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有效緩解焦慮和壓力?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諮我情感, 情感分析微信(ID:ziwohm)

令拉吉夫婦寧可頂著造假入獄的風險也要這樣做的原因, 除了出於對女兒的愛, 希望她得到良好的教育環境, 更多的, 恐怕是一種無形卻又緊迫的焦慮:如果我的女兒不能從小就進入好的幼稚園, 以後就也同樣無法進入好大學;進入不了好大學, 以後就沒辦法找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 以後就會被同齡的朋友超越……

但其實早在“同齡人拋棄你”的熱點之前, 也早就有過“00後創業ceo吐槽90後吃著外賣打著王者榮耀”和“年輕人月薪3000, 是不是無藥可救”的焦慮感蔓延了, 而“套現”15億的胡瑋煒, 不過是又一個被當成參照物的靶子:三年時間, 從一名大眾眼裡無名無姓的女記者, 一個華麗轉身成為了在資本遊戲的漩渦裡套現15億的成功離場者, 輔之以那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的格局眼界, 怎麼能讓同齡人不垂涎嚮往?

接下來的套路更是清晰明瞭: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你想你的生活發生飛躍性的改變嗎?你還在日復一日的懶懶散散虛度時光嗎?終極三問像極了皮褲愛好者汪峰老師在轉身後始終不變地質問:同學, 你的夢想是什麼?

很自然地, 喝下這碗打了激素的雞湯後,

不少人都會開始用“加班工作”“通宵學習”來作為緩解焦慮的解藥, 但很多時候, 這種盲目的忙碌, 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它給了我們一個假像, 讓我們覺得只要讓自己忙起來, 所有的困擾就能迎刃而解;實際上, 在這種自主選擇的忙碌背後, 反映的只是一種更深的焦慮感, 一旦停止忙碌, 人們就會身陷其中。

焦慮一:對被需要的渴望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 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 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 “被需要”的感覺, 正是人在保證了自己的生理安全之後的第一需求, 這種感覺, 會讓我們獲得價值感與力量感——“我有能力幫助他人實現願望”、“我是他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還能夠讓我們直觀感受到自己與其他個體的聯結。

對於這種“不忙碌就焦慮”的人群來說, 他們也許沒有意識到, 其實自己需要的不是工作, 而是在工作中被人需要的滿足感:他們在家庭和感情生活中, 很難感受到“被需要”, 只有在工作的忙碌中, 才能體會人際互動、以及他人對自己的依賴和肯定。 因此, 一旦停止忙碌, 他們就會不自覺地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

焦慮二:將忙碌看作“成功”的代名詞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 催生了“永遠線上”的職場文化, 越來越多的雇主與員工都開始認為“不停忙碌才意味著盡職盡責”、“休息就是消極怠惰”、“越是忙碌的人, 對公司價值越高”等等。 於是, 在這種職場文化中, 忙碌, 逐漸被與“盡職”、“成功”畫上了等號。

永遠線上的職場文化, 讓每個人都感染上了一種競爭壓力。 如果不這麼忙, 自己會不會就變成一個失敗者?沒出息的人?就算自己並不想忙碌, 一旦悠閒下來, 也可能真的被老闆和他人評價為 “懶惰”、“不盡責”、“不夠優秀”。

焦慮三:不忙碌就感受不到自己存在

就好像很多退休人士沒辦法閑在家一樣,當我們失去了那些自己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時,很容易就會陷入對於自我存在意義的過度思考之中。我們可能會強烈地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平凡與渺小,懷疑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而陷入一種巨大的、難以承受的絕望。

和對人際溫暖的需求相似又略有區別,這類型的焦慮人群,是用忙碌來逃避一種停下來就是籠罩在身上的無意義感,“瞎忙”成為了一種逃避虛無感的自我保護手段,包括忙工作忙社交忙旅行等等。

你奮不顧身、負重前行,就好像一隻沒有腳的鳥,只能不斷地努力,讓自己飛得更高;你的世界裡沒有輕鬆二字,也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工作忙到忽略自己,生活節奏不可掌控,私人空間也慢慢被侵蝕;你用忙碌來對抗焦慮,但又在忙碌中覺得更加焦慮……我們究竟是因為焦慮而忙碌,還是因為忙碌而變得焦慮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你需要意識到自己究竟是在為什麼焦慮,你用工作在逃避什麼?是逃避人際中的孤獨感?是擔心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是逃避一種停下來之後的空虛感?你的忙於工作,是不是因為感到自己不被人真心所愛、不被人保護、不被人需要,所以忙碌才成為了你讓生活有充實感、幸福感的替代途徑?

