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為這些“偽高科技”交智商稅:量子掛墜防癌?忽悠你沒商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 依賴于科技進步, 每一次科技革命後, 都會給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催生無數新興產業、新產品, 給民眾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更美好的體驗。 而現如今的市場上, 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廣告詞:甩一甩暗物質洗髮水洗出的“濃密”秀髮, 穿上能“修復鬆弛”的石墨烯內衣內褲, 坐在“想瘦哪裡瘦哪裡”的納米按摩椅上——是不是很享受?別高興的太早, 為你打造如此“高科技”生活的, 不是科學家, 而是一些想像力超級“豐富”的商家。 當一些常見的日用品被貼上“高科技”的標籤,

不少消費者寧願多掏腰包也想購入這樣炫酷的新產品。 然而, 很少有人知道, 自己高價收入囊中的, 卻是一些“偽科技”產品。

量子、磁療、納米…是“高科技”還是“偽科技”?

“可以防癌的量子掛墜”“除甲醛的負離子瓷磚”“抗疲勞的石墨烯內衣”……不少消費者為這些雲裡霧裡的高科技產品大掏腰包, 殊不知自己花高價換來的卻是商家的騙局。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談到了一起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案例:他的親戚曾買過一個所謂的“量子掛墜”, 並跟他說, “據說利用你的這個技術可以防癌”, 潘建偉立即闢謠, “根本沒有這回事”。

潘建偉是量子科學領域的專家, 這場騙局可謂是李鬼撞到李逵, 謠言不攻自破。 然而, 普通人對高深的量子科學缺乏正確認識, 一不小心中招也是在所難免。 以高科技之名造假, 區別于傳統的坑蒙拐騙, 具有很強烈的迷惑性, 缺乏科學素養或者對新技術瞭解不全面的消費者經常上當。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前些年, 磁療、竹炭和納米就成為假託科學名義開展虛假商業宣傳的重災區。

造假者擅長移花接木之術, 把一些新技術沒有得到論證的功能嫁接到與之無關的產品上。 這些被利用的新技術, 的確推動了一些領域的進步, 但是泛泛地誇大技術的功能, 將其包裝為無所不能, 其實就是對科學的褻瀆和污蔑。

負離子:可去除空氣微小顆粒物 保健功能有待系統論證

生活中名字中帶著“負離子”的產品五花八門, 負離子吹風機、負離子淨水器、負離子空氣淨化器、負離子瓷磚……而就其所宣傳的功能來看, 從柔順頭髮、消毒殺菌、淨化空氣到衛生保健, 不一而足。 那麼, 面對琳琅滿目的負離子產品, 花樣繁多的負離子功效, 其中哪些靠譜, 哪些又不靠譜呢?

對此, 專家表示, 負離子並非是一種特殊的離子,

而是一大類粒子的統稱。 “所謂負離子, 就是帶有一個或多個負電荷的離子。 ”清華大學化學系林金明教授告訴記者, 負離子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電荷遷徙。

林金明表示, 能夠產生負離子的方式主要有自然產生與人工生成兩大類。 其中, 自然界產生負離子主要有4種方式:大氣在紫外線、雷雨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電離就會產生負離子;下雨或瀑布, 在重力作用下, 水高速流動, 水—氣分子碰撞產生負離子;某些礦物質因為本身含有放射性元素, 通過放射作用, 引起電荷溢出, 被空氣中的其他分子接收產生負離子;森林中植物葉片與流動空氣摩擦產生的電子溢出, 其電子被空氣中其他分子接受後產生負離子。

若要人工產生負離子, 原理與自然界產生負離子相似。 林金明說, 負離子對去除空氣中微小顆粒物有一定作用, 可以淨化空氣, 且一定量的負氧離子對人體有益, 但因為負離子瓷磚中的礦物質通常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 由放射作用產生負離子。 “因此不建議將帶有放射性的物質放在室內, 儘管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數材料放射劑量都非常低,但是長期放射、長期處於高負離子狀態並不利於人體健康。”此外,其他的所謂負離子能“淨化血液”“修復細胞”等功效,尚無系統的研究報導和確切的臨床案例。

暗物質:洗頭“治脫髮”、喝水“能提神”

“暗物質可以幫人暗中偷偷長頭髮、治脫髮,就收一瓶洗髮水的錢,59元。”“暗物質維生素功能飲料,來自宇宙的能量,能提神。一箱24罐只收你98元。”“古醫學能量自然療法,包括了最新科技的量子糾纏,暗能量的使用方法,能快速清理暗物質”……

被稱作“世紀之謎”的暗物質,科學家們求索百年尚未明確是什麼、以何種形式存在、和人類會產生怎樣的聯繫。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網路上、市場上已經有不少打著“暗物質”旗號的“高科技”產品與療法陸續出現。

