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資料、事實分析秦武王和秦昭王誰治理能力更強

歡迎關注歷史哨聲——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觀點, 多元化解讀歷史!謝謝您的閱讀!為感謝各位粉絲, 第15000位粉絲將獲得一份神秘的禮物!除此之外, 還會在粉絲中隨機抽取若干名給些獎勵!還差11粉絲!

比較秦武王和秦昭王兩個秦國君主時, 很多人不假思索就得出答案:當然是秦昭王, 因為秦武王就是一個莽漢。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得出這個結論是否是因為對秦武王的偏見太多——舉鼎而死讓我們對秦武王有著太多偏見。

秦武王在位時間僅有4年, 相比秦昭王在位56年。 在位時間太短, 也是讓人對秦武王產生偏見的重要原因。

在位時間短、死亡方式特別, 這就造就了我們對秦武王有勇無謀的判斷。 但從秦武王即位時期的作為來看, 他並非一個有勇無謀的人。 創建丞相制度、派遣甘茂奪取宜陽等都說明秦武王這個人的能力不簡單。 以下對比秦武王和秦昭王二人的能力方面。

秦武王劇照

創新能力。 西元前309年, 秦武王改變秦孝公時大良造、秦惠王時相國制度, 設立左、右丞相進行分權, 避免張儀為相時的權力獨佔。 相比之下, 即位56年的秦昭王在秦國制度上毫無任何的制度改革。 秦武王創立的丞相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600多年, 這足以顯示秦武王的遠見。 在創新能力和魄力上, 秦武王勝出。

還有一個能夠說明秦武王魄力的事例是:秦武王派兵入周。 實現了張儀在316年和司馬錯爭辯時的話語:

“據九鼎, 案圖籍, 挾天子以令於天下, 天下莫敢不聽, 此王業也。 ”

政治平衡能力。 在創立丞相制度時, 秦武王以甘茂為左丞相、嬴疾為右丞相, 完好的平衡外來勢力和本土勢力。 西元前308年秦武王派遣甘茂攻取韓國宜陽,

但率兵進入洛陽卻是嬴疾。 《樗裡子甘茂列傳》:

“秦使甘茂攻韓, 拔宜陽。 使樗裡子以車百乘入周。 周以卒迎之, 意甚敬。 ”

秦昭王的政治平衡能力, 和秦武王比較就相差太遠。 秦武王設置丞相是左右二人。 但秦昭王從即位到去世, 就從來沒有發現同時任命兩個人為丞相記錄。 除了即位前期繼續任用嬴疾為丞相外, 其他的丞相都是外來勢力, 以魏冉和范睢二人為代表。 在56年時間裡, 只有7年是本土勢力任相, 占比12.5%。

最能反映秦昭王平衡能力低的時期就是:在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時不聽從白起建議直接攻打邯鄲, 之後又不聽取白起勸諫不要攻打邯鄲建議。 在長平之戰後, 秦昭王對范睢的偏聽偏信,

造成了秦國邯鄲之圍的失敗, 更逼迫白起自殺, 讓秦國在秦昭王晚期出現無大將可用的尷尬局面。

秦武王舉鼎

信任大臣。 從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後, 信任大臣就變成了秦惠王所接手的傳統。 秦惠王對張儀的信任, 不下於秦孝公對商鞅的信任。

接手秦國相國之位的樂池、陳莊2人都是在張儀離開秦國為秦國攻取洛陽做親魏盟楚工作的情況下繼任。 秦武王同樣繼承了秦惠王信任大臣的傳統。 秦武王在嬴疾、向壽二個大臣反對下, 依然遵守和甘茂的承諾, 讓甘茂以圍攻5個月之久的代價攻下韓國宜陽。 這點秦昭王就做不到。

在大臣的信任問題上, 秦昭王的表現就不如秦武王。 除了嬴疾和范睢被秦昭王信任之外, 作為支持秦昭王即位的重要勢力的魏冉在擔任丞相一職上5起5落, 魏冉能夠在丞相位置上任職長久是在白起攻打攻打新城而崛起之後。

從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大良造開始, 秦昭王是任命丞相最多的秦國君主。 而且很多時候所任命的丞相任職時間都很短:魏冉2次任職1年、1次任職3年, 孟嘗君田文任職1年,樓緩任職2年,壽燭1年、向壽1年多。

