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七次(擴大)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

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七次(擴大)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 全國上百家酒企領導及代表600多人參會, 中國酒業協會王延才理事長做會議工作報告。

中國酒業協會王延才理事長

以下為王延才理事長部分工作報告內容:

王延才: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理事, 還有參加我們這次會議的各位嘉賓, 我首先要感謝大家百忙之中來出席這次會議, 確實非常高興能和來自全國各地酒界的同仁共同維護中國酒業發展歷程, 展望我們中國酒業未來的願景。 現在我代表第五屆理事會向大眾報告2017年中國酒業發展的回顧和認識。

大的報告我們有幾大部分, 2017年的中國酒業協會的主要工作和2018年咱們協會的工作計畫, 這兩部分會由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給大家作彙報,

我主要是講2017年酒業的發展回顧和認識這一部分和向各位作一個交流, 談一些我們的認識和看法, 供大家參考。

2017年中國酒業的經濟運行情況, 在咱們的報告裡面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各方面的資料, 我不一定照著它去念。 這一年中國酒業協會秉承服務宗旨, 在提升協會格局的同時, 持續擴展服務的範疇, 加大行業調研力度, 積極把握行業經濟發展脈絡, 協會建設也逐步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年輕、度制度化、市場化的方向。 在傳統釀酒產業緊跟經濟發展理念與思維煥發產業活力的時期, 中國酒業協會進一步提升了我們的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 擴展了我們的服務領域。

全國釀酒行業的生產運行情況, 我簡單的說一下, 2017年1到12月份, 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完成的釀酒總產量是7077.41萬千身, 同比增長3.31%, 其中飲料酒產量是6050.13萬千升, 同比增長0.97%, 基本上我們保持穩定, 發酵酒精是1027.29萬千, 這個增長的幅度特別大, 19.63%。

在效益方面, 我們的情況比較樂觀, 在規模以上的企業統計是2781家, 2781家的企業累計的銷售收入是9000多億, 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0.45%, 累計實現的利潤是1314.03億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27.24%。

這些資料簡單地來說, 我們可以認定, 我們中國酒行業回暖的趨勢明顯, 高端名酒與區域龍頭品牌集中度體, 全行業穩定向前發展。 尤其是白酒行業, 2017年在一線高端名酒的帶動下, 諸多的二線名酒品牌快速走過調整期, 進入新的增長週期。

各酒種行業統計資料, 在報告裡面全都有, 我就不再念了, 我重點啊跟大家交流一下有關於2017年中國就業發展的特點和我們的一些認識, 和我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在這個新時代, 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代。 新時代的中國酒業通過主動適應我們經濟的新常態, 堅持創新驅動, 加快智慧轉型, 努力提質增效, 進行大量的有益探索, 繼續保持了行業發展穩中有進的向好局面, 並表現出一些特點。

從大的方向講, 我們認為它的幾個特徵就是,

第一, 市場容量趨穩, 2017年我們飲料酒總量增長是不到1%, 總量趨穩, 市場容量趨穩, 這個主要表現在白酒、啤酒和黃酒這幾個酒種。

第二點是品牌意識提高和強化, 從兩個方面都有這麼一種趨勢, 一個是在消費的領域,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無論是我們哪一個酒種,消費都在向我們的骨幹企業、馳名品牌、優勢品牌集中。從我們行業的角度也一樣,從統計的資料可以看,從我們的效率增長反映,基本上集中在骨幹的企業。

第三點,大家可以明顯的感受到,2017年的行業經營加劇,甚至可以講形成了一種完全的擠壓式競爭的狀態,也就是什麼呢?大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周轉時期,但是客觀地講,中小企業更加困難,這是我們行業現在發展比較正視的一個現狀。

再一個,我們行業2017年成本上升,利潤空間收窄,主要反映在我們的啤酒和我們的黃酒這兩大酒種之中,尤其是啤酒,一會我給大家再介紹,我們去年一年的價格在上升,在總量下降的同時,我們的價格上升以後,但是我們的利潤也是下降的。仔細去分析的話,成本上升壓力非常大,在行業裡面,其他的酒種大家也能感覺到。

整個行業的定位特徵是這樣,但是作為定位來說的話,我們還是把它定位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一個穩定的狀態,各酒種差別、差異極大,比較好的,白酒、黃精、酒精穩定的⋯發展潛力更加明顯一些的是配製酒,露酒和保健酒。總的來說,對咱們全行業2017年的認識是這些。

按照不同的酒種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一個是白酒,一個是酒精,這兩個產業去年發展的是出乎我們原來的判斷,整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可以說是更加向好。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從產業的整體來看,十三五中期,我國白酒的經濟運行狀態保持了良性、健康、穩中有增的態勢,在生產總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管理,提高效率,技術創新,減少消耗,降低成本等等,提高價值創造,保持利稅總額和經濟總量的良好表現,從增長方式上,也實現了銷售增長和利稅增長超過產量增長的良性迴圈。我們規模以上的統計是1593家,2016年是多少呢?1578家,我記得在去年給大家的彙報中間,近幾年我們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做過一個分析,在這個調整期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小作坊式的企業一直在減少。

1593家規模以上的企業,我們的總量是1198.06萬千升,增長了6.18%,這個數字我也給大家做了解釋,前一段時間,我看業內的媒體好多都在討論,我們2016年給大家的數位比這個數位大,為什麼我們還有6.18%的增長呢?實際上到最後,國家統計局最後有一個核實和核查,2016年核定的白酒的量是1127萬,我們去年是1198萬,跟核定的實際數字相比,我們有了增長。去年給大家彙報是1300萬,有一些業內這麼分析那麼分析,我們的作坊很多,實際上就是這麼一個實實在在的數字,銷售收入是5654.42億元,增長了14.42%。

