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發展傳承還需多開幾副“補藥”

近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了《關於深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指導意見》, 支持經多年實踐、確有專長的中醫(專長)醫師, 通過師承方式傳承其獨特技術專長, 符合申請專業學位條件與要求的繼承人可申請中醫專業學位, 逐步實現將師承教育全面覆蓋中醫藥類專業學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支援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 根據中醫藥法的規定, 開辦中醫診所由許可改為備案, 民間中醫經過考核就能拿證, 這是中醫界的重大利好。 隨著《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關於深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指導意見》等配套法規的相繼出臺,

中醫藥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一個老頭, 三個指頭”, “一根銀針, 一把草藥”, 這是專家對於中醫藥的形象概括。 中醫問診手法及針灸、推拿等非藥物療法和傳統中藥飲片等與西醫相比, 普遍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 曾讓中醫藥美名遠揚。 然而, 長期以來, 中醫藥及中醫院面臨著收病人就賠錢的尷尬局面。 中醫藥雖貴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卻長期發展乏力, 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何談健康發展?

首先, 中醫診療服務專案收費偏低。 比如, 一個四肢骨折病人, 上中醫小夾板才收40元, 而西醫打一個石膏就160元, 這種收費標準會使醫院放棄使用中醫療法。

再者, 中醫診療服務收費專案太少。 我國各級醫院現行的收費專案有3966項, 而中醫僅占97項。 中醫所列入的收費專案本來已顯粗放和不足, 而定價的過低和長期不變更使起步晚、底子薄的中醫院長期處於虧本經營、無力發展的狀態。 此外, 醫院的補償機制也沒解決。 中醫藥不賺錢, 不能自養其身, 是其陣地萎縮、人才流失、難以發展的重要經濟原因, 嚴重制約著中醫藥的發展傳承。

可見, 只有解決了生存問題, 才能更好地保持中醫藥的特色, 才能發展傳承中醫藥事業。 然而, 發展傳承中醫藥事業不能靠空喊, 需要有貨真價實的政策支援, 需要國家、主管部門和醫院三方的共同努力。 基於此, 在國家層面先後出臺了多項支持中醫藥發展傳承的配套政策,

如開辦中醫診所由許可改為備案、民間中醫經過考核就能拿證、民間中醫不看分數看本事、老中醫藥專家繼承人符合條件可申請學位等。

換言之, 支持中醫發展傳承還需多開“補藥”。 首先, 應進一步解決有關政策的問題。 比如, 將中醫院納入到醫保定點範圍, 增加中醫院診療收費專案, 對收費專案合理定價;將一部分名醫推向市場, 使其靠技術就能生存和發展。 特別是要強化對中醫藥發展理論的研究和臨床實踐, 比如中醫院如何保持與弘揚中醫特色, 如何促使中醫藥與時俱進;建立中醫藥評價體系, 完善評價指標, 合理分配中醫院裡中醫中藥、西醫西藥的關係和比例等。 (汪昌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