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國網路媒體濰坊行之走進十笏園文化街區

濰坊傳媒網訊 4月16日上午, 文化名市看濰坊——全國網路媒體行記者採訪團走進十笏園文化街區。 十笏園文化街區座落於濰坊市中心城區, 白浪河西岸, 因環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笏園”而得名, 今為濰城區所轄。

集優秀歷史文化於一體的城市文化中心區

跨過白浪河, 沿東風大街西行不遠, 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片具有明清特色的大型古建築群, 它就是“十笏園文化街區”。 濰邑古城自西漢到新中國成立, 一直是北海郡、濰州和濰縣的治所, 為當地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經濟繁榮、文化昌盛, 素有“東萊首邑”、“北海名區”之稱。

近幾年, 濰坊市政府高度重視傳承歷史文化, 為保護十笏園片區歷史文化遺產, 展現濰縣古城歷史風貌, 自2007年起, 通過舊城改造, 優化佈局, 投資興建了這一重點專案。 街區用地10.4公頃, 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地表功能佈局分主題酒店、餐飲文化、風雅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流覽觀賞和傳統民居六大區域。 街區的建成, 不僅保護並優化了十笏園片區歷史文化環境, 而且集中展現了濰邑古城的傳統地域文化, 成為一處集優秀歷史文化於一體的城市文化中心區。 它為傳承歷史傳統文化, 推動我市經濟和文化事業發展, 創造了良好條件和環境。

底蘊深厚的文化古城的表徵和再現

走近街區, 位於十笏園路南首的主要建築是街區正門。

這是一座由12根高大楹柱支撐的牌樓, 雕樑畫棟, 氣勢恢宏, 上方匾額“表海雄風”, 背面匾額“濰州華韻”, 生動氣派地展現了濰邑古城的文化形象。

進入街區北行, 迎面看到的是街區中央高大的標誌性建築——文昌閣。 此閣高5層,

閣內雕有孔子、文昌帝君和魁星點狀元塑像, 展有濰縣進士狀元文化;閣的兩側為城門式過道;閣的背面建有戲樓。 它是濰邑古城厚重歷史文化的表徵。 濰邑自古人傑地靈、文化繁榮。 麓台書院、思樂書院、濰陽書院等高層次教育場所培養了眾多文人儒士。 漢相公孫弘、建安七子徐幹、三國孫乾、五代時韓熙載均系濰人。 明清時期, 教育發達、文風昌盛、人才薈萃、燦若星河。 史料記載, 清代這裡共出舉人296人, 進士81人, 山東6名狀元, 濰縣即有2名, 為全省之冠。 明代刑部尚書劉應節、戶部尚書郭尚友、兵部尚書張爾忠, 清代四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陳官俊、閩浙總督劉鴻翱, 兩廣總督張兆棟、閩浙監察禦史梁文燦、漕運總督孫鳳翔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均出於此。
被人稱為“翰林院”的北門大街陳氏兩代3名翰林;西門大街張氏三代4名進士;郭宅街郭氏家族明清8名進士、27名舉人、貢生以上83人;西南關一條胡同20餘年出兩名狀元。 文風昌盛, 可見一斑。 昔日文昌閣, 供人們祭祀文昌帝君、求取功名。 今建文昌閣, 意在展現濰邑豐厚的歷史文化, 激勵人們傳承先輩學風, 勵志好學、多出人才、貢獻社會。

過了文昌閣便是東西主街——胡家牌坊街。 街東首矗立的牌坊為“恩錫四世”坊, 它記述著這條名街的來歷和文化軼事。 史料記載, 明代此街北側為奉直大夫胡璉宅地, 胡與其子刑部郎中胡邦佐、孫北直隸知縣胡紹第、曾孫永年縣知縣胡行知四世為官, 政績卓著, 明萬曆三十七年御賜此坊,

該街因此而得名。 清代出過眾多官員儒士的陳氏、郭氏、梁氏等家族以及濰縣首富丁氏家族均在此街居住過, 為此曾有陳家過道、郭家巷、梁家巷等多條閭巷, 從而也為此街留下了眾多文史佳話。 街西首臨近向陽路立有另一高大牌坊, 外額“北海名區”, 內額“古郡流風”。 此處北側是舊縣衙遺址。 此坊標示了濰邑自西漢景帝設北海郡以來經濟繁榮, 文化昌盛的歷史地位, 能夠引起人們對濰地歷史文化的諸多記憶。