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產業結構逐步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及產業優勢向傳統的優良產區傾斜,品牌優勢繼續向民營派就集中,從目前看,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產業調整仍將繼續,新一輪的企業整合、並購開啟,行業的洗牌和競爭加快。從全社會這個角度去看,白酒的產能仍然是過剩,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所以十三五期間,白酒的產能總體不會有大幅度的增長,全國優勢產區擠壓劣勢產區,各產區產能之間此消彼漲的態勢,產能壓縮逐步減少。白酒的品種、價格、管道和服務體系的再造已經是無法回避,傳統的流通管道與新型的互聯網管道逐步整合,多種管道並存。流通體系與服務體系加快,多管道提供服務格局正在形成。

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們白酒產業必須升級,尤其是在當前,白酒產業調整變革德新形勢下,產業升級是產業每年最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供給側改革將給產業帶來巨大挑戰,產業供給資源重構勢在必行。

在產業趨勢的帶動下,中國白酒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等等產業的新生態逐步形成,打造產業新生態更加積極主動,共建、共用、供應的和諧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我們這個行業的普遍共識。

在白酒裡面,產品結構調整實現了新突破,我們白酒產業最先進入調整期,也是最早開始產品調整,目前我們認為,我們的產品調整成效逐步顯現,2017年以來,一線品牌產品價格回升,產品的銷售量和價體,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延續價格回升態勢,是增長的主力軍。在一線高端龍頭的帶動下,諸多的二線名酒品牌快速渡過調整期,進入新的良好穩定發展態勢。相比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現在二線還沒有全國化的強勢品牌出現。

在產業和產品結構新變化的條件下,對企業而言,核心是應該把握新時代、新消費、新機遇的宏觀大局,有針對性的制訂好自己的規劃和計畫,特別是現在一些區域的骨幹企業,向白酒領袖企業多學習,為什麼呢?我在這裡想推薦洋河股份,他們在新時期的工作方式和做法,定位2018年的核心工作,他們有六個方面,我特別的讚賞。

他們將2018年的工作分解為了六句話,第一句叫不失時機找出轉型升級的好風口,現在看來,轉型升級是我們行業和每個企業都必須去研究和重視的問題,這個風口的尋找對一各企業而言太重要了,現在全行業處在這麼一個狀態下的時候,我沿著什麼樣的方向,整個消費帶動的風口在哪裡,這只是一個前提。

第二句,聚焦價格、產品、品牌、品類、生活方式,找出消費升級風口。有關消費升級,我們仍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去年我們是一線的高端名酒價格回升,二線的次高端的酒在一線的帶動下也走出了調整期,價格都有一些調整,對於消費升級,在找風口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現在消費升級,大家還要注意到消費升級的大部分空間在哪裡呢?應該說還沒有跑到酒類產品上來,剛性的需求仍然占了消費升級的大頭。消費升級最大的特徵是消費品類的變化,這是近十年我們消費行業最大的變化,性價比仍然是拉動消費升級的最核心的因素。

不惜代價作出與眾不同的好產品,現在白酒風格多樣化和每一個企業定型自己的特點,這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共識,對於一個企業進入2018年,進入十三五以後,你不關注,你就要受到市場的影響。

不同的好產品,行業裡面也在宣導,每一種產品各表其美我要有自己的風格,有我好的產品,同時我還要把它說清楚,這就是不遺餘力講出真實動人好故事。

第四就是不驕不躁,打出攻守兼備的好管道,管道的變化大家在這些年都有感受,我們傳統的通道和新的銷售模式共存。

第五個是不慌不忙,做出專業高效。

第六個,不懈努力,創出自動自發的好機制,白酒行業機制的變化對整個行業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產業和產品結構升級的背景下,我們自己向兄弟企業去學習,我們去研究自己的戰略和戰術。

白酒在2017年,品牌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自2016到2017年,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白酒產業競爭加劇,品牌意識在整體的消費市場不斷的強化提高,市場消費傾向特別的強,所以加強品牌培育,強化品牌程度,整體社會消費在向重點企業、或者骨幹企業。現在我們進入產區引領的形式,中國白酒自然生態的關係,中國名酒企業技術人才的影響,地方政府的支援等等因素,形成了產區的優勢,2017年在中國酒業協會的牽頭組織下,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十大釀酒產區,中國就有遵義、宿遷、呂梁等產區,英國有蘇格蘭,法國有幹邑等。

對於中國民營品牌的建設和表達要有一個新的表述,像中國特色的優勢產區還有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廣州的佛山,福建的建甌等等,這麼一種表述呢,將從我們自己的體系建設中間向社會擴散,大家一提到那個地方,領頭羊的企業是什麼,品牌水準是怎麼樣,基本就清晰了。2017年在這些方面,白酒的品牌建設也走上了一個的階段。

白酒發展中間的現狀和認識,我就先交流這麼多,2017年,啤酒行業處於相對穩定,過去歐美的啤酒市場沒有增長,中國也到了一個相對的消費量飽和和平穩的平臺上。啤酒的相對平穩是指什麼?通過我們產品結構的調整,進入了一個穩定的狀態,外面各種的能源、材料、紙箱等等,那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把握,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啤酒消費市場連續四年下降,2013年是5062萬,這四年累計下降15%。消費量下降了12.2%。在飲料酒的整個比重裡面,從過去占全部飲料酒的76%,現在占到72%。節有內外部的一些原因,仔細尋找尋找我們自己的原因,就是這麼多年來在高速成長的消費市場中,過分的重視了市場份額,而忽略了品牌文化的建設和培育。後期的過度競爭階段中,只是一味地強調了品牌文化建設,對品類文化依然不夠重視。

