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神藥”阿司匹林再立功!這類藥物可預防癌症術後復發

本文轉載自“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來源 | Science、STAT

編譯 | 吳非

患者被診斷出乳腺癌時, 癌細胞已經轉移至距乳腺甚遠的其他部位, 但參與這一“微轉移”過程的癌細胞數量極少,

現有儀器無法檢測到;經轉移的癌細胞長期處於“休眠”狀態, 似乎不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威脅。 然而, 這些癌細胞如同埋在身體中的定時炸彈, 而引爆它們的一種方式, 正是癌症手術。

腫塊切除術是治療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 人們逐漸發現, 切除腫瘤的手術卻可能導致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在進行手術6個月後, 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復發率迅速升高, 並在術後12至18個月達到高峰。 這一時間上的“巧合”讓科學家展開爭論, 癌症復發時間的高度集中究竟只是癌症的自然演化規律, 還是與手術本身存在某種關聯?如果是後者, 是手術過程中癌細胞切除不夠乾淨導致了擴散, 還是手術後的癒合過程觸發了癌症復發的開關?

免疫系統使癌細胞沉睡

美國懷特黑德研究所的Robert Weinberg帶領團隊, 試圖找出其中的機制。 他們顯然不能直接找兩組乳腺癌患者, 讓其中一組做手術而另一組靜觀其變, 以此觀察兩組患者的癌症轉移率。 因此,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設計了一套試驗。

論文通訊作者Robert Weinberg

Weinberg團隊首先向小鼠體內注射乳腺癌細胞。 面對外敵, 小鼠的免疫系統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多達90%的小鼠像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一樣, 能夠排斥、清除癌細胞。 這意味著只要免疫系統正常工作, 它將隨時監測體內的癌細胞:那些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一旦數量增多, 免疫系統將釋放CD8+ T細胞將其扼制。

上述結論解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疑問:35%的乳腺癌患者體內已經長有數千處微轉移, 但只有50%的微轉移會發展成威脅到生命的惡性腫瘤。 Weinberg介紹說, 其餘50%患者能成為幸運兒, 可能正是因為免疫系統監控著這些致命的癌細胞, 使其處於“休眠”狀態。 Weinberg說:“我們希望瞭解的是, 是誰喚醒了這些沉睡的癌細胞?”

術後癒合誘發癌症

於是, 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究, 這一過程是否與手術癒合過程有關。 為了確保試驗的一致性、避免腫瘤發展程度不一帶來的誤差, 研究人員沒有選擇長有腫瘤的小鼠進行腫瘤切除, 而是向已經注射了乳腺癌細胞的小鼠皮下植入無菌海綿, 來模擬手術創傷的癒合過程。

這項略顯不自然的設計引發了一些爭議, 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Sui Huang評價道:“Weinberg利用人造系統開展這項試驗, 這引起了一些反對意見, 但這往往是揭示基本生物學原理的唯一手段。 ”Sui Huang沒有參加該研究, 在他看來, 這項工作是“細緻且可信的”。

術後一個月時, 研究人員檢測了小鼠體內剩餘的癌細胞數量。 在接受了手術的小鼠中,

60%體內其他部位的癌細胞數量持續增長並形成了腫瘤;而在沒有做手術的對照組中, 這一數值只有10%。 基於273只小鼠的試驗結果,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手術創傷能促進轉移的乳腺癌細胞生長、誘導此前被免疫系統控制的癌細胞長成腫瘤。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在每一輪使用了數百隻小鼠的試驗中,進行手術的小鼠的癌症復發率都要高於對照組。”當他們用黑色素瘤細胞替代乳腺癌細胞進行的試驗中,該結論依然成立。

Weinberg稱,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傷口局部和全身系統性的炎症反應阻斷了免疫系統對微轉移的癌細胞的監控,使它們有機會發展成癌症。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Jordan Krall稱,這是“人類首次找到手術引發此類系統反應的證據。”

普通抗炎藥抑制癌症復發

好消息是,這項研究不僅證實了手術與癌症復發之間的關係,還找到了能夠抑制這一過程的藥物。

研究人員考慮這類藥物的思路很清晰:既然該過程可能與炎症反應有關,那麼常見的抗炎藥是否能夠繼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研究人員在手術前兩小時向小鼠注射了非甾體類抗炎藥(不含糖皮質激素的抗炎藥,最早、最常用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為阿司匹林;這項試驗使用的是美洛昔康),並以每日兩次的頻率持續注射3天,這些小鼠的癌細胞成功保持在休眠狀態。一項2012年的研究也發現,在腫塊切除術後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止痛的患者,其癌症復發率只有使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的五分之一。

這項研究的結論固然令人欣喜,但小鼠的試驗結果是否同樣適用於人類還是個問號,而且該研究所採用的海綿植入法也無法等價於腫塊切除術。

Weinberg強調說,這項研究的目的顯然不是讓患者對腫塊切除術和乳房切除術心存戒心、甚至選擇不做手術。Weinberg希望這項研究能推動後續人體試驗,以檢驗非甾體類抗炎藥能否在人體起到同樣的功效。

原始論文: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10/436/eaan3464

參考連結:

https://www.statnews.com/2018/04/11/cancer-tumor-cells-mice-metastasis-nsaid/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在每一輪使用了數百隻小鼠的試驗中,進行手術的小鼠的癌症復發率都要高於對照組。”當他們用黑色素瘤細胞替代乳腺癌細胞進行的試驗中,該結論依然成立。

Weinberg稱,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傷口局部和全身系統性的炎症反應阻斷了免疫系統對微轉移的癌細胞的監控,使它們有機會發展成癌症。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Jordan Krall稱,這是“人類首次找到手術引發此類系統反應的證據。”

普通抗炎藥抑制癌症復發

好消息是,這項研究不僅證實了手術與癌症復發之間的關係,還找到了能夠抑制這一過程的藥物。

研究人員考慮這類藥物的思路很清晰:既然該過程可能與炎症反應有關,那麼常見的抗炎藥是否能夠繼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研究人員在手術前兩小時向小鼠注射了非甾體類抗炎藥(不含糖皮質激素的抗炎藥,最早、最常用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為阿司匹林;這項試驗使用的是美洛昔康),並以每日兩次的頻率持續注射3天,這些小鼠的癌細胞成功保持在休眠狀態。一項2012年的研究也發現,在腫塊切除術後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止痛的患者,其癌症復發率只有使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的五分之一。

這項研究的結論固然令人欣喜,但小鼠的試驗結果是否同樣適用於人類還是個問號,而且該研究所採用的海綿植入法也無法等價於腫塊切除術。

Weinberg強調說,這項研究的目的顯然不是讓患者對腫塊切除術和乳房切除術心存戒心、甚至選擇不做手術。Weinberg希望這項研究能推動後續人體試驗,以檢驗非甾體類抗炎藥能否在人體起到同樣的功效。

原始論文: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10/436/eaan3464

參考連結:

https://www.statnews.com/2018/04/11/cancer-tumor-cells-mice-metastasis-nsai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