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南陽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解讀

龍騰南陽訊 持續開展水污染防治, 打贏碧水攻堅戰, 讓被污染的河流實現“河道清潔、河水清澈、河岸美麗”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環境品質改善目標的必然選擇, 是全市人民群眾的迫切期盼。 為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我市制定了《南陽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的水體斷面比例降至15.9%以下;市中心城區和各縣(市、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6%;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總幹渠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 縣區城區全面完成黑臭水體的截汙納管和整治工作;地下水品質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

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採取了哪些“治水”措施保證總體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答: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圍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和總幹渠沿線、唐白河及淮河流域的治水,

主要採取八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今年, 市中心城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各縣區城市建成區全面完成黑臭水體的截汙納管工作, 實現水體無排污口、河道整潔;採取標本兼治的措施對水質斷面不能穩定達標的宛城區桐河裴莊斷面、新野縣溧河橋斷面、方城潘河夏河斷面、桐柏淮河橋斷面、唐河埠口斷面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環境問題綜合整治, 實現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專項治理南召縣、淅川縣、內鄉縣、方城縣大理石加工業;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汙水處理和利用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制度, 加強內河船舶污染控制。

二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 全市要建設汙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專案20個, 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規模71萬噸, 完成方城縣、新野縣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 新增擴建日處理規模4.5萬噸, 鋪設污水管網899.43公里, 雨水管網27.378公里, 實現全市所有縣城包括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設施出水總磷要達到0.2毫克/升以下, 其餘指標達到或優於《城鎮汙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排放標準;新建污泥處置設施項目5個, 新增污泥日處理規模195噸;新建鄉鎮垃圾處置設施項目8個, 各縣區城市建成區污水收集率和汙水處理負荷率均要達到85%以上。

三是加強農業農村污染防治。 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82%以上, 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68%以上;禁養區內不得有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 發現一起取締一起;鞏固禁養區內養殖場整治成果, 防止反彈;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社區)要取得相應的環評審批, 並嚴格按環評要求建設污染防治設施, 嚴格落實雨汙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等措施。

力爭完成282個建制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四是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 嚴格環境准入, 針對不同主體功能區、環境功能區、生態紅線區、水污染防治重點控制單元區的生態環境特徵和環境承載能力, 分區分類實施差別化的環境准入政策;完成市級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製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完善產業集聚區污水收集管網, 做好污泥處理處置, 提升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水準;對電力、化工、鋼鐵、石油煉製與焦炭業、食品、造紙、紡織(染整)、皮革、電鍍、製藥等行業企業用水情況進行摸底調查, 建立重點用水企業資料庫。

五是強化飲用水水源和地下水環境保護。加強丹江口水庫及幹渠沿線環境保護,對丹江口庫區和幹渠沿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規範化建設;嚴禁在丹江口水庫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在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幹渠(南陽段)水質動態監測,完善和組織落實日常巡查、污染聯防、應急處置等制度;完成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分級管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規範化建設,依法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活動,建立健全水源地風險源去名錄,制定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和飲用水水源風險防範應急預案,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來源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理和水廠應急處理三位一體的飲用水水源地應急保障體系;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落實農村飲用安全工程建設、水源保護、水質監測評價“三同時”制度;監控地下水品質變化,嚴格按照規範化建設、運行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場,持續開展加油站地下油罐雙層罐改造或防滲池設置工作,確保地下水環境品質穩定。

六是推動落實河長制。排查整治直排入河的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廢水、工業廢水等排污口;對全市閘壩聯合設施實施統一管理,努力保障生態用水,初步建立白河和唐河流域等重點河流生態環境流量改善機制;開展清河行動,全面排查整治河湖管理和保護範圍內可能影響水質的廁所、生活垃圾、秸稈等雜物;節約保護水資源,建立市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開展對使用年限超過50年和材質落後的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作,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推動人工濕地建設,防治湖庫富營養化,控制藍藻水華;以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9條河流為重點,逐步建設形成河道綠色屏障;以“恢復河流健康生命”為目標,深入開展水系連通方案研究,細化實化水網建設佈局,積極推進城市生態水系建設;推進全市河湖及其水利工程管理保護範圍劃定,清理整治侵佔河道、圍墾湖泊及亂占濫用岸線等突出問題,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

七是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管城鎮和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涉水工業企業、規模畜禽養殖場、加油站等涉水污染源;開展污染源排汙許可證專項執法檢查,按照“發放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的要求,依法查處無證排汙、超範圍排汙等行為;嚴厲打擊非法養殖、非法采砂、非法排汙行為;建立上下遊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積極防範水環境污染風險。

八是完善監測體系,加強水質監測。對全市河流進行全面排查,按照跨境河流均佈設斷面的標準,設立了市控河流責任目標斷面72個,市中心城區內河監測斷面21個,在全市丹江、白河、唐河和淮河四大流域建立“全覆蓋、無死角”的水質斷面監測體系,對46個縣區考核斷面每月監測一次,增強了水質監測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趙倩

編輯:楊霏

五是強化飲用水水源和地下水環境保護。加強丹江口水庫及幹渠沿線環境保護,對丹江口庫區和幹渠沿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規範化建設;嚴禁在丹江口水庫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在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幹渠(南陽段)水質動態監測,完善和組織落實日常巡查、污染聯防、應急處置等制度;完成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分級管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規範化建設,依法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活動,建立健全水源地風險源去名錄,制定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和飲用水水源風險防範應急預案,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來源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理和水廠應急處理三位一體的飲用水水源地應急保障體系;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落實農村飲用安全工程建設、水源保護、水質監測評價“三同時”制度;監控地下水品質變化,嚴格按照規範化建設、運行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場,持續開展加油站地下油罐雙層罐改造或防滲池設置工作,確保地下水環境品質穩定。

六是推動落實河長制。排查整治直排入河的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廢水、工業廢水等排污口;對全市閘壩聯合設施實施統一管理,努力保障生態用水,初步建立白河和唐河流域等重點河流生態環境流量改善機制;開展清河行動,全面排查整治河湖管理和保護範圍內可能影響水質的廁所、生活垃圾、秸稈等雜物;節約保護水資源,建立市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開展對使用年限超過50年和材質落後的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作,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推動人工濕地建設,防治湖庫富營養化,控制藍藻水華;以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9條河流為重點,逐步建設形成河道綠色屏障;以“恢復河流健康生命”為目標,深入開展水系連通方案研究,細化實化水網建設佈局,積極推進城市生態水系建設;推進全市河湖及其水利工程管理保護範圍劃定,清理整治侵佔河道、圍墾湖泊及亂占濫用岸線等突出問題,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

七是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管城鎮和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涉水工業企業、規模畜禽養殖場、加油站等涉水污染源;開展污染源排汙許可證專項執法檢查,按照“發放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的要求,依法查處無證排汙、超範圍排汙等行為;嚴厲打擊非法養殖、非法采砂、非法排汙行為;建立上下遊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積極防範水環境污染風險。

八是完善監測體系,加強水質監測。對全市河流進行全面排查,按照跨境河流均佈設斷面的標準,設立了市控河流責任目標斷面72個,市中心城區內河監測斷面21個,在全市丹江、白河、唐河和淮河四大流域建立“全覆蓋、無死角”的水質斷面監測體系,對46個縣區考核斷面每月監測一次,增強了水質監測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趙倩

編輯:楊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