現在品酒的五大集團已經達成共識了,對於啤酒的品類文化的建設,尤其是建設一個我們中國自己的啤酒文化體系,已經開始操作,咱們協會的啤酒分會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當下啤酒市場呈現出逐漸趣聞的態勢,大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創新,不斷推陳出新。同時還有一個特徵是小微型攻防啤酒快速增長,緩解了我們啤酒的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局面。

預計未來兩到三年,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消費結構轉型仍將持續,引導啤酒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轉變速度加快。主流啤酒產品市場份額仍將緩慢下降,但品種增多,口味呈現多樣化,包裝形式多元化,將使我們啤酒產品越來越豐富多彩。進口啤酒增長速度現在有所減緩,中短期內會區域趨於平穩,攻防啤酒有望得到規範化監管並取得市場地位以後,市場份額將高速成長。

啤酒行業的第二個特徵是什麼呢?售價提升,但是效益下降。2017年啤酒企業是447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是1760億,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2.3%。去年啤酒行業的利潤是129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83%。

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剛才給大家講的,各類的成本,人工、原料、用料、能源、紙箱、瓶子、易開罐,包括我們行業的消費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第二個,市場結構轉型和消費容量下降所帶來的市場壓力,啤酒行業現在所面臨的外部的客觀壓力,啤酒行業的競爭態勢仍將延續,啤酒行業的盈利水準有望得到回升。

第三點就是進口啤酒大幅增長,但是增幅比原來低,去年進口啤酒是71萬多噸,占總量不大,和前幾年大幅增長相比的話,增幅回落,但是相較於2012年,進口啤酒增長的幅度是多少呢?1424%,我不細講了,進口啤酒已經達到了量價的視窗期,我們是這麼認為的。進口啤酒填補了國內啤酒多樣化的空缺,但是現在啤酒的花樣變化巨大,進口啤酒引領了我們啤酒產品的變化,我想了到了一個視窗期。

啤酒的第四個特點,細分市場快速成長,2015年五大啤酒集團占的比例稍微有點下降,全國是4401萬千,五大集團是3171萬千升,行業集中度自上一年開始微幅下降以後,結構還要繼續下降,這個趨勢和世界上啤酒產業的變化趨勢是相吻合的。

特色化、個性化、多元化的啤酒產品市場快速成長,目前小微型的工坊啤酒增長迅速,年增幅大概在40%左右。根據目前發展的趨勢狀況來看,近三年工坊啤酒也是小微型的,有些人把它叫精釀啤酒,要增加到全行業總量的3%,預計會達到140萬千升。

雖然處在這種狀態,但是國內還缺乏一些相應的本質標準和監管審核,這個將是我們現在協會啤酒分會的重點工作之一,美國2017年的市工坊啤酒的量增長了13%,隨後都是以高速度,18%一年,又18%一年,後來回落之後,增長6%,增長5%,現在占多少呢?占美國總量的12.7%,占了美國啤酒銷售額的多少呢?23.4%,也就是說這個必然是我們今後啤酒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第五點,我們也不得不去注意,到了2017年下半年,我們的原材料供應的不確定性,去年咱們進口了884萬噸啤酒,2017年底,價格開始上升了,對我們產業又是一種壓力,進口的單價環比上升的幅度特別大,14.8%,我們對外的依存度一直處在這麼一個高位,達到80%以上,對我們來說是相當大的壓力。這是2017年啤酒行業簡單的特點和情況,下面我給大家彙報葡萄酒。

葡萄酒行業2016年我們也困難,2017年我們仍然沒有走出底部運行的狀態,最高峰的時候也是2012年,連續五年下降,2017年公佈的比例是不到101萬千,又下降5.25%,銷售額是421億,下降9%,利潤是42億,下降11.55%。葡萄酒的進口量喝啤酒基本一樣,進口額達到27.14億美元,進口量增長17.13%,進口額增長17.58%。

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呢?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葡萄的原料基地都在下降,原料基地下降,經濟效益相應的也低,你從基礎的層面講,我們國內種葡萄比歐洲是有點難度。

產量連續下降也是我們的原因,我們有一些非常高的定位,在我們沒有形成自己國產葡萄酒的社會認知的大體系之前,這種定位對市場的葡萄酒影響巨大。

大中型企業沒有清晰的產品線,而且我們在市場推廣方面,我們推廣的基礎就是建議在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基礎上,在人家的基礎上去推廣我們自己的葡萄酒,這個難度可想而知,效果自然的也可想而知,所以葡萄酒現在還處在一個底部運行的狀態,我們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什麼基礎呢?這些年全國的葡萄酒的消費量是每年都在增長,不是像啤酒一樣,消費量下降了,到了平臺了,葡萄酒在這個總量的狀態下,每年增加不小,我們有這麼一個基礎,我們就有奮鬥的前景。

市場仍將持續擴大,這樣必然會培養葡萄酒消費的升級,必然要推動我們行業的發展。比如張裕葡萄酒、長城葡萄酒⋯現在在研究什麼?在中國,什麼樣的葡萄表現是什麼樣的情況,不再是盲目的,國外說什麼,咱們這麼著,在中國小產區的風口情況和葡萄的品質、風格情況對應。

第三,進口葡萄酒對我們的正面帶動作用也明顯的,沒有進口的葡萄酒,沒有現在我們整體水準的提高和科研方向的明確,我們對葡萄酒行業也要有一個認識,中國的葡萄酒不經過一個學習這麼一個階段,發現客觀的發展規律也是不現實的。從2017年底到2018年年初,回到抬頭的趨勢和狀態,未來十三五期間對我們的葡萄酒還是充滿信心的。