其次,你需要明白,忙碌只不過是暫時緩解了你的焦慮感,但它可能帶來更多長期的後果,比如,過度忙碌可能會讓你忽略了現實生活只看得見自己的工作、學業,最終導致的人際關係的失和,甚至徹底破裂等等。

最後,對於那些長期困惑于個人存在意義的人來說,人和人之間真正的情感聯結才是你獲得生命意義感的來源。這種情感的聯結,是需要你付出嘗試——至少要有機會不斷接觸到新的人,同時雙方共同嘗試走近對方、信任對方,才最終慢慢達成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漫長的人生路程中,你總得找幾個伴。

如果你是一個一停止忙碌就焦慮的人,那也許你需要讓自己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缺乏的到底是什麼,你忙碌最終渴望的生活目標是什麼?不要害怕,我們都得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要。只有當你的自我價值感和幸福感,來自於各種不同的來源時——工作、家庭、朋友、愛好等等——你的幸福才不是高空走鋼絲般如履薄冰,也不是有一方面出問題就能讓你粉碎。

忙的正面意義只存在於當它真的能把你引向更好的生活時。而什麼是好生活,對每個人來說的定義都是很個人的,你要自己回答好這個問題,然後才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工作與生活的節奏。忙碌並不能緩解焦慮,一味地向上飛也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減負,才有可能越飛越高,達到你想要的終點。

每日甜蜜互動

焦慮時你都會做什麼?

焦慮三:不忙碌就感受不到自己存在

就好像很多退休人士沒辦法閑在家一樣,當我們失去了那些自己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時,很容易就會陷入對於自我存在意義的過度思考之中。我們可能會強烈地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平凡與渺小,懷疑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而陷入一種巨大的、難以承受的絕望。

和對人際溫暖的需求相似又略有區別,這類型的焦慮人群,是用忙碌來逃避一種停下來就是籠罩在身上的無意義感,“瞎忙”成為了一種逃避虛無感的自我保護手段,包括忙工作忙社交忙旅行等等。

你奮不顧身、負重前行,就好像一隻沒有腳的鳥,只能不斷地努力,讓自己飛得更高;你的世界裡沒有輕鬆二字,也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工作忙到忽略自己,生活節奏不可掌控,私人空間也慢慢被侵蝕;你用忙碌來對抗焦慮,但又在忙碌中覺得更加焦慮……我們究竟是因為焦慮而忙碌,還是因為忙碌而變得焦慮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你需要意識到自己究竟是在為什麼焦慮,你用工作在逃避什麼?是逃避人際中的孤獨感?是擔心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是逃避一種停下來之後的空虛感?你的忙於工作,是不是因為感到自己不被人真心所愛、不被人保護、不被人需要,所以忙碌才成為了你讓生活有充實感、幸福感的替代途徑?

其次,你需要明白,忙碌只不過是暫時緩解了你的焦慮感,但它可能帶來更多長期的後果,比如,過度忙碌可能會讓你忽略了現實生活只看得見自己的工作、學業,最終導致的人際關係的失和,甚至徹底破裂等等。

最後,對於那些長期困惑于個人存在意義的人來說,人和人之間真正的情感聯結才是你獲得生命意義感的來源。這種情感的聯結,是需要你付出嘗試——至少要有機會不斷接觸到新的人,同時雙方共同嘗試走近對方、信任對方,才最終慢慢達成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漫長的人生路程中,你總得找幾個伴。

如果你是一個一停止忙碌就焦慮的人,那也許你需要讓自己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缺乏的到底是什麼,你忙碌最終渴望的生活目標是什麼?不要害怕,我們都得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要。只有當你的自我價值感和幸福感,來自於各種不同的來源時——工作、家庭、朋友、愛好等等——你的幸福才不是高空走鋼絲般如履薄冰,也不是有一方面出問題就能讓你粉碎。

忙的正面意義只存在於當它真的能把你引向更好的生活時。而什麼是好生活,對每個人來說的定義都是很個人的,你要自己回答好這個問題,然後才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工作與生活的節奏。忙碌並不能緩解焦慮,一味地向上飛也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減負,才有可能越飛越高,達到你想要的終點。

每日甜蜜互動

焦慮時你都會做什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