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擴大視野承擔責任,難民危機改變保守德國

【Technews科技新報】啟動二次大戰的德國替自己豎立了冷漠、高傲、保守、民族優越感的刻板印象, 而在國際報紙頭條上的德國, 是一個有著焦慮的公民,

和經濟停滯不前的國家, 因反對難民政策, 去年 9 月的選舉德國極右派選票激增, 對其他國家來說, 德國還是一個欺負負債的南歐國家, 外在形象不怎麼好的民族, 但經濟學人觀察指出, 其實德國越來越多樣化、開放、非正式和時髦, 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

報導綜關戰後德國, 至今已經歷經了幾個週期, 首先是重建時代, 1960 年後期開始, 開始承認戰爭罪行, 1990 年德國重新統一, 再次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擺脫過去羈絆。 現在歷史的巨輪再次轉向, 梅克爾時代即將結束, 這個國家的許多特徵, 如民族和文化的同質性、順應和保守的社會, 以及不願意在國際外交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態度, 都開始出現變化。

最大的變化來自默克爾對難民敞開門戶的政策,

光是在 2015~2016 年間就收容 120 萬新移民, 顯示過去高度同質化的德國已經轉型為民族熔爐, 一個更具包容性的身份正在出現, 所有居住在當地的人可以公民而不是民族的方式來界定國籍, 父權文化也變得更加性別平衡, 過去 15 年中, 工作年齡女性就業比例從 58% 上升到 70%。

德國人離婚越來越多, 結婚越來越少, 甚至連中小企業也在採用諸如人工智慧這樣的顛覆性技術。 加上這幾年德國出兵到西非國家馬里、阿富汗和立陶宛, 這些舉動與社會變遷, 震撼一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穩定的社會, 擁護新德國的人和懷念過往時光的德國人、城鄉選民之間、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出現文化鴻溝。 新一代更加好鬥的立法者的出現,

都在激起對該國身份的爭論。

德國國內的困境包括人口老化, 現在德國人口最多的年齡是 50~54 歲, 此外, 還有網路應用緩慢、繁文縟節限制服務業發展等問題, 雖然新移民到德國可以幫助緩解人口緊張局勢, 但同時也須簡化移民程式、改善教育, 提高流動性、打破德國嚴格的職業限制, 因此維持經濟繁榮還需要更前瞻性的改革。

在國外, 新德國也可能成為另一種力量。 德國過去仍傾向一個小國的作風, 不願意花足夠的錢來防禦, 不願意面對貿易順差造成的失衡, 也不願意接受更多歐元區的責任。 然而, 這些觀念也正在改變, 法國總統馬克宏認為團結整合的歐元區才能突破歐洲經濟困境, 和抵禦歐洲越來越壯大的民族主義,

在馬克宏的壓力下, 德國將不得不接受歐元區一體化的政策。

而德國貿易中斷的脆弱性, 使其成為關稅戰時代的自由貿易代表。 德國新經濟部長才幫助說服白宮暫停對歐盟和其他盟國實施鋼鐵和鋁關稅。 同時, 難民危機正在擴大德國的視野。 在去年的漢堡 G20 峰會上, 梅克爾表示將與非洲合作, 加速發展並改善非洲大陸的治理, 顯示一個正常化後的德國尚未扮演過的召集和穩定作用。

德國僅僅在最新的歷史階段吸收僵化的前共產主義東德, 克服經濟危機, 吸納超過 100 萬絕望的窮人。 與其他許多國家一樣, 德國正在努力應對更複雜的社會崛起, 德國如何駕馭國家過渡期, 可以為其他國家樹立榜樣,

影響也將跨越德國的邊界, 外界不應該低估德國的能耐。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 請關注微信公眾帳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在科技產業研究機構做公關多年, 本身對科技新聞很有感, 擅長操作科技新聞議題, 關心產業趨勢, 科技業品牌、行銷、策略佈局等, 工作之餘喜歡以書寫參與與刻劃時代。

Latest posts by 黃 嬿

未經許可,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 違者必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