果露酒行業呢,品種量不大,品類極其繁多,果露酒行業尤其是保健酒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整個釀酒行業中,銷售收入、利潤及稅收等增速都是全行業最高的,2016和2017年的增速稍微減緩。果露酒行業包含了這麼多的酒種,除了個別企業或一個酒種增長較快以外,不同酒種之間或同一酒種的不同企業之間,發展很不平衡的。大部分的露酒和果酒產品基本還只有區域性市場,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的市場體系。市場增速保持,發展仍有空間。

第二點是強者恒強,保健酒的生產格局穩定,較之以往,果露酒整個生產格局仍沒有變化,強者恒強,領頭企業比重繼續增大,與第二層次的差距仍然在拉大。以勁酒為首,就像進口那樣,在不同的省份都有良好的表現。

再一個,我給大家報告一下黃酒,2017年,我們黃酒的形式總體向好,尤其是利潤的增長遠超銷售收入增長,說明黃酒行業總體獲利的能力有所增強,而且虧損量大幅度的減少,黃酒統計的企業幾乎沒有虧損的,不像白酒、啤酒、葡萄酒,不到1%的虧損量。

定位:2017年黃酒行業開啟了新時代,2017年應該把它定位成黃酒行業開啟了新時代和新的開端,它的主要表現有幾點可以去說,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開端。第一個,行業的科研達到了新高度,黃酒釀造專業技術項目獲得2017年國家專業發明二等獎,黃酒引用舒適度的研究達到了省部級一等獎,標誌著產品升級上了一個新臺階。

為什麼這兩個作為黃酒行業最大的趨勢和開端呢?好多人不敢多喝,尤其是在業外,黃酒飲用舒適度的專案有點像白酒風味物質和健康因數的研究一樣,而是從整個黃酒生產的環境、工藝、長輩、技術一直到成分的改變,在保持我們的歷史悠久中華民族黃酒風味的基礎上,做了極其大的革命性的變革,現在黃酒的骨幹企業正在進一步的深化這個項目的推進,這將對我們黃酒產業提出革命性變革。

定位為新時代、新開端的第二個就是指標增速向好,統計的121個企業,銷售收入5.85億元,增長了3.03%,但是利潤20多個億增長了13.1%,不同的地區不同,但是這個指標是我們黃酒行業多少年來最好的數字,而且這個趨勢在2017年開端了以後,骨幹企業他們分別的開啟了黃酒的社會價值的回歸,不管是研究也罷,還是市場推廣也罷,還是宣傳教育也罷。

黃酒行業的第二個開端是什麼呢?我們一直把黃酒行業定位為一個區域化的產品,是我們傳統的大的產銷區,但是現在是什麼情況呢?黃酒全國化的趨勢正在形成。過去老講黃酒怎麼樣到北方來,做了多少努力,現在發展開始進入一個好的狀態。現在甘肅、河南、山東、福建、陝西等等這些地方,現在黃酒的發展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進步,而且這些黃酒廠的個頭不大,但是這些黃酒廠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都非常的好,甚至它的產品價值遠高於江浙滬地區,消費群體一直在擴大。這些是各有特色,特別是有一些非常好的企業,他們的發展是一個非常良好的狀態,對於我們黃酒產業而言是又一個新的臺階。

原來福建的紅麴黃酒,咱們習慣叫紅麴酒,連續兩年高速的增長,去年34到37萬千升,增長17%,利潤率遠遠高於傳統的黃酒,全國化的發展正在形成。市場擴容已成共識,消費者教育和把握文化自信也成為行業的一個共識。

現在的問題是產品分層還不清,我看最近有一個討論,我覺得很有道理,黃酒的標準制訂要清楚,產品序列的定位要給一個全新的概念,要讓消費者對我們有一種新的認識,比如說清爽的,在傳統的基礎上是不是偷工減料了。

黃酒行業現在可能面臨的問題是高端人太缺乏,技術進步不快,我們有兩個得到國家認可的技術。黃酒也不能回避,黃酒跟白酒、啤酒甚至葡萄酒相比較,黃酒龍頭企業的地位不就以前那麼高,很難撐起全國的大旗,這些都是黃酒行業要研究的事。

最後一個,我給大家報告一下酒精行業,發酵酒精的產量迅速增長,利潤大幅度增加,這個增加不是一點點。2017年我國發酵酒精的產來是1927萬千升,跟白酒差不多,利潤水準大幅提升,增長了80%多,有一些外在的原因,一個就是原料,現在受到原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去年的原料成本是受鼓勵玉米深加工的政策刺激,當然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像遼寧是100塊錢的補貼,內蒙是200塊錢的補貼,黑龍江是300塊錢的補貼,為東北的酒精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同時也引發新的投資熱。價格大概穩定在5000到6000塊錢,加上不到1000塊錢補貼。

酒精去哪兒了呢?我們有三大塊,一個是食用酒精,第二個是燃料酒精,加在汽油裡面,第三個是工業拿酒精做下游產品。白酒行業和燃料乙醇需求保持增長。尤其是燃料乙醇需求隨著封閉推廣推廣地區的汽油需求量的增長而增長,帶動的增長大概在12%。

第三個,對它來說是利好的,進口乙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幅度下降。進口乙醇的關稅是30%,我們前些年有一個優惠的政策,現在把優惠政策取消了,關稅恢復到30%,進口乙醇的量下降了多少呢?從2016年的86萬千升變成了2.5萬千升,大大的緩解了國內酒精行業的壓力。

第四就是酒精的複產和DDGS也大幅減少,對美國幹玉米酒糟採取措施後,DDGS進口量開始逐步減少,2017年是39萬噸。第五點是逐漸加嚴的漢堡政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也使不達標、不規範的企業無法生產。在這麼多因素的促成下,酒精行業在去年是非常好的年份。

