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研型博士學制要改為四年?醫學生的學習年限又雙叒叕延長了!

昨天, 小夥伴們突然被朋友圈的一條消息刷屏, “上海的各大高校的醫學院, 科研型博士的學制要從三年延長為四年!”, 據說同濟大學已經改了, 上交和復旦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接下來就是全國推行, 管你現在是本科生也好, 研一研二也好, 今後讀博士的時候, 可能已經是四年制了!

一時間, 朋友圈哀鴻遍野, 很多醫學狗紛紛表示人生失去希望。

小牙醫剛看到這個消息時, 內心是拒絕的, 並且堅信, 這只是某個愚人節還沒過完的調皮鬼用來惡作劇的玩笑……

然而, 整個醫學圈聞風而動, 經過多方打探, 這個消息竟然是真的!

竟然是真的……是真的……真的……

自從學醫以來, 各種噩耗是層出不窮, 學習年限一漲再漲, 別人談戀愛, 我們自習, 別人結婚, 我們考研, 別人生孩子, 我們做實驗, 別人孩子打醬油了, 我們繼續做實驗……這樣下去是真的打算剛工作就退休嗎?

今天不介紹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識了, 帶大家好好瞭解下, 中國目前最最最最坑爹的醫學生學習制度, 馬上就要高考了, 選專業時, 請大家一定要珍愛生命, 遠離學醫, 哪位小天使想報醫學專業的, 請私信我地址, 馬上過去打斷他的腿!現在流的淚, 都是當時選專業是腦子裡進的水啊!

中國那令人頭大的醫生學習制度

如果你問我,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醫學學制是最複雜的?我可以充滿信心地回答一句, 中國至少是醫學學制最複雜的國家之一。

中國醫學學制目前至少包括三年制(專科), 五年制(本科),

六年制(留學生本科MBBS), 七年制(本碩連讀), 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臨床型碩士, 四證合一臨床型碩士, 科研型碩士, 臨床型博士, 科研型博士。

許多人可能已經一頭霧水了, 臨床型和科研型是什麼鬼?這又要從2015年左右全國範圍內強制實施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下簡稱住培或者規培)開始講起(WJW你是想弄死我們嗎?!)

所謂住培, 就是無論是什麼學歷, 即使早已拿到了執業醫師證, 要想成為主治醫生, 必須在各個科室輪轉三年, 這三年, 不管你是研究生還是博士, 基本上就是最底層, 約等於實習生, 而且主治醫師就相當於大學裡的講師, 醫院裡的重點剝削對象。

而去年開始, 國家竟然又要求, 住培完後, 還要在今後工作的科室再次進行兩到四年的專培!也就是繼續低廉勞動2-4年!(WJW真是不是妖蛾子轉世嗎?)

所謂臨床型, 有些學校稱為醫學專業學位, 就是讀研讀博期間,主要以臨床能力培養為主,一般是在到臨床學習, 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

而科研型主要是進行基礎理論研究的, 天天呆在實驗室的, 挖空心思想著如何發文章等等。

表面上看,似乎要成為醫生,臨床型的當然更好,但是,現在醫學界……emmm之後咱們再說。

(WJW=衛計委)

這些學制都有哪些問題

先說八年制,本碩博連讀,免去考研考博之苦,還大大節約時間,曾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專業,往往都是錄取分數線最高的,真正的天之驕子才能踏入。

but,八年制現在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由於年限的縮短,導致八年制的學生,雖然是個博士,但不僅臨床比不過臨床型研究生,科研更比不過科研型博士,在科研上,很多八年制畢業時不僅連一篇SCI都沒有,一部分人的畢業課題甚至連中文核心的要求都達不到,現在大型三甲對八年制不再青睞有加,更有醫院直接要求,要想在本院工作,八年制必須在實驗室再接著讀兩年博士後,接著充當低廉高智商勞動力,為導師多發幾篇高分文章才行。

而七年制,現在基本已經被淘汰,僅僅碩士畢業,而且沒有《規培合格證》,要重新規培2-3年。

下面要重點講下四證合一臨床型碩博和科研型碩博。

所謂四證合一,就是碩士三年學習期間同時參加規培,畢業時拿到《規培合格證》、《執業醫師資格證》、《畢業證》、《碩士學位證》四個證書,既讀了碩士,也完成了規培。讀完就可以直接工作啦!簡直是目前最賺的選擇有沒有!

然而在全國來說,臨床型博士點非常少,基本上,你讀完碩士就沒書讀了,只能直接就業,可能很多人覺得,哎呀,碩士足夠了,但現在中國就業越來越困難,稍微好一點的醫院,除了兒科急診,博士幾乎是標配。

那能怎麼辦呢?

