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輝煌五年-交通篇:煙臺構建海陸空立體化交通格局

水母網3月15日訊 交通,永遠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 它的伸展,帶動了生產要素的流動、城市體系的發展,更決定著城市的未來。

5年來,煙臺交通以構建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為目標,統籌推進海陸空鐵各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把煙臺建成貫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連接華北、華東腹地,溝通環渤海城市群,輻射日本、韓國的東北亞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在打造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中實現轉調發展的順勢騰飛。

青榮城鐵全線通車

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煙臺是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然而煙臺長期沒有高速鐵路,這與煙臺在全省、全國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也制約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隨著現代化立體交通時代的來臨,在與周邊其他城市的交通比較中,鐵路不再是短板。

2014年年底建成開通青榮城際鐵路濟南方向; 2015年年初將高速動車組開進煙臺站, 2016年11月16日建成開通青榮城際鐵路青島方向。 青榮城際正線全長302.757公里,線路起於青島北站,沿線設煙臺、威海等14個車站,止于威海榮成市。

青榮城際全線開通後,形成了以煙臺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打通了山東半島東北部地區的交通瓶頸,串起了山東省藍色經濟區帶,真正實現半島地區1小時交通圈和同城生活。

“山東省第一隧”通車

2013年3月,勝利路南延隧道開工建設,這也意味著山東省最長的市政隧道開工。

2016年12月31日,勝利路南延隧道正式通車,隧道全長2.8公里,為省內第一隧道。

隧道起點位於港城東大街與勝利南路南延交叉口,向北經臥龍中路、臥龍北路,穿越塔山,終點位於紅旗中路與勝利路交叉口。 隧道內單向三車道的設計,為未來車流留出較大空間,限速50公里行駛, 穿越隧道時間基本在5-6分鐘 ,隧道的開通極大緩解山海南路、通世路、青年南路等路段交通壓力。 同時,拉近了與市中心的距離,形成10分鐘中心城區通勤圈,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蓬萊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

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於2009年動工建設,2012年開建航站樓,2015年5月28日,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正式啟用,取代了煙臺已經使用了31年的萊山國際機場。

蓬萊國際機場可以起降包括波音747、空客A320等在內的大型客機,新機場投入使用後,煙臺機場與濟南機場、青島機場一起,成為山東省民用航空三大幹線機場。 與煙大鐵路輪渡、龍煙鐵路、煙臺八角港和威烏高速、206國道相互依託,構成海、陸、空交通樞紐,更加完善煙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

蓬萊國際機場並于2016年旅客輸送量突破500萬人次,不僅書寫了煙臺機場快速發展的新篇章,標誌著煙臺機場正式邁入國內中大型機場的行列,更是煙臺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有力見證。

軌道交通進程加快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 隨著煙臺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市區交通壓力越來越大,煙臺軌道交通建設已經成為市民的多年期盼。

2015年,煙臺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復。 隨著煙臺軌道交通公司的組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進入了實質性工作階段。 同年,確定煙臺市軌道交通線網包含4條路線,線網全長約186公里。 環評資訊的公示,意味著煙臺城市軌道交通的相關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2016年,煙臺軌道交通規劃通過國家環評,並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目前煙臺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通過技術審查,也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等待建設批復。

煙臺港開啟新篇章

在新一輪城市交通立體升級的體系中,港口建設依然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 無論是龍煙鐵路還是環渤海高鐵,煙臺港均在體系中處於重中之重的位置。

2016年,來自阿根廷科爾瓦多港的馬紹爾群島籍“巴克斯利”油輪裝載15萬噸原油抵達煙臺港錨地,準備靠泊煙臺港西港區30萬噸原油碼頭,這標誌著煙臺港不能停靠卸載巨型油輪的歷史宣告結束,開啟了煙臺港口發展的新篇章。

近年來,煙臺港依託西港區打造能源、化肥、鋁礬土、鐵礦石、集裝箱五大物流體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的西港,將成為一處核心港區。

