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為何真正的目標是伊朗?

美國聯合英法4月13日發射導彈襲擊敘利亞, 各方還在靜觀後續。 4月17日, 敘利亞軍方稱有導彈再次襲擊大馬士革郊區兩處空軍基地。 敘利亞防空部隊發起反擊並擊落約9枚導彈, 並直接點名是以色列發動了此次襲擊。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則予以否認, 稱“沒注意到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以色列此舉很容易被理解為是要和美國盟友展現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 一周前(4月10日), 兩架隸屬於以色列空軍的F15戰鬥機於空襲了敘利亞霍姆斯省中部的T4空軍基地。 特朗普對敘利亞的空襲又將刺激中東局勢 如此看來,

以色列發動對敘利亞的空襲就不僅僅是要站隊美國的問題了。 那以色列的目標是誰?16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提到特拉維夫將繼續“在敘利亞對伊朗採取行動”。 以色列對敘利亞的空襲一直在進行中, 比如2017年9月, 以色列就曾對敘利亞一處武器研發生產設施實施了空襲。

為何以色列要空襲敘利亞?為何它會將矛頭指向伊朗? 以色列要打擊伊朗是因為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 伊朗以及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成為力挺敘利亞政府的重要力量, 與俄羅斯空中支援阿薩德政府不同, 伊朗不僅派出了地面部隊, 還組織了大量什葉派哈紮拉人以志願者的名義直接協助敘利亞政府軍作戰。 黎巴嫩真主党則直接向敘利亞政府提供“訓練、參謀及後勤支援”, 充當仲介人協調伊朗對敘利亞政府的援助。 伊朗與黎巴嫩真主党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 以色列1982年入侵黎巴嫩南部, 黎巴嫩人為抵抗以色列, 在伊朗的幫助下成立了真主党。 而以色列一直將真主党視為“恐怖組織”, 並將其作為重點打擊和報復的物件,

多次襲擊其基地。 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因綁架以色列2名士兵導致以色列猛烈轟炸黎巴嫩南部, 雙方爆發軍事衝突, 被稱為2006年以黎危機。

而伊朗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與以色列對抗, 甚至多次揚言要消滅“以色列”。 當伊朗所扶植的黎巴嫩真主党力量愈發強大時,

這將直接從以色列北面造成威脅。 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 在中東地區, 不少國家之間既有蜜月期也有對抗期, 以色列和伊朗也不例外。 伊朗伊斯蘭革命前, 伊朗與以色列維持了多年的友好關係, 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 以色列曾利用伊朗作為一個中轉站, 把伊拉克的猶太人送往以色列。 1950年3月, 伊朗“事實上”承認以色列國, 成為土耳其之後穆斯林世界中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則見證了伊朗和以色列的蜜月期, 當時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關係惡化, 以色列這個阿拉伯世界之外的“異類”也成為伊朗可以合作的對象, 伊朗成為以色列最大的石油來源國, 軍事上, 以色列則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

伊斯蘭革命爆發之後, 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開始轉壞。 霍梅尼領導的伊朗國內宗教勢力開展了一系列反國王和反世俗集會, 將矛頭指向了與伊朗關係甚密的以色列。 霍梅尼甚至公開稱以色列是“伊斯蘭教”的敵人。 霍梅尼在伊斯蘭革命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切斷了與以色列的一切官方聯繫,並採取反猶太主義政策,對以色列實施制裁。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相繼結束後,阿拉伯世界發生分裂,伊拉克元氣大傷,加上蘇東劇變,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利益點日益減少,兩國走上了公開對抗的道路。從哈梅內伊上臺後直接稱以色列是殖民勢力在中東地區留下的惡性腫瘤,之後的歷任伊朗總統,無論是內賈德還是魯哈尼都採取了對以色列強硬的政策,比如2012年8月,內賈德公開稱“以色列是一顆即將被消滅的‘毒瘤’”,魯哈尼2013年就任總統前發表的講話更是呼籲“消滅以色列”。