沒有人知道。

這就導致了很多根本對科研沒興趣的學生,為了今後能更好就業,削尖腦袋去搶科研型碩博的名額。

放眼全國,科研型碩博是最受老闆們歡迎的,他們一年到頭長在實驗室裡,為了文章日日熬夜,等待著出成果的那一刻,而老闆們其實根本不管有沒有學到臨床知識,也不關注實驗到底做了什麼,只要有文章能發表,只要可以申請各種基金,可以報獎就行了。

但讀了科研型,無論碩士還是博士,都要規培三年,現在又要求博士延長一年,又在規培後加了專培,近年來,關於科研型的規培年限要求還在不斷增長,其原因是科研型研究生脫離臨床太久。但是沒辦法啊,本科實習時要准備考研,考上了科研型又要至少6年完全脫離臨床,沒有臨床經驗,怎麼能直接當醫生,規培時間當然要長。

科研型規培3年固然有道理,但是誰不想好好學習臨床知識,單純的當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呢?可現實就是如此,要想在好醫院上班,就必須讀到博士,要想讀博,就得發文章。

無解。

總結:18歲開始上大學,5年本科+3年科研型碩士+4年科研型博士+住培3年+專培2-4年=36歲

也就是說,

你已經36周歲了,你終於成了一名光榮的主治醫師,成為醫院的重點剝削對象。

……

科研體制的悲哀

從“科教興國”這個口號提出,中國便開始舉全國之力搞科研,但卻早已偏離了對事物的探索和對真理的追求,早就陷入了追求影響因數,追求核心期刊,追求文章發表的數量的漩渦。

即使已經成為了醫生,白天臨床工作忙完後,還得去實驗室裡搬磚,而作為研究生博士生的學生更不用提了,都奔三的人了,拿著幾百塊錢根本無法糊口的補貼,全年無休,早上打卡,晚上十點才可以離開實驗室,走時還要跟導師報備。

遇到個好點的導師還好,但醫學界很多導師,都是自己沒有什麼科研能力的,往往瞎指揮,給你一個根本沒有研究價值的方向,但你卻無力反抗。

更有把人逼到精神分裂抑鬱症的導師,前兩天,武漢理工大學的陶崇明事件大家應該都有瞭解,在讀研之前,我曾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只剩歎息。

根據調查,在上海廣州尤其是武漢,醫院每年申請國家自然基金早已成為了一項全民活動。動員大會堪比高考百日誓師大會。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國際上有大規模撤稿醜聞的時候,中槍的都是醫院,而且上海各大醫院幾乎全部中過槍,年輕的主治要晉升又沒有學生,自己沒時間做實驗?怎麼辦?去公司買文章唄!

對於每一個醫學生來說,不僅科研工作辛苦,壓力巨大,更多的是身份的不確定以及無盡的漂泊感。

科研不像生產工人,每天有產出,不像個體戶,每天能看到收入,科研是一個需要很長週期才能出結果的過程。而在科研過程中,那種不知道實驗結果會如何的困擾,不知道何時才能找到答案的憂慮,不知道今後自己歸宿的迷惘,日夜折磨著人的內心。此時再加上一個隻會瞎指揮的老闆的摻和,亦或是總是欺壓你,安排你無干各種雜事的老闆的壓榨下,精神崩潰也是可能的。

年輕的科研工作者。當昔日同窗曬收入,曬房產證,曬車,曬休假,曬旅行,曬結婚,曬娃的時候,我們只能默默地點個贊,關掉朋友圈。

中國的醫學生,每天都在這樣的泥潭中無法自拔,但吐槽結束後,又只能無奈地再次投身於命運的洪流之中。

那年18,看著漂亮的高考分數,我們在志願書上一筆一劃寫下自己從醫的志願。

那年19,穿上白衣,我們一字一句莊嚴宣誓,救死扶傷,治病救人。

我們都曾懷揣著一顆單純的赤子之心,除人類之病痛,成為醫術精湛的好醫生。但卻在漫漫書海中發現自己身不由己的悲哀。

曾經有一個絕好的機會放在我面前,我卻沒有珍惜,等我36歲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希望有人對我說:

“醫學生轉行瞭解一下?”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挖空心思想著如何發文章等等。

表面上看,似乎要成為醫生,臨床型的當然更好,但是,現在醫學界……emmm之後咱們再說。

(WJW=衛計委)

這些學制都有哪些問題

先說八年制,本碩博連讀,免去考研考博之苦,還大大節約時間,曾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專業,往往都是錄取分數線最高的,真正的天之驕子才能踏入。

but,八年制現在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由於年限的縮短,導致八年制的學生,雖然是個博士,但不僅臨床比不過臨床型研究生,科研更比不過科研型博士,在科研上,很多八年制畢業時不僅連一篇SCI都沒有,一部分人的畢業課題甚至連中文核心的要求都達不到,現在大型三甲對八年制不再青睞有加,更有醫院直接要求,要想在本院工作,八年制必須在實驗室再接著讀兩年博士後,接著充當低廉高智商勞動力,為導師多發幾篇高分文章才行。

而七年制,現在基本已經被淘汰,僅僅碩士畢業,而且沒有《規培合格證》,要重新規培2-3年。

下面要重點講下四證合一臨床型碩博和科研型碩博。

所謂四證合一,就是碩士三年學習期間同時參加規培,畢業時拿到《規培合格證》、《執業醫師資格證》、《畢業證》、《碩士學位證》四個證書,既讀了碩士,也完成了規培。讀完就可以直接工作啦!簡直是目前最賺的選擇有沒有!

