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前蘇聯紅軍女兒的來信一場跨越近70年的友誼追尋

本報訊 “旅順, 多麼美麗的名字, 隨著年華的老去, 我日夜聆聽著它對我的呼喚;童年, 多麼珍貴的歲月, 我期待著故地重遊, 能夠找回那時的影子, 我翹首企盼這次的再見……”這是近日旅順廣播電視臺收到的一封來信, 寫信者名叫柳德米拉·克魯特金娜, 來自俄羅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1950年出生在旅順, 童年是在旅順度過的, 她的父親是一名蘇聯紅軍, 去世後安葬在旅順的蘇軍公墓。 信中還附帶了老人想要尋找的建築和友人的舊照。

柳德米拉·克魯特金娜5月初將要來旅順, 和她同行的還有多位前蘇聯紅軍的子女。

父輩都曾在旅順戰鬥生活過, 他們或是出生在旅順, 或是隨軍在旅順居住, 都希望回旅順看看, 找到童年生活的場所和中國玩伴。

“中蘇人民是永久弟兄, 兩大民族的友誼團結緊, 純樸的人民並肩站起來, 純樸的人民歡唱向前進……”這首流行於上世紀50年代的歌曲《莫斯科—北京》讓柳德米拉·克魯特金娜和她即將同行來旅順的夥伴們對中國的記憶始終鮮活生動。 克魯特金娜在信中說, 她要尋找當年旅順的普希金學校, 1945-1955年期間叫第五小學。 將要和她同來旅順的塔季揚娜·希科娃, 1953-1955年同父母一起在旅順居住, 1955年隨父母去了列寧格勒。 她要尋找中國大姐王友民(音譯), 1947-1949年家住水師營, 人們稱她為“黛希”, 當時年齡大約15~18歲,

會說一點俄語, 會做俄餐。 已經93歲高齡的前蘇聯紅軍阿納托利·科金, 想要尋找當年住過的房子, 他1947-1950年同妻子住在旅順, 附近有營房、洗衣店和中國電影院, 還有海軍軍官樓和海軍醫院。

5月, 旅順櫻花爛漫, 歡迎帶著思念即將“回家”的幾位俄羅斯老人。

記者許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