不難看出,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受到中東地區格局演變的影響非常之大。過去幾年裡,伊朗與伊核六國達成伊核協定,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緩和。而經過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黎巴嫩真主党力量的強大,伊朗與俄羅斯和土耳其在敘利亞的搶奪已經讓伊朗成為中東什葉派的領頭人。相比之下,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深陷葉門內戰,扶植的敘利亞反對派也未成氣候,中東地區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力量已然失衡。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以色列這個“非我族類”的國家可以隨時倒向什葉派或者遜尼派尋求合作,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以色列2017年開始與沙特緩和關係。2017年沙特一家報紙曾採訪了以色列軍隊的負責人——這在敵對國家中是不可想像的。同年11月, 以色列內閣成員還透露與沙特有秘密接觸,這被認為是以色列和沙特在某些方面進行了密切的情報合作。

2018年3月,沙特首次開放領空給飛往以色列的國際商業航班使用,被以色列媒體形容為沙以關係的歷史時刻。4月2日,沙特王儲薩勒曼罕見表示“以色列人有用於屬於自己的土地與家園的權利,我們和以色列有很多共同利益。如果關係和平的話,以色列和海合會國家之間有很多利益。”要知道,沙特過去堅持認為,以色列必須撤出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奪取的土地, 才能修補兩國關係。對於以色列來說,什葉派和遜尼派對抗越激烈,以色列越受益,穆斯林世界的混亂之下,以色列就不再是重點被圍攻的對象。當以色列的生存空間有所騰挪時,它做出要和伊朗為敵的姿態也讓沙特等國家看到了其可以合作的可能,這是讓中東局勢更加對抗的一步。

霍梅尼在伊斯蘭革命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切斷了與以色列的一切官方聯繫,並採取反猶太主義政策,對以色列實施制裁。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相繼結束後,阿拉伯世界發生分裂,伊拉克元氣大傷,加上蘇東劇變,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利益點日益減少,兩國走上了公開對抗的道路。從哈梅內伊上臺後直接稱以色列是殖民勢力在中東地區留下的惡性腫瘤,之後的歷任伊朗總統,無論是內賈德還是魯哈尼都採取了對以色列強硬的政策,比如2012年8月,內賈德公開稱“以色列是一顆即將被消滅的‘毒瘤’”,魯哈尼2013年就任總統前發表的講話更是呼籲“消滅以色列”。

不難看出,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受到中東地區格局演變的影響非常之大。過去幾年裡,伊朗與伊核六國達成伊核協定,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緩和。而經過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黎巴嫩真主党力量的強大,伊朗與俄羅斯和土耳其在敘利亞的搶奪已經讓伊朗成為中東什葉派的領頭人。相比之下,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深陷葉門內戰,扶植的敘利亞反對派也未成氣候,中東地區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力量已然失衡。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以色列這個“非我族類”的國家可以隨時倒向什葉派或者遜尼派尋求合作,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以色列2017年開始與沙特緩和關係。2017年沙特一家報紙曾採訪了以色列軍隊的負責人——這在敵對國家中是不可想像的。同年11月, 以色列內閣成員還透露與沙特有秘密接觸,這被認為是以色列和沙特在某些方面進行了密切的情報合作。

2018年3月,沙特首次開放領空給飛往以色列的國際商業航班使用,被以色列媒體形容為沙以關係的歷史時刻。4月2日,沙特王儲薩勒曼罕見表示“以色列人有用於屬於自己的土地與家園的權利,我們和以色列有很多共同利益。如果關係和平的話,以色列和海合會國家之間有很多利益。”要知道,沙特過去堅持認為,以色列必須撤出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奪取的土地, 才能修補兩國關係。對於以色列來說,什葉派和遜尼派對抗越激烈,以色列越受益,穆斯林世界的混亂之下,以色列就不再是重點被圍攻的對象。當以色列的生存空間有所騰挪時,它做出要和伊朗為敵的姿態也讓沙特等國家看到了其可以合作的可能,這是讓中東局勢更加對抗的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