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開百日,如何讓花“紅”得更久

槁城萬畝梨園吸引了眾多遊客在花前拍照留念。 王若男 攝

長城網4月18日訊如今, “賞花游”已經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餐飲住宿、土特產銷售、水果採摘……一系列活動在滿足遊客需求的同時, 也讓當地景區賺的盆滿缽滿, “賞花經濟”應運而生。 花無百日紅, 當繁花落盡, 這些以賞花為吸睛點的景點能否讓花“紅”得更久, “賞花經濟”又如何才能長盛不衰? 以花為媒引客來, “賞花遊”催生“賞花經濟槁城之春, 梨花爛漫。 近日, 槁城區常安鎮黃家莊村梨花花海成了朋友圈裡的網紅景點, 一樹樹梨花相繼綻放, 伴著自然天成的清香, 顯得潔白純淨, 引得遊人紛至遝來遊玩觀賞。 “其實, 平常在哪裡消費都一樣。 春天來了, 以賞花的名義, 請朋友出來玩一玩挺不錯。 ”家住省會新華區的董琳女士告訴記者, 因為現在是賞花旺季, 一家人一早趕往槁城看梨花,
怕晚了沒處停車, 結果仍然遭遇停車難和人比花多的窘境。

黃家莊村村主任黃明周告訴記者, 每年梨花節期間都會吸引近萬名遊客來村觀賞, 帶動了當地土特產、餐飲業迅速發展, 其中以兔肉火鍋最為有名, 該村的一家農家樂飯店家負責人介紹, 梨花節期間特色火鍋提前一個月就已全部預定, 甚是火爆。 記者從槁城區旅遊業管理中心瞭解到, 今年梨花節期間, 槁城區共接待遊客10萬多人次, 較去年增長近120%, 營業收入達到3500萬元, 較去年增長近140%。

草木萌發, 百花競放。 作為河北“賞花經濟”的先行者, 趙縣梨花節也在4月迎來第18個生日, 25萬畝梨花如約綻放。 以“花”的名義, 河北多地鄉村遊都浸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花海裡:天桂山、棋盤山等景區推出杏花節;正定打造榮國府海棠花節、隆興寺牡丹節;邢臺柏鄉舉辦牡丹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當前,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鄉村‘賞花游’, 其實反映的是人們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和旅遊意願的增強。 ”河北經貿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吳士鋒說。

在槁城萬畝梨園, 小朋友們爭相在花前合影。 王若男 攝

串起散落“珍珠”, 體驗賞花休閒深度遊

繁花盛開人如潮, 芳菲落盡人罕至。 受自然局限性影響, 不少鄉村賞花景點出現了“旺季吃不了, 淡季吃不飽”的尷尬處境, 花開的時候, 遊客量激增, 周邊的基礎設施、交通、餐飲難以承載, 花謝後,一些旅遊配套設施多數處於閒置狀態成了不少鄉村賞花景點存在的一個通病和痛點。

“這裡的農家樂飯菜真好吃, 跟外面其他飯店的口感真的很不一樣。 ”近日, 記者來到槁城區常安鎮黃家莊村, 遇到正在該村農家樂吃飯的張茜女士。 她告訴記者, 早就聽說槁城的鄉村遊比較有特色,

今天正好有時間就約朋友一起過來了, 上午陪著孩子看了美麗的梨花, 中午聞著香味來這吃飯了。 目前, 槁城區依託近十萬畝梨園觀光資源, 打造了多條精品旅遊線路, 當地百姓抓住機遇, 有的搞起了農家樂, 有的銷售梨果、梨汁等農產品, 村民也吃上了“旅遊飯”。 “每年梨花期, 遊客量大增, 至少要提前一星期預訂才能吃上我們這兒的特色美食。 ”該村“大家樂”農家樂的老闆張勝江自豪地說。 據瞭解, 槁城區在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過程中, 將果品種植歷史與附近的耿村故事、北周卦亂彈、黃家莊制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整合, 將“常安梨花節”打造成為石家莊市近郊鄉村游的一張名片。

