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別人都能找到對的人,你就是找不到?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新世相」,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每次寫跟愛情有關的文章, 不管說什麼話題, 都會有人回復:好難。

前天文章的留言裡,

有個讀者說:“想要愛情, 但遇不到最合拍的那個人, 所以在成本與收益的權衡中踱步。 ”

這可能是很多單人的人的心聲:不是不渴望愛, 而是自己很難開始一段關係。

被提到最多的原因是:不想將就。

“如果沒遇上那個合適的人, 還是單身好。 ”

——因為心裡的標準和要求, 不願將就最終往往導致不願開始。

之前有個“男方穿特步相親被女方拒絕”的新聞在網上刷屏。 女孩說, 喜歡精緻的男生, 穿特步來約會的不行。

成年人心裡往往有明確的標準。 該喜歡什麼人、該遠離什麼人, 胖子還是瘦子、靈活還是刻板、愛甜還是愛辣等等。

這些標準本身並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你對自己的要求非常篤定, 非常清晰。 告訴自己和別人“我一定不找”或“我一定要找”什麼樣的人。

這些是我聽到身邊一些人說過的:

“不找鳳凰男。 ”

“不找金融圈的。 ”

“不能接受不吃蔥薑蒜。 ”

“不能是射手座。 ”

太多人問“為什麼別人都能找到對的人, 我就是找不到呢?”

很遺憾, 可能都被你 Pass 掉了。

“喜歡一起自拍。 ” 1 個男生走了。

“希望對方沒有紋身。 (跟有紋身的男生)我覺得我們的價值觀可能不同。 ” 又走了 1 個。

“喜歡會打扮的, 不喜歡穿衣服很隨意的。 ”

走了 11 個。

“要上過大學。 ”走了 1 個。

旁邊另一個男生說, 好可惜, 如果他是 CEO 呢?

最後主持人問她:什麼是你不能放棄的要求?

“不希望對方沒有任何感情經歷。 ”走了 3 個。

“每天抽煙不超過半包。” 走了 2 個。

整個過程就像對照著一些指數篩選標品。最後 40 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看上去都是挺合理的要求,你對交往物件可能也有過類似的期待——覺得越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樣的人,才越有機會找到那個對的人。

但你可能沒意識到,這樣會讓你很難有耐心進一步瞭解一個人。

戀愛不同於購物,你不能用選標品一樣的眼光去挑選戀人。

電影《大話西遊》裡,菩提對至尊寶說:“有一天當你發覺你愛上一個你討厭的人,這段感情才是最要命的。”

這句話在生活裡被驗證過一千萬次。

去年我採訪了周冬雨,問她喜歡上以為自己絕不會喜歡的人是什麼感覺,她說:

大多數時候,設定標準是種理性行為。

當事情違背了你的理性,“喜歡”才真正展現出魔力。

而總用慣有的眼光去判斷、挑選愛情的人,很難體會那種突然被愛情砸中的感覺:

—“美滋滋地說著我一定是眼瞎了。”

—“就像因為嫌臭從來不吃榴槤的人,突然吃了榴槤的感覺。從此無法自拔。”

—“有種馬上要被這個人拽入一個全新的世界的感覺。”

—“跟他對視的瞬間,才知道眼神就是子彈。”

—“那一刻突然覺得我對愛情一無所知。”

喜歡這件事,最美好的不是發現對方符合你的要求。

而是當你意識到自己喜歡上了的瞬間,那種美妙的慌亂感。

朋友是個吃東西無辣不歡的重慶人,最愛的菜是排骨和肥腸,討厭吃羊肉。但她男朋友是吃羊肉長大的,從來不吃辣、不吃豬肉。

在一起兩年,她除了回家過年之外沒吃過排骨,現在最愛羊蠍子火鍋。

“愛上了就是愛上了,還能怎麼辦呢?