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哭笑不得地說,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出現,一方面說明人們對暗物質好奇,另一方面也說明需要科普。到目前為止,暗物質的作用我們還無從得知,科學家正致力於弄清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性質。即使物理學有突破,也是應用科學、技術科學先行,然後才是日常生活的改變。

石墨烯:真要做條內褲至少得幾億美元

新材料是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石墨烯作為“新材料之王”,十三五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檔都將石墨烯納入大力發展的新材料領域。但記者調查發現,這種新型納米材料還“活躍”在另外一個領域——養生保健產業,近來市面上大量出現了打著石墨烯招牌的內衣內褲、文胸、保暖內衣內褲。

這類產品貴的上千元,便宜的僅幾十元,基本都表示能夠抗菌抑菌、吸濕排汗、柔軟透氣,“腦洞”比較大的則宣稱“低溫遠紅外線功能,有助暖宮,永葆青春”“石墨烯,能量修復鬆弛,不下垂”等。

“這個世界最容易賺錢的途徑之一就是炒概念。引力波也好,量子、石墨烯也罷,之所以受到養生保健類產品的青睞,是因為高科技安慰劑很有市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長董國材說,首先,石墨烯導熱性能好,所以散熱快,保暖功能從何談起?其次,石墨烯確實只有幾納米厚,夠輕薄,但是造價極高,一條內褲如果用完全單層的純的石墨烯做,至少得幾億美元,但就算用純的石墨烯做,也很難有宣傳的功效。按照市面上幾百元的價格來測算,用碳粉或添加很少的石墨烯粉體的可能性更大。

包治百病的量子:和日用品沾邊的都胡扯

“功能強大”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眼鏡,“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儀器,“一本萬利”的量子投資機會……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京滬幹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籤的商品不斷湧現,讓不少消費者解囊,即便價格不菲。

對此,專家解釋說:“滿足量子力學規律的系統、物體叫量子系統、量子物體。但是量子系統不一定是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比如基本粒子的電子、光子是量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也是量子,由原子組成的分子也是量子。”清華大學物理系龍桂魯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可以用來製造量子電腦的材料,叫做量子材料、量子物質。

簡單地說,使用了量子原理的技術可以稱為量子技術。這樣定義的量子技術包括很多方面。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還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

一件產品量子不量子,看什麼?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院士給出了說法:“判斷一個商品是不是量子的,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疊加性,如果沒有用上,它就不是量子的。”

專家指出,量子技術暫時還沒有與日用品扯上關係,目前所謂“量子+生活”的產品,幾乎都是騙人的東西。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也表示,“量子通信的概念炒得過熱,我有些擔心,這並不是科學的態度。”潘建偉說,一方面民眾對概念的崇尚產生崇拜感,而另一方面科普做得不夠,一些商家就蹭概念,欺騙民眾。

從納米到量子、從富氫到富氧,你喝的不是水是科技!

作為養生必備工具之一,水杯當之無愧是商家造概念的“網紅”。有可以清除細胞過剩自由基的富氫水杯,有可以養顏的富氧水杯,有利用量子光波喚醒生物體技能、提高生命力的量子健康壹號杯……

氫氣、氧氣可以喝嗎?食品領域科普作家雲無心說,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取決於氧氣的分壓,通過向水中鼓入氧氣,然後加壓封裝,的確可以使水中的溶氧大大增加。但當打開瓶蓋與空氣相通後,超過該溫度下溶解度的氧氣就會釋放出來,再把水倒到杯子裡、喝到嘴裡、咽到肚子裡,留在水中的氧氣也就所剩無幾了。即使比普通水多一點,也多不到哪裡去。“不管是哪一‘杯’,都沒有科學依據,而且被科學界反復闢謠,賣得好只是因為行銷炒作成功。”雲無心說。

辨識“偽高科技”商品需提高國民科學素養

這類忽悠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就是相當具有“技術含量”。它們一般會緊盯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卻不求甚解,更不會醉心搞研發,而是在開“腦洞”上竭盡所能,將其跟養生保健功能強行嫁接,反正用一個“科技+養生”的萬能公式,一款神乎其神的產品就做好了。

打科技牌、秀核心技術,這本是商家宣傳行銷的常見手段。但其前提要真實、合法,技術確有其事。但“偽科技”產品呢?說白了就是純屬虛構,它們抱住高科技的大腿,費盡心思吸引眼球,絞盡腦汁製造賣點,把科技概念變成了“搖錢樹”,把胡編濫造當成撈錢的捷徑。從行銷的角度看,這些比拼想像力的宣傳,明顯違反我國《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於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涉嫌虛假宣傳;至於與高新技術相隔十萬八千里的產品,更是從生產到銷售都充滿了違法違規操作,損害消費者權益,還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怎麼辦?創新監管方式至關重要。“偽科技”產品假得很明顯,要識破它們根本不需要“火眼金睛”,只需提高監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針對其數量大、位置分散等特點,專門開闢更暢通的投訴舉報平臺,以獎勵、回饋等激勵機制讓更多人參與到打假的行列中,讓虛假廣告陷入群眾監督的“汪洋大海”;比如針對“偽科技”產品充斥網路等問題,不妨強化智慧識別等技術手段,更快速、更精准地發現虛假互聯網廣告,進而激濁揚清,讓不安分的商家付出更大的代價。