酒精行業第二個我要給大家報告的是燃料新政和玉米補貼政策刺激新增產能快速增加,現在我們的汽油消費量,一年在1億噸以上,刺激酒精行業新的投資熱。截止到2017年年底,東北增長玉米酒精產能100萬噸。一批新規劃、新建產能正在進行之中。

進口酒精的量一下掉到2.5萬噸,2017年年底,玉米的價格開始回升了,玉米價格是不斷的上升,自然會傳導到酒精的價格,酒精的價格也不斷的上升。按照現在貿易的統計,到2018年上半年,假如說到2018年7月份,可能我們的進口量要恢復到多少呢?50噸。這個對酒精行業來說,會有新的衝擊和壓力。

去年11的和12月份,玉米的成品價格是1600,到了今年的2月份,國內的玉米價格平均達到1800,酒精的價格從5600降到5500,所以2018酒精行業的情況,我們要隨時的關切,酒精企業也要隨時研究這些動態,做好自己的準備。

從行業的角度,我們要做什麼事呢?我們也在考慮是不是對美國進口的乙醇反補貼、反傾銷,協會我們也打算成立燃料乙醇的聯盟,一定要擴大。

每一個酒種給大家的彙報就是這麼多,都是屬於我們的認識和我們的建議,供大家參考。關於2018年酒業的發展趨勢,我們提出新時代、新消費和新機遇,這麼一個大的認識,在這個認識下,我們會和全行業的 企業互動,這個也將在宋書玉給大家的彙報和2018年的重要安排中間,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我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一個是在消費的領域,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無論是我們哪一個酒種,消費都在向我們的骨幹企業、馳名品牌、優勢品牌集中。從我們行業的角度也一樣,從統計的資料可以看,從我們的效率增長反映,基本上集中在骨幹的企業。

第三點,大家可以明顯的感受到,2017年的行業經營加劇,甚至可以講形成了一種完全的擠壓式競爭的狀態,也就是什麼呢?大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周轉時期,但是客觀地講,中小企業更加困難,這是我們行業現在發展比較正視的一個現狀。

再一個,我們行業2017年成本上升,利潤空間收窄,主要反映在我們的啤酒和我們的黃酒這兩大酒種之中,尤其是啤酒,一會我給大家再介紹,我們去年一年的價格在上升,在總量下降的同時,我們的價格上升以後,但是我們的利潤也是下降的。仔細去分析的話,成本上升壓力非常大,在行業裡面,其他的酒種大家也能感覺到。

整個行業的定位特徵是這樣,但是作為定位來說的話,我們還是把它定位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一個穩定的狀態,各酒種差別、差異極大,比較好的,白酒、黃精、酒精穩定的⋯發展潛力更加明顯一些的是配製酒,露酒和保健酒。總的來說,對咱們全行業2017年的認識是這些。

按照不同的酒種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一個是白酒,一個是酒精,這兩個產業去年發展的是出乎我們原來的判斷,整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可以說是更加向好。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從產業的整體來看,十三五中期,我國白酒的經濟運行狀態保持了良性、健康、穩中有增的態勢,在生產總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管理,提高效率,技術創新,減少消耗,降低成本等等,提高價值創造,保持利稅總額和經濟總量的良好表現,從增長方式上,也實現了銷售增長和利稅增長超過產量增長的良性迴圈。我們規模以上的統計是1593家,2016年是多少呢?1578家,我記得在去年給大家的彙報中間,近幾年我們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做過一個分析,在這個調整期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小作坊式的企業一直在減少。

1593家規模以上的企業,我們的總量是1198.06萬千升,增長了6.18%,這個數字我也給大家做了解釋,前一段時間,我看業內的媒體好多都在討論,我們2016年給大家的數位比這個數位大,為什麼我們還有6.18%的增長呢?實際上到最後,國家統計局最後有一個核實和核查,2016年核定的白酒的量是1127萬,我們去年是1198萬,跟核定的實際數字相比,我們有了增長。去年給大家彙報是1300萬,有一些業內這麼分析那麼分析,我們的作坊很多,實際上就是這麼一個實實在在的數字,銷售收入是5654.42億元,增長了14.42%。

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產業結構逐步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及產業優勢向傳統的優良產區傾斜,品牌優勢繼續向民營派就集中,從目前看,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產業調整仍將繼續,新一輪的企業整合、並購開啟,行業的洗牌和競爭加快。從全社會這個角度去看,白酒的產能仍然是過剩,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所以十三五期間,白酒的產能總體不會有大幅度的增長,全國優勢產區擠壓劣勢產區,各產區產能之間此消彼漲的態勢,產能壓縮逐步減少。白酒的品種、價格、管道和服務體系的再造已經是無法回避,傳統的流通管道與新型的互聯網管道逐步整合,多種管道並存。流通體系與服務體系加快,多管道提供服務格局正在形成。

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們白酒產業必須升級,尤其是在當前,白酒產業調整變革德新形勢下,產業升級是產業每年最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供給側改革將給產業帶來巨大挑戰,產業供給資源重構勢在必行。

在產業趨勢的帶動下,中國白酒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等等產業的新生態逐步形成,打造產業新生態更加積極主動,共建、共用、供應的和諧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我們這個行業的普遍共識。

在白酒裡面,產品結構調整實現了新突破,我們白酒產業最先進入調整期,也是最早開始產品調整,目前我們認為,我們的產品調整成效逐步顯現,2017年以來,一線品牌產品價格回升,產品的銷售量和價體,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延續價格回升態勢,是增長的主力軍。在一線高端龍頭的帶動下,諸多的二線名酒品牌快速渡過調整期,進入新的良好穩定發展態勢。相比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現在二線還沒有全國化的強勢品牌出現。