龍煙鐵路為發展增添新活力

被稱為“第二條膠濟鐵路”的龍煙鐵路,建成後將與德大鐵路、既有大萊龍線路統稱為德龍煙鐵路,目前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龍煙鐵路自龍口西站經龍口市、蓬萊市、煙臺經濟開發區等至藍煙鐵路的珠璣站,全長約113公里,投資約60億元。 龍煙鐵路的建成將串起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萊州港、龍口港、煙臺港等多個渤海灣港口,與大萊龍鐵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黃大鐵路連為一體,形成一條新的環渤海經濟通道;通過藍煙鐵路和渤海鐵路輪渡與全國鐵路相連,將港口資源整合共用,提高港口群體競爭力。

對內交通迴圈完善

近年來,煙臺最大化方便市民、最優化配置資源,完成市區公交線路調整優化10條,新開通10條公交線路,市區已有公交線路104條,其中跨區線路53條,基本形成以跨區線路為骨幹、區內線路為基礎、支線和專線為補充的六區一體化公交網路大格局。圍繞青榮城際鐵路和煙臺蓬萊國際機場集疏運,論證規劃了公交專線和機場快線,相繼開通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及各縣市區至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巴士線路30餘條。

而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正式啟用,一條全長12.12公里的蓬萊國際機場連接線,與國道206、省道302與榮烏高速相連接,實現煙臺西部交通“大互通”,便捷了市中心區市民到機場的路程。

煙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17.7公里

截至2016年,煙臺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9000.7公里,高速公路達到517.7公里,位列全省地級市第一位。

近年來,煙臺公路建設和管理在全省一直保持領先地位。截至2016年,煙臺境內公路密度136.54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市通高速、鎮鎮通二級路,村村通油路達到100%;形成了以沈海、榮烏、威青、煙海高速和國道204、206、309等高等級公路為主框架,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現代化公路網。

目前,以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框架,煙臺“六縱五橫一環”公路網路基本建成。其中,文登至萊陽、蓬萊至棲霞、龍口至青島三條高速將在“十三五”期間建成通車。

展望

煙臺對外的交通大動脈正在形成,但市民感受最深的還是城市內交通網絡。為疏導中心區交通壓力,促進煙臺六區功能銜接和區域融合,5年來,眾多城市道路開工建設,煙臺六區生活圈將更加暢通。

城市道路的建設,不僅能緩解城市交通擁擠,新區配套道路的開建,也縮短了煙臺六區的生活圈。

龍煙鐵路的建成將串起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萊州港、龍口港、煙臺港等多個渤海灣港口,與大萊龍鐵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黃大鐵路連為一體,形成一條新的環渤海經濟通道;通過藍煙鐵路和渤海鐵路輪渡與全國鐵路相連,將港口資源整合共用,提高港口群體競爭力。

對內交通迴圈完善

近年來,煙臺最大化方便市民、最優化配置資源,完成市區公交線路調整優化10條,新開通10條公交線路,市區已有公交線路104條,其中跨區線路53條,基本形成以跨區線路為骨幹、區內線路為基礎、支線和專線為補充的六區一體化公交網路大格局。圍繞青榮城際鐵路和煙臺蓬萊國際機場集疏運,論證規劃了公交專線和機場快線,相繼開通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及各縣市區至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巴士線路30餘條。

而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正式啟用,一條全長12.12公里的蓬萊國際機場連接線,與國道206、省道302與榮烏高速相連接,實現煙臺西部交通“大互通”,便捷了市中心區市民到機場的路程。

煙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17.7公里

截至2016年,煙臺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9000.7公里,高速公路達到517.7公里,位列全省地級市第一位。

近年來,煙臺公路建設和管理在全省一直保持領先地位。截至2016年,煙臺境內公路密度136.54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市通高速、鎮鎮通二級路,村村通油路達到100%;形成了以沈海、榮烏、威青、煙海高速和國道204、206、309等高等級公路為主框架,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現代化公路網。

目前,以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框架,煙臺“六縱五橫一環”公路網路基本建成。其中,文登至萊陽、蓬萊至棲霞、龍口至青島三條高速將在“十三五”期間建成通車。

展望

煙臺對外的交通大動脈正在形成,但市民感受最深的還是城市內交通網絡。為疏導中心區交通壓力,促進煙臺六區功能銜接和區域融合,5年來,眾多城市道路開工建設,煙臺六區生活圈將更加暢通。

城市道路的建設,不僅能緩解城市交通擁擠,新區配套道路的開建,也縮短了煙臺六區的生活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