長期以來,我國科普宣傳較為薄弱,很多科學家不屑于做科普工作,網路上又充斥著各種真真假假的文章,導致普通人獲得正確的科學常識管道有限,又缺乏鑒別力,很容易被“偽高科技”概念忽悠。如此,就給不良商家留下了機會,借機蹭高科技熱點,捏造各種神奇功效,將普通的日常商品包裝成無所不能的“偽高科技”商品,兜售給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賺取高額的暴利。

消費者平日要多留意下科技發展,及時更新知識庫,掌握分辨真偽科技的方法。對於此類熱衷炒作科技概念的商品和公司,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性,不要輕易被其忽悠了,免得白白花了冤枉錢。而且,這些蹭熱點、炒概念的“偽高科技”商品,亦涉嫌虛假宣傳、商業欺詐等違法行為,監管部門不能漠視,也應依法進行調查,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提醒消費者不要上當受騙。

目前,國民科學素質普遍較差,這也為“偽高科技”產品的氾濫成災,提供了豐厚的現實土壤。較差的科學素質,充分說明我國科普工作任重道遠。所以,需要加強科普宣傳工作,鼓勵更多科學家俯下身子,向普羅大眾傳授科學常識,及時糾正社會中流傳的一些謬誤、謠言,揭露“偽高科技”商品背後的騙局,幫助國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念,避免被“偽高科技”商品欺騙。

儘管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數材料放射劑量都非常低,但是長期放射、長期處於高負離子狀態並不利於人體健康。”此外,其他的所謂負離子能“淨化血液”“修復細胞”等功效,尚無系統的研究報導和確切的臨床案例。

暗物質:洗頭“治脫髮”、喝水“能提神”

“暗物質可以幫人暗中偷偷長頭髮、治脫髮,就收一瓶洗髮水的錢,59元。”“暗物質維生素功能飲料,來自宇宙的能量,能提神。一箱24罐只收你98元。”“古醫學能量自然療法,包括了最新科技的量子糾纏,暗能量的使用方法,能快速清理暗物質”……

被稱作“世紀之謎”的暗物質,科學家們求索百年尚未明確是什麼、以何種形式存在、和人類會產生怎樣的聯繫。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網路上、市場上已經有不少打著“暗物質”旗號的“高科技”產品與療法陸續出現。

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哭笑不得地說,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出現,一方面說明人們對暗物質好奇,另一方面也說明需要科普。到目前為止,暗物質的作用我們還無從得知,科學家正致力於弄清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性質。即使物理學有突破,也是應用科學、技術科學先行,然後才是日常生活的改變。

石墨烯:真要做條內褲至少得幾億美元

新材料是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石墨烯作為“新材料之王”,十三五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檔都將石墨烯納入大力發展的新材料領域。但記者調查發現,這種新型納米材料還“活躍”在另外一個領域——養生保健產業,近來市面上大量出現了打著石墨烯招牌的內衣內褲、文胸、保暖內衣內褲。

這類產品貴的上千元,便宜的僅幾十元,基本都表示能夠抗菌抑菌、吸濕排汗、柔軟透氣,“腦洞”比較大的則宣稱“低溫遠紅外線功能,有助暖宮,永葆青春”“石墨烯,能量修復鬆弛,不下垂”等。

“這個世界最容易賺錢的途徑之一就是炒概念。引力波也好,量子、石墨烯也罷,之所以受到養生保健類產品的青睞,是因為高科技安慰劑很有市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長董國材說,首先,石墨烯導熱性能好,所以散熱快,保暖功能從何談起?其次,石墨烯確實只有幾納米厚,夠輕薄,但是造價極高,一條內褲如果用完全單層的純的石墨烯做,至少得幾億美元,但就算用純的石墨烯做,也很難有宣傳的功效。按照市面上幾百元的價格來測算,用碳粉或添加很少的石墨烯粉體的可能性更大。

包治百病的量子:和日用品沾邊的都胡扯

“功能強大”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眼鏡,“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儀器,“一本萬利”的量子投資機會……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京滬幹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籤的商品不斷湧現,讓不少消費者解囊,即便價格不菲。

