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網路強國的中國實踐——寫在習近平總書記“4·19”重要講話發表兩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網路強國的中國實踐——寫在習近平總書記“4·19”重要講話發表兩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胡浩、施雨岑、吳晶

當今世界, 資訊技術革命日新月異。

當代中國, 網信事業發展突飛猛進。

從隨處可見的移動支付到屢創新高的網路交易額;從覆蓋全國的電子政務系統到蓬勃發展的大資料產業……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重要講話發表兩年來, 我國網信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互聯網日益成為國家發展重要驅動力, 數字領域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藍圖指引下,

開啟新時代的中國, 正在闊步邁向網路強國的新征程。

高瞻遠矚、審時度勢,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建設網路強國指明前進方向

2018年3月, 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揭開了國家網信事業的新篇章——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改為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 負責這一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佈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網信事業的深謀遠慮, 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的貫徹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時代大勢, 積極回應實踐要求,

深刻審視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 就網信事業發展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 鮮明提出了網路強國的戰略思想。

“網信事業要發展, 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順應風起雲湧的互聯網技術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明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 加快資訊化服務普及, 降低應用成本, 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 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大資料是資訊化發展的新階段。 ”

——面對你追我趕的資訊化競爭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敏銳地作出判斷, 要求“深入瞭解大資料發展現狀和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分析我國大資料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推動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

——洞察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項原則”“五點主張”, 呼籲“互聯網雖然是無形的, 但運用互聯網的人們都是有形的, 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 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乾淨、更安全, 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

新理念引領新實踐, 新戰略開啟新征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一幅五彩斑斕的網路強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一系列網信事業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正在化為舉世矚目的新成就新變革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互聯網思維, 善於利用互聯網優勢, 著力在融合、共用、便民、安全上下功夫,

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用資訊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管道、輔助決策施政、方便群眾辦事, 做到心中有數。 ”

2018年4月13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海南省政務資料中心時作出的重要指示, 再一次為加快大資料發展、用好資訊化手段指明方向。

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重要講話發表兩年來, 各地各部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出臺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 推動網信事業抓住重大戰略機遇期, 迎來新發展、新飛躍。

——持續加強頂層設計, 資訊化發展更添制度保障。

《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出臺, 描繪了未來10年數位中國建設的發展圖景, 為網路強國建設標識出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發佈,

明確提出將數位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作為我國資訊化發展的總目標。

兩年間, 資訊化發展戰略、國家大資料戰略、“互聯網+”行動計畫等頻密部署, 網路強國基礎夯實。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數位化發展鋪就前進道路。

2017年, 我國新建光纜線路長度705萬公里, 全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3747萬公里, 比上年增長23.2%;互聯網寬頻接入埠數量達到7.79億個, 增長9.3%。

《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畫》印發實施, IPv6規模化部署全面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31日, 我國IPv6地址分配總數為23430塊(/32)。

兩年間, 移動網路服務品質和覆蓋範圍持續提升, 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展現美好前景。

——互聯網創新社會治理手段, 電子政務工作駛入快車道。

在福建晉江市國稅局辦稅大廳,財務經理施金星通過自助終端機領取了數十份增值稅專用發票後,深感“原先要花半天的時間變成了幾分鐘,政府服務越來越便捷高效”。

創新服務,利企便民。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政府網站運行總數近3.2萬家;政務新媒體成為溝通社情民意的新管道。

2017年12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在北京、上海、江蘇等8省份開展為期2年的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探索形成可借鑒推廣的電子政務發展經驗,更加方便高效的電子政務體驗指日可待。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

黨的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時代的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路強國、數位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用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在浙江,以軟體服務業、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為主體的數位經濟規模連續3年超萬億元;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大資料成為三大發展戰略支撐之一,其經濟增速已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列。

一串串資料、一項項成果,折射出近年來我國數位化發展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

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中有更多獲得感,為建設網路強國凝聚磅礴力量

每次課程結束,線上培訓教師張帆都會仔細查看“魔鏡系統”對學生上課狀態的分析,並據此調整優化教學方案。

通過這一系統,攝像頭隨時捕捉學生上課時的舉手、練習、聽課、發言等課堂狀態,甚至面部表情的變化,通過多維度量化資料,生成專屬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報告。

借助數位技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一歷代先賢嚮往的目標如今正在走入尋常生活。

不再僅僅是網上購物、共用單車,如今,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日益滲透進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癌症大資料畫像的構建讓健康夢想更加清晰;“成長守護平臺”給未成年人一片更為清朗的網路空間;5G“超級網速”使螢幕閃現的“載入中”字樣成為歷史……

從互聯網催生的新產品新業態競相湧現,到數位技術將人們想像中的智慧新生活變為現實;從出臺網路安全法開啟依法治網新階段,到數字經濟的“大動脈”更加通暢……億萬國人的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百姓的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

