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機這次真的把相機秒了!華為P20 Pro對決1萬塊索尼微單

隨著華為 P20 Pro的上市,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

P20 Pro都在 Dxo上拿 112分了, 最強的拍照手機難道就不能秒殺掉單反?

坦率地講, 這種東西真的用腳趾頭就能知道答案, 我只想解釋為:華為的廣告看多了吧?

PS:華為在國外發佈的一則名為 See Closer的廣告把尼康、佳能、索尼都懟了一遍

或者是這種, 吹牛逼從來都不經過大腦.......

三人成虎, 可指鹿為馬, 話說的人多了, 最後都成了真話。

於是, 我前天在一個體育 App(虎撲)上竟然也看到了華為 P20 PK單反的文章,

接近 100萬流覽量。

裡面有一句被贊 1478次的評論讓我有點驚訝:

“難以置信這不是 P過的, 簡直顛覆了手機拍夜景的認知”

這是那張驚豔了眾生的照片, 各位看官可以參考一下。

同樣的問題其實在專業度更高的知乎也引起了熱議,

看了一圈下來, 基本都在嘲諷 P20 Pro 螞蟻憾大象,

最多人點贊的還是一個段子........

那麼問題來了, P20 Pro對於一個攝影小白來說, 對比單反會不會更容易拍出好照片?

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的學霸君乾脆就來個實測:

手機和相機都是手持拍攝, 使用全自動模式, 相機選擇 Jpeg格式直出, 不作任何後期處理。

先來介紹一下對陣雙方:

P20 Pro是學霸君借來的, 機主憤懣地說剛剛線上下排隊加價 700買到。 另一邊是一台 3年前的全畫幅微單索尼 A7, 配套的是一個蔡司 24-70 F4 變焦鏡頭。

P20 Pro加價後剛好跟蔡司家的鏡頭持平, 算是一碗水端平了......

第一組場景, 華為 P20 Pro手持, 沒有開啟“超級夜景”模式:

觀感真的強, 暗部細節優秀, 可以看到黑漆漆的天空居然沒什麼噪點。 高光部分又能壓得好, 畫面右側的“裡面外面”招牌沒有太多的溢出。

這張照片出自總價值 1W2的索尼 A7, 噪點控制得比 P20 Pro更好, 但畫面亮度和觀感被爆了。 看看同樣的“裡面外面”招牌,高光溢出不少啊。

再來下一組,P20 Pro這是新一代夜視儀的節奏。

同樣的場景,單反的自動模式要保守很多。

畫面右邊的雕塑上方,手機拍出了房子下的椰樹,反過來看相機,這部分是一片漆黑。

來到第三組,其實還是一樣的,P20 Pro在樣張寬容度上有優勢,甚至它所記錄的照片永遠都比你眼睛看到的還要亮一些。

A7的樣張到這裡基本可以畫上個句號,不是不想打,奈何對面有高達。

不過在日間成像上,高寬容度有時並非 100%的好事,比如這張。

華為的 AI識別很明顯檢測到了大面積的綠色,優化後給你一種蒼翠欲滴的視覺感。但鏡頭素質在這裡還是暴露了遠不如蔡司,大幅提亮後綠葉邊緣有明顯的紫邊。

A7還是一如既往地保守,兩張照片對比之下就像是不同天氣下拍出的作品,索尼明顯就是個大陰天。

到了這裡,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繼續比下去,結論已經很明顯:

在自動擋模式下,一個不太懂拍照技能的小白手中,P20 Pro就是更優秀的一款。

堂堂大索尼,怎麼就輸給了個徠卡三攝,這裡面肯定有貓膩!

客觀且慢,當我自己拿到這組照片做對比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但 exif資訊告訴我,沒錯,更好看的照片確實由手機拍出來。

我知道很多朋友會說,P20 Pro足足 4000萬圖元,索尼 A7才 2400萬,拍照好不是很正常麼?

其實這就是被廠商洗腦了,圖元只是相機感光元件上的點數量,真正跟畫質關係最大的,是感光元件的大小。

但這明顯又解釋不通,下面這張圖右側是 iPhone 8P感光元件拆出來的樣子,左側是 A7,差距一目了然。即便 P20 Pro用上了 1/1.7英寸的感光元件,對全畫幅來說還是滄海一粟跟滄海一舟的區別。

那為什麼呢?