跨過胡家牌坊街北行, 路西是鄭板橋紀念館。 這是一處含衙署文化、板橋文化在內的古式建築, 分前門、儀門和大堂, 兩側為衙門六房。 鄭板橋, 名燮, 號板橋, 江蘇興化人。 為清康熙秀才, 雍正舉人, 乾隆進士。 乾隆十一年自範縣調任濰縣知縣。在濰7年,勤政為民,政聲卓著。他愛民憂民,開倉賑災;為防兵水之患,以工代賑,修城鑿池;重視人才,發展教育。同時,為人正直,為政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離濰之後百姓將其與原知縣周亮工、賴光表合祠紀念,史稱“三賢祠”。鄭板橋不僅政績卓著,其詩、書、畫號稱“三絕”,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他在濰期間留有大量書畫墨蹟,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街區

十笏園文化街區既突顯了科舉時代的傳統主流文化,也凝聚了諸多極具濰地特色的地域文化。

餐飲文化區。位於街區南部,包括酒店區和特色小吃街兩部分。酒店區設遊人中心、十笏酒樓、丁氏酒家、東嶽酒家等特色酒店。特色小吃街位於文昌閣前板橋街兩側。這裡有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命名的“中華名小吃”、 “中華地方名小吃”、“山東名小吃”的朝天鍋、雞鴨和樂和肉火燒,以及極具魯菜特色的濰縣菜,它將充分展示濰縣餐飲文化的魅力,使街區呈現板橋詩中“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雲外清歌花外笛,濰州原是小蘇州”的奇妙場景。

風雅文化區。位於街區中部胡家牌坊街兩側,由全國書畫名家展示館、濰坊市美術館、十笏園美術館、濰州書畫城、齊民要術館等部分構成。主要業態為書畫院館、書畫展銷、畫廊以及黃金珠寶、古玩玉器等。濰縣自古就是書畫之鄉,明代漸趨繁興,清代稱盛一方,至今依然繁榮。特別明清受周亮工、鄭板橋影響,濰縣書畫藝術十分興盛,著名金石學家陳介祺、國畫家陳阡、于祉、劉嘉穎、書法家陳蜚聲、高薌岩、陳伯岩、郭恩言等名聞中外。民國以來,丁東齋、郭味蕖、徐培基、于希寧、赫保真、高小岩等在書界畫壇極具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濰坊書畫藝術發展方興未艾,去年被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都”稱號,街區建成後可使人們集中領略濰坊的書畫藝術魅力。

民俗文化區。位於街區西北部,由濰坊非遺文化中心、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古玩篆刻傳拓、文化藝術展示中心、布藝刺繡、民俗商鋪、絲綢展銷館、國術館等部分組成。主要業態為民間工藝品、旅遊工藝品及民俗類商品。濰縣是著名的手工業城市,工藝美術品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品類、精美的工藝、獨特的風格蜚聲中外,其主要工藝美術有嵌銀、刺繡、風箏、剪紙、核雕、傳拓、印花、銅首飾、布玩具、仿古銅器、木版年畫等。紅木嵌銀漆器《西湖八景》,曾獲巴拿馬博覽會最優等獎;木版年畫與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並稱全國“三大畫市”;曾有“三千砸銅匠,九千繡花女”之稱的銅首飾和刺繡是全國重點產區;傳拓工藝系濰人首創;核雕、仿古銅器、琺瑯器技術精湛、久負盛名。這些民間工藝品多姿多彩,綻放著民族藝術絢麗之花。

歷史文化流覽觀賞區。位於街區中東部,著名北方園林“十笏園”座落在此。該園系清光緒年間濰縣富紳丁善寶所建私人園林。其占地僅2000平方米,卻有假山、池塘、曲橋、回廊、亭榭、書齋等景觀24處,因精巧典雅,小若十笏,而聞名天下,為北國園林明珠。位於十笏園東側即號稱“丁半城”丁宅的部分故宅,是濰坊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最大古建宅院。位於十笏園路北端高埠的是關侯廟,相傳東漢末年北海郡首孔融被黃巾軍圍困於都昌(今昌邑),平原劉備率兵前來解圍後,曾與關羽、張飛在此閱兵點將。該廟宋代所建,元、清均曾重修,是今濰坊市區保留時代最遠並較完整的古建築。關侯廟西側是孔相祠。孔融,字文舉,“建安七子”之一。他任北海郡守六載,推行德政,體察民情,倡辦學校,彰顯儒術,政聲赫然,時濰邑文風盛于齊魯。濰人感其造福於民之德,于宋政和四年在北城牆上建孔北海祠,清康熙年間移建於現址。

傳統民居區。位於街區東北部,綠樹掩映,環境幽靜。主要建築為坐北向南獨進四合院。“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天晴可邀好友院中閑坐,三杯兩盞淡酒體慕名士風雅。天陰亦可倚於廊下觀雨,發思古之幽情。

