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滴水穿石 久久為功——寧德市持續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中國美麗鄉村創建示範點——福鼎柏洋村春啟生機, 萬物生長;閩東大地, 希冀無限。

古田縣平湖鎮南嶺村創新運用“互聯網+”和眾籌思維,

線上線下並進促增收, 讓昔日貧困村的菌菇果蔬香飄四方;

霞浦縣三沙鎮東山村推進造福搬遷, 引導村民積極發展特色產業, 讓村民挪出窮山窩, 迎來新生活;

柘榮縣黃柏鄉雙崗洋村通過企業引渠開流, 啟動扶貧春水, 因戶施策、分類扶持, 改變了貧困戶守田望天收的狀況;

……

今昔對比, 風光大為不同, 也昭示著寧德市脫貧攻堅工作走向了一個新的里程。

閩東是全國扶貧開發事業的發軔之地。 二十餘載, 閩東人民一以貫之地傳承習近平同志大力宣導的“滴水穿石”精神, 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圍繞年度目標任務, 突出重點、壓實責任、真抓實幹、狠抓落實, 堅持“扶貧”更“扶志”、“授魚”更“授漁”, 以涓滴成流、聚沙成塔的韌性意志,

弱鳥先飛、敢為人先的創業激情, 鍥而不捨擺脫貧困。

如今, 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 市委、市政府加大工作力度, 全力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 著力在精准發力上下功夫。 2017年, 全市實現脫貧3.45萬人, 貧困發生率從年初的1.5%下降到0.028%, 扶貧開發工作一路高歌。

全力攻堅 不落一戶一人

對於霞浦縣沙江鎮大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鐘昌財而言, 去年是他命運改變的重要之年。 在市、縣掛鉤幫扶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齊心幫扶下, 鐘昌財用危房改造補助款蓋起了小平房, 擴大了養鵝和蜜柚種植規模, 因工造成的腰傷也逐漸好轉, 精神面貌越來越好。

扶貧的東風讓一度陷入困頓的鐘昌財樹立起脫貧奔小康的信心, 更讓他立志今年告別貧困。

“脫貧路上, 絕不落下一戶一人。 ”這是市委、市政府的莊嚴承諾, 更是神聖使命。

為此, 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 將“抓脫貧攻堅”作為年度“一轉三抓比貢獻”活動的重要內容, 全力構建脫貧支撐體系, 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扶貧、全市動員促攻堅的工作格局, 持之以恆地把脫貧攻堅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強化領導責任機制。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動, 多次深入一線調研, 認真研究謀劃脫貧攻堅工作, 與各縣(市、區)簽訂“十三五”脫貧攻堅《責任書》, 連續開展春季攻勢、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和“百日會戰”行動, 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十大行動”;

——強化掛鉤幫扶機制。 全面落實掛鉤幫扶“六個百分百”責任制,

建立每雙月17日的“掛鉤幫扶日”制度, 全市34名廳級以上領導率先垂范, 帶動1.28萬名幹部掛鉤2.27萬戶貧困戶, 選派1640名幹部駐村蹲點, 實現貧困戶、貧困村掛鉤幫扶全覆蓋;

——強化政策保障機制。 先後制定出臺《寧德市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實施辦法》《寧德市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實施方案》等文件, 各地結合工作實際, 在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持、危房改造等方面, 出臺政策措施, 形成政策合力;

——強化財力投入機制。 全年爭取中央和省級扶貧資金投入4.75億元, 市縣兩級投入扶貧領域資金4.17億元, 切實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監管, 加大資金使用的定期通報和推進力度;

——強化執紀監督機制。

扎實開展扶貧領域“最後一公里”專項督查, 建立完善扶貧領域監督責任清單、精准監督1+X工作機制等, 以鐵的紀律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強化督促考評機制。 建立完善精准扶貧督導機制, 指導督促各地針對歷次檢查中發現的問題, 逐項逐條對標對表整改, 繼續開展對縣(市、區)黨委、政府的脫貧攻堅績效考評, 督促改進提升。

因地制宜 下足“繡花功夫”

脫貧攻堅, 產業為基。

山海兼備的閩東如何脫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靠山吃山唱山歌, 靠海吃海念海經”……契合當地、形式各樣的扶貧模式盡顯效益。

寬闊的河流繞村而過, 粉飾一新的傳統民居古樸典雅……如今, 漫步在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 看到的是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 聞到的是清新沁人的茶香,感受到的是脫貧致富的幸福喜悅。

多雲霧的亞熱帶山地氣候,讓下黨村種植的深山生態茶有著別樣韻味。然而,受交通、銷路等因素制約,優質的茶青只能低價賣給外來茶販。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從2015年開始,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下党村策劃實施了“下鄉的味道”定制茶園,植入“消費扶貧”理念,將原來一家一戶零散的茶園進行整合,推出600畝的扶貧定制茶園,以“每畝茶園每年租金2萬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面向全國招募愛心茶園主,茶園主每年可獲得100斤生態茶葉回報。目前,已有120余戶茶農加入該扶貧定制專案,每畝茶園收入從原來的2400元提高到現在的6000多元。