在產業和產品結構新變化的條件下,對企業而言,核心是應該把握新時代、新消費、新機遇的宏觀大局,有針對性的制訂好自己的規劃和計畫,特別是現在一些區域的骨幹企業,向白酒領袖企業多學習,為什麼呢?我在這裡想推薦洋河股份,他們在新時期的工作方式和做法,定位2018年的核心工作,他們有六個方面,我特別的讚賞。

他們將2018年的工作分解為了六句話,第一句叫不失時機找出轉型升級的好風口,現在看來,轉型升級是我們行業和每個企業都必須去研究和重視的問題,這個風口的尋找對一各企業而言太重要了,現在全行業處在這麼一個狀態下的時候,我沿著什麼樣的方向,整個消費帶動的風口在哪裡,這只是一個前提。

第二句,聚焦價格、產品、品牌、品類、生活方式,找出消費升級風口。有關消費升級,我們仍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去年我們是一線的高端名酒價格回升,二線的次高端的酒在一線的帶動下也走出了調整期,價格都有一些調整,對於消費升級,在找風口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現在消費升級,大家還要注意到消費升級的大部分空間在哪裡呢?應該說還沒有跑到酒類產品上來,剛性的需求仍然占了消費升級的大頭。消費升級最大的特徵是消費品類的變化,這是近十年我們消費行業最大的變化,性價比仍然是拉動消費升級的最核心的因素。

不惜代價作出與眾不同的好產品,現在白酒風格多樣化和每一個企業定型自己的特點,這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共識,對於一個企業進入2018年,進入十三五以後,你不關注,你就要受到市場的影響。

不同的好產品,行業裡面也在宣導,每一種產品各表其美我要有自己的風格,有我好的產品,同時我還要把它說清楚,這就是不遺餘力講出真實動人好故事。

第四就是不驕不躁,打出攻守兼備的好管道,管道的變化大家在這些年都有感受,我們傳統的通道和新的銷售模式共存。

第五個是不慌不忙,做出專業高效。

第六個,不懈努力,創出自動自發的好機制,白酒行業機制的變化對整個行業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產業和產品結構升級的背景下,我們自己向兄弟企業去學習,我們去研究自己的戰略和戰術。

白酒在2017年,品牌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自2016到2017年,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白酒產業競爭加劇,品牌意識在整體的消費市場不斷的強化提高,市場消費傾向特別的強,所以加強品牌培育,強化品牌程度,整體社會消費在向重點企業、或者骨幹企業。現在我們進入產區引領的形式,中國白酒自然生態的關係,中國名酒企業技術人才的影響,地方政府的支援等等因素,形成了產區的優勢,2017年在中國酒業協會的牽頭組織下,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十大釀酒產區,中國就有遵義、宿遷、呂梁等產區,英國有蘇格蘭,法國有幹邑等。

對於中國民營品牌的建設和表達要有一個新的表述,像中國特色的優勢產區還有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廣州的佛山,福建的建甌等等,這麼一種表述呢,將從我們自己的體系建設中間向社會擴散,大家一提到那個地方,領頭羊的企業是什麼,品牌水準是怎麼樣,基本就清晰了。2017年在這些方面,白酒的品牌建設也走上了一個的階段。

白酒發展中間的現狀和認識,我就先交流這麼多,2017年,啤酒行業處於相對穩定,過去歐美的啤酒市場沒有增長,中國也到了一個相對的消費量飽和和平穩的平臺上。啤酒的相對平穩是指什麼?通過我們產品結構的調整,進入了一個穩定的狀態,外面各種的能源、材料、紙箱等等,那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把握,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啤酒消費市場連續四年下降,2013年是5062萬,這四年累計下降15%。消費量下降了12.2%。在飲料酒的整個比重裡面,從過去占全部飲料酒的76%,現在占到72%。節有內外部的一些原因,仔細尋找尋找我們自己的原因,就是這麼多年來在高速成長的消費市場中,過分的重視了市場份額,而忽略了品牌文化的建設和培育。後期的過度競爭階段中,只是一味地強調了品牌文化建設,對品類文化依然不夠重視。

現在品酒的五大集團已經達成共識了,對於啤酒的品類文化的建設,尤其是建設一個我們中國自己的啤酒文化體系,已經開始操作,咱們協會的啤酒分會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當下啤酒市場呈現出逐漸趣聞的態勢,大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創新,不斷推陳出新。同時還有一個特徵是小微型攻防啤酒快速增長,緩解了我們啤酒的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局面。

預計未來兩到三年,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消費結構轉型仍將持續,引導啤酒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轉變速度加快。主流啤酒產品市場份額仍將緩慢下降,但品種增多,口味呈現多樣化,包裝形式多元化,將使我們啤酒產品越來越豐富多彩。進口啤酒增長速度現在有所減緩,中短期內會區域趨於平穩,攻防啤酒有望得到規範化監管並取得市場地位以後,市場份額將高速成長。

啤酒行業的第二個特徵是什麼呢?售價提升,但是效益下降。2017年啤酒企業是447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是1760億,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2.3%。去年啤酒行業的利潤是129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83%。

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剛才給大家講的,各類的成本,人工、原料、用料、能源、紙箱、瓶子、易開罐,包括我們行業的消費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第二個,市場結構轉型和消費容量下降所帶來的市場壓力,啤酒行業現在所面臨的外部的客觀壓力,啤酒行業的競爭態勢仍將延續,啤酒行業的盈利水準有望得到回升。

