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散文:年味·鄉愁(上篇)

文/陳志鋒

【作者簡介】陳志鋒, 湖南安仁縣人, 現為湘南學院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 高級政工師, 喜歡寫點散文, 曾在《郴州日報》《湘南學院報》等報刊發表文章多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城市套路深, 我要回農村。 家鄉年味濃, 終生不解情。 我幾乎年年回老家過年。

湘東南安仁縣平背鄉平背村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 那是我的美麗家鄉龍古灣。 老家鄉親主要以在外搞基建為主。 輟學後尚未嫁人的小姑娘多到廣東進廠打工。 讀書較多、頭腦靈活的年輕後生則進了單位或公司, 成為白領。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 鄉親們便像候鳥一般, 陸續返家。

在城市各基建工地上打工的鄉親結算好工錢, 提上灰桶、磚刀, 扛上被褥衣物, 買點城裡實惠物品, 滿載回家。

進廠的小姑娘們回來了。 她們帶著給爸媽、弟妹的可心禮物, 推著簇新紅豔的拉杆行李箱, 一臉興奮和喜氣。

“大~妹外婆誒!”老遠就打著招呼, “噢~呀, 美蘭哎!回來噠噻!”橋頭浣洗的村中長輩忙不迭地回應。

白領後生們回來了。 他們穿著挺括西服或時尚休閒裝, 肩挎電腦包, 朝氣蓬勃。

家鄉熱鬧起來。 年味日漸日濃, 家家戶戶開始張羅年事。

“逢場呵(趕集)!”一家媳婦村頭喊起。

“等下我咯, 我也去!”

“仁花, 幫我帶兩斤瓜子回來嘍!”幾家媳婦次第回應。

村前公路上, 三輪突突, 摩托嘀嘀, 小車沙沙, 加上三三兩兩走路去逢場的鄉親, 一派繁忙。 逢場一般去安平司。 安平司應該算得上全省排得上號的大鎮, 市場地盤大, 東西多, 周邊幾個鄉鎮的農民都喜歡到這裡逢場。 走到安平街上, 那傢伙, 人山人海, 川流不息!鄉親們買蔬菜, 買水果, 買魚肉, 買電器,

買傢俱, 買衣服, 吃燒烤, 吃淌皮(安仁特色米粉), 吃米豆腐, 吃包子, 吃麵包, 好像整個市場上的東西都不要錢似的!安平大橋橋頭, 來往行人、車輛本來就多, 偏偏擺出幾副賣肉的攤子, 愣是把整個橋頭整成了腸梗阻, 堵得水泄不通。 莫說過車, 就是行人通過都很困難。 每天非得交警出面才能扯得清其中的麻紗。

媽媽買好了糖食盤子, 瓜子、花生她自己炒。 燒一灶柴火, 倒入仔細篩好的細沙, 待細沙燒得滾燙後, 再倒入瓜子或花生, 不停地翻炒至八九分熟出鍋。 剛出鍋的瓜子和花生燥得燙手, 吃著燙嘴, 滿屋飄蕩濃香。

年前家家戶戶要作豆腐。 賤香大嫂作豆腐裡手, 大哥給她買了一台磨豆漿機。 如今很少有人用石磨磨豆漿了, 村裡村外不少人乾脆直接找大嫂作豆腐。

一桌豆腐從磨漿到壓制成型得花一個多小時, 費工費力, 大嫂只收25元。 豆料偏多的, 她也不加收人家錢。 有柴火不幹、火燒不旺的, 大嫂乾脆換上自己的幹柴火給人家用。 要求作豆腐的鄉親實在太多, 23日這天, 大嫂霸起蠻竟作了十戶人家的豆腐, 忙得連做飯的時間都沒有。 大嫂歉疚地和主家打交情:“姐啊, 冇時間搞飯噠, 吃你一碗豆腐腦哈!”

“哎呀, 賤香嘍, 哪裡咯樣見外那。 咯麼辛苦, 莫說一碗, 隨便吃幾碗都冇事哩!”主家慨然應允。

豆腐作好後, 各家趁新鮮先吃一點水豆腐, 留一部分做黴豆腐, 大部分則用來炸煎豆腐、豆腐絲子。 每到這個時候, 從人家門口過一路, 常能聞到油炸豆腐的嘩嘩聲和飄逸的誘人豆香。 性急之人, 煎豆腐剛從油鍋撈出, 撿起就吃, 燙得哇哇直叫, 偏還贊聲連連:“嗯, 好吃!好吃!”

