藏的那木措湖領略過天低, 天近, 也在祁連草原感受過天圓地圓,
那裡的美景著實讓我終生割捨不下。 然而相比之下, 冰島的天地之間又讓人多出了許多輕鬆及浪漫, 你看那冰島的人們, 或在遠遠的天際奔馬, 或開著房車在起伏延綿的山間公路上遠行, 有的卻在圓圓的天地間露營, 野炊野餐後騎著自行車在天邊遊閑。 這些都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 但我不敢奢望這樣的生活, 也許冰島的人們就是人間的現代神仙。

晉中薛斌感發於冰島旅遊拉車途中, 2017年7月1日成文于北京機場啟航賓館

2017年7月9日修改於榆次。

冰島海上觀鯨魚

海上觀鯨魚應該是每位冰島遊客遊歷中的一件大事。這是因為要觀賞到鯨魚不僅需要受寒冷與暈船的考驗,還需有好的運氣(鯨魚出沒會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各家旅行社在具有合同效應的出團通知中特別注明,出海不一定保證看到鯨魚。可就在2017年6月27日這一天我的運氣還真不錯,在接近北極圈(緯度66.5度)附近的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維度64.14度)附近的海面上不僅看到了鯨魚,還多次觀賞到鯨魚的躍起與潛伏,並用相機把它們的動作記錄下來,就是現在想起當時的場景來也十分激動。

據導遊說,海上觀鯨魚一要起得早,二要穿衣多。於是5點半起床,把所帶衣服全部裹在身上,草草吃罷早餐便趕往碼頭。7點鐘全團人已上了觀鯨船,人們在已經裹夠了衣服的身上又穿上了很厚的連衣褲航海服。就這樣一付南極考察隊員的裝束走出船艙,甲板上的海風仍然直往骨子裡竄,體質不濟者便大部分呆在船艙。船先是開足馬力航行大約一個多小時,突然速度降了下來,船上廣播喇叭裡傳來很有磁性的女聲播音,但不通英語者難懂所雲。突然,播音員的聲音高八度的尖叫一聲,人們馬上奔上甲板,原來是船上觀察員發現了鯨魚。頃刻甲板上的人們騷動起來,或而湧向左舷或而湧向右舷,船也左右不定地傾來傾去,站立不穩者便接連摔跤。因船頭太擠不便拍攝,我便在船中部靠前一點緊靠左舷站定,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海面。也是我的運氣好,一個鯨魚竟然在我眼前的船舷下出現,讓我逮了正著,雖然 鏡頭不長(佳能24--70)但距離近,準備充分(高感、高速連拍9張/秒)就在鯨魚躍起潛入不足一秒的情況下,記錄下了鯨魚出水入水的全動作。

大家興奮一陣後,甲板又恢復平靜,因為這一撥鯨魚過去了。隨之船再次加速找到新的鯨魚群,甲板上便重複一次遊客觀鯨魚的故事。如此反復,我左右前後忙乎了近兩個多小時,居然留下了三次鯨魚出沒的影像。

準備出水

躍出水面

準備下潛

準備下潛

潛入

溜也

以上幾張同秒連拍

第二組出水

回水了

又是一組同秒

又一組同秒拍攝

勇敢的快艇觀鯨

令人敬畏的維格蘭公園生命雕塑

2017年6月26日來到挪威首都奧斯陸旅遊,參觀了這裡的維格蘭雕塑公園。位於奧斯陸西北部、占地50公頃的維格蘭公園共有192座雕塑、塑造了650個人物造型。由挪威藝術家古斯托夫.維格蘭用20多年心血完成。據介紹,生活于上世紀初的挪威雕塑家維格蘭在藝術創作中對生命的過程十分敬畏,便以自己家庭成員及周圍熟悉的人為原型,抓取人從生到死全程中各個階段的精彩瞬間進行創作。其中特別塑造了父親與孩子的生活場景,據說其用意是希望從家務中把婦女解放出來,宣導男子在家務中與婦女承擔同樣的責任。

走進維格蘭公園,第一印象是雕塑很多,但疏密有致,不顯擁擠,全部雕塑由銅、鐵及花崗岩雕制。分生命之環、生命之柱、生命之泉、生命之橋四個篇章排列在805米的中軸線上。全部雕塑圍繞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展開,兒童被刻劃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青年被塑造的情思奔放,活力四射、老年人卻突出了歲月滄桑,垂暮形態。令人震撼與敬畏的是所有塑像全為裸體卻無絲毫邪念之感。造型從靜到動栩栩如生,骨感、肌肉細膩逼真,動作誇張而不失真。面對這些成群的藝術珍品,愛好攝影的我就像上了太陽山,看見那個都好,都想拍下來。但隨團旅遊,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又是大中午的大頂光,相機拍了幾張很不理想,多虧了我的華為p9手機具有強大的黑白表現層次能力,懷著敬畏的心情,盡我的所力留下了以下圖片。

