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投筆從戎 駐守海疆 “90後”北大女學霸的海軍夢

馬藝瑋在訓練

寧德網消息奮進新時代, 青年有作為。 在海軍駐寧某護衛艦支隊, 有這樣一位水兵, 她放棄北大保研資格, 毅然投筆從戎,

和萬千好兒郎一道, 駐守在祖國的萬里海疆。 她叫馬藝瑋, 2017年一封“我要去海軍一線”的申請書, 開啟了她的海軍夢, 而這一“帥氣”舉動的背後, 飽含汗水和堅持。

“90後”、文弱書生, 女兒家……囿於固有觀念, 在靠實力說話的軍營裡, 一個北大女學霸的光環並不會給馬藝瑋帶來多少便利, 反而更多的是壓力。

靠實力說話, 先從體能開始。 馬藝瑋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女生, 而降低要求。 每天訓練, 她都主動和戰友一起跑3公里, 每天都在堅持。 玉汝于成, 在體能測試中, 女兵的合格標準是16分鐘, 而馬藝瑋的最好成績是13分15秒, 超過了很多男兵的成績。 仰臥起坐、俯臥撐各項體能訓練一項都不落下。

其實, 這份“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奮鬥, 馬藝瑋從小就有。

雖然是家裡的獨生女, 但比起男兒也不遜色。 小學升初中那年, 本應在縣裡就讀的她卻給市里重點中學寄了一份自薦信, 早早就開始獨立的求學生涯。

帶著這份執拗, 馬藝瑋報考了北大國防生, 且通過努力如願以償。 “要證明巾幗不讓鬚眉, 就要到鬚眉最多的地方去。 ”馬藝瑋說, 當下, 遇到很多海上國際糾紛, 除了軍事實力, 法律也是利器, 所以她就選擇法律專業, 一心想把所學的法律知識發揮到護漁護航、對外交流上, 用青年力量報效祖國。

有抱負是好事, 可一線部隊的艱苦不是常人能想像的。 名校的光環、姣好的面容, 難免讓支隊官兵將她誤解成“花瓶角色”。 但熟悉馬藝瑋的人都知道, 這個東北姑娘的“倔強”令人欽佩。

不論在刺鼻的油煙裡、還是在刺骨的海風中;不論在文藝匯演的舞臺上, 還是在酷暑的驕陽烈日下, 總是能看到馬藝瑋活躍的身影。

作為支隊史上第一個女同志, 她報到時的宿舍還是大夥臨時騰出來的, 連熱水器和窗簾都來不及裝上。 在上班和上廁所都要專程跑兩棟樓的地方, 高材生哪受得了?這是所有人的擔憂和疑惑。

領導為此找她談心, “我就是專門幹這行的, 怎麼輪到您為我疏導了。 請領導放心, 我愛這片海洋!”陽光爽朗地回答, 展現出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精神風采。

馬藝瑋這樣說, 也是這樣做的。 工作第一周, 她就主動申請開通支隊的法理心理諮詢熱線, 建起家屬微信群, 輾轉家屬樓開展法理心理諮詢。

多才多藝的她還主持了多台晚會、自編自演各類節目, 用自己的樂觀豁達感染著這群守望大海的水兵。

作為支隊裡僅有的5名女兵之一, 戰友對她格外照顧, 一般不安排值班。 但在馬藝瑋眼裡, 這種照顧是“歧視”。 她不僅主動要求值班, 還申請登艦出海, 全程堅持, 還沒嘔吐過一次。 有一次, 支隊一名戰士遭遇宅基地糾紛, 單位幾次協調都收效甚微。 馬藝瑋得知後, 主動幫這名在家休假的戰士出謀劃策, 不到半月, 問題就圓滿解決。

從北京到部隊, 再到碧波萬頃的茫茫大海, 馬藝瑋的選擇, 一次比一次苦, 走得一次比一次遠, 甚至連對象都沒著落。 值不值, 悔不悔?馬藝瑋回答是堅定的:“我們常說家國情懷, 但不能說說而已, 我們青年都應該有責任有擔當。

軍營既有十七八歲的小戰士, 也有相當於我父輩的老班長。 青年有強軍信仰, 不論年齡幾何, 都甘願在這裡揮灑青春。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