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鼎柏柳村發現民國時期茶園買賣契約

原標題:福鼎柏柳村發現民國時期茶園買賣契約

海峽網4月18日訊 (甯德網記者 朱乃章) 日前, 筆者在福鼎市點頭鎮柏柳村新崗頭自然村村民方振杏家中, 意外發現一張民國廿八(1939年)的茶園買賣契約, 這是迄今在福鼎境內發現的首張早期茶園買賣契約, 對於研究民國時期福鼎白茶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4月15日, 在村民方振杏家大廳, 方家人向筆者展示了這張珍藏已久且保存完好的契約文書。 該契約長50多公分、寬約35公分, 紙張發黃。 茶園買賣契約主要由賣茶園人姓名、所賣茶園地名稱、面積、園地坐落四址、買茶園人姓名、價格、付款方式、買園人享受的權利、茶園權屬的轉移、交易的時間、中間人、見證人、契約文書書寫人等十多部分組成。

據契約保存者、65歲村民方振杏介紹, 這張契約是他的祖父方德施, 向其叔伯兄弟方德玉祖傳的一塊坐落於十四都八鬥頭、土名東墺山(今點頭柏柳新崗頭)的茶園, 以8.5塊銀元買斷。 契約上明確寫的是“白毫茶園”, 由民國時期後井村秀才方見三代筆。 契約落款時間為:“民國念八乙卯年肆月”, 這是在我國發生抗日戰爭時期, 舉國茶葉十分不景氣的情況下, 出現的茶園買賣, 進一步驗證了福鼎文史專家周瑞光所撰寫的《抗戰時期白琳茶業的畸形繁榮》的有力證據。

“白毫茶園”就是福鼎大白茶茶園, 點頭鎮柏柳村正是福鼎大白茶茶樹的原產地, 這片茶園在當時也是彌足珍貴。 方振杏說, 時至今日, 採摘這片茶園的單芽或一芽一二葉製成白毫銀針或者白牡丹, 口感特別好。 許多外地茶人喝了這款茶葉, 每年都指定要這片茶園的茶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