蜀蓮從媽媽邊上走過, 丟下幾蔸白蘿蔔, “老頭子, 給幾個蘿蔔給你吃。 這下崽都回來噠, 要不要小菜啦?土裡還有菠菜、芫荽, 你要就去摘咯。 ”

殺豬的曼群隔三差五喊他婆娘香麗妹子送來豬腦髓, 要媽媽蒸給二哥吃,利於補腦;老闆“黑鼻子”韶關回來,從車上搬下一袋特級柚子、一袋特級荸薺往媽媽房裡一放:“慢妹姐啊!給你帶了點韶關特產,很靚的啦!”

媽媽常有那麼多善良仁厚的鄉親們“罩著”,我們做子女的縱然不在她身邊,心裡也踏實啊。

年前要送節禮。晚輩給長輩送,弟妹給哥姐送。提溜兩三斤肉,“嬸子啊,過年噠,冇得嘛個給你,剁兩斤肉表示點小意思!”當然也可送魚、煙酒、補品、蘋果、梨子、桔子什麼的。在外面賺錢回來晚了,來不及買東西,直接給點錢表孝心。長輩或哥姐也“打發”點餅乾、雞蛋、絲子淌皮、紅薯粉等回禮。有時長輩收的肉禮多了,順手叫子女轉送出去,情來情往、有出有入之後,細心的婆娘偶爾會發現:收到的多段肉禮中,其中一段竟然就是自家屋裡送出去的!

媽媽把收到的節禮和自家的肉食及時處理。該煮的煮,該炸的炸,主要是油炸。肉團子、魚塊、雞爪子、金元寶(圓雞蛋)等用油炸焦之後利於保存。再則正月客人多,炒菜時方便拿來即炒,無須臨時費工。

媽老了,手力不夠,殺雞剖魚的事就全賴二嫂辦理。按老家習俗,三十、初一忌殺生,因此所有這些活計都得在除夕前一、兩天煸完。幾隻雞鴨,幾條大草魚,二嫂半晌功夫就全部收拾停當。28日,石珠外公家幹塘撈魚。他老人家的魚是吃草的,二哥偏愛其鮮甜,又買回一條大鰱魚,擬養到正月初二以後再吃。無奈鰱魚性急,撲騰撲騰幾下便翻白了。二嫂只得又勞煩一回,剖了這條魚。她一邊做事一邊抱怨二哥:“咯邊忙都忙不贏,你還找些事來給我做。”媽媽很欣賞二嫂的勤快麻溜,也幫著二嫂一道責怪二哥多事。

一切準備妥當,媽媽大搞衛生迎新年。她頭戴爛草帽,用長竹竿綁定掃把,把樓板下黑乎乎的炭木灰撣掉,把牆壁上的蜘蛛絲掃淨,然後把桌子、椅子、鼎罐架子、洗臉架子、鴨塒架子什麼的統統搬到水龍頭邊,仔細擦洗乾淨,晾乾後再搬回屋。大哥過來勸,“媽媽呀,你都咯大年紀了,搞那麼乾淨做嘛個?!”

“你曉得嘛個,別個來噠哪裡像個樣子?!”大哥勸不住,只好心疼地過來幫媽媽打下手。

除夕那天一家老小也要搞自己身上的衛生。洗個澡,除去一身的膩垢,換上過年新衣,“辭舊迎新”。除夕既是我生日,也是大侄兒生日。表姐、表妹老早就在微信群裡隔空喊話:“三十誒,生日快樂!”我的名字早幾年前就被她們直接喊成“三十”了!小侄兒買來蛋糕來為我們慶生。大家齊唱生日快樂歌之後,切食蛋糕。趁人不備,小侄兒用奶油把我們幾個塗了個大花臉。儘管自己覺著老大不小了,給他們弄得有點不好意思,但年輕人活力四射,他們高興我也高興,由他們鬧吧。

給“細把戲”(小朋友)訂歲的小紅包一一派發,大人還有事要忙乎。有錢沒錢,都要過年。除夕晚上,只要還沒“封財門”,沒到手的工錢都可以上門討要,欠帳的也應主動還錢。當家人還沒回來的,婆娘先招呼討賬人坐下喝杯酒,吃點“換茶”(瓜子、花生等吃食)等著。手頭有錢的,爽快給錢;暫時困難的,想辦法給人家拿一點回去過年;背時倒運的,打個交情,說好來年幾時送錢上門。鄉里鄉親的,多是忠厚人家,主家陪著笑臉,一聲聲“老叔即”、“老哥即”、“老弟即”叫得心兒暖。大家都是懂道理的人,大過年的,好話好說。這種情況下,討賬人也不得霸蠻,不管拿不拿得到錢,喝乾杯中酒,打轉身走人。

除夕夜常開家庭會。平常家族成員東一個西一個,難得聚攏。團圓之日,趁大家都在,由家族長輩撐頭,把家族大事或父子、兄弟、叔伯、婆媳、妯娌之間的一些罅隙、誤會、不睦什麼的端上檯面,議定,斷理,說開,化解,圖個歡喜過年,家族更和更順,家和萬事興那!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要媽媽蒸給二哥吃,利於補腦;老闆“黑鼻子”韶關回來,從車上搬下一袋特級柚子、一袋特級荸薺往媽媽房裡一放:“慢妹姐啊!給你帶了點韶關特產,很靚的啦!”