寧德市把抓產業促增收作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重中之重,深入開展“一戶一增收”行動。在立足產業和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核心,打造山區綠色產業帶、沿海藍色產業帶和城郊高優農業示範區,統籌推進產業扶貧工程,使全市1.7萬戶貧困戶都有一項穩定的產業增收來源。

資金是產業發展的“血液”。為了更好地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各地紛紛成立了小額信貸促進會,建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資金池”,為貧困戶解決發展生產缺資金、貸款難的問題。其中,屏南縣創新“五個融合、三級聯動、三項增收”的金融扶貧機制,被農業部確認為改革試驗政策成果轉化專案;福安、霞浦實施“農戶自立工程”開展放貸工作,項目覆蓋23個鄉鎮365個建制村。

出真招用實策,扶貧開發碩果累累。截至2017年底,寧德市核定2017年度建檔在冊扶貧對象35122人,其中完成脫貧34520人,較省裡下達任務32272人超額7%、2248人。

補齊短板 增進民生福祉

就在去年底,屏南縣路下鄉富塘村貧困戶楊乃妃住進了自己的新居。過去,她一家五口擠在一間僅10平方米的陰暗小房間裡,連側身的地方都沒有。

2016年,楊乃妃被列為國標貧困戶。縣裡安排幹部“一對一”掛戶幫扶,每年享受產業幫扶資金、困難補助、教育補助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生活日漸好轉。2016年9月,路下鄉富塘造福新村開建,她一家人被優先列為造福搬遷對象,獲得各類補助款20多萬元,當地政府還以成本價優惠提供 了85平方米的宅基地。2017年年底,她終於住上了兩層半的新房。

上岸下山,落地安家。造福工程是閩東在推進扶貧開發中率先全省實施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甯德市著力健全工作機制,在城郊、中心城鎮、中心村等便於群眾生產生活的地方劃出集中安置點,逐點規劃,分步建設,方便群眾就近安置。資金上市本級財政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增加3000元補助金,規劃上對每個安置點統一免費規劃,基礎設施上市本級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對50戶以上規模安置點進行配套補助。

新村拔地起,萬家俱歡顏。2017年,寧德市完成造福工程搬遷近1.69萬人,占省裡下達任務118%。

攻堅深度貧困猶如攀登高峰,而攻克薄弱環節,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尤為重要。甯德市出臺了一項項好政策,著重補齊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扶貧等短板,為攻堅拔寨源源不斷釋放政策紅利:

——針對供學困難的貧困家庭,寧德市從幼稚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全程實行2000元至5000元的差別化資助。2017年,全市共發放各類助學金和補助6198.35萬元,惠及3.25萬人次;普通高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免學雜費3863人次309萬元。

——針對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實施農村醫保、大病統籌全覆蓋,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醫療對口支援,加快實施“海雲工程”,目前全市分級診療試點覆蓋率達78.57%, “海雲工程”衛生所982家。

——民政兜底銜接扶貧與低保政策,將保障標準提高到4000元,超過省定貧困識別標準,做到應保盡保,將1.2萬左右扶貧開發物件納入農村低保範疇。

強本固基 以黨建促扶貧

“村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農村奔小康,黨員來示範。”這些生動通俗的語言折射一個道理,就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對扶貧工作的作用十分重要。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成為全市實現精准脫貧的保障。

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長安新街,一棟棟三至四層的徽派建築民居從街頭延伸至街尾,村民們在家門口開起吃住購商鋪。昔日“家家竹木屋、頓頓揭鍋難”的艱辛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

村民都說,赤溪村的巨變得益於有個好的黨支部。一直以來,赤溪村黨總支始終發揚“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堅持“四強四引領”黨建扶貧工作,把組織優勢化為扶貧優勢,把組織活力化為攻堅動力,團結帶領漢佘黨員群眾走出一條“生態立市、旅遊富村”的脫貧致富路。

2017年,到赤溪村旅遊的遊客達23萬多人次。今年,這個“中國扶貧第一村”已經申報了旅遊扶貧特色小鎮規劃。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寧德市始終堅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施“党建富民強村工程”和“百個基層黨建示範點培育工程”, 著力整頓轉化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建好一個村黨支部,帶富一方群眾。

寧德市先後選拔46名扶貧骨幹,充實到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領導班子。選優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選派365名機關黨員幹部駐村任第一書記,從經濟能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等優秀人才中推選8500多名村兩委班子成員,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脫貧攻堅,唯此為大。打好脫貧攻堅戰,是時代給出的考題。寧德市將繼續自我加壓、勇於擔當,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按照“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以提高脫貧攻堅實效為導向,以更加有力的工作、更加務實的作風,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聞到的是清新沁人的茶香,感受到的是脫貧致富的幸福喜悅。