“賞花期其實很短暫,許多遊客來體驗鄉村遊也多會選擇在週末,實際上接待旺季只有幾天時間,單純的搞“賞花”其實給當地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有限。”吳士鋒說,現在許多地方推出以賞花為主的旅遊產品,很多還只是單純的停留在‘眼球經濟’層面,景點相關部門應打造具備自身優勢的旅遊產品,景點有了讓遊客感興趣的旅遊活動和產品,遊客才願意來。

河北有許多鄉村對“賞花經濟”進行了自發探索。晉州依託特有的梨鄉資源,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融合魏徵文化、周家莊文化、梨鄉文化等三大文化元素發展鄉村旅遊,節慶內容不斷創新;柏鄉縣於近期組織的第七屆中國漢牡丹文化節,除賞花大會外,還舉辦了馬拉松、嘉年華、“新鄉賢”評選等系列活動;深州市蜜桃觀光園萬畝桃花盛開,遊客走進果園,與果農們一起為朵朵桃花授粉,增加遊園體驗感;古城正定利用“百花節”及具有“紅樓”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攝影愛好者到正定遊玩,他們把正定的美景拍下來,在網路上形成口碑效應,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發展。

“花只是一種媒介,深層次挖掘花背後的更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吸引更多遊客。”吳士鋒說,只要市民一出門,各類消費都會帶動起來,不管是槁城的梨花,柏鄉的牡丹花,還是贊皇棋盤山的杏花,一個產業帶動起來,相關產業同樣受益。

發展全域旅遊,讓好花常開、遊客常來

“賞花”只是旅遊經濟的一個切入點,“賞花經濟”要走得更久更遠,關鍵要在“融合資源”上下功夫,打造“賞花遊”升級版,以差異化競爭引領鄉村旅遊產業壯大。

4月9日,深州市蜜桃觀光園萬畝桃花盛開。在蜜桃觀光園,記者見到了67歲的桃農張連會,他家中的4.5畝果園緊臨觀光台,站在觀花台便可俯看果園,賞桃花遠景,走下觀花台進入園中,便可近距離觀賞桃花。“全域旅遊最大的好處是提升了深州蜜桃的知名度,春季觀花的遊客,秋季往往會成為買桃人。”他感慨道。據瞭解,深州市以蜜桃觀光園為核心,立足自身生態文化資源,實施“旅遊+”戰略,整合美麗鄉村、農業觀光、蜜桃採摘、非遺文化、法尊法師佛學文化、文物遺跡、內畫藝術等資源,打造特色景點,融入全域旅遊環線。

在全域旅遊發展過程中,槁城區也不斷挖掘自身文化底蘊、地域特色,培育打造杜村省級旅遊示範村、耿村民俗文化村、賈市莊梨園特色小鎮、屯頭宮燈特色小鎮、耿家莊宮面小鎮等鄉村旅遊景區,並策劃了以宮燈、宮面、宮酒地域特色的槁城工業旅遊線路和國禦溫泉度假小鎮等精品線路的整合,推動當地旅遊業發展。“接下來,我們將以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和現代農業觀光園區為載體,堅持建點、連線、擴面、成片,打造更多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精品景點和觀光線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該區旅遊局負責人介紹說。

“把賞花遊從‘眼球經濟’向真正的‘賞花經濟’轉變,吸引遊客來了還想來,來了不願走,關鍵要增加賞花產業附加值,發展深度游、全域旅遊。”吳士鋒認為,好的配套措施能給當地旅遊提供有力支撐,景區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遊園舒適度,遊客通過手機終端獲取導航、導覽以及路況、停車等資訊,讓遊客進得來,住得下,走得了,讓遊覽過程變得便捷有趣。

“遊客進入景區不僅要欣賞到鮮花美景,還應享受到細緻完善的服務,只有把賞花旅遊延伸到地方特色旅遊之中,提升遊客體遊樂觀賞舒適度,‘賞花經濟’才能有根有源,長久發展。”吳士鋒說道。

