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馬營鎮17個行政村“百花齊放”促發展

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大馬營鎮村集體經濟發展紀實

“有了菌棒生產基地和這些食用菌大棚, 要不了幾年, 村裡肯定大變樣。 ”站在木耳大棚中, 圈溝村村委會主任劉聚看著長勢喜人的木耳, 掩不住一臉喜悅。

圈溝村依託金樽源農牧有限公司, 通過引進種植技術、土地流轉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 到2017年底, 這個以前沒有任何經營性收入、緊靠撥付的辦公經費維持運轉的村, 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 圈溝村的變化, 是大馬營鎮勇於改革創新,大力破解難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

大馬營鎮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總抓手, 緊緊抓住脫貧攻堅機遇和“圍繞全域旅遊、打造特色鄉鎮”總體思路, 全面實施“強基固本”工程、“強基”夯實基層基礎、“固本”促進同步小康, 積極探索出了“黨支部+企業+貧困戶+產業基地+村集體”的產業脫貧的新路子。

去年, 大馬營鎮有4個村實現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有經營性收入的村達到11個, 占全鎮17個村的64.7%, 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0.56萬元, 帶動群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實現了農村組織基礎和經濟基礎雙鞏固、雙提升。

主動探索, 尋求發展新路

大馬營鎮地處高山區, 氣溫溫差大, 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管道狹窄、發展不平衡。 2016年全鎮17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7.6萬元, 接近六成的行政村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

村級組織日常運轉僅靠上級撥付的辦公經費維持。

“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已成為制約脫貧攻堅的短板所在, 只有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 才能更好地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才能築起鄉村振興的基石。 ”大馬營鎮黨委書記唐謙說。

該鎮搶抓政策機遇, 積極因勢利導, 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引領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2017年初, 在成功推行“土地流轉+農業”“旅遊產業+農業”“特色產業+農業”模式的基礎上, 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積極探索出了“黨支部+企業+貧困戶+產業基地+村集體”的發展新路徑, 確定村“兩委”負責人能力強、村級債務管理規範、產業發展潛力大的圈溝、中河2個村,

作為全鎮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村。

中河村地處祁連山腹地、焉支山4A級景區內, 是全縣13個精准扶貧之一。 去年以來, 搶抓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機遇, 在招商引資整體開發的基礎上, 引導周邊群眾以政策資金210萬元和土地、房屋折資的形式入股開發企業, 以15年為期限流轉耕地1500畝發展林果業, 著力建設集觀光農業、休閒娛樂、戶外健身於一體的果子溝旅遊景區, 創造貧困戶就業崗位40個, 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 村集體積累達到2萬元。

主攻重點, 發展新興產業

大馬營鎮立足氣候冷涼、土地相對平整開闊、適宜發展設施食用菌產業的實際, 抓精准扶貧政策機遇, 鼓勵引導精准扶貧村圈溝村致富能人投資650萬元,

組建了全縣首傢俱有年產百萬袋食用菌菌棒生產線的村級企業金樽源農牧有限公司, 輻射帶動周邊新墩、磨灣、馬營3個村積極參與產業培育, 初步建成了大馬營鎮食用菌產業基地。 2017年, 該鎮整合扶貧資金60萬元, 支持圈溝村精准扶貧戶將新建的30座食用菌大棚全部交由金樽源農牧有限公司經營管理, 創造貧困戶就業崗位30多個, 貧困戶戶均實現增收3000萬元, 村級集體經濟也因此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實現了由零的突破。 並輻射帶動周邊的新墩、磨灣、馬營等村, 將長期流轉土地1000畝折資注入基地, 創造貧困戶就業崗位100多個, 全鎮食用菌大棚達到500座, 真正實現了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共贏。
目前, 該鎮17個行政村在產業發展上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發展勢頭強、發展思路清, 村級集體經濟正在揚帆起航。

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 正在大馬營鎮徐徐展開。 (張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