當你確認愛情發生的瞬間,你覺得自己完了,拿他沒辦法。”

當你願意花時間去磨合,去嘗試以前自己不接受的東西,這才是愛情。

事實上,建立一段親密關係本身是個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意料之外的人能給你帶來什麼。

一個讀者留言說,她從沒打算喜歡一個長相奇怪、打扮像大叔、沒一塊肌肉的男生。

但這段感情卻徹底改變了她:

“以前老任性公主病,愛瞎賭氣的我,學會了主動溝通,解決問題。更從沒想過,熱衷韓劇和二次元文化的我,有天和男友坐在一起,開口可以暢談宇宙、宗教、政治話題。

我覺得自己的世界變大了。”

——好的愛情讓你在自己身上看到更多可能性。

我的朋友 Luhan 是個顏控,跟理想中“很 Man、運動與文藝並存”的張震和劉昊然比起來,她男朋友是個身高 176 體重 133 的“小胖子”,比她還溫柔,喜歡她最討厭的林志玲。

因為不是理想型,她從最開始見面就從來不化妝不洗頭,隨便穿,有時還爆粗口。

身邊的人為了理想戀人改變自己時,她說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最好的體驗就是保持了自己的真實。

愛情裡最驚喜的事,就是發現原來戀愛可以這麼談、原來我可以這樣做。

其實,依賴於自己的標準,說白了就是圖個方便——怕對預期之外的情況沒把握。怕難。

那個不接受射手座的男生和我說的原因是,“從來沒和射手座朋友合得來過”。

大多數判斷並不來源於嘗試相處後的體會,而是從別處看到、聽到的資訊,或者初步接觸後的判斷。

總想著別輕易開始,卻忘了別輕易放棄。

這種心理還會造成一個問題:不管你跟任何人談戀愛,當你遇到問題時,就會覺得原因是“我們不合適”,而不是去尋求解決方案,花時間彼此磨合。

我的一個同事就是典型,剛開始覺得跟男友各方面都很般配,但總是因為兩個人工作時間不同步、生活節奏不一致吵架。一吵起來就是“咱倆就不該在一起,根本不合適!”

直到有次崩潰地去做了心理諮詢,才學會坐下來冷靜地談我為什麼生氣、你不滿意哪一點、問題出在哪裡。

沒有任何感情是從頭到尾完全符合期待的,哪怕一開始你們就 100% 速配 。

換句話說,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理想型。

感情是花時間、花心思嘗試和瞭解後才能擁有的東西。

並不是鼓勵你去找跟理想中反差特別大的人談戀愛,也不是在反對你的任何一條標準。

而是勸你不要抱著太過堅定的標準去尋找和要求一個人。

這樣其實不是在談戀愛,因為根本沒有談,只有選。

我的一個同事 2016 年底結婚了。

一開始他倆都直接說過,對方其實並不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戀愛 3 年,磨合了 3 年。

婚禮上,她老公哭了,說“天哪,我要跟你在一起了”——你不是我最理想型的戀人,但我現在正式決定要跟你結婚了。

感情裡最珍貴的,就是兩個互相拿對方沒辦法的人彼此碰撞、磨合和發現的過程。

最好的眼光,不是善於挑選,而是善於去挖掘一個人。

好的眼光,才能給你有品質的愛情。

你和ta相處的哪個瞬間,覺得自己真有眼光?

很多人設定標準,是希望能找到更對的人。

但實際上,這沒你想的那麼難。

不要輕易用你的眼光限制你愛情的可能性。

讀後思考:

你在愛情裡有過什麼碰撞和磨合?後來怎麼樣了?

“每天抽煙不超過半包。” 走了 2 個。

整個過程就像對照著一些指數篩選標品。最後 40 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看上去都是挺合理的要求,你對交往物件可能也有過類似的期待——覺得越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樣的人,才越有機會找到那個對的人。

但你可能沒意識到,這樣會讓你很難有耐心進一步瞭解一個人。

戀愛不同於購物,你不能用選標品一樣的眼光去挑選戀人。

電影《大話西遊》裡,菩提對至尊寶說:“有一天當你發覺你愛上一個你討厭的人,這段感情才是最要命的。”

這句話在生活裡被驗證過一千萬次。

去年我採訪了周冬雨,問她喜歡上以為自己絕不會喜歡的人是什麼感覺,她說:

大多數時候,設定標準是種理性行為。

當事情違背了你的理性,“喜歡”才真正展現出魔力。

而總用慣有的眼光去判斷、挑選愛情的人,很難體會那種突然被愛情砸中的感覺:

—“美滋滋地說著我一定是眼瞎了。”

—“就像因為嫌臭從來不吃榴槤的人,突然吃了榴槤的感覺。從此無法自拔。”

