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份深情的支教記錄

地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

記錄人

蘭州大學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武剛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

翻了翻手機相冊, 看到了去年出征時的一張合影。 那天下著小雨, 等到裝完行李, 身上的那件小格子襯衫已經被淋濕……那個場景就好像剛過沒幾天, 等我一看日曆, 一年的支教時光已經走過了七成, 剩下的日子稱作“倒計時”也不為過。

我想起了那首膾炙人口的《廣開先河》, 按著音樂的節奏, 我不禁哼哼起來“大夏水流淌著遠古的傳說, 齊家坪傳遞著華夏的薪火, 一條茶馬古道……”沒錯,

歌詞描寫的就是蘭州大學研支團服務地之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 廣河歷史悠久, 這片土地孕育的齊家文化距今約4300年, 是中國最早的青銅時代文化, 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六載春秋, 志願芳華書不盡

青春的故事要從6年前說起。 “他們剛來就成了學生們最關注的對象, 那時候吳老師剪個短髮, 看著很幹練, 學校師生開始都以為是個男老師, 直到偶然看到她和另一位女老師高蘆瑤走進女浴室……哈哈。 ”教導處姜主任笑著跟我們聊著過去的事。

2012年8月, 蘭州大學第十四屆研究生支教團中的倪睿、王昱天、楊文東、高蘆瑤、吳涵玉5名成員來到廣河縣回民第一中學開展志願服務, 成為首批踏上這片土地的蘭大研支團志願者。

說起第一批的學長學姐, 廣河一中的老師們總有聊不完的故事。 “有段時間我的頸椎和肩膀不太好, 晚上常常疼得睡不著覺,

當時研支團的倪老師知道了, 沒課的時候就會在辦公室幫我捏捏, 手勁可大了。 他是學醫的, 對人體骨骼和穴位掌握很准, 還給我推薦了藥, 效果不錯!”再聊起他們, 冉興玉老師很感歎, 也很感恩。

後來每逢秋季開學前, 一中師生都盼著蘭大的支教老師還來, 並且還希望多來幾位。 就這樣, 六批老師、六載春秋, 蘭大研支團與廣河這片土地結下了緣, 先後有33名支教老師在廣通河畔留下了足跡, 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 更帶來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第十六屆研支團團長李榮成與服務地村民交談

第十七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在集體備課

第十八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合影

薪火相傳,村裡也有大世界

“我是一名理科生,現在教七年級的語文課,我常常給孩子們說,要嘗試著用理性、執著、有鑽勁的理科生思維來學習課文,這樣會看到另一番風景。”

前不久的一次座談會上,蘭州大學第十九屆研支團成員楊法棠十分詼諧地分享著他的支教體會。

到現在,我們接過上一屆研支團的接力棒已經快一年了,除了給孩子們上好每一堂課,我們也在探索用有趣、新穎的方式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見識。

十九屆研支團的馬老師普通話講得“溜”,英語表達也很好,她掌管著的學校廣播站一開播就吸引不少同學們聆聽,還有不少學生主動找來,想加入廣播站;趙老師曾是蘭大女排的隊長,英姿颯爽,學校安排她開設羽毛球興趣小組,四十人的興趣小組很快爆滿。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楊法棠在課後輔導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馬明月指導廣播站播音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趙超教學生打排球

前兩年,研支團的學長學姐們在服務地學校開設“智慧課堂”,成為“第二課堂”教學的有效平臺。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如今我們積極嘗試通過網路與兄弟高校開展合作,讓“智慧課堂”從線下走到線上,吸引更多優勢資源助力教育扶貧。

2018年1月以來,蘭州大學第十九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已經聯合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開展多次遠端視頻教學及線上交流活動,研支團把原有的室內“智慧課堂”拓展到網路,拓展到2000公里外的上海。寒假裡,我們邀請了復旦大學的同學們來服務地聯合開展家訪活動,走進學生家中,進行面對面交流,並與他們探索建立長效結對幫扶機制。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與廣河一中學子開展線上交流活動

十九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與復旦大學聯合開展遠端教學

十九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與復旦大學聯合開展家訪活動

“把廣通河匯入黃浦江”的嘗試,不僅帶給孩子們收穫,也帶給研支團志願者們不一樣的支教體驗。我們憧憬著,在多年後的一天能夠收到曾經教過的學生從東方明珠塔下發來的一句問候。

跬步千里,攜手傳唱廣河情

來到廣河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一年支教行,一生廣河情”,這是蘭州大學第十五屆研支團團長曲思宇說過的一句話,濃縮了對支教工作的熱情,更流露出對服務地深深的留戀。

我所教的政治課本應顯得高冷枯燥,但在課堂上,八年級學生那種與老師交流的渴望卻難以抑制,非常活躍。

“老師,怎樣才能考上蘭大啊?”聽到這句話,我既感到欣慰,又有一絲憂慮。考大學的過程難以用三言兩語說清楚,但我依然相信他們能夠走進他們心中這所殿堂。於是,我回答道:“等你們考上蘭大,我一定請你們吃飯!”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武剛帶領學生會成員學習十九大精神

從2012年到2018年,研支團在廣河一中住的這間宿舍始終沒有換過,牆上的那張校曆已經泛黃,儘管寫的時間是2012年秋學期,但依舊平整,仿佛學長昨天才把它貼好。

一日為師,留給孩子們很多記憶,翻翻學長學姐們的朋友圈,仍然能看到他們對孩子們的想念,對廣通河畔這片土地的懷念,唯有這裡純粹的保留著蘭大研支團志願者們共同的記憶!

