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帶高效農業讓農民捧上“金飯碗”

憑海臨風, 陽光強烈。 獨特的熱帶海島氣候, 孕育出海南獨具特色的熱帶高效農業, 讓當地農民捧起了“金飯碗”。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記者看到了“蔬菜天天坐電梯、農民鞋底不粘泥”的景象。

在基地大棚裡, 青菜在類似於“書架”的9層鐵架子上舒展著枝葉。 每半小時, 最頂端的一“層”蔬菜將如同商場電梯般降落到底部。 其餘各層同時上升一“層”。 這套新加坡垂直耕種系統, 能保證所有蔬菜輪轉著接受到足夠的陽光, 讓一畝土地能頂好幾畝土地用。 系統還運用低能耗水壓驅動, 採取椰糠配方基質,

實現周年均衡高效生產。

農戶站在梯架上採摘番茄, 梯架隨著地面上的滑軌向前移動, 整個大棚裡毫無塵土。 在這個總規劃面積1.1萬畝的大型農業基地, 農戶的鞋底幾乎不會接觸到泥土。

這裡的無土栽培技術、電腦自動化控制系統、物流自動傳輸系統等, 都讓人大開眼界。 “技術是現代農業的支撐, 高科技代表了現代農業未來的方向與潮流。 ”基地首席專家肖日新介紹, 這種高投入的現代農業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只要科學管理, 確保高產量和高品質, 就能有高效益。

那些“住”在電梯上的蔬菜, 雖然硬體設施的投入較高, 但傳統種植方式每畝每年只能收成6000斤-8000斤, 而在基地, 每畝每年能生產5.5萬斤, 賣相還更好。 “四五年就能收回成本。

”肖日新說。

海南, 被視為“品種的搖籃”“育種家的福地”。 得天獨厚的光熱等資源, 讓20多萬畝的海南南繁科研育制種基地成為“中國飯碗”的堅實底座。 從雜交水稻、高產玉米到抗蟲害的棉花, 一個又一個農業奇跡在這裡被創造。

所謂南繁, 就是利用海南冬春季能夠滿足種植物週期生長繁殖的獨特氣候條件和生物資源, 從9月至翌年5月進行農作物品種選育加代、適應性觀察、種子鑒定評估等。 據悉, 中國育成的7000多個農作物品種, 70%以上都經過了南繁基地。

海南正在建設南繁育種國家實驗室, 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如今, 每年全國29個省(市、區)的700多家單位到海南開展南繁育種工作,

為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發揮巨大作用。

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柯用春說, 當前正在積極推動南繁產業走出去, 通過舉辦國際水稻論壇, 請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打造面向東南亞國家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 招收國外留學生;積極引進和培育企業, 針對國際市場引進隆平高科等企業設立研發中心, 進行研究推廣。

“希望更多企業能落戶, 利用海南自然氣候更好進行尋種和育種, 針對國外市場走出去。 ”柯用春說。

熱帶高效農業正在轉化為海南農民看得見的實惠。

在澄邁縣橋頭鎮, 地瓜每斤能賣到六七元, 靠著這項農產品, 村民們家家蓋起小洋樓。

在東方市北緯18度果業有限公司, 17000畝的紅心火龍果園,

讓每個來到這裡的遊客流連忘返。

黨的十八大以來, 海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圍繞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堅持調結構轉方式, 促改革啟動力, 推動海南農業健康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全省農業增加值從2012年711.55億元增至2017年1012.46億元, 年均增長5.4%, 比全國平均增速快1.4個百分點, 連續5年排名全國前列。 農業增加值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7%, 排名全國第一。

農民收入也如芝麻開花一般節節攀升。 據統計, 海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7408元增長到2017年12902元, 年均增長12.9%, 快於全國同期增幅。 2017年, 海南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12.5%, 增速排名全國第2位。

(原載《深圳特區報》2018年4月12日A10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