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秀】"月宮一號"週末向公眾開放 這樣就可以預約參觀

千龍網綜合報導第三個中國航太日來臨, 週末(4月21日和22日),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科普基地“月宮一號”將向公眾開放, 這是透過懸窗一探“月宮”真容的絕佳機會。 因為如果不出意外, 下月10號, “月宮365”挑戰計畫收官, 艙內志願者將“回歸地球”, 這也意味著“月宮一號”將成為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

開放安排

1.開放日期為2018年4月21日-22日。

2.開放時間為9:00-12:00,14:00-17:00。

3.每日場次安排如下:

①場09:00-09:30, ②場09:45-10:15,

③場10:30-11:00, ④場11:15-12:00,

⑤場14:00-14:30, ⑥場14:45-15:15,

⑦場15:30-16:00, ⑧場16:15-17:00,

兩日共16場。

4.每一場次最多允許30人進入“月宮一號”大廳。

由於“月宮365”實驗正在進行中, 為不干擾實驗的正常進行, 因此僅允許預約成功的參觀人員進場。

預約及進場要求

1.僅支援電子郵件方式預約, 預約郵箱:lunarpalace1@163.com。

2.郵件標題寫“預約參觀”。

3.郵件正文按照附錄要求填寫, 準確填寫所要求的資訊,姓名要寫全名,與身份證一致。

4.優先接待集體預約, 團組人數越多,

安排順位越靠前。

5.預約申請中最多可填寫3個意向場次, 如果都已經滿額, 收到滿額的回信後, 須重新預約其他場次。

6.通過審核預約成功的人員將于2018年4月18日收到一封正式回信郵件, 內含專屬二維碼以及安排的參觀場次, 二維碼僅能使用一次請予以妥善保存。

7.進入場館前請團組領隊出示二維碼和身份證, 掃描驗證通過後參觀團組方可進入。 團組領隊要對本團組的人員身份負責,並承擔參觀期間對組員的組織和管理.

8.預約的場次和人數需與實際參加的場次和人數一致方可進入。

9.為安全起見, “月宮一號”開放日進場參觀人員的年齡不得低於12周歲, 身高1.5m以上。

10.預約時間至2018年4月17日24:00止。 由於場次已滿需要重新預約的, 預約時間至2018年4月19日12:00止。

但若在截止日期前, 預約人數超過可接待人數, 則預約者將會收到“名額已滿”的郵件回復。

參觀注意事項

1.每位參觀人員都要出示身份證, 不滿16歲學生, 出示學生證。

2.允許攜帶照相裝置, 但由於當前志願者正在進行實驗, 為不干擾志願者正常工作生活, 嚴禁向舷窗內拍攝。

3.“月宮一號”大廳包括艙外實驗工作區域, 請在規定區域內參觀。 為不干擾工作人員正常實驗活動, 請保持安靜, 勿喧嘩、奔跑。

4.“月宮一號”為大型精密實驗設施, 請勿跨過護欄, 或觸碰護欄後艙體。

5.請勿依靠牆體, 請勿趴在展櫃和模型臺上。

6.每個場次參觀時間為30分鐘, 參觀時間到, 請順序退場, 請勿滯留, 以免影響後麵團組的參觀。

7.請提前10分鐘到月宮一號大廳門口排隊候場,

請安靜候場, 請勿喧嘩, 勿堵塞交通。

附錄

預約郵件需要填寫以下內容:

郵件標題:“預約參觀”

預約參觀日期及場次(最多可填寫三場):

例如21日第1場, 21日第2場, 22日第1場

姓名(團隊領隊):張三

年齡:24

單位: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手機號:188XXXXXXXX

團隊預約填寫以下內容: 團隊名稱(可不填, 默認為領隊姓名):航小萱參觀團

領隊信息: 姓名,年齡,手機號

團隊成員清單(內容包括其餘團隊成員的姓名、年齡及手機號, 人數過多可附件發送)

姓名:李四

年齡:21

手機號:135XXXXXXXX

姓名:王五

年齡:20

手機號:189XXXXXXXX

地圖搜索“北航月宮一號”

4月21日起, “月宮一號”團隊

將為社會公眾呈上為期兩天的科普盛宴

何為月宮一號?

