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行動中! 江津加快統籌推進城鄉環境共治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提出“堅持城鄉環境治理體系統一”的理念, 是國家層面對生態文明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 當下, 農村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而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環境治理體系, 其核心在於“城鄉共治”。

連日來,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 江津區加快統籌推進城鄉環境共治, 城市農村共同行動, 城鄉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

山環水繞清溪湖

幾江街道: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

春節以後, 幾江街道積極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 迅速對幾江長江流域南橋頭至幾江大橋河堤護坡和消落帶環境衛生進行巡查, 共發現以白色垃圾、臨時多彩雨棚、棄置廢舊物品等為主的環境污染源100餘處。 目前, 環境污染源已全部整改完畢, 收集清運各類垃圾10余車、30餘噸, 拆除臨時多彩雨棚10餘處。

為保證轄區清掃保潔力度,

幾江街道以社區為單位, 對轄區31條背街小巷和7條主幹道、13條次幹道實行分片包乾制, 已集中整治13次, 清運垃圾100餘 噸, 對有門面的攤位督促其歸店經營, 取締遊攤點38個。 針對“城市牛皮癬”難整治的問題, 幾江街道拓展整治方式, 運用“城市違規廣告語音警示系統”, 24 小時不間斷呼叫告知行為人的不良行為。 此外, 幾江街道還結合陽光重慶、幾江論壇等網路舉報平臺, 城管公開熱線023—47558110等途徑, 受理處置環境投訴案件37件。

城區濱江路成群眾休閒好去處

鼎山街道:堅持環保工作“治建管”三結合

大街小巷規範以“治”為主。 組建由公安、市政、食藥監組成的聯合執法組, 對轄區內的夜市、夜啤酒攤位進行規範管理, 嚴禁出現占道經營和油煙擾民現象;投資 20萬元對轄區內背街小巷進行了綜合治理, 對12處無物業居民樓院實施化糞池清掏、改建下水管網、疏通管道, 修建垃圾房。

基礎設施完善以“建”為主。 新建1個星級生態公廁和2個汙水處理廠, 確保農村生活污水得到及時治理;完善對12個老舊樓院的綠化改造,

對3條老街的行道樹 進行了移栽、補植, 新增45個農村垃圾收集桶和23個城市封閉式垃圾箱;在轄區內餐飲企業推廣安裝油煙處理器265台。

目標任務落實以“管”為主。 組建65名精幹力量進行全天候巡查, 白天重點巡查非煤礦山、油漆廠、煉油廠、建築工地, 夜間重點巡查“散小亂汙”企業和壩壩舞, 巡查發現問題現場及時處置, 並持續跟進整改落實。

鼎山公園七彩花田

永興鎮:打造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模式

永興鎮全力打響農業生產環境保衛戰, 在黃莊現代糧油科技示範園種植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示範田1150畝。 其中, 200畝開展水稻—紫雲英還田技術模式、600畝開展油菜—高粱秸杆還土技術模式、200畝開展果樹—綠肥還土技術模式、100畝開展稻—魚(鴨)種養結合模式、50畝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

技術示範田在種植過程中嚴格執行投入品無害化, 在種子、肥料、農藥的選用上嚴格把關;生產過程清潔化, 使用綠色農藥、有機肥料, 爭取以最小的用量達到最大的效果;廢棄物利用無害化, 杜絕露天焚燒秸稈,集中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等,提高耕地品質。

通過一系列措施,最終技術示範田達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0.5個百分點、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百分之十、土壤物理結構顯著改善、土壤肥力提升、畝均增加收入50元的目標。

下一步,永興鎮將探索出適應江津全區的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模式,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永興黃莊油菜花海

城市農村共行動,共建共用好環境。江津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推動城鄉共治打造綠色生態城市,真正實現生態美、產業興、人民富的有機統一。

來源江津網

杜絕露天焚燒秸稈,集中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等,提高耕地品質。

通過一系列措施,最終技術示範田達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0.5個百分點、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百分之十、土壤物理結構顯著改善、土壤肥力提升、畝均增加收入50元的目標。

下一步,永興鎮將探索出適應江津全區的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模式,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永興黃莊油菜花海

城市農村共行動,共建共用好環境。江津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推動城鄉共治打造綠色生態城市,真正實現生態美、產業興、人民富的有機統一。

來源江津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