第三點就是進口啤酒大幅增長,但是增幅比原來低,去年進口啤酒是71萬多噸,占總量不大,和前幾年大幅增長相比的話,增幅回落,但是相較於2012年,進口啤酒增長的幅度是多少呢?1424%,我不細講了,進口啤酒已經達到了量價的視窗期,我們是這麼認為的。進口啤酒填補了國內啤酒多樣化的空缺,但是現在啤酒的花樣變化巨大,進口啤酒引領了我們啤酒產品的變化,我想了到了一個視窗期。

啤酒的第四個特點,細分市場快速成長,2015年五大啤酒集團占的比例稍微有點下降,全國是4401萬千,五大集團是3171萬千升,行業集中度自上一年開始微幅下降以後,結構還要繼續下降,這個趨勢和世界上啤酒產業的變化趨勢是相吻合的。

特色化、個性化、多元化的啤酒產品市場快速成長,目前小微型的工坊啤酒增長迅速,年增幅大概在40%左右。根據目前發展的趨勢狀況來看,近三年工坊啤酒也是小微型的,有些人把它叫精釀啤酒,要增加到全行業總量的3%,預計會達到140萬千升。

雖然處在這種狀態,但是國內還缺乏一些相應的本質標準和監管審核,這個將是我們現在協會啤酒分會的重點工作之一,美國2017年的市工坊啤酒的量增長了13%,隨後都是以高速度,18%一年,又18%一年,後來回落之後,增長6%,增長5%,現在占多少呢?占美國總量的12.7%,占了美國啤酒銷售額的多少呢?23.4%,也就是說這個必然是我們今後啤酒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第五點,我們也不得不去注意,到了2017年下半年,我們的原材料供應的不確定性,去年咱們進口了884萬噸啤酒,2017年底,價格開始上升了,對我們產業又是一種壓力,進口的單價環比上升的幅度特別大,14.8%,我們對外的依存度一直處在這麼一個高位,達到80%以上,對我們來說是相當大的壓力。這是2017年啤酒行業簡單的特點和情況,下面我給大家彙報葡萄酒。

葡萄酒行業2016年我們也困難,2017年我們仍然沒有走出底部運行的狀態,最高峰的時候也是2012年,連續五年下降,2017年公佈的比例是不到101萬千,又下降5.25%,銷售額是421億,下降9%,利潤是42億,下降11.55%。葡萄酒的進口量喝啤酒基本一樣,進口額達到27.14億美元,進口量增長17.13%,進口額增長17.58%。

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呢?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葡萄的原料基地都在下降,原料基地下降,經濟效益相應的也低,你從基礎的層面講,我們國內種葡萄比歐洲是有點難度。

產量連續下降也是我們的原因,我們有一些非常高的定位,在我們沒有形成自己國產葡萄酒的社會認知的大體系之前,這種定位對市場的葡萄酒影響巨大。

大中型企業沒有清晰的產品線,而且我們在市場推廣方面,我們推廣的基礎就是建議在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基礎上,在人家的基礎上去推廣我們自己的葡萄酒,這個難度可想而知,效果自然的也可想而知,所以葡萄酒現在還處在一個底部運行的狀態,我們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什麼基礎呢?這些年全國的葡萄酒的消費量是每年都在增長,不是像啤酒一樣,消費量下降了,到了平臺了,葡萄酒在這個總量的狀態下,每年增加不小,我們有這麼一個基礎,我們就有奮鬥的前景。

市場仍將持續擴大,這樣必然會培養葡萄酒消費的升級,必然要推動我們行業的發展。比如張裕葡萄酒、長城葡萄酒⋯現在在研究什麼?在中國,什麼樣的葡萄表現是什麼樣的情況,不再是盲目的,國外說什麼,咱們這麼著,在中國小產區的風口情況和葡萄的品質、風格情況對應。

第三,進口葡萄酒對我們的正面帶動作用也明顯的,沒有進口的葡萄酒,沒有現在我們整體水準的提高和科研方向的明確,我們對葡萄酒行業也要有一個認識,中國的葡萄酒不經過一個學習這麼一個階段,發現客觀的發展規律也是不現實的。從2017年底到2018年年初,回到抬頭的趨勢和狀態,未來十三五期間對我們的葡萄酒還是充滿信心的。

果露酒行業呢,品種量不大,品類極其繁多,果露酒行業尤其是保健酒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整個釀酒行業中,銷售收入、利潤及稅收等增速都是全行業最高的,2016和2017年的增速稍微減緩。果露酒行業包含了這麼多的酒種,除了個別企業或一個酒種增長較快以外,不同酒種之間或同一酒種的不同企業之間,發展很不平衡的。大部分的露酒和果酒產品基本還只有區域性市場,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的市場體系。市場增速保持,發展仍有空間。

第二點是強者恒強,保健酒的生產格局穩定,較之以往,果露酒整個生產格局仍沒有變化,強者恒強,領頭企業比重繼續增大,與第二層次的差距仍然在拉大。以勁酒為首,就像進口那樣,在不同的省份都有良好的表現。

再一個,我給大家報告一下黃酒,2017年,我們黃酒的形式總體向好,尤其是利潤的增長遠超銷售收入增長,說明黃酒行業總體獲利的能力有所增強,而且虧損量大幅度的減少,黃酒統計的企業幾乎沒有虧損的,不像白酒、啤酒、葡萄酒,不到1%的虧損量。

定位:2017年黃酒行業開啟了新時代,2017年應該把它定位成黃酒行業開啟了新時代和新的開端,它的主要表現有幾點可以去說,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開端。第一個,行業的科研達到了新高度,黃酒釀造專業技術項目獲得2017年國家專業發明二等獎,黃酒引用舒適度的研究達到了省部級一等獎,標誌著產品升級上了一個新臺階。