識人能力。秦武王一即位,就把原本是將軍的甘茂提拔為左丞相,這顯示了秦武王的識人能力。甘茂的能力,可以通過參與奪取楚國漢中、平定巴蜀叛亂、和秦武王盟約攻打宜陽、建議歸還武遂給韓國等事蹟得以證明。尤其是在短短一兩年就可以實現張儀的據洛陽挾天子策略,甘茂的能力被我們低估了。

可惜的是在秦武王時如魚得水的甘茂,在秦昭王時被驅逐離開,否則甘茂的名聲不下張儀和魏冉。

以下是他們對甘茂的稱讚:

“王之愛習公也,不如公孫奭;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 樗裡子甘茂列傳》蘇代對向壽說的話

“甘茂,非常士也。”——《 樗裡子甘茂列傳》蘇代對秦昭王說的話

“夫甘茂,賢人也。”——《 樗裡子甘茂列傳》蘇代對齊緡王說的話

“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張儀之辯,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無罪。茂誠賢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也。”——《 樗裡子甘茂列傳》范蜎對楚懷王說的話。

從蘇代、範蜎二人對甘茂的稱讚話語,和楚懷王不推薦能力強的甘茂而推薦平庸的向壽做秦國丞相的行為來看,秦國失去了甘茂,也失去了張儀和秦武王的據洛陽霸天下策略的執行機會。

有勇有謀的甘茂在秦武王和秦昭王時期不同的遭遇,就可以看出秦武王和秦昭王二人識人能力的高低。相比慧眼識英雄的秦武王,秦昭王重用的是公孫奭、向壽等兒時玩伴,或是有名無實的孟嘗君田文,或者和秦昭王一樣寵信親友的范睢。

如果沒有白起這個戰神,秦昭王時的秦國怕是沒有如此威風——白起死後的平淡無齊的秦昭王晚期就證實了這點。

甘茂劇照

策略能力。相比秦武王的據洛陽霸天下策略,秦昭王昏招不斷:

1、西元前299年,強行扣押楚懷王,導致秦國名聲大損,毀壞了秦惠王、秦武王所賺取的好名聲;

2、西元前288年,要求齊緡王共同稱西帝、東帝;

3、偏聽不懂軍事的范睢瞎指揮,沒有趁機攻打邯鄲,又在不合適時機攻打邯鄲;

4、逼迫白起自殺,導致秦國無大將;

5、西元前264年,以朋友名義邀請平原君趙勝入秦卻扣押趙勝以逼迫趙國交出魏齊,目的僅僅是為了報范睢的私仇;

6、著名的藺相如和氏璧故事。

7、意圖扣押自己邀請來擔任丞相的孟嘗君田文。

3次扣押(楚懷王、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已經足以說明秦昭王的聰明和他的歷史地位及其不相配。

從創新能力、魄力、政治平衡能力、信任大臣、識人能力、策略能力等指標去看,佔據秦國地位很重的秦昭王的能力,比不上即位只有4年的秦武王。由此可見秦惠王不讓秦昭王成為太子的先見之明。秦武王死後,秦國多數大臣反對他即位,可見也並非無理取鬧。沒有嬴疾和魏冉的支持,秦昭王根本就不能即位。

相比有勇有謀的哥哥秦武王,作為弟弟的秦昭王的唯一優勢就是——命長。

秦孝公+商鞅、秦惠王+張儀、秦武王+甘茂三代人構成了君臣和睦的典範。秦昭王扣押楚懷王、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等行為敗壞了秦國的聲譽,是秦國被稱呼為虎狼之秦的緣由。而逼殺白起的行為,更傷害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君臣和睦傳統。

作為秦昭王曾孫的秦始皇,重新恢復了秦國君臣和睦的傳統:秦始皇+李斯,再續秦孝公傳統,一舉一統六國。從君臣和睦角度和君主能力來看,秦始皇和秦昭王相似度很少,更像秦武王——有勇有謀!