媽媽常有那麼多善良仁厚的鄉親們“罩著”,我們做子女的縱然不在她身邊,心裡也踏實啊。

年前要送節禮。晚輩給長輩送,弟妹給哥姐送。提溜兩三斤肉,“嬸子啊,過年噠,冇得嘛個給你,剁兩斤肉表示點小意思!”當然也可送魚、煙酒、補品、蘋果、梨子、桔子什麼的。在外面賺錢回來晚了,來不及買東西,直接給點錢表孝心。長輩或哥姐也“打發”點餅乾、雞蛋、絲子淌皮、紅薯粉等回禮。有時長輩收的肉禮多了,順手叫子女轉送出去,情來情往、有出有入之後,細心的婆娘偶爾會發現:收到的多段肉禮中,其中一段竟然就是自家屋裡送出去的!

媽媽把收到的節禮和自家的肉食及時處理。該煮的煮,該炸的炸,主要是油炸。肉團子、魚塊、雞爪子、金元寶(圓雞蛋)等用油炸焦之後利於保存。再則正月客人多,炒菜時方便拿來即炒,無須臨時費工。

媽老了,手力不夠,殺雞剖魚的事就全賴二嫂辦理。按老家習俗,三十、初一忌殺生,因此所有這些活計都得在除夕前一、兩天煸完。幾隻雞鴨,幾條大草魚,二嫂半晌功夫就全部收拾停當。28日,石珠外公家幹塘撈魚。他老人家的魚是吃草的,二哥偏愛其鮮甜,又買回一條大鰱魚,擬養到正月初二以後再吃。無奈鰱魚性急,撲騰撲騰幾下便翻白了。二嫂只得又勞煩一回,剖了這條魚。她一邊做事一邊抱怨二哥:“咯邊忙都忙不贏,你還找些事來給我做。”媽媽很欣賞二嫂的勤快麻溜,也幫著二嫂一道責怪二哥多事。

一切準備妥當,媽媽大搞衛生迎新年。她頭戴爛草帽,用長竹竿綁定掃把,把樓板下黑乎乎的炭木灰撣掉,把牆壁上的蜘蛛絲掃淨,然後把桌子、椅子、鼎罐架子、洗臉架子、鴨塒架子什麼的統統搬到水龍頭邊,仔細擦洗乾淨,晾乾後再搬回屋。大哥過來勸,“媽媽呀,你都咯大年紀了,搞那麼乾淨做嘛個?!”

“你曉得嘛個,別個來噠哪裡像個樣子?!”大哥勸不住,只好心疼地過來幫媽媽打下手。

除夕那天一家老小也要搞自己身上的衛生。洗個澡,除去一身的膩垢,換上過年新衣,“辭舊迎新”。除夕既是我生日,也是大侄兒生日。表姐、表妹老早就在微信群裡隔空喊話:“三十誒,生日快樂!”我的名字早幾年前就被她們直接喊成“三十”了!小侄兒買來蛋糕來為我們慶生。大家齊唱生日快樂歌之後,切食蛋糕。趁人不備,小侄兒用奶油把我們幾個塗了個大花臉。儘管自己覺著老大不小了,給他們弄得有點不好意思,但年輕人活力四射,他們高興我也高興,由他們鬧吧。

給“細把戲”(小朋友)訂歲的小紅包一一派發,大人還有事要忙乎。有錢沒錢,都要過年。除夕晚上,只要還沒“封財門”,沒到手的工錢都可以上門討要,欠帳的也應主動還錢。當家人還沒回來的,婆娘先招呼討賬人坐下喝杯酒,吃點“換茶”(瓜子、花生等吃食)等著。手頭有錢的,爽快給錢;暫時困難的,想辦法給人家拿一點回去過年;背時倒運的,打個交情,說好來年幾時送錢上門。鄉里鄉親的,多是忠厚人家,主家陪著笑臉,一聲聲“老叔即”、“老哥即”、“老弟即”叫得心兒暖。大家都是懂道理的人,大過年的,好話好說。這種情況下,討賬人也不得霸蠻,不管拿不拿得到錢,喝乾杯中酒,打轉身走人。

除夕夜常開家庭會。平常家族成員東一個西一個,難得聚攏。團圓之日,趁大家都在,由家族長輩撐頭,把家族大事或父子、兄弟、叔伯、婆媳、妯娌之間的一些罅隙、誤會、不睦什麼的端上檯面,議定,斷理,說開,化解,圖個歡喜過年,家族更和更順,家和萬事興那!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