推動互聯網發展,用好互聯網的力量,是促進社會進步、增進人民福祉的基礎性工程。

留佘村位於廣東梅州南部的富硒地帶,種茶歷史悠久。但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和資訊不暢,留佘茶的銷路一直沒有打開。

自從留佘茶進駐廣東移動電商資訊化扶貧平臺,實現線上銷售,茶葉滯銷難題迎刃而解。一年來,經“嶺南生活”平臺售出的留佘茶多達6000余斤,單日銷售訂單最高達1423單。

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2.9%;電子商務、網路零售持續增長,電商推動農村消費規模穩步擴大,物流、電信、交通等農村消費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數位化發展正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百姓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了更多獲得感。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短短20多年時間,從一條網速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網線出發,如今我國已經擁有7億線民、400多萬家網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路,網路零售交易額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一連串的“了不起”,見證了一個網路大國向網路強國邁進的鏗鏘足音。

短短兩年間,從網路提速降費到網路安全法啟動實施,從連續主辦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到阿裡雲資料中心基本覆蓋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一系列的“大手筆”,彰顯中國邁向網路強國的決心與信心。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佈局、力爭主動”“加快建設數位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建設數位中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的有效途徑,是搶抓發展機遇、加快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

這是新時代的迫切呼喚,更是新時代中國的堅定宣示。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網信事業發展必將在網路強國的建設中邁出更大步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更加澎湃的創新動力。(參與采寫:董建國)

電子政務工作駛入快車道。

在福建晉江市國稅局辦稅大廳,財務經理施金星通過自助終端機領取了數十份增值稅專用發票後,深感“原先要花半天的時間變成了幾分鐘,政府服務越來越便捷高效”。

創新服務,利企便民。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政府網站運行總數近3.2萬家;政務新媒體成為溝通社情民意的新管道。

2017年12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在北京、上海、江蘇等8省份開展為期2年的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探索形成可借鑒推廣的電子政務發展經驗,更加方便高效的電子政務體驗指日可待。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

黨的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時代的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路強國、數位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用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在浙江,以軟體服務業、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為主體的數位經濟規模連續3年超萬億元;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大資料成為三大發展戰略支撐之一,其經濟增速已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列。

一串串資料、一項項成果,折射出近年來我國數位化發展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

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中有更多獲得感,為建設網路強國凝聚磅礴力量

每次課程結束,線上培訓教師張帆都會仔細查看“魔鏡系統”對學生上課狀態的分析,並據此調整優化教學方案。

通過這一系統,攝像頭隨時捕捉學生上課時的舉手、練習、聽課、發言等課堂狀態,甚至面部表情的變化,通過多維度量化資料,生成專屬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報告。

借助數位技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一歷代先賢嚮往的目標如今正在走入尋常生活。

不再僅僅是網上購物、共用單車,如今,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日益滲透進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癌症大資料畫像的構建讓健康夢想更加清晰;“成長守護平臺”給未成年人一片更為清朗的網路空間;5G“超級網速”使螢幕閃現的“載入中”字樣成為歷史……

從互聯網催生的新產品新業態競相湧現,到數位技術將人們想像中的智慧新生活變為現實;從出臺網路安全法開啟依法治網新階段,到數字經濟的“大動脈”更加通暢……億萬國人的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百姓的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

推動互聯網發展,用好互聯網的力量,是促進社會進步、增進人民福祉的基礎性工程。

留佘村位於廣東梅州南部的富硒地帶,種茶歷史悠久。但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和資訊不暢,留佘茶的銷路一直沒有打開。

自從留佘茶進駐廣東移動電商資訊化扶貧平臺,實現線上銷售,茶葉滯銷難題迎刃而解。一年來,經“嶺南生活”平臺售出的留佘茶多達6000余斤,單日銷售訂單最高達1423單。

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2.9%;電子商務、網路零售持續增長,電商推動農村消費規模穩步擴大,物流、電信、交通等農村消費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數位化發展正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百姓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了更多獲得感。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短短20多年時間,從一條網速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網線出發,如今我國已經擁有7億線民、400多萬家網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路,網路零售交易額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一連串的“了不起”,見證了一個網路大國向網路強國邁進的鏗鏘足音。

短短兩年間,從網路提速降費到網路安全法啟動實施,從連續主辦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到阿裡雲資料中心基本覆蓋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一系列的“大手筆”,彰顯中國邁向網路強國的決心與信心。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佈局、力爭主動”“加快建設數位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建設數位中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的有效途徑,是搶抓發展機遇、加快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

這是新時代的迫切呼喚,更是新時代中國的堅定宣示。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網信事業發展必將在網路強國的建設中邁出更大步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更加澎湃的創新動力。(參與采寫:董建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