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5分鐘“民生圈”的遂寧幸福

◎全媒體記者 胡蓉

在川中大市場為普通市民量血壓建檔, 是醫生尹建這兩年最常見的工作狀

脫下厚重的冬裝, 健身去, 成了這個春天在遂甯市民嘴邊提及率頗高的一句話。

想健身, 附近的遊園廣場就有設施完善的場地和種類繁多的器材;要看病, 管理規範的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就在身邊;要買菜, 品種多樣、價格公道的農貿市場就開在家門口……

目前, 我市初步形成的“15分鐘健身圈”“15分鐘健康圈”“15分鐘便民服務圈”, 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家門口的免費健身房

走出家門到最近的健身場所, 需要多少時間?在遂寧市區, 這個答案目前是15分鐘以內。

什麼是“15分鐘健身圈”?最直觀的解釋就是城市居民走出家門後, 步行15分鐘內就能到達最近的健身場地, 健身場地包括社區路徑、體育公園、步道或廣場等。

家住城北玫瑰上苑的市民王慶中退休前,

從來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 2014年, 王慶中在遂寧市中心醫院體檢時被診斷出高血壓, 醫生建議他每天最好鍛煉鍛煉, 通過運動來抵抗高血壓。

因為肩負著家裡的“煮飯、接人”大計, 王慶中最終選擇了家門口的健身場地鍛煉身體。 這片免費的健身場地擁有雙位漫步機、腰背按摩器、雙位鐘擺器等多種健身器械, 吸引了附近不少居民早上與傍晚到來。

每天傍晚時分, 王慶中都會帶著孫女到家門口的這片健身場地。 孫女玩秋千, 他就打打拳、舞舞劍, 兩年堅持下來, 養成健身習慣的王大爺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這樣15分鐘即可享受的免費健身場地, 在遂寧市城區比比皆是。 近幾年來, 隨著我市城區基層體育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

廣大居民走出家門就能便捷地參與健身活動, 15分鐘健身圈的打造, 正成為遂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6年年底, 遂甯所有社區的健身路徑安裝工作全部完成, 這也標誌著遂寧市城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

“大白”就在身邊

9日早上8點, 拉開捲簾門, 甚至來不及為自己倒一杯熱水, 濱江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曾慧就已經忙起來了:有前來量血壓的老人, 也有生病的成人與兒童前來就診。

因為近來遂寧天氣的反復變化, 家住水都豪庭社區的3歲陳浣咳嗽始終斷斷續續, 白淨的小臉因為咳嗽兩腮顯得略紅, 對此, 小陳浣的母親尤為焦急:“半夜聽她咳得凶, 恨不得自己幫娃兒生病。 ”

陳浣母親也曾帶女兒去城區大醫院看,

從早上9點鐘一直等候到過了中午12點。 “真的是人山人海, ”被這個陣勢嚇著的陳浣母親將目光對準了社區對面的社區衛生服務站, 從看病到拿藥, 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 這個星期前後一共拿了三次藥, 小陳浣的咳嗽已經基本好了。

近年來, 我市政府對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度增加。 記者從市衛計委基護科瞭解到, 目前我市城區按照每個居委會設立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每個街道辦事處設立一個衛生服務中心, 市城區擁有社區衛生服站70余家, 衛生服務中心11所, 實現了社區和人群全覆蓋, 讓市民在“家門口”就醫十分方便, 城市居民的“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已初步形成, “早看, 早好”成為更多市民共識。

“現在的社區醫院也很方便。

如果是一些小問題, 真的沒有必要一定要去大醫院。 ”市衛計委基護科科長鄭棟才說。 社區醫生曾慧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一次, 一名男子打電話來說他喉嚨痛得無法呼吸了。 結果, 曾慧她們趕過去一檢查, 男子就是普通的扁桃體發炎。 這樣的情況, 沒有必要去大醫院, 更沒有必要申請急救, 社區醫院就能處理好。

買菜成了享受事

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小事都離不開農貿市場。

將外孫女送到幼稚園, 65歲的吳艾拐了個彎, 就到了核桃灣農貿市場。 她買了排骨、土豆、西芹、椿芽、大蔥後, 步行10分鐘到了女兒的家裡, 又開始馬不停蹄地準備豐盛的午餐了。

這位從安居橫山鎮專門“留守”到遂甯來給女兒做飯的阿姨, 現在每天最享受的,就是去市場買菜了。“不僅離家近買菜方便,標準化市場建立後,下雨天買菜也不用擔心褲腿後面都是泥巴點點了。”

市城區公園口核桃灣農貿市場。穿過一道拱門,步行數十米,裡面人群熙熙攘攘,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鋪設的水泥路面,各種鋼架結構的房屋,碼放整齊的蔬菜攤點,蔬菜區、水果區、熟食區、水產區,懸掛空中的標識牌一目了然。市場標準化改造後,賣了20年蔬菜的姚師傅覺得自己也跟著受益了:“環境好了,來買菜的人心情都好些,買的也就更多了。”

作為“15分鐘生活圈”的一部分,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有著優先佈局的權利。細心市民不難發現,近年來,隨著持續綜合整治和改造提升,不少遂寧農貿市場悄悄“變臉”:不光經營環境更加整潔優雅,蔬菜、果品、海鮮等商品也更加豐富。

記者瞭解到,目前市主城區共有21個農貿市場,確保市民在10-15分鐘路程內就可以買到日常生活基本需要。

現在每天最享受的,就是去市場買菜了。“不僅離家近買菜方便,標準化市場建立後,下雨天買菜也不用擔心褲腿後面都是泥巴點點了。”

市城區公園口核桃灣農貿市場。穿過一道拱門,步行數十米,裡面人群熙熙攘攘,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鋪設的水泥路面,各種鋼架結構的房屋,碼放整齊的蔬菜攤點,蔬菜區、水果區、熟食區、水產區,懸掛空中的標識牌一目了然。市場標準化改造後,賣了20年蔬菜的姚師傅覺得自己也跟著受益了:“環境好了,來買菜的人心情都好些,買的也就更多了。”

作為“15分鐘生活圈”的一部分,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有著優先佈局的權利。細心市民不難發現,近年來,隨著持續綜合整治和改造提升,不少遂寧農貿市場悄悄“變臉”:不光經營環境更加整潔優雅,蔬菜、果品、海鮮等商品也更加豐富。

記者瞭解到,目前市主城區共有21個農貿市場,確保市民在10-15分鐘路程內就可以買到日常生活基本需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