然而在全國來說,臨床型博士點非常少,基本上,你讀完碩士就沒書讀了,只能直接就業,可能很多人覺得,哎呀,碩士足夠了,但現在中國就業越來越困難,稍微好一點的醫院,除了兒科急診,博士幾乎是標配。

那能怎麼辦呢?

沒有人知道。

這就導致了很多根本對科研沒興趣的學生,為了今後能更好就業,削尖腦袋去搶科研型碩博的名額。

放眼全國,科研型碩博是最受老闆們歡迎的,他們一年到頭長在實驗室裡,為了文章日日熬夜,等待著出成果的那一刻,而老闆們其實根本不管有沒有學到臨床知識,也不關注實驗到底做了什麼,只要有文章能發表,只要可以申請各種基金,可以報獎就行了。

但讀了科研型,無論碩士還是博士,都要規培三年,現在又要求博士延長一年,又在規培後加了專培,近年來,關於科研型的規培年限要求還在不斷增長,其原因是科研型研究生脫離臨床太久。但是沒辦法啊,本科實習時要准備考研,考上了科研型又要至少6年完全脫離臨床,沒有臨床經驗,怎麼能直接當醫生,規培時間當然要長。

科研型規培3年固然有道理,但是誰不想好好學習臨床知識,單純的當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呢?可現實就是如此,要想在好醫院上班,就必須讀到博士,要想讀博,就得發文章。

無解。

總結:18歲開始上大學,5年本科+3年科研型碩士+4年科研型博士+住培3年+專培2-4年=36歲

也就是說,

你已經36周歲了,你終於成了一名光榮的主治醫師,成為醫院的重點剝削對象。

……

科研體制的悲哀

從“科教興國”這個口號提出,中國便開始舉全國之力搞科研,但卻早已偏離了對事物的探索和對真理的追求,早就陷入了追求影響因數,追求核心期刊,追求文章發表的數量的漩渦。

即使已經成為了醫生,白天臨床工作忙完後,還得去實驗室裡搬磚,而作為研究生博士生的學生更不用提了,都奔三的人了,拿著幾百塊錢根本無法糊口的補貼,全年無休,早上打卡,晚上十點才可以離開實驗室,走時還要跟導師報備。

遇到個好點的導師還好,但醫學界很多導師,都是自己沒有什麼科研能力的,往往瞎指揮,給你一個根本沒有研究價值的方向,但你卻無力反抗。

更有把人逼到精神分裂抑鬱症的導師,前兩天,武漢理工大學的陶崇明事件大家應該都有瞭解,在讀研之前,我曾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只剩歎息。

根據調查,在上海廣州尤其是武漢,醫院每年申請國家自然基金早已成為了一項全民活動。動員大會堪比高考百日誓師大會。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國際上有大規模撤稿醜聞的時候,中槍的都是醫院,而且上海各大醫院幾乎全部中過槍,年輕的主治要晉升又沒有學生,自己沒時間做實驗?怎麼辦?去公司買文章唄!

對於每一個醫學生來說,不僅科研工作辛苦,壓力巨大,更多的是身份的不確定以及無盡的漂泊感。

科研不像生產工人,每天有產出,不像個體戶,每天能看到收入,科研是一個需要很長週期才能出結果的過程。而在科研過程中,那種不知道實驗結果會如何的困擾,不知道何時才能找到答案的憂慮,不知道今後自己歸宿的迷惘,日夜折磨著人的內心。此時再加上一個隻會瞎指揮的老闆的摻和,亦或是總是欺壓你,安排你無干各種雜事的老闆的壓榨下,精神崩潰也是可能的。

年輕的科研工作者。當昔日同窗曬收入,曬房產證,曬車,曬休假,曬旅行,曬結婚,曬娃的時候,我們只能默默地點個贊,關掉朋友圈。

中國的醫學生,每天都在這樣的泥潭中無法自拔,但吐槽結束後,又只能無奈地再次投身於命運的洪流之中。

那年18,看著漂亮的高考分數,我們在志願書上一筆一劃寫下自己從醫的志願。

那年19,穿上白衣,我們一字一句莊嚴宣誓,救死扶傷,治病救人。

我們都曾懷揣著一顆單純的赤子之心,除人類之病痛,成為醫術精湛的好醫生。但卻在漫漫書海中發現自己身不由己的悲哀。

曾經有一個絕好的機會放在我面前,我卻沒有珍惜,等我36歲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希望有人對我說:

“醫學生轉行瞭解一下?”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