“月宮一號”是基於生態系統原理將生物技術與工程控制技術有機結合, 構建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人工閉合生態系統。 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物質, 如氧氣、水和食物, 可以在系統內迴圈再生。

它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實驗系統。 “月宮一號”的核心即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BLSS),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閉環回路生命保障技術,也是人類實現在外太空長期生存的核心技術。

為什麼要進行“月宮365”?

“月宮365”實驗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如何為不同代謝水準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並保持系統穩定,實驗於去年5月10日開始,將於今年5月10日結束。

“月宮一號”大事記:

1、 2013年10月,歷經十年攻關,“月宮一號”正式研製成功。

2、 2014年5月20日,北航三位大學生志願者就在“月宮一號”裡連續生存105天,成功完成我國首次長期多人密閉試驗。

3、 2017年5月10日,“月宮365”實驗正式啟動,8名志願者分兩組、三個班次接替入艙,計畫在艙內連續生存365天。

4、 2018年1月26日,4名志願者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駐留200天,打破此前由俄羅斯科研人員創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連續駐留180天的世界紀錄。

“月宮”生活多神奇?

看點1:自帶生物圈保證零排放

宇航員在太空生存,離不開氧氣、水和食物,此前人類進入太空,多從地球上攜帶生存物資,但若想在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天體上長期生存,食物、水等物資的攜帶和儲存將變得昂貴而艱難。於是,科學家設想構建類似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簡稱BLSS)”,解決人類在宇宙中生存的難題。

“月宮一號”中就有這樣的“生物圈”,它是世界首個、也是密閉程度最高的四生物鏈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月宮”裡只有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可實現零排放。

“月宮一號”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兩個植物艙和綜合艙,裡面種植有番茄、土豆、辣椒、茄子、蘑菇等30多種素材,以及小麥等糧食作物。

目前“月宮一號”的閉合度約為98%,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俄羅斯的閉合度是82%,美國是78%。

看點2:人為斷電關窗測試生存狀態

早在2014年,就有三位北航志願者進入艙內,完成105天“密室生存”。自去年5月10日以來,共有8位志願者分三次入艙內開展密閉實驗,簡稱“月宮365”大挑戰,這項實驗將於今年5月10日結束。

目前已開展了關窗實驗,三個艙的圓形透明視窗關閉一個月,期間記錄志願者的身高、體重、體脂率呼吸氧耗、心率等體格指數,並利用情緒軟體、生物標誌物觀察心理狀況。

在正常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日升日落等光的節律變化來感知時間,由此安排作息,形成生物鐘。關上窗戶後,艙內志願者無法感知光節律,劉紅團隊由此觀察志願者在幽閉環境中的心理和生理變化,以及自然光節律對人的情緒的影響,並採取應對措施。

再比如,“月宮”經歷了幾次意外斷電,當時實驗沒有受到影響,志願者的應急處理、系統運轉的資料等都被收集起來。劉紅透露,實驗期間也會人為類比一些機電故障,還會設置人為停電,測試整個生命保障系統的耐衝擊能力。

看點3:用自種作物包餃子

志願者們在艙內的任務相當繁重,他們既是實驗操作者又是實驗物件,需要對自身取樣,從頭髮絲、鼻腔、唾液、指甲到尿液糞便,還要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測量,每個人都是強大的資料庫,從內到外都是資料基礎。

為了研究人在長期幽閉環境中的心理變化、腸道微生物和人情緒變化等,艙內志願者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實驗,在艙裡的一言一行、表情動作甚至於呼吸睡眠都要採集大量的資料。

除了科研,志願者的艙內生活也有一些獨特體驗。比如,他們的蛋白質主要靠吃一種特殊的蟲子——黃粉蟲來補充。據說,這種黃粉蟲能長到2.5釐米,油炸後如薯條般美味,磨碎夾在麵包裡也相當可口。

今年2月15日,正好是農曆大年三十,那天是“月宮365”實驗的第280天。那天,艙內志願者在進行科研任務,他們還以艙內種植的小麥、蔬菜為原材料,包了一頓餃子作為年夜飯,在艙內度過了一個別樣新年。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閉環回路生命保障技術,也是人類實現在外太空長期生存的核心技術。

為什麼要進行“月宮365”?

