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iOS將全面支持PWA,移動新生態觸手可及

在iOS 11.3正式版到來之後, 除了“一如既往”的各類小BUG之外, 內置的Safari流覽器還被開發者發現已經可以支援Service Worker和Web App Manifest技術, 而這些正是Progressive Web App(PWA, 簡稱為頁面程式, 也被稱之為小程式)的前端技術規範, 也或也意味著此前已經安卓系統上大放光彩的PWA應用會在iOS上實現了。

PWA到底是什麼?

不過這個所謂的PWA是什麼?想必許多人都沒有概念, 但是簡單來說, 其實PWA可以類比為微信的小程式, 更具體一點就是和之前亮相的快應用一樣, 屬於Web App的範疇。 但是從誕生的順序上來講, PWA應該是小程式和快應用的“爸爸”。

嚴謹一點來說, 所謂Progressive Web App是穀歌提出的漸進式網頁應用程式技術規範, 包含Reliable 、Fast、Engaging三大特性, 即門檻低、速度快、可靠性高。 一個用Service Worker技術創建的App, 不用打包和簽名就能夠實現離線工作, 如果你願意, 還可以將其添加到桌面上, 使得其用起來和普通應用一致。

除了微軟的Edge流覽器和Windows 10, 在大多數平臺上都不要求PWA必須從應用商店中安裝。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 在iOS上或將能夠不通過App Store在就可以安裝應用了。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蘋果並未提及這項新能力的原因之一,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 一旦如此將極有可能會降低App Store的作用。

由於Reliable 、Fast、Engaging三大特性的存在, 使得PWA的優點非常之多。

首先, 由於可以把網站的內容緩存在本地, 下次訪問時如果是弱網或斷網的情況下就可以不走網路請求, 而直接將本地緩存的內容展示給使用者, 優化用戶的弱網及斷網體驗, 這也是印度地區PWA非常流行的原因;其次, 包括UI設計、操作模式、回應速度等使用體驗都與原生應用無二;最後, PWA使用的HTTPS協議保密性更高, 因此個人資訊無疑也更加安全。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 如此美妙的技術當然也有不足之處。 由於只依賴Safari運行的方式繞過了蘋果的應用審核機制, 因此PWA和通過APP Store上下載的原生應用在使用的體驗上是會存在差異。 比如, iOS上最新的人臉識別API在PWA上就無法得到支持, 所以現階段, PWA在iOS 11.3上還只能調用LBS、相機、感測器、音訊、Apple Pay等少數API介面。

除了API介面受限之外, 與Android版的PWA相比, iOS上由於更加封閉的環境和更嚴格的政策。 iOS版的PWA只能存儲最多50Mb的離線資料和檔, 而且一段時間不使用之後就會釋放緩存, 並且不會得到消息推送和Siri服務, 不能訪問諸如連絡人、短信等敏感性資料,

也不支援後臺同步功能。 最為重要的是, 使用雙因素身份驗證的應用不能使用, 也就是說一切手機權杖相關的應用, 比如網易將軍令之類的都無法使用。

對於iOS用戶來說,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PAW是基於Safar的,可它並沒有像Android的WebAPK或者 Chrome內核一樣會自動捕捉PWA URL。所以尷尬的是想要使用PWA的話,使用者就需要知道PWA的網址連結,這就和像蠻荒時期的互聯網非常的類似了。

全領域覆蓋的PWA將指引未來

無論如何,iOS 11.3支持PWA絕對是一個多重利好,因為這讓PWA的適用領域囊括了整個主流平臺,從穀歌的 Android、Chrome,到微軟家的Microsoft Edge、Windows 10,再到蘋果旗下的iOS、MacOS,可謂是面面俱到,將移動互聯網的人群幾乎一網打盡。

可是,最關鍵的還是普通用戶能否接受用網頁應用來替代原生應用,因為雖然PWA在體驗上能夠做到和原生應用相似的體驗,但多年使用習慣對於用戶的影響卻並非短時間可以消除的。

況且蘋果在iOS上對PWA的支持還是初步的階段,Webkit還有許多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對於iOS用戶來說,PWA更多的作用可能是一種嘗鮮。不過,對於iOS開發者來說,PWA的出現給了他們繞過紛繁複雜的APP Store人工審核的機會,這或許會是iOS生態的有力補充。

或許也是秉承擴大iOS邊界的思路,此前一直對於穀歌主導下的PWA保有審慎態度的蘋果才會在iOS 11.3上選擇擁抱這一技術。但反過來說,繞過蘋果審核的PWA可能也在某種意義上撬開了嚴絲合縫的iOS大門,一旦這種更方便、更高效的應用程式使用模式被使用者習慣,APP Store存在的意義也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無論我們怎麼理解,PWA這把雙刃劍已經被蘋果握在手裡,至於其最終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就只能交給時間來解答了。

對於iOS用戶來說,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PAW是基於Safar的,可它並沒有像Android的WebAPK或者 Chrome內核一樣會自動捕捉PWA URL。所以尷尬的是想要使用PWA的話,使用者就需要知道PWA的網址連結,這就和像蠻荒時期的互聯網非常的類似了。

全領域覆蓋的PWA將指引未來

無論如何,iOS 11.3支持PWA絕對是一個多重利好,因為這讓PWA的適用領域囊括了整個主流平臺,從穀歌的 Android、Chrome,到微軟家的Microsoft Edge、Windows 10,再到蘋果旗下的iOS、MacOS,可謂是面面俱到,將移動互聯網的人群幾乎一網打盡。

可是,最關鍵的還是普通用戶能否接受用網頁應用來替代原生應用,因為雖然PWA在體驗上能夠做到和原生應用相似的體驗,但多年使用習慣對於用戶的影響卻並非短時間可以消除的。

況且蘋果在iOS上對PWA的支持還是初步的階段,Webkit還有許多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對於iOS用戶來說,PWA更多的作用可能是一種嘗鮮。不過,對於iOS開發者來說,PWA的出現給了他們繞過紛繁複雜的APP Store人工審核的機會,這或許會是iOS生態的有力補充。

或許也是秉承擴大iOS邊界的思路,此前一直對於穀歌主導下的PWA保有審慎態度的蘋果才會在iOS 11.3上選擇擁抱這一技術。但反過來說,繞過蘋果審核的PWA可能也在某種意義上撬開了嚴絲合縫的iOS大門,一旦這種更方便、更高效的應用程式使用模式被使用者習慣,APP Store存在的意義也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無論我們怎麼理解,PWA這把雙刃劍已經被蘋果握在手裡,至於其最終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就只能交給時間來解答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