城市因文化而厚重,歷史因文化而多彩,經濟因文化而繁榮,燦爛的濰州文化創造了濰坊輝煌的歷史,也定會創造美好的未來。傾情雕琢的十笏園文化街區,為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創造了優異的環境,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必將在齊魯大地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乾隆十一年自範縣調任濰縣知縣。在濰7年,勤政為民,政聲卓著。他愛民憂民,開倉賑災;為防兵水之患,以工代賑,修城鑿池;重視人才,發展教育。同時,為人正直,為政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離濰之後百姓將其與原知縣周亮工、賴光表合祠紀念,史稱“三賢祠”。鄭板橋不僅政績卓著,其詩、書、畫號稱“三絕”,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他在濰期間留有大量書畫墨蹟,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街區

十笏園文化街區既突顯了科舉時代的傳統主流文化,也凝聚了諸多極具濰地特色的地域文化。

餐飲文化區。位於街區南部,包括酒店區和特色小吃街兩部分。酒店區設遊人中心、十笏酒樓、丁氏酒家、東嶽酒家等特色酒店。特色小吃街位於文昌閣前板橋街兩側。這裡有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命名的“中華名小吃”、 “中華地方名小吃”、“山東名小吃”的朝天鍋、雞鴨和樂和肉火燒,以及極具魯菜特色的濰縣菜,它將充分展示濰縣餐飲文化的魅力,使街區呈現板橋詩中“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雲外清歌花外笛,濰州原是小蘇州”的奇妙場景。

風雅文化區。位於街區中部胡家牌坊街兩側,由全國書畫名家展示館、濰坊市美術館、十笏園美術館、濰州書畫城、齊民要術館等部分構成。主要業態為書畫院館、書畫展銷、畫廊以及黃金珠寶、古玩玉器等。濰縣自古就是書畫之鄉,明代漸趨繁興,清代稱盛一方,至今依然繁榮。特別明清受周亮工、鄭板橋影響,濰縣書畫藝術十分興盛,著名金石學家陳介祺、國畫家陳阡、于祉、劉嘉穎、書法家陳蜚聲、高薌岩、陳伯岩、郭恩言等名聞中外。民國以來,丁東齋、郭味蕖、徐培基、于希寧、赫保真、高小岩等在書界畫壇極具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濰坊書畫藝術發展方興未艾,去年被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都”稱號,街區建成後可使人們集中領略濰坊的書畫藝術魅力。

民俗文化區。位於街區西北部,由濰坊非遺文化中心、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古玩篆刻傳拓、文化藝術展示中心、布藝刺繡、民俗商鋪、絲綢展銷館、國術館等部分組成。主要業態為民間工藝品、旅遊工藝品及民俗類商品。濰縣是著名的手工業城市,工藝美術品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品類、精美的工藝、獨特的風格蜚聲中外,其主要工藝美術有嵌銀、刺繡、風箏、剪紙、核雕、傳拓、印花、銅首飾、布玩具、仿古銅器、木版年畫等。紅木嵌銀漆器《西湖八景》,曾獲巴拿馬博覽會最優等獎;木版年畫與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並稱全國“三大畫市”;曾有“三千砸銅匠,九千繡花女”之稱的銅首飾和刺繡是全國重點產區;傳拓工藝系濰人首創;核雕、仿古銅器、琺瑯器技術精湛、久負盛名。這些民間工藝品多姿多彩,綻放著民族藝術絢麗之花。

歷史文化流覽觀賞區。位於街區中東部,著名北方園林“十笏園”座落在此。該園系清光緒年間濰縣富紳丁善寶所建私人園林。其占地僅2000平方米,卻有假山、池塘、曲橋、回廊、亭榭、書齋等景觀24處,因精巧典雅,小若十笏,而聞名天下,為北國園林明珠。位於十笏園東側即號稱“丁半城”丁宅的部分故宅,是濰坊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最大古建宅院。位於十笏園路北端高埠的是關侯廟,相傳東漢末年北海郡首孔融被黃巾軍圍困於都昌(今昌邑),平原劉備率兵前來解圍後,曾與關羽、張飛在此閱兵點將。該廟宋代所建,元、清均曾重修,是今濰坊市區保留時代最遠並較完整的古建築。關侯廟西側是孔相祠。孔融,字文舉,“建安七子”之一。他任北海郡守六載,推行德政,體察民情,倡辦學校,彰顯儒術,政聲赫然,時濰邑文風盛于齊魯。濰人感其造福於民之德,于宋政和四年在北城牆上建孔北海祠,清康熙年間移建於現址。

傳統民居區。位於街區東北部,綠樹掩映,環境幽靜。主要建築為坐北向南獨進四合院。“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天晴可邀好友院中閑坐,三杯兩盞淡酒體慕名士風雅。天陰亦可倚於廊下觀雨,發思古之幽情。

城市因文化而厚重,歷史因文化而多彩,經濟因文化而繁榮,燦爛的濰州文化創造了濰坊輝煌的歷史,也定會創造美好的未來。傾情雕琢的十笏園文化街區,為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創造了優異的環境,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必將在齊魯大地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