多雲霧的亞熱帶山地氣候,讓下黨村種植的深山生態茶有著別樣韻味。然而,受交通、銷路等因素制約,優質的茶青只能低價賣給外來茶販。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從2015年開始,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下党村策劃實施了“下鄉的味道”定制茶園,植入“消費扶貧”理念,將原來一家一戶零散的茶園進行整合,推出600畝的扶貧定制茶園,以“每畝茶園每年租金2萬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面向全國招募愛心茶園主,茶園主每年可獲得100斤生態茶葉回報。目前,已有120余戶茶農加入該扶貧定制專案,每畝茶園收入從原來的2400元提高到現在的6000多元。

寧德市把抓產業促增收作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重中之重,深入開展“一戶一增收”行動。在立足產業和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核心,打造山區綠色產業帶、沿海藍色產業帶和城郊高優農業示範區,統籌推進產業扶貧工程,使全市1.7萬戶貧困戶都有一項穩定的產業增收來源。

資金是產業發展的“血液”。為了更好地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各地紛紛成立了小額信貸促進會,建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資金池”,為貧困戶解決發展生產缺資金、貸款難的問題。其中,屏南縣創新“五個融合、三級聯動、三項增收”的金融扶貧機制,被農業部確認為改革試驗政策成果轉化專案;福安、霞浦實施“農戶自立工程”開展放貸工作,項目覆蓋23個鄉鎮365個建制村。

出真招用實策,扶貧開發碩果累累。截至2017年底,寧德市核定2017年度建檔在冊扶貧對象35122人,其中完成脫貧34520人,較省裡下達任務32272人超額7%、2248人。

補齊短板 增進民生福祉

就在去年底,屏南縣路下鄉富塘村貧困戶楊乃妃住進了自己的新居。過去,她一家五口擠在一間僅10平方米的陰暗小房間裡,連側身的地方都沒有。

2016年,楊乃妃被列為國標貧困戶。縣裡安排幹部“一對一”掛戶幫扶,每年享受產業幫扶資金、困難補助、教育補助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生活日漸好轉。2016年9月,路下鄉富塘造福新村開建,她一家人被優先列為造福搬遷對象,獲得各類補助款20多萬元,當地政府還以成本價優惠提供 了85平方米的宅基地。2017年年底,她終於住上了兩層半的新房。

上岸下山,落地安家。造福工程是閩東在推進扶貧開發中率先全省實施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甯德市著力健全工作機制,在城郊、中心城鎮、中心村等便於群眾生產生活的地方劃出集中安置點,逐點規劃,分步建設,方便群眾就近安置。資金上市本級財政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增加3000元補助金,規劃上對每個安置點統一免費規劃,基礎設施上市本級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對50戶以上規模安置點進行配套補助。

新村拔地起,萬家俱歡顏。2017年,寧德市完成造福工程搬遷近1.69萬人,占省裡下達任務118%。

攻堅深度貧困猶如攀登高峰,而攻克薄弱環節,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尤為重要。甯德市出臺了一項項好政策,著重補齊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扶貧等短板,為攻堅拔寨源源不斷釋放政策紅利:

——針對供學困難的貧困家庭,寧德市從幼稚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全程實行2000元至5000元的差別化資助。2017年,全市共發放各類助學金和補助6198.35萬元,惠及3.25萬人次;普通高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免學雜費3863人次309萬元。

——針對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實施農村醫保、大病統籌全覆蓋,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醫療對口支援,加快實施“海雲工程”,目前全市分級診療試點覆蓋率達78.57%, “海雲工程”衛生所982家。

——民政兜底銜接扶貧與低保政策,將保障標準提高到4000元,超過省定貧困識別標準,做到應保盡保,將1.2萬左右扶貧開發物件納入農村低保範疇。

強本固基 以黨建促扶貧

“村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農村奔小康,黨員來示範。”這些生動通俗的語言折射一個道理,就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對扶貧工作的作用十分重要。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成為全市實現精准脫貧的保障。

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長安新街,一棟棟三至四層的徽派建築民居從街頭延伸至街尾,村民們在家門口開起吃住購商鋪。昔日“家家竹木屋、頓頓揭鍋難”的艱辛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

村民都說,赤溪村的巨變得益於有個好的黨支部。一直以來,赤溪村黨總支始終發揚“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堅持“四強四引領”黨建扶貧工作,把組織優勢化為扶貧優勢,把組織活力化為攻堅動力,團結帶領漢佘黨員群眾走出一條“生態立市、旅遊富村”的脫貧致富路。

2017年,到赤溪村旅遊的遊客達23萬多人次。今年,這個“中國扶貧第一村”已經申報了旅遊扶貧特色小鎮規劃。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寧德市始終堅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施“党建富民強村工程”和“百個基層黨建示範點培育工程”, 著力整頓轉化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建好一個村黨支部,帶富一方群眾。

寧德市先後選拔46名扶貧骨幹,充實到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領導班子。選優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選派365名機關黨員幹部駐村任第一書記,從經濟能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等優秀人才中推選8500多名村兩委班子成員,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脫貧攻堅,唯此為大。打好脫貧攻堅戰,是時代給出的考題。寧德市將繼續自我加壓、勇於擔當,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按照“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以提高脫貧攻堅實效為導向,以更加有力的工作、更加務實的作風,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