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師德故事 | 金育萍:堅守聽障教育前沿

第四聾校是一所有著近80年悠久歷史的特殊學校, 從事特殊教育工作31年的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金育萍, 將“傳承與創新”相結合, 腳踏實地地帶領全體教職員工一起努力學習、銳意進取。 多年來, 第四聾校一直致力於開展“醫教結合”背景下的聽障兒童康復教育的實踐和思考, 金育萍校長引領教師堅守聽障教育的前沿, 尤其是在聽障兒童康復語言訓練方面傾注了激情與夢想, 贏得了師生家長的尊重, 更贏得了同行的欽佩。

2012年, 上海第四聽障教育指導中心成立, 金育萍任副主任, 開創了第四聽障教育指導中心的工作局面, 面向學生、家長、教師這三類指導物件, 分別構建服務模組與內容, 確保聽障中心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規範專業的支援性服務。 她親自設計、開發了區域內隨班就讀學生的資訊共用平臺, 規範了管理, 並加強了有針對性的專業研討。

金育萍積極開發和實踐學校聽障兒童“聽覺語言康復課程”。 在她的帶領下, 經歷了10年的探索, 已建立起從“評估—設計方案—實施—再評估”完善的聽障兒童聽覺語言康復的指導流程。 她帶領學校教師一起開發完成了聽覺語言康復課程, 填補了聾校聽覺語言訓練課程的空白。

她聚焦聽障兒童聽覺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提出從“單一領域”走向“綜合領域”的現代教育康復理念。

四年前, 學校來了一位聽力障礙的小朋友——小馬。 他佩戴著人工電子耳蝸, 雖然年齡已經三歲, 但是仍然只喝著奶粉不吃主食,

穿著尿布, 連走路都走不穩, 反應木訥。 在她的鼓勵和指導下, 孩子父母首先改變了養育方式, 孩子從只喝奶粉逐漸過渡到像正常孩子一樣日常飲食。 此外, 孩子天天在社區裡練習攀爬、走路、走樓梯, 為“聽”的訓練做好體能上的準備。 大約一年以後, 小馬的眼睛裡漸漸有了亮光, 開始能夠模仿, 並願意跟著老師學習了。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後, 終於有聾兒康復中心願意接納他了。

金育萍校長是華東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生導師, 每學期她除了要定期給華師大特教系本科生上課外, 還要指導見習生。 她引領、鼓勵學校教師為了聽障學生, 做事業的開拓者, 做思想的傳播者。 她自己更是做行動的帶頭雁, 並且依靠學習不斷前行。

她還受邀到長三角地區以及中西部地區的特殊教育學校為特教教師傳授聽力言語康復技術和學校教育教學特色, 發揮專業影響力。

然而, 金育萍校長卻從不因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 而是把每一次的成績都作為一個新的起點, 她用寧靜和思考來守住教育初心, 不斷追逐自己的教育夢想,努力為聽障兒童的成長奠基。

(圖文:區教育局 編輯:馬忱悅)

不斷追逐自己的教育夢想,努力為聽障兒童的成長奠基。

(圖文:區教育局 編輯:馬忱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