為什麼這兩個作為黃酒行業最大的趨勢和開端呢?好多人不敢多喝,尤其是在業外,黃酒飲用舒適度的專案有點像白酒風味物質和健康因數的研究一樣,而是從整個黃酒生產的環境、工藝、長輩、技術一直到成分的改變,在保持我們的歷史悠久中華民族黃酒風味的基礎上,做了極其大的革命性的變革,現在黃酒的骨幹企業正在進一步的深化這個項目的推進,這將對我們黃酒產業提出革命性變革。

定位為新時代、新開端的第二個就是指標增速向好,統計的121個企業,銷售收入5.85億元,增長了3.03%,但是利潤20多個億增長了13.1%,不同的地區不同,但是這個指標是我們黃酒行業多少年來最好的數字,而且這個趨勢在2017年開端了以後,骨幹企業他們分別的開啟了黃酒的社會價值的回歸,不管是研究也罷,還是市場推廣也罷,還是宣傳教育也罷。

黃酒行業的第二個開端是什麼呢?我們一直把黃酒行業定位為一個區域化的產品,是我們傳統的大的產銷區,但是現在是什麼情況呢?黃酒全國化的趨勢正在形成。過去老講黃酒怎麼樣到北方來,做了多少努力,現在發展開始進入一個好的狀態。現在甘肅、河南、山東、福建、陝西等等這些地方,現在黃酒的發展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進步,而且這些黃酒廠的個頭不大,但是這些黃酒廠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都非常的好,甚至它的產品價值遠高於江浙滬地區,消費群體一直在擴大。這些是各有特色,特別是有一些非常好的企業,他們的發展是一個非常良好的狀態,對於我們黃酒產業而言是又一個新的臺階。

原來福建的紅麴黃酒,咱們習慣叫紅麴酒,連續兩年高速的增長,去年34到37萬千升,增長17%,利潤率遠遠高於傳統的黃酒,全國化的發展正在形成。市場擴容已成共識,消費者教育和把握文化自信也成為行業的一個共識。

現在的問題是產品分層還不清,我看最近有一個討論,我覺得很有道理,黃酒的標準制訂要清楚,產品序列的定位要給一個全新的概念,要讓消費者對我們有一種新的認識,比如說清爽的,在傳統的基礎上是不是偷工減料了。

黃酒行業現在可能面臨的問題是高端人太缺乏,技術進步不快,我們有兩個得到國家認可的技術。黃酒也不能回避,黃酒跟白酒、啤酒甚至葡萄酒相比較,黃酒龍頭企業的地位不就以前那麼高,很難撐起全國的大旗,這些都是黃酒行業要研究的事。

最後一個,我給大家報告一下酒精行業,發酵酒精的產量迅速增長,利潤大幅度增加,這個增加不是一點點。2017年我國發酵酒精的產來是1927萬千升,跟白酒差不多,利潤水準大幅提升,增長了80%多,有一些外在的原因,一個就是原料,現在受到原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去年的原料成本是受鼓勵玉米深加工的政策刺激,當然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像遼寧是100塊錢的補貼,內蒙是200塊錢的補貼,黑龍江是300塊錢的補貼,為東北的酒精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同時也引發新的投資熱。價格大概穩定在5000到6000塊錢,加上不到1000塊錢補貼。

酒精去哪兒了呢?我們有三大塊,一個是食用酒精,第二個是燃料酒精,加在汽油裡面,第三個是工業拿酒精做下游產品。白酒行業和燃料乙醇需求保持增長。尤其是燃料乙醇需求隨著封閉推廣推廣地區的汽油需求量的增長而增長,帶動的增長大概在12%。

第三個,對它來說是利好的,進口乙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幅度下降。進口乙醇的關稅是30%,我們前些年有一個優惠的政策,現在把優惠政策取消了,關稅恢復到30%,進口乙醇的量下降了多少呢?從2016年的86萬千升變成了2.5萬千升,大大的緩解了國內酒精行業的壓力。

第四就是酒精的複產和DDGS也大幅減少,對美國幹玉米酒糟採取措施後,DDGS進口量開始逐步減少,2017年是39萬噸。第五點是逐漸加嚴的漢堡政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也使不達標、不規範的企業無法生產。在這麼多因素的促成下,酒精行業在去年是非常好的年份。

酒精行業第二個我要給大家報告的是燃料新政和玉米補貼政策刺激新增產能快速增加,現在我們的汽油消費量,一年在1億噸以上,刺激酒精行業新的投資熱。截止到2017年年底,東北增長玉米酒精產能100萬噸。一批新規劃、新建產能正在進行之中。

進口酒精的量一下掉到2.5萬噸,2017年年底,玉米的價格開始回升了,玉米價格是不斷的上升,自然會傳導到酒精的價格,酒精的價格也不斷的上升。按照現在貿易的統計,到2018年上半年,假如說到2018年7月份,可能我們的進口量要恢復到多少呢?50噸。這個對酒精行業來說,會有新的衝擊和壓力。

去年11的和12月份,玉米的成品價格是1600,到了今年的2月份,國內的玉米價格平均達到1800,酒精的價格從5600降到5500,所以2018酒精行業的情況,我們要隨時的關切,酒精企業也要隨時研究這些動態,做好自己的準備。

從行業的角度,我們要做什麼事呢?我們也在考慮是不是對美國進口的乙醇反補貼、反傾銷,協會我們也打算成立燃料乙醇的聯盟,一定要擴大。

每一個酒種給大家的彙報就是這麼多,都是屬於我們的認識和我們的建議,供大家參考。關於2018年酒業的發展趨勢,我們提出新時代、新消費和新機遇,這麼一個大的認識,在這個認識下,我們會和全行業的 企業互動,這個也將在宋書玉給大家的彙報和2018年的重要安排中間,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我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