對此,專家解釋說:“滿足量子力學規律的系統、物體叫量子系統、量子物體。但是量子系統不一定是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比如基本粒子的電子、光子是量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也是量子,由原子組成的分子也是量子。”清華大學物理系龍桂魯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可以用來製造量子電腦的材料,叫做量子材料、量子物質。

簡單地說,使用了量子原理的技術可以稱為量子技術。這樣定義的量子技術包括很多方面。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還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

一件產品量子不量子,看什麼?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院士給出了說法:“判斷一個商品是不是量子的,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疊加性,如果沒有用上,它就不是量子的。”

專家指出,量子技術暫時還沒有與日用品扯上關係,目前所謂“量子+生活”的產品,幾乎都是騙人的東西。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也表示,“量子通信的概念炒得過熱,我有些擔心,這並不是科學的態度。”潘建偉說,一方面民眾對概念的崇尚產生崇拜感,而另一方面科普做得不夠,一些商家就蹭概念,欺騙民眾。

從納米到量子、從富氫到富氧,你喝的不是水是科技!

作為養生必備工具之一,水杯當之無愧是商家造概念的“網紅”。有可以清除細胞過剩自由基的富氫水杯,有可以養顏的富氧水杯,有利用量子光波喚醒生物體技能、提高生命力的量子健康壹號杯……

氫氣、氧氣可以喝嗎?食品領域科普作家雲無心說,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取決於氧氣的分壓,通過向水中鼓入氧氣,然後加壓封裝,的確可以使水中的溶氧大大增加。但當打開瓶蓋與空氣相通後,超過該溫度下溶解度的氧氣就會釋放出來,再把水倒到杯子裡、喝到嘴裡、咽到肚子裡,留在水中的氧氣也就所剩無幾了。即使比普通水多一點,也多不到哪裡去。“不管是哪一‘杯’,都沒有科學依據,而且被科學界反復闢謠,賣得好只是因為行銷炒作成功。”雲無心說。

辨識“偽高科技”商品需提高國民科學素養

這類忽悠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就是相當具有“技術含量”。它們一般會緊盯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卻不求甚解,更不會醉心搞研發,而是在開“腦洞”上竭盡所能,將其跟養生保健功能強行嫁接,反正用一個“科技+養生”的萬能公式,一款神乎其神的產品就做好了。

打科技牌、秀核心技術,這本是商家宣傳行銷的常見手段。但其前提要真實、合法,技術確有其事。但“偽科技”產品呢?說白了就是純屬虛構,它們抱住高科技的大腿,費盡心思吸引眼球,絞盡腦汁製造賣點,把科技概念變成了“搖錢樹”,把胡編濫造當成撈錢的捷徑。從行銷的角度看,這些比拼想像力的宣傳,明顯違反我國《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於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涉嫌虛假宣傳;至於與高新技術相隔十萬八千里的產品,更是從生產到銷售都充滿了違法違規操作,損害消費者權益,還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怎麼辦?創新監管方式至關重要。“偽科技”產品假得很明顯,要識破它們根本不需要“火眼金睛”,只需提高監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針對其數量大、位置分散等特點,專門開闢更暢通的投訴舉報平臺,以獎勵、回饋等激勵機制讓更多人參與到打假的行列中,讓虛假廣告陷入群眾監督的“汪洋大海”;比如針對“偽科技”產品充斥網路等問題,不妨強化智慧識別等技術手段,更快速、更精准地發現虛假互聯網廣告,進而激濁揚清,讓不安分的商家付出更大的代價。

長期以來,我國科普宣傳較為薄弱,很多科學家不屑于做科普工作,網路上又充斥著各種真真假假的文章,導致普通人獲得正確的科學常識管道有限,又缺乏鑒別力,很容易被“偽高科技”概念忽悠。如此,就給不良商家留下了機會,借機蹭高科技熱點,捏造各種神奇功效,將普通的日常商品包裝成無所不能的“偽高科技”商品,兜售給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賺取高額的暴利。

消費者平日要多留意下科技發展,及時更新知識庫,掌握分辨真偽科技的方法。對於此類熱衷炒作科技概念的商品和公司,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性,不要輕易被其忽悠了,免得白白花了冤枉錢。而且,這些蹭熱點、炒概念的“偽高科技”商品,亦涉嫌虛假宣傳、商業欺詐等違法行為,監管部門不能漠視,也應依法進行調查,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提醒消費者不要上當受騙。

目前,國民科學素質普遍較差,這也為“偽高科技”產品的氾濫成災,提供了豐厚的現實土壤。較差的科學素質,充分說明我國科普工作任重道遠。所以,需要加強科普宣傳工作,鼓勵更多科學家俯下身子,向普羅大眾傳授科學常識,及時糾正社會中流傳的一些謬誤、謠言,揭露“偽高科技”商品背後的騙局,幫助國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念,避免被“偽高科技”商品欺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