秦國面臨兩次統一的機會:秦武王時據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王道一統(即臣服六國方式)和秦始皇武力滅國的王霸一統(即滅六國的大一統)。

孟嘗君田文任職1年,樓緩任職2年,壽燭1年、向壽1年多。

識人能力。秦武王一即位,就把原本是將軍的甘茂提拔為左丞相,這顯示了秦武王的識人能力。甘茂的能力,可以通過參與奪取楚國漢中、平定巴蜀叛亂、和秦武王盟約攻打宜陽、建議歸還武遂給韓國等事蹟得以證明。尤其是在短短一兩年就可以實現張儀的據洛陽挾天子策略,甘茂的能力被我們低估了。

可惜的是在秦武王時如魚得水的甘茂,在秦昭王時被驅逐離開,否則甘茂的名聲不下張儀和魏冉。

以下是他們對甘茂的稱讚:

“王之愛習公也,不如公孫奭;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 樗裡子甘茂列傳》蘇代對向壽說的話

“甘茂,非常士也。”——《 樗裡子甘茂列傳》蘇代對秦昭王說的話

“夫甘茂,賢人也。”——《 樗裡子甘茂列傳》蘇代對齊緡王說的話

“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張儀之辯,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無罪。茂誠賢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也。”——《 樗裡子甘茂列傳》范蜎對楚懷王說的話。

從蘇代、範蜎二人對甘茂的稱讚話語,和楚懷王不推薦能力強的甘茂而推薦平庸的向壽做秦國丞相的行為來看,秦國失去了甘茂,也失去了張儀和秦武王的據洛陽霸天下策略的執行機會。

有勇有謀的甘茂在秦武王和秦昭王時期不同的遭遇,就可以看出秦武王和秦昭王二人識人能力的高低。相比慧眼識英雄的秦武王,秦昭王重用的是公孫奭、向壽等兒時玩伴,或是有名無實的孟嘗君田文,或者和秦昭王一樣寵信親友的范睢。

如果沒有白起這個戰神,秦昭王時的秦國怕是沒有如此威風——白起死後的平淡無齊的秦昭王晚期就證實了這點。

甘茂劇照

策略能力。相比秦武王的據洛陽霸天下策略,秦昭王昏招不斷:

1、西元前299年,強行扣押楚懷王,導致秦國名聲大損,毀壞了秦惠王、秦武王所賺取的好名聲;

2、西元前288年,要求齊緡王共同稱西帝、東帝;

3、偏聽不懂軍事的范睢瞎指揮,沒有趁機攻打邯鄲,又在不合適時機攻打邯鄲;

4、逼迫白起自殺,導致秦國無大將;

5、西元前264年,以朋友名義邀請平原君趙勝入秦卻扣押趙勝以逼迫趙國交出魏齊,目的僅僅是為了報范睢的私仇;

6、著名的藺相如和氏璧故事。

7、意圖扣押自己邀請來擔任丞相的孟嘗君田文。

3次扣押(楚懷王、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已經足以說明秦昭王的聰明和他的歷史地位及其不相配。

從創新能力、魄力、政治平衡能力、信任大臣、識人能力、策略能力等指標去看,佔據秦國地位很重的秦昭王的能力,比不上即位只有4年的秦武王。由此可見秦惠王不讓秦昭王成為太子的先見之明。秦武王死後,秦國多數大臣反對他即位,可見也並非無理取鬧。沒有嬴疾和魏冉的支持,秦昭王根本就不能即位。

相比有勇有謀的哥哥秦武王,作為弟弟的秦昭王的唯一優勢就是——命長。

秦孝公+商鞅、秦惠王+張儀、秦武王+甘茂三代人構成了君臣和睦的典範。秦昭王扣押楚懷王、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等行為敗壞了秦國的聲譽,是秦國被稱呼為虎狼之秦的緣由。而逼殺白起的行為,更傷害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君臣和睦傳統。

作為秦昭王曾孫的秦始皇,重新恢復了秦國君臣和睦的傳統:秦始皇+李斯,再續秦孝公傳統,一舉一統六國。從君臣和睦角度和君主能力來看,秦始皇和秦昭王相似度很少,更像秦武王——有勇有謀!

秦國面臨兩次統一的機會:秦武王時據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王道一統(即臣服六國方式)和秦始皇武力滅國的王霸一統(即滅六國的大一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