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上海大學生創新發明用污泥製成護坡整治河道,已在崇明島應用

黑臭河道整治中, 污泥處理是一個難題。 能不能就地將這些污泥化解, 甚至“變廢為寶”, 用於河道工程之中?

上海理工大學團隊將污泥製成生態磚 。

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圖

經過不斷地嘗試和探索, 上海理工大學(以下簡稱“上理工”)環境與建築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就實現了這一目標。 運用特殊配方和免燒結技術, 他們成功將這些污泥就地製成護坡或者護岸, 並在一些中小河道得到了實際應用。

4月12日, 第二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示季拉開帷幕。 當日, 數百件環境設計類作品率先於上海市城市規劃館展出。 上理工王怡心等五位同學將這項發明作為成果展示, 吸引了不少觀展者的目光。

“我們這項技術, 就是把河道裡污染的底泥, 做成生態磚和吸附材料, 可以用來做坡道, 或者建設雨水花園。 ”上理工環境工程專業研一學生王怡心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介紹,

他們目前已經為這項技術申請了多項專利, 其中已有獲批。

“我們最初只是想禁錮河道底泥的污染, ”指導老師之一、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築副教授李飛鵬告訴記者, 最早研究團隊想到將污泥燒製成磚, 這樣做雖然磚的硬度沒問題, 但在實踐中卻存在資源率用率不高, 運輸中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

上理工團隊新技術在長興島已得到實踐, 綠植下方即是污泥就地免燒制做成的坡道。

“後來我們想到可以做成不同強度的磚, 用到不同地方去。 ” 李飛鵬說, 運用免燒制技術, 學生們實地探訪, 又做了大量實驗, 最終逐漸探索出最佳的處理方式。 即在確保品質的前提下, 用最少的水泥黏結劑、外加劑和發泡劑等, 以一定的比例混合, 將不同污泥就地變廢為寶, 可以製成護坡或護岸。

污泥變成的護坡, 還帶有吸附功能, 為後來的污水流入河道又添加了一道防線。 李飛鵬告訴記者, 這項創新設計去年底已經在上海崇明島、長興島一些中小河道得到了應用。

下一步, 研究團隊還考慮進一步推廣這項新技術。

值得指出的是, 現階段, 上海正在全市層面持續推進著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攻堅戰。 包括上海市市政總院在內的專業單位, 也總結出了“截汙治汙、底泥疏浚、調水活水、恢復生態”等系列治理技術和經驗, 為上海黑臭河道的治理, 提供技術支撐。

來自大學生的創新設計, 則有希望在現有基礎上, 為這場攻堅戰提供“新型武器”。

4月12日, 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看到, 包括上理工團隊在內, 有多組參賽團隊的作品, 都聚焦了城市水環境治理這一主題。 除了“變廢為寶”的上理工團隊, 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大四學生李瀟也開發了一款軟體, 可以通過收集一定區域的降雨資料,

動態監控和預測該區域內所有河流的污染負荷。

李瀟向記者介紹, 這項設計的核心在於, 通過收集降雨資料, 結合國土局提供的土地利用類型排汙係數, 計算出污染物的排放量。 並且, 綜合運用地理資訊和程式設計技術, 分析出水的流向和彙聚區, 最終將水污染的負荷以直觀的方式顯示出來, 為非點源污染的治理指明方向。

“非點源的污染很難控制, 這款軟體可以説明即時監控、預警。 ” 李瀟說, 目前, 該軟體已應用於安徽合肥市數位綜合管理平臺建設, 幫助分析巢湖流域非點源污染排放分佈情況, 預測河道污染負荷總量, “我相信它也可以應用在上海, 幫助治理黑臭河道治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