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繁矽谷”為“中國飯碗”築牢底座

回訪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

春光四月, 蛙鳴山翠。 位於三亞水稻公園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 清風吹拂, 稻浪滾滾, 百花飄香, 一派生機勃勃。

春去秋來, 60餘年來, 三亞每年吸引著數以千計的南繁科研工作者, 前來開展育種、制種等農業科研工作, 屢屢創下世界水稻單產最高紀錄, 讓一顆顆“金種子”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十分寶貴。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 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4月12日下午, 習近平總書記冒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 查看了南繁優質品種樣品, 瞭解“超優千號”超級雜交水稻和南繁優質水稻的產量、口感和推廣情況, 對奮戰在一線的農業科研工作者留下了殷殷囑託與真切期許。

“新時代的農業科研要邁上新水準, 我們要研究更優質的水稻品種, 積極發揮農業創新、科技聚集與成果擴散作用, 以農業科技扛起‘國家擔當’, 不辜負習總書記的深情囑託與期望。 ”福建農業科學院水稻專家、中科院院士謝華安說。

朝著習總書記的指引方向, 海南不負使命, 砥礪前行, “南繁矽谷”定將扛起“國家擔當”!

當好“火車頭”引領農業發展

今天,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

綠意青蔥, 稻穗搖曳。 水稻新品種展示基地中, 田埂兩側種滿了來自18個省、70家單位的500個水稻品種, 集中展示了國內前沿的農業科研成果, 產量、外觀、抗性各有千秋, 好似一場“擂臺賽”。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柯用春回憶說道:“習總書記說的‘十幾億人口要吃飯, 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這句話, 情真意切, 鼓舞人心, 我們將依託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通過打造南繁試驗基地平臺、公共開放實驗室、南繁資訊服務平臺等, 彙聚人才資源, 為‘種好米’‘吃好飯’破題開方, 讓中國百姓不僅能‘吃飽飯’, 還要‘吃好飯’。 ”柯用春說。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熱帶農業資源, 海南具有發展南繁育種無可比擬的優勢, 從1956年第一批科研工作者踏入這片熱土起,

迄今已有60餘年。 如今, 三亞南繁基地已成為中國農業科技和國家種業的“矽谷”, 每年都有數千名科研工作者活躍于此, 並吸引了非洲、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的科學家前來選育品種。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習總書記對糧食問題的高度重視, 激勵著柯用春等一代代農業科技人員刻苦鑽研、甘於奉獻。

謝華安也不會忘記, 習總書記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 對農業科研專家們的真切關懷, “總書記非常關心農業科技工作, 他特地來水稻田考察, 問產量, 問品質, 對國人溫飽與糧食安全充滿了牽掛, 激勵著我們要進一步引領農業科技事業發展,

抓緊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 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讓種水稻的農民收益更高。 ”

當好“助推器”助力農業提質

5年前, 習總書記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杜山鎮東港村育種基地視察時, 曾對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朱仁山等在場的農業科研工作者說:“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5年後, 習總書記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 同樣對朱仁山等奮戰一線的南繁工作者留下了真切囑託。

相似的高溫天氣, 熟悉的田間, 溫暖的話語, 回憶起這段經歷, 朱仁山深有感觸:“習總書記對我們提出了具體要求, 我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重托與期望, 繼續紮根一線, 努力將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育出更切合實際、更易於大面積推廣、生產的品種,

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

發揮南繁優勢, 加強科技創新, 促進農業提質。 一代又一代揮汗田間的農業科技人員深知, 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關乎粒粒糧食的安全, 關乎百姓的生產、生活, 關乎一個大國的發展自信。

近年來, 一系列推動南繁科研育種事業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 2015年10月,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正式出臺, 對南繁的基地建設和管理作出了全面部署;此外, 海南以三亞、樂東、陵水等市縣為中心, 核准劃定南繁保護區和核心區, 納入永久基本農田範圍重點保護, 持續支持南繁科研平臺建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投身南繁事業30餘年的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澤田說:“習總書記關心我國優質稻米育種工作, 為農業科研指明了方向,我們將緊緊圍繞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水稻育種升級轉型,從追求產量向追求品質轉變,讓中國稻香飄出國門。”

當好“接力棒”傳承科研技術

4月12日17時許,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稻田生機勃勃,和煦的陽光映照在幾張青春活力的臉龐上——來自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陳濤、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猶召、中國水稻研究所的張華麗等“80後”農業科技人員在田間交流、學習,回味著習總書記對年輕一代農業科研工作者的溫馨話語與真情鼓勵。

“總書記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時,還親切地與我們握手、交流,對我說‘你很年輕’,讓我感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對年輕一代農業科研工作人員的殷切希望和關懷。”陳濤說,作為年輕的科研人員,他們將不辜負習總書記的真切囑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水稻育種的“接力棒”傳承下去,培育更好的品種,造福更多的農民,為中國種業加快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十分寶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我們更要倍加珍惜、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以自己的綿薄力量,助力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張華麗說。(本報三亞4月16日電)

為農業科研指明了方向,我們將緊緊圍繞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水稻育種升級轉型,從追求產量向追求品質轉變,讓中國稻香飄出國門。”

當好“接力棒”傳承科研技術

4月12日17時許,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稻田生機勃勃,和煦的陽光映照在幾張青春活力的臉龐上——來自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陳濤、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猶召、中國水稻研究所的張華麗等“80後”農業科技人員在田間交流、學習,回味著習總書記對年輕一代農業科研工作者的溫馨話語與真情鼓勵。

“總書記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時,還親切地與我們握手、交流,對我說‘你很年輕’,讓我感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對年輕一代農業科研工作人員的殷切希望和關懷。”陳濤說,作為年輕的科研人員,他們將不辜負習總書記的真切囑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水稻育種的“接力棒”傳承下去,培育更好的品種,造福更多的農民,為中國種業加快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十分寶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我們更要倍加珍惜、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以自己的綿薄力量,助力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張華麗說。(本報三亞4月16日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