生命之環

生命之柱

生命之泉

維格蘭先生

冰島海上觀鯨魚

海上觀鯨魚應該是每位冰島遊客遊歷中的一件大事。這是因為要觀賞到鯨魚不僅需要受寒冷與暈船的考驗,還需有好的運氣(鯨魚出沒會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各家旅行社在具有合同效應的出團通知中特別注明,出海不一定保證看到鯨魚。可就在2017年6月27日這一天我的運氣還真不錯,在接近北極圈(緯度66.5度)附近的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維度64.14度)附近的海面上不僅看到了鯨魚,還多次觀賞到鯨魚的躍起與潛伏,並用相機把它們的動作記錄下來,就是現在想起當時的場景來也十分激動。

據導遊說,海上觀鯨魚一要起得早,二要穿衣多。於是5點半起床,把所帶衣服全部裹在身上,草草吃罷早餐便趕往碼頭。7點鐘全團人已上了觀鯨船,人們在已經裹夠了衣服的身上又穿上了很厚的連衣褲航海服。就這樣一付南極考察隊員的裝束走出船艙,甲板上的海風仍然直往骨子裡竄,體質不濟者便大部分呆在船艙。船先是開足馬力航行大約一個多小時,突然速度降了下來,船上廣播喇叭裡傳來很有磁性的女聲播音,但不通英語者難懂所雲。突然,播音員的聲音高八度的尖叫一聲,人們馬上奔上甲板,原來是船上觀察員發現了鯨魚。頃刻甲板上的人們騷動起來,或而湧向左舷或而湧向右舷,船也左右不定地傾來傾去,站立不穩者便接連摔跤。因船頭太擠不便拍攝,我便在船中部靠前一點緊靠左舷站定,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海面。也是我的運氣好,一個鯨魚竟然在我眼前的船舷下出現,讓我逮了正著,雖然 鏡頭不長(佳能24--70)但距離近,準備充分(高感、高速連拍9張/秒)就在鯨魚躍起潛入不足一秒的情況下,記錄下了鯨魚出水入水的全動作。

大家興奮一陣後,甲板又恢復平靜,因為這一撥鯨魚過去了。隨之船再次加速找到新的鯨魚群,甲板上便重複一次遊客觀鯨魚的故事。如此反復,我左右前後忙乎了近兩個多小時,居然留下了三次鯨魚出沒的影像。

準備出水

躍出水面

準備下潛

準備下潛

潛入

溜也

以上幾張同秒連拍

第二組出水

回水了

又是一組同秒

又一組同秒拍攝

勇敢的快艇觀鯨

令人敬畏的維格蘭公園生命雕塑

2017年6月26日來到挪威首都奧斯陸旅遊,參觀了這裡的維格蘭雕塑公園。位於奧斯陸西北部、占地50公頃的維格蘭公園共有192座雕塑、塑造了650個人物造型。由挪威藝術家古斯托夫.維格蘭用20多年心血完成。據介紹,生活于上世紀初的挪威雕塑家維格蘭在藝術創作中對生命的過程十分敬畏,便以自己家庭成員及周圍熟悉的人為原型,抓取人從生到死全程中各個階段的精彩瞬間進行創作。其中特別塑造了父親與孩子的生活場景,據說其用意是希望從家務中把婦女解放出來,宣導男子在家務中與婦女承擔同樣的責任。

走進維格蘭公園,第一印象是雕塑很多,但疏密有致,不顯擁擠,全部雕塑由銅、鐵及花崗岩雕制。分生命之環、生命之柱、生命之泉、生命之橋四個篇章排列在805米的中軸線上。全部雕塑圍繞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展開,兒童被刻劃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青年被塑造的情思奔放,活力四射、老年人卻突出了歲月滄桑,垂暮形態。令人震撼與敬畏的是所有塑像全為裸體卻無絲毫邪念之感。造型從靜到動栩栩如生,骨感、肌肉細膩逼真,動作誇張而不失真。面對這些成群的藝術珍品,愛好攝影的我就像上了太陽山,看見那個都好,都想拍下來。但隨團旅遊,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又是大中午的大頂光,相機拍了幾張很不理想,多虧了我的華為p9手機具有強大的黑白表現層次能力,懷著敬畏的心情,盡我的所力留下了以下圖片。

生命之環

生命之柱

生命之泉

維格蘭先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