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推車成大麻煩!深圳一停車場變身流動菜市場

農批市場這頭連著市民的"菜籃子", 那頭牽著菜販的"菜攤子"。 如何讓市民舒適逛菜市場?近日, 記者走訪福田農批、南山農批、布吉農批等多家深圳大型農批市場和社區街市, 發現由於建築時間較早, 十餘年過去, 大型農批市場的部分配套設施已無法滿足市民需求, 許多農批市場的軟硬體都有待提升, 而緊靠社區的農貿市場則較為乾淨整潔, 整體智慧化程度較高。

難——小推車成大麻煩

4 月 8 日上午, 記者來到福田農批二樓停車場處。 放眼望去, 50 余家小攤販在此擺賣, 地面隨處可見殘留的菜葉和泡沫屑。 雖然已是上午十點, 但人氣依舊旺盛。

現場有兩位工作人員拿著高音喇叭催促商販趕緊收攤, 其中一位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裡的商販十點鐘就應該全部撤走了。 由於這些攤位佔據了停車場一半的面積, 前來消費的市民或是送貨的商戶沒地方停車,

路口處容易形成擁堵, 尤其是在早高峰和節假日。

記者隨機詢問一位元來買菜的大爺, 大爺稱, "來停車場買菜就是圖個方便, 上下都有斜坡, 若是到室內買菜的話, 還要拎著買菜的小推車往裡走一段路。 "此外, 相比市場裡面, 停車場的菜價也更便宜一些。

據瞭解, 福田農批於 1997 年 6 月 28 日正式開業。 二十餘年過去, 市場內的部分配套設施已經無法滿足市民的需求, 但在逐漸改善。 記者發現, 市場內的樓梯目前沒有可供小推車上下的滑道, 但是在市場外牆靠近梅林苑社區的南門樓梯配置了滑道, 確實方便了帶著小推車來買菜的市民。

擠——停車場變身流動菜市場

4 月 13 日上午 9 點, 記者來到南山農批, 發現不少商戶在停車場內擺賣, 導致前來買菜的市民無法停車, 只好就近將就。 來去的車輛堵在進口處窄窄的巷子, 停車場變成了菜市場。 人流、車流、夾雜著商戶的叫賣聲, 一時之間, 停車場熱鬧非凡。

記者詢問一名在場的城管人員, 若是早上有市民開車前來買菜, 車停在哪裡, 該城管人員回復:"想辦法。 "隨後, 記者進入市場內詢問一名在場的市場管理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由於農批外的停車場不屬於農批的經營範圍, 所以農批對市場外的商戶沒有管理權, 依靠城管人員對其進行管理。 按照規定, 早上 9 點商戶就要從停車場收攤。

但是往往"人走攤在", 地面上殘留的雜物、爛菜葉、泡沫箱等都未清理乾淨。

記者看到, 停車場的早市收攤後, 不少商戶將沒有賣完的菜存放在泡沫箱子裡, 等到第二天再賣。 泡沫箱子堆在市場的後方, 連成一體, 形成了一個小型倉庫, 然而"小型倉庫"附近只有一個消防栓, 記者當日沒有看到消防栓的檢查表。

與戶外人氣旺盛的停車場相比, 農批內的南山農產品配送中心的攤位就顯得非常"乾淨", 光顧的客人寥寥無幾。 一位元攤主告訴記者:"南山農批前幾年搬到這裡, 面積沒之前的大, 市場內攤位短缺, 所以一些商販就來到戶外銷售。 一般是淩晨兩點開始進貨, 按照規定早上八點開始收攤。

記者來到位於農批市場外的某一露天檔口, 看到配電箱上貼著"不許堆積貨物"的告示,但周圍依舊堆滿了東西,並且搭著防水塑膠雨棚。更驚心的是,露天檔口滿是隨意牽拉擺放的電線,紙箱和泡沫箱堆在消防栓前,讓記者不禁為檔口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堵——大小貨車雲集堵塞道路

自從海吉星物流園建成後,許多商戶從布吉農批搬遷到了海吉星。但是布吉農批內仍然聚集著大量的菜販和水果批發商。記者 13 日到布吉農批時,恰逢市場內地面裝修,部分菜販搬遷到靠近停車場的三角區域,還有很多商販集中于門口的鐵皮棚處。由於三角區域是臨時場所,配套設施非常簡陋,且該區域沒有配備消防栓。

記者看到,有不少攤主從電箱處私拉電線、亂拉接插線板,還有攤主用大型移動電源來發電,電線裸露在外,積滿了污水。一位元攤主告訴記者,市場裡面在鋪設地板磚,自己搬到這裡經營已經有一周左右了。至於何時能夠搬回去,攤主笑著說:"不知道,叫我來我就來,叫我走我就走。"一位元在場的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對破損的地面進行修補,爭取今年完成市場的升級改造。

