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衛星殺手”是怎樣煉成的?

說起鐳射武器這一“無形殺手”的絕招, 主要就是把太空中的衛星“燙傷”。 現有的鐳射武器根據作戰用途可分為戰術鐳射武器和戰略鐳射武器, 反衛星鐳射武器是當之無愧的戰略鐳射武器。 衛星上的精密光電設備、熱控制系統和供電系統都是怕光怕熱的“寶貝疙瘩”, 反衛星鐳射武器發射的雷射光束輻射強度高, 可通過熱效應對衛星產生致命創傷。 甚至, “怒火中燒”的鐳射還有可能直接燒毀衛星。 同時, 雷射光束對衛星也有一定的衝擊效應, 可使衛星上的零部件損壞或者使衛星偏離軌道。

更為重要的是,

反衛星鐳射武器發射的雷射光束以光速運行, 可以瞬間擊中目標, 令目標“防不勝防”。 除具備“指哪打哪”的功夫外, 反衛星鐳射武器發射的“光彈”品質為零, 射擊時沒有反作用力, 可在飛機、軍艦或地面進行精確瞄準、射擊。 相比于導彈或衛星碰撞動輒帶來的太空垃圾, 反衛星鐳射武器算是“清潔乾淨”的理想武器, 也因此成為備受青睞的“衛星殺手”。

反衛星鐳射武器發射的雷射光束輻射強度高, 可通過熱效應對衛星產生致命創傷

目前, 各軍事大國投入研發的反衛星鐳射武器主要包括地基、機載和空間三大類。

地基反衛星鐳射武器可用於干擾、致盲和摧毀近地軌道上的軍用衛星。 美國就曾利用高功率雷射器摧毀運行軌道高度達412公里的“微型探測器技術集成-3”衛星。 2008年, 美國陸軍部署完成了地基反衛星鐳射武器系統, 可使衛星暫時“失明”或喪失通信能力。 地基反衛星鐳射武器具有重量、體積不受限制, 能量供應易於解決等諸多優勢, 但由於大氣對鐳射能量的衰減,

主要部署在空氣較為稀薄的地區。

機載反衛星鐳射武器就是把雷射器安裝在飛機上攻擊衛星。 美國機載鐳射武器和俄羅斯的“A-60”都採用這種方案。 歷史上, 人類第一次反衛星試驗就是通過飛機發射衛星攔截導彈進行的, 充分展現出機載平臺機動靈活的優勢。 由於飛機飛行高度高, 大氣較為稀薄, 機載反衛星鐳射武器克服了地基反衛星鐳射武器的缺點, 但自身也存在著重量、體積和能量供應受限制等技術難題。 美國目前研製的機載反衛星鐳射武器, 能在10-20秒之內摧毀近地軌道衛星。

空間反衛星鐳射武器就是把雷射器植入衛星、太空梭等航天器中。 加上“外掛”的航天器不需要考慮氣流和震動問題, 可攻擊中高軌道衛星,

將鐳射武器的作戰效能發揮到了極致。 歷史上, 美俄都先後出臺過空間反衛星鐳射武器的平臺方案, 甚至還設想以空間站為核心, 搭載鐳射武器後成為“太空戰鬥站”。

衛星遭鐳射武器摧毀設想圖

現代戰爭, 衛星可以全天時、全天候獲取戰場資訊,

是支援戰場作戰行動的重要手段。 對衛星的干擾、破壞與摧毀, 開打“星球大戰”, 或將成為空間對抗的重要方式。 鐳射武器能通過高能鐳射與目標相互作用產生高熱、電離、衝擊和輻射等綜合效應來擊毀衛星, 其利用高能量密度光束替代常規子彈這一“新概念”打法, 或將使之成為適應21世紀資訊化戰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一代主戰裝備。

因此, 曾經是冷戰產物的反衛星鐳射武器如今“東山再起”, 引發各國關注, 尤其是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都在開展不同類型的鐳射武器研究。 美國在地基、機載和空間等多平臺反衛星鐳射武器的研究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國防部甚至公開宣稱其擁有的鐳射武器“能摧毀導彈, 同樣也能摧毀衛星”。

近年來,美軍鐳射武器研究呈現出發射平臺多樣化、打擊目標種類多樣化等諸多新趨勢。有人預言,鐳射武器這類可通過電腦操控的智慧型武器,將進一步推動戰場朝無人化方向發展。

地基反衛星鐳射武器概念圖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太空軍事威脅,俄羅斯也不甘落後。根據俄羅斯未來航太發展計畫,俄將大力發展以鐳射武器為代表的反衛星武器。俄注意到,美軍目前擁有龐大的在軌衛星數量,對衛星嚴重依賴的同時,也增加了空間作戰體系的脆弱性,為俄羅斯提供了潛在的“可乘之機”。顯然,這場圍繞衛星發展的太空“攻守”博弈,恐怕也只是剛剛開始。(據解放軍報)

同樣也能摧毀衛星”。

近年來,美軍鐳射武器研究呈現出發射平臺多樣化、打擊目標種類多樣化等諸多新趨勢。有人預言,鐳射武器這類可通過電腦操控的智慧型武器,將進一步推動戰場朝無人化方向發展。

地基反衛星鐳射武器概念圖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太空軍事威脅,俄羅斯也不甘落後。根據俄羅斯未來航太發展計畫,俄將大力發展以鐳射武器為代表的反衛星武器。俄注意到,美軍目前擁有龐大的在軌衛星數量,對衛星嚴重依賴的同時,也增加了空間作戰體系的脆弱性,為俄羅斯提供了潛在的“可乘之機”。顯然,這場圍繞衛星發展的太空“攻守”博弈,恐怕也只是剛剛開始。(據解放軍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