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護個人資訊是否只能依靠“掛斷電話”?

每月花費1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一個特定手機號, 每月花費100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些手機號……近日, 山東省泰安肥城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 抓獲犯罪嫌疑人41名, 涉案價值800多萬元。 這一個犯罪團夥買賣的是個人資訊, 包括手機定位資訊、物流資訊、機主資訊、電話查詢、學習檔案、征信資訊等六大類, 一個個都有明碼標價, 已經形成了一條網路個人資訊買賣的黑色產業鏈。

“資訊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 這句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產生的口號, 至今仍然有它的價值, 當時一批個體工商戶能夠崛起,

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掌握了市場訊息佔有了市場商機。 但是, 當個人資訊也被一些人作為資源進行買賣的時候, 它卻侵犯了公民個人的人身自由, 甚至對公民個人的人身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同樣是在山東, 前兩年發生的徐玉玉案, 以慘痛的教訓告訴了我們, 個人資訊安全一旦失去了保障, 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 因此, 不經本人同意而收集甚至販賣個人資訊, 包括住址、手機號等, 嚴重侵犯公民的個人權力, 已經被列為嚴重的犯罪活動加以打擊。 山東的這個團夥, 雖已被一網打盡, 但人數之多仍然出乎想像, 這說明資訊犯罪分子的活動依然很猖獗。

個人資訊得不到保護, 產生的社會危害性是令人觸目驚心的,

它已經是一個社會的“毒瘤”。 在當下社會, 幾乎每個人都經受過推銷電話的騷擾, 而且有的電話精確程度之高令人驚訝, 這表明個人資訊的買賣已經形成一條“地下產業鏈”。 以本人的遭遇來說, 幾年前曾經在一處房產仲介諮詢過賣房事宜, 雖然最後沒有成交, 但由於個人手機號已經留下, 幾年來不斷收到一些仲介公司諮詢賣房的電話, 不勝其擾。 很明顯, 我的手機號碼是被最初那家仲介出賣了, 以至成為各仲介的一個資源反復使用。 但是, 由於我們現在對仲介販賣資訊很難約束, 以至對這種行為無可奈何, 真要去維權, 又賠不起時間和精力。

社會缺乏對個人權利尊重的社會公德有很大關係, 在這方面,

即使是一些大機構也沒有做得更好。 前幾天, 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發表談話聲稱, 中國用戶願意用隱私來換取個人便利, 這種不負責任的觀點受到整個社會的批評。 因為公權力對個人資訊的保護力度不夠, 導致對個人資訊被販賣,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無可奈何, 但並不等於對此許可。 如果一些機構對個人資訊保護不重視, 甚至以為向用戶提供了便利就可以為所欲為, 那麼就可能會成為利用資訊從事欺詐活動的犯罪分子的幫兇。 目前, 由於國際資訊機構進入我國還存在很多限制, 市場的競爭並不充分, 因此像百度這樣無視用戶利益的機構還能有市場, 但是我國政府已經承諾, 要向全球企業實行更大的開放,
隨著國外大型資訊機構進入我國市場, 這個市場必將出現激烈競爭, 誰更尊重用戶個人隱私, 誰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

不斷出現的個人資訊販賣形成的電信詐騙市場已經嚴重損害了民眾利益, 並且形成了一個犯罪高發區。 要遏制這種醜惡現象, 離不開公安司法部門加強執法力度。 徐玉玉案件發生後, 公安部門迅速出動成功抓獲犯罪分子, 法院也對他們判了重刑。 這說明對這種情況, 公安司法部門並不像老百姓那樣束手無策, 只要採取有力行動, 就能收到切實的效果。 此次肥城市公安局成功破獲這一起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 也表明公安方面正在行動起來, 嚴厲打擊這種犯罪活動。 對公安部門來說,

有必要抓住這起案子暴露的各種跡象, 順藤摸瓜, 將資訊販賣的起點挖掘出來, 對其中利用職權截留使用者資訊販賣的犯罪人員繩之以法。 在這種嚴刑峻法之下, 侵犯個人資訊安全的犯罪活動, 這個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妨礙個人權利的社會“毒瘤”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清除。 (周俊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