—“有種馬上要被這個人拽入一個全新的世界的感覺。”

—“跟他對視的瞬間,才知道眼神就是子彈。”

—“那一刻突然覺得我對愛情一無所知。”

喜歡這件事,最美好的不是發現對方符合你的要求。

而是當你意識到自己喜歡上了的瞬間,那種美妙的慌亂感。

朋友是個吃東西無辣不歡的重慶人,最愛的菜是排骨和肥腸,討厭吃羊肉。但她男朋友是吃羊肉長大的,從來不吃辣、不吃豬肉。

在一起兩年,她除了回家過年之外沒吃過排骨,現在最愛羊蠍子火鍋。

“愛上了就是愛上了,還能怎麼辦呢?

當你確認愛情發生的瞬間,你覺得自己完了,拿他沒辦法。”

當你願意花時間去磨合,去嘗試以前自己不接受的東西,這才是愛情。

事實上,建立一段親密關係本身是個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意料之外的人能給你帶來什麼。

一個讀者留言說,她從沒打算喜歡一個長相奇怪、打扮像大叔、沒一塊肌肉的男生。

但這段感情卻徹底改變了她:

“以前老任性公主病,愛瞎賭氣的我,學會了主動溝通,解決問題。更從沒想過,熱衷韓劇和二次元文化的我,有天和男友坐在一起,開口可以暢談宇宙、宗教、政治話題。

我覺得自己的世界變大了。”

——好的愛情讓你在自己身上看到更多可能性。

我的朋友 Luhan 是個顏控,跟理想中“很 Man、運動與文藝並存”的張震和劉昊然比起來,她男朋友是個身高 176 體重 133 的“小胖子”,比她還溫柔,喜歡她最討厭的林志玲。

因為不是理想型,她從最開始見面就從來不化妝不洗頭,隨便穿,有時還爆粗口。

身邊的人為了理想戀人改變自己時,她說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最好的體驗就是保持了自己的真實。

愛情裡最驚喜的事,就是發現原來戀愛可以這麼談、原來我可以這樣做。

其實,依賴於自己的標準,說白了就是圖個方便——怕對預期之外的情況沒把握。怕難。

那個不接受射手座的男生和我說的原因是,“從來沒和射手座朋友合得來過”。

大多數判斷並不來源於嘗試相處後的體會,而是從別處看到、聽到的資訊,或者初步接觸後的判斷。

總想著別輕易開始,卻忘了別輕易放棄。

這種心理還會造成一個問題:不管你跟任何人談戀愛,當你遇到問題時,就會覺得原因是“我們不合適”,而不是去尋求解決方案,花時間彼此磨合。

我的一個同事就是典型,剛開始覺得跟男友各方面都很般配,但總是因為兩個人工作時間不同步、生活節奏不一致吵架。一吵起來就是“咱倆就不該在一起,根本不合適!”

直到有次崩潰地去做了心理諮詢,才學會坐下來冷靜地談我為什麼生氣、你不滿意哪一點、問題出在哪裡。

沒有任何感情是從頭到尾完全符合期待的,哪怕一開始你們就 100% 速配 。

換句話說,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理想型。

感情是花時間、花心思嘗試和瞭解後才能擁有的東西。

並不是鼓勵你去找跟理想中反差特別大的人談戀愛,也不是在反對你的任何一條標準。

而是勸你不要抱著太過堅定的標準去尋找和要求一個人。

這樣其實不是在談戀愛,因為根本沒有談,只有選。

我的一個同事 2016 年底結婚了。

一開始他倆都直接說過,對方其實並不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戀愛 3 年,磨合了 3 年。

婚禮上,她老公哭了,說“天哪,我要跟你在一起了”——你不是我最理想型的戀人,但我現在正式決定要跟你結婚了。

感情裡最珍貴的,就是兩個互相拿對方沒辦法的人彼此碰撞、磨合和發現的過程。

最好的眼光,不是善於挑選,而是善於去挖掘一個人。

好的眼光,才能給你有品質的愛情。

你和ta相處的哪個瞬間,覺得自己真有眼光?

很多人設定標準,是希望能找到更對的人。

但實際上,這沒你想的那麼難。

不要輕易用你的眼光限制你愛情的可能性。

讀後思考:

你在愛情裡有過什麼碰撞和磨合?後來怎麼樣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