在槁城區萬畝梨園,遊客爭相在500多年的古梨樹下拍照留念。 王若男 攝

“賞花期其實很短暫,許多遊客來體驗鄉村遊也多會選擇在週末,實際上接待旺季只有幾天時間,單純的搞“賞花”其實給當地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有限。”吳士鋒說,現在許多地方推出以賞花為主的旅遊產品,很多還只是單純的停留在‘眼球經濟’層面,景點相關部門應打造具備自身優勢的旅遊產品,景點有了讓遊客感興趣的旅遊活動和產品,遊客才願意來。

河北有許多鄉村對“賞花經濟”進行了自發探索。晉州依託特有的梨鄉資源,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融合魏徵文化、周家莊文化、梨鄉文化等三大文化元素發展鄉村旅遊,節慶內容不斷創新;柏鄉縣於近期組織的第七屆中國漢牡丹文化節,除賞花大會外,還舉辦了馬拉松、嘉年華、“新鄉賢”評選等系列活動;深州市蜜桃觀光園萬畝桃花盛開,遊客走進果園,與果農們一起為朵朵桃花授粉,增加遊園體驗感;古城正定利用“百花節”及具有“紅樓”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攝影愛好者到正定遊玩,他們把正定的美景拍下來,在網路上形成口碑效應,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發展。

“花只是一種媒介,深層次挖掘花背後的更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吸引更多遊客。”吳士鋒說,只要市民一出門,各類消費都會帶動起來,不管是槁城的梨花,柏鄉的牡丹花,還是贊皇棋盤山的杏花,一個產業帶動起來,相關產業同樣受益。

發展全域旅遊,讓好花常開、遊客常來

“賞花”只是旅遊經濟的一個切入點,“賞花經濟”要走得更久更遠,關鍵要在“融合資源”上下功夫,打造“賞花遊”升級版,以差異化競爭引領鄉村旅遊產業壯大。

4月9日,深州市蜜桃觀光園萬畝桃花盛開。在蜜桃觀光園,記者見到了67歲的桃農張連會,他家中的4.5畝果園緊臨觀光台,站在觀花台便可俯看果園,賞桃花遠景,走下觀花台進入園中,便可近距離觀賞桃花。“全域旅遊最大的好處是提升了深州蜜桃的知名度,春季觀花的遊客,秋季往往會成為買桃人。”他感慨道。據瞭解,深州市以蜜桃觀光園為核心,立足自身生態文化資源,實施“旅遊+”戰略,整合美麗鄉村、農業觀光、蜜桃採摘、非遺文化、法尊法師佛學文化、文物遺跡、內畫藝術等資源,打造特色景點,融入全域旅遊環線。

在全域旅遊發展過程中,槁城區也不斷挖掘自身文化底蘊、地域特色,培育打造杜村省級旅遊示範村、耿村民俗文化村、賈市莊梨園特色小鎮、屯頭宮燈特色小鎮、耿家莊宮面小鎮等鄉村旅遊景區,並策劃了以宮燈、宮面、宮酒地域特色的槁城工業旅遊線路和國禦溫泉度假小鎮等精品線路的整合,推動當地旅遊業發展。“接下來,我們將以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和現代農業觀光園區為載體,堅持建點、連線、擴面、成片,打造更多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精品景點和觀光線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該區旅遊局負責人介紹說。

“把賞花遊從‘眼球經濟’向真正的‘賞花經濟’轉變,吸引遊客來了還想來,來了不願走,關鍵要增加賞花產業附加值,發展深度游、全域旅遊。”吳士鋒認為,好的配套措施能給當地旅遊提供有力支撐,景區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遊園舒適度,遊客通過手機終端獲取導航、導覽以及路況、停車等資訊,讓遊客進得來,住得下,走得了,讓遊覽過程變得便捷有趣。

“遊客進入景區不僅要欣賞到鮮花美景,還應享受到細緻完善的服務,只有把賞花旅遊延伸到地方特色旅遊之中,提升遊客體遊樂觀賞舒適度,‘賞花經濟’才能有根有源,長久發展。”吳士鋒說道。

在槁城區萬畝梨園,遊客爭相在500多年的古梨樹下拍照留念。 王若男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