布吉農批周邊,多方道路交匯,交通複雜。有市民反映,每日淩晨 2 點到中午 11 點,大小貨車雲集,經常堵塞布吉路和洪湖西路。

家住布吉農批附近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從布吉路轉龍崗大道的這條路,從清晨三點開始,會一直堵到第二天上午十一點。記者在現場看到,從布吉路方向行駛過來的私家車、從海鮮市場駛出的卡車,源源不斷地匯入早已堵得水泄不通的龍崗大道。"每日一堵,布吉農批附近的道路上,各種三輪車、電動車、自行車、貨車、手推車夾雜。這些各種各樣無牌無照的車速度極快,給周圍的行人帶來非常大的不安全感。"

社區菜市場——整體小而精,部分開始智慧化管理

記者走訪了南山區大沙河公園附近的潔麗綜合菜市場、西麗片區的平山市場、蛇口漁街海鮮批發市場、共和農批市場,以及多家小型街道商超。發現這些緊靠社區的小型市場環境更乾淨,硬體雖然比不上農批市場,但是"軟體"卻不輸農批。

共和農批市場李經理告訴記者,共和農批市場是由工廠改造而成的"工改商"。目前,絕大部分商戶配備了公司統一採購的電子溯源秤,既能查驗交易資料,也杜絕了缺斤少兩,市場不定時對商戶的電子秤進行抽檢。

社區內菜市場外觀的改善,提升了市民的購物體驗,但大多數人更關注的則是如何在整潔乾淨的外觀下實現菜品質量的提升。 市民王女士認為:"在購物體驗得到滿足的同時,會更加關注這些食品的來源與安全。"

深圳晚報記者 董玉含 實習生 蔡文韜 編輯 劉小濤

看到配電箱上貼著"不許堆積貨物"的告示,但周圍依舊堆滿了東西,並且搭著防水塑膠雨棚。更驚心的是,露天檔口滿是隨意牽拉擺放的電線,紙箱和泡沫箱堆在消防栓前,讓記者不禁為檔口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堵——大小貨車雲集堵塞道路

自從海吉星物流園建成後,許多商戶從布吉農批搬遷到了海吉星。但是布吉農批內仍然聚集著大量的菜販和水果批發商。記者 13 日到布吉農批時,恰逢市場內地面裝修,部分菜販搬遷到靠近停車場的三角區域,還有很多商販集中于門口的鐵皮棚處。由於三角區域是臨時場所,配套設施非常簡陋,且該區域沒有配備消防栓。

記者看到,有不少攤主從電箱處私拉電線、亂拉接插線板,還有攤主用大型移動電源來發電,電線裸露在外,積滿了污水。一位元攤主告訴記者,市場裡面在鋪設地板磚,自己搬到這裡經營已經有一周左右了。至於何時能夠搬回去,攤主笑著說:"不知道,叫我來我就來,叫我走我就走。"一位元在場的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對破損的地面進行修補,爭取今年完成市場的升級改造。

布吉農批周邊,多方道路交匯,交通複雜。有市民反映,每日淩晨 2 點到中午 11 點,大小貨車雲集,經常堵塞布吉路和洪湖西路。

家住布吉農批附近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從布吉路轉龍崗大道的這條路,從清晨三點開始,會一直堵到第二天上午十一點。記者在現場看到,從布吉路方向行駛過來的私家車、從海鮮市場駛出的卡車,源源不斷地匯入早已堵得水泄不通的龍崗大道。"每日一堵,布吉農批附近的道路上,各種三輪車、電動車、自行車、貨車、手推車夾雜。這些各種各樣無牌無照的車速度極快,給周圍的行人帶來非常大的不安全感。"

社區菜市場——整體小而精,部分開始智慧化管理

記者走訪了南山區大沙河公園附近的潔麗綜合菜市場、西麗片區的平山市場、蛇口漁街海鮮批發市場、共和農批市場,以及多家小型街道商超。發現這些緊靠社區的小型市場環境更乾淨,硬體雖然比不上農批市場,但是"軟體"卻不輸農批。

共和農批市場李經理告訴記者,共和農批市場是由工廠改造而成的"工改商"。目前,絕大部分商戶配備了公司統一採購的電子溯源秤,既能查驗交易資料,也杜絕了缺斤少兩,市場不定時對商戶的電子秤進行抽檢。

社區內菜市場外觀的改善,提升了市民的購物體驗,但大多數人更關注的則是如何在整潔乾淨的外觀下實現菜品質量的提升。 市民王女士認為:"在購物體驗得到滿足的同時,會更加關注這些食品的來源與安全。"

深圳晚報記者 董玉含 實習生 蔡文韜 編輯 劉小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