其實就是手機開掛了。

華為 BB了一年的 AI拍照其實就是個高級修圖師,它的存在相當於給你配了兩個助手,直接解決了小白拍照的兩個核心問題:參數調試和後期 PS。

相機倒好,一心沉醉在“底大一級壓死人”的南柯一夢裡,卡片機被團滅,大火燒到了單反家門口還想著就是栓條狗來做個自動模式也比你好。

修圖給力也離不開硬體的功勞,再往下挖一點點,華為 P20的成功其實經過了兩年半的蟄伏。

還記得 6年前的諾基亞 808嗎?第一台 4000萬圖元拍照手機,它的出現掀起了第一次拍照手機革命,直接將卡片機淘汰出局。

餘承東早就口水諾基亞影像研究所的工程師,就等諾記宣佈收檔那天。直接開動挖掘機把 6位元核心骨幹全部收下,成立了日本影像所、芬蘭研究所,然後靜待 Pureview技術再成熟的那一天。

結果你們也都知道了,諾記 808沒能完全實現的偉大構想在華為的拼命燒錢下再度驚豔了世人。

基於 P20 Pro的大躍進,手機 VS單反這件事真不是學霸君頭腦發熱做的對比,要知道國外媒體直接拿 P20 Pro對比單機身售價 2W多的佳能 5D4。

當然,這回沒逃過被秒殺的命運。

但 CNET也發出了驚歎,如此炫酷的安卓手機,竟然在美帝被禁了???

所以,我絕對認同一個事實:

相機的上限遠遠比拍照手機高,只要能後期,單反依舊把手機秒成渣。

但難道這就是尼康、佳能、索尼你們偷懶的原因嗎?

看看同樣的“裡面外面”招牌,高光溢出不少啊。

再來下一組,P20 Pro這是新一代夜視儀的節奏。

同樣的場景,單反的自動模式要保守很多。

畫面右邊的雕塑上方,手機拍出了房子下的椰樹,反過來看相機,這部分是一片漆黑。

來到第三組,其實還是一樣的,P20 Pro在樣張寬容度上有優勢,甚至它所記錄的照片永遠都比你眼睛看到的還要亮一些。

A7的樣張到這裡基本可以畫上個句號,不是不想打,奈何對面有高達。

不過在日間成像上,高寬容度有時並非 100%的好事,比如這張。

華為的 AI識別很明顯檢測到了大面積的綠色,優化後給你一種蒼翠欲滴的視覺感。但鏡頭素質在這裡還是暴露了遠不如蔡司,大幅提亮後綠葉邊緣有明顯的紫邊。

A7還是一如既往地保守,兩張照片對比之下就像是不同天氣下拍出的作品,索尼明顯就是個大陰天。

到了這裡,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繼續比下去,結論已經很明顯:

在自動擋模式下,一個不太懂拍照技能的小白手中,P20 Pro就是更優秀的一款。

堂堂大索尼,怎麼就輸給了個徠卡三攝,這裡面肯定有貓膩!

客觀且慢,當我自己拿到這組照片做對比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但 exif資訊告訴我,沒錯,更好看的照片確實由手機拍出來。

我知道很多朋友會說,P20 Pro足足 4000萬圖元,索尼 A7才 2400萬,拍照好不是很正常麼?

其實這就是被廠商洗腦了,圖元只是相機感光元件上的點數量,真正跟畫質關係最大的,是感光元件的大小。

但這明顯又解釋不通,下面這張圖右側是 iPhone 8P感光元件拆出來的樣子,左側是 A7,差距一目了然。即便 P20 Pro用上了 1/1.7英寸的感光元件,對全畫幅來說還是滄海一粟跟滄海一舟的區別。

那為什麼呢?

其實就是手機開掛了。

華為 BB了一年的 AI拍照其實就是個高級修圖師,它的存在相當於給你配了兩個助手,直接解決了小白拍照的兩個核心問題:參數調試和後期 PS。

相機倒好,一心沉醉在“底大一級壓死人”的南柯一夢裡,卡片機被團滅,大火燒到了單反家門口還想著就是栓條狗來做個自動模式也比你好。

修圖給力也離不開硬體的功勞,再往下挖一點點,華為 P20的成功其實經過了兩年半的蟄伏。

還記得 6年前的諾基亞 808嗎?第一台 4000萬圖元拍照手機,它的出現掀起了第一次拍照手機革命,直接將卡片機淘汰出局。

餘承東早就口水諾基亞影像研究所的工程師,就等諾記宣佈收檔那天。直接開動挖掘機把 6位元核心骨幹全部收下,成立了日本影像所、芬蘭研究所,然後靜待 Pureview技術再成熟的那一天。

結果你們也都知道了,諾記 808沒能完全實現的偉大構想在華為的拼命燒錢下再度驚豔了世人。

基於 P20 Pro的大躍進,手機 VS單反這件事真不是學霸君頭腦發熱做的對比,要知道國外媒體直接拿 P20 Pro對比單機身售價 2W多的佳能 5D4。

當然,這回沒逃過被秒殺的命運。

但 CNET也發出了驚歎,如此炫酷的安卓手機,竟然在美帝被禁了???

所以,我絕對認同一個事實:

相機的上限遠遠比拍照手機高,只要能後期,單反依舊把手機秒成渣。

但難道這就是尼康、佳能、索尼你們偷懶的原因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