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下“軍令狀” 兩村111戶367人“摘貧困帽”

4月13日黃昏, 下了快兩天的春雨還沒停, 細細柔柔的雨絲織成了一張大網, 從雲層裡一直垂掛到地面上。 此時, 老池鄉芋禾村的圖書室裡亮起了耀眼的燈光, 芋禾村第一書記劉小豐正帶著村三職幹部忙著登記、整理“四好戶”光榮牌。

“這是3月份獲評的‘四好戶’, 下周我們將把這些光榮牌分發到各戶。 ”劉小豐告訴記者, 每個月芋禾村都會以村為單位, 組織村民代表和貧困戶代表定期開展“四好戶”檢查評比, 並及時公示評比結果, 張貼“四好戶”光榮牌, 以此推動貧困戶改善環境, 提升素質, 為2018年芋禾村的脫貧“摘帽”奠定堅實的基礎。

今年, 老池鄉芋禾村、學田村2個貧困村, 111戶367人貧困人口“摘帽”, 這是老池鄉在市、區立下的“軍令狀”。 為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全鄉已全面展開脫貧攻堅“春季攻勢”。

近年來, 老池鄉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 集中一切優勢:人力、可用資金、工作時間, 嚴格按照“一低五有”、“一超六有”、“四個好”標準, 找差距、謀思路、定舉措, 創新性地成立了脫貧攻堅聯村黨委、貧困村產業整村聯片開發、1+N群眾增收致富路徑等, 全鄉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要脫貧致富, 鼓勵生產、發展產業是出路。 ”在芋禾村的田間地頭, 不管是葡萄藤還是柑橘、桃李苗, 經過一夜春雨後顯得格外乾淨。

為了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7年, 芋禾村先後成立了鑫瑞、錦之源、大禾晟豐等專業合作社, 流轉土地1200多畝種植葡萄、柑橘、桃子、梨子等水果產業。 學田村也在村幹部們帶頭成立了學田農業專業合作社, 流轉了土地300畝種植粳稻……有了產業的帶動, 貧困戶不僅可以在基地打工就業, 還能將政府貼息貸款、到戶資金投入到合作社, 實行保底分紅。

“全鄉的5個貧困村基本上都建立了財政支農資金利益連結機制, 實行量化核算、打包作股, 按40%折算給村社和農戶, 實行入股分紅, 讓貧困戶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老池鄉黨委書記席鳳斌介紹道。

如果說產業發展是脫貧奔小康的“出路”, 那麼基礎設施建設就是連接“出路”的“橋樑”。

今年以來, 老池鄉立足貧困村實際,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 協同區直相關部門, 在春節前實地規劃了學田村、芋禾村道路、水利、產業等扶貧專案, 著力解決貧困“短板”, 打通扶貧“大動脈”。 目前兩個村的項目已經進入前期設計階段,力爭6月底完成建設任務。

同時, 老池鄉還在9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安裝了供水設施, 為分散自建貧困戶打井23口, 解決吃水難問題;整治井眼140餘口, 確保了1000多戶群眾安全飲水。 在電力公司的幫助下, 全鄉15個村進行了農網改造項目, 店子村、學田、芋禾預計今年6月前全部改造完畢, 全鄉3.8萬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得到保障。

脫貧攻堅,任重而道遠。 席鳳斌坦言,全鄉上下將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梁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