“月宮365”實驗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如何為不同代謝水準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並保持系統穩定,實驗於去年5月10日開始,將於今年5月10日結束。

“月宮一號”大事記:

1、 2013年10月,歷經十年攻關,“月宮一號”正式研製成功。

2、 2014年5月20日,北航三位大學生志願者就在“月宮一號”裡連續生存105天,成功完成我國首次長期多人密閉試驗。

3、 2017年5月10日,“月宮365”實驗正式啟動,8名志願者分兩組、三個班次接替入艙,計畫在艙內連續生存365天。

4、 2018年1月26日,4名志願者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駐留200天,打破此前由俄羅斯科研人員創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連續駐留180天的世界紀錄。

“月宮”生活多神奇?

看點1:自帶生物圈保證零排放

宇航員在太空生存,離不開氧氣、水和食物,此前人類進入太空,多從地球上攜帶生存物資,但若想在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天體上長期生存,食物、水等物資的攜帶和儲存將變得昂貴而艱難。於是,科學家設想構建類似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簡稱BLSS)”,解決人類在宇宙中生存的難題。

“月宮一號”中就有這樣的“生物圈”,它是世界首個、也是密閉程度最高的四生物鏈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月宮”裡只有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可實現零排放。

“月宮一號”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兩個植物艙和綜合艙,裡面種植有番茄、土豆、辣椒、茄子、蘑菇等30多種素材,以及小麥等糧食作物。

目前“月宮一號”的閉合度約為98%,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俄羅斯的閉合度是82%,美國是78%。

看點2:人為斷電關窗測試生存狀態

早在2014年,就有三位北航志願者進入艙內,完成105天“密室生存”。自去年5月10日以來,共有8位志願者分三次入艙內開展密閉實驗,簡稱“月宮365”大挑戰,這項實驗將於今年5月10日結束。

目前已開展了關窗實驗,三個艙的圓形透明視窗關閉一個月,期間記錄志願者的身高、體重、體脂率呼吸氧耗、心率等體格指數,並利用情緒軟體、生物標誌物觀察心理狀況。

在正常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日升日落等光的節律變化來感知時間,由此安排作息,形成生物鐘。關上窗戶後,艙內志願者無法感知光節律,劉紅團隊由此觀察志願者在幽閉環境中的心理和生理變化,以及自然光節律對人的情緒的影響,並採取應對措施。

再比如,“月宮”經歷了幾次意外斷電,當時實驗沒有受到影響,志願者的應急處理、系統運轉的資料等都被收集起來。劉紅透露,實驗期間也會人為類比一些機電故障,還會設置人為停電,測試整個生命保障系統的耐衝擊能力。

看點3:用自種作物包餃子

志願者們在艙內的任務相當繁重,他們既是實驗操作者又是實驗物件,需要對自身取樣,從頭髮絲、鼻腔、唾液、指甲到尿液糞便,還要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測量,每個人都是強大的資料庫,從內到外都是資料基礎。

為了研究人在長期幽閉環境中的心理變化、腸道微生物和人情緒變化等,艙內志願者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實驗,在艙裡的一言一行、表情動作甚至於呼吸睡眠都要採集大量的資料。

除了科研,志願者的艙內生活也有一些獨特體驗。比如,他們的蛋白質主要靠吃一種特殊的蟲子——黃粉蟲來補充。據說,這種黃粉蟲能長到2.5釐米,油炸後如薯條般美味,磨碎夾在麵包裡也相當可口。

今年2月15日,正好是農曆大年三十,那天是“月宮365”實驗的第280天。那天,艙內志願者在進行科研任務,他們還以艙內種植的小麥、蔬菜為原材料,包了一頓餃子作為年夜飯,在艙內度過了一個別樣新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