在發放暖流物資的途中,我們看到依山賦形的梯田,看到縱橫險峻的溝壑,這是廣河之景,也是我們腦海中永遠不會被清空的畫卷。

“廣開先河,我的老廣河,絲路上追夢希望在心上。廣開先河,我的新廣河,幸福像花兒綻放譜寫新篇章。”我們總有一個信念:希望蘭大人的“青春”、志願者的“奉獻”,這些字眼能夠如這首歌一樣,永遠傳唱……

研支團發放暖流計畫公益物資途中拍攝的廣河梯田

寫在文末:

相信每一個參加過支教活動的你,

都是一個善良的精靈;

相信每一個堅持參加支教活動的你,

都是一個有擔當的社會人。

編輯 | 杜月

責任編輯 | 何水清

主編 | 肖坤

第十七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在集體備課

第十八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合影

薪火相傳,村裡也有大世界

“我是一名理科生,現在教七年級的語文課,我常常給孩子們說,要嘗試著用理性、執著、有鑽勁的理科生思維來學習課文,這樣會看到另一番風景。”

前不久的一次座談會上,蘭州大學第十九屆研支團成員楊法棠十分詼諧地分享著他的支教體會。

到現在,我們接過上一屆研支團的接力棒已經快一年了,除了給孩子們上好每一堂課,我們也在探索用有趣、新穎的方式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見識。

十九屆研支團的馬老師普通話講得“溜”,英語表達也很好,她掌管著的學校廣播站一開播就吸引不少同學們聆聽,還有不少學生主動找來,想加入廣播站;趙老師曾是蘭大女排的隊長,英姿颯爽,學校安排她開設羽毛球興趣小組,四十人的興趣小組很快爆滿。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楊法棠在課後輔導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馬明月指導廣播站播音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趙超教學生打排球

前兩年,研支團的學長學姐們在服務地學校開設“智慧課堂”,成為“第二課堂”教學的有效平臺。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如今我們積極嘗試通過網路與兄弟高校開展合作,讓“智慧課堂”從線下走到線上,吸引更多優勢資源助力教育扶貧。

2018年1月以來,蘭州大學第十九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已經聯合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開展多次遠端視頻教學及線上交流活動,研支團把原有的室內“智慧課堂”拓展到網路,拓展到2000公里外的上海。寒假裡,我們邀請了復旦大學的同學們來服務地聯合開展家訪活動,走進學生家中,進行面對面交流,並與他們探索建立長效結對幫扶機制。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與廣河一中學子開展線上交流活動

十九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與復旦大學聯合開展遠端教學

十九屆研支團廣河一中分隊與復旦大學聯合開展家訪活動

“把廣通河匯入黃浦江”的嘗試,不僅帶給孩子們收穫,也帶給研支團志願者們不一樣的支教體驗。我們憧憬著,在多年後的一天能夠收到曾經教過的學生從東方明珠塔下發來的一句問候。

跬步千里,攜手傳唱廣河情

來到廣河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一年支教行,一生廣河情”,這是蘭州大學第十五屆研支團團長曲思宇說過的一句話,濃縮了對支教工作的熱情,更流露出對服務地深深的留戀。

我所教的政治課本應顯得高冷枯燥,但在課堂上,八年級學生那種與老師交流的渴望卻難以抑制,非常活躍。

“老師,怎樣才能考上蘭大啊?”聽到這句話,我既感到欣慰,又有一絲憂慮。考大學的過程難以用三言兩語說清楚,但我依然相信他們能夠走進他們心中這所殿堂。於是,我回答道:“等你們考上蘭大,我一定請你們吃飯!”

十九屆研支團成員武剛帶領學生會成員學習十九大精神

從2012年到2018年,研支團在廣河一中住的這間宿舍始終沒有換過,牆上的那張校曆已經泛黃,儘管寫的時間是2012年秋學期,但依舊平整,仿佛學長昨天才把它貼好。

一日為師,留給孩子們很多記憶,翻翻學長學姐們的朋友圈,仍然能看到他們對孩子們的想念,對廣通河畔這片土地的懷念,唯有這裡純粹的保留著蘭大研支團志願者們共同的記憶!

在發放暖流物資的途中,我們看到依山賦形的梯田,看到縱橫險峻的溝壑,這是廣河之景,也是我們腦海中永遠不會被清空的畫卷。

“廣開先河,我的老廣河,絲路上追夢希望在心上。廣開先河,我的新廣河,幸福像花兒綻放譜寫新篇章。”我們總有一個信念:希望蘭大人的“青春”、志願者的“奉獻”,這些字眼能夠如這首歌一樣,永遠傳唱……

研支團發放暖流計畫公益物資途中拍攝的廣河梯田

寫在文末:

相信每一個參加過支教活動的你,

都是一個善良的精靈;

相信每一個堅持參加支教活動的你,

都是一個有擔當的社會人。

編輯 | 杜月

責任編輯 | 何水清

主編 | 肖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