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立被曝拖欠校招學生違約金,這6家大公司都曾坑過大學生!

新京報近日報導了金立拖欠校招解約違約金近三個月, 且涉及多所高校包括長安大學、廣州大學、西安理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共近90名學生。

2017年10月, 廣州大學的學生陳曉參加了金立集團在廣州大學的校園招聘會, 應聘崗位是“手機專案經理”。 通過面試後, 他與金立集團簽訂了一份服務期為3年的就業協議書。 協議書中寫到, “本協議經甲乙雙方簽字蓋章後即生效, 學校鑒證登記後列入就業方案。 如有違約, 違約方支付違約金4000元。 ”

不過, 在今年1月份, 陳曉被金立集團人力資源部門通知解除合約。 陳曉說, 當時工作人員向他承諾, 違約金會在年前到賬, “但金立以‘正在辦理手續’為由, 一直沒能履行承諾。 ”

陷入解約風波的不只金立一家公司, 華為、酷派、阿裡等許多公司都如此這般“坑”過一些應屆生。

酷派2017年校招

酷派秋招時候選人標準非常嚴格, BAT、華為offer可以直接換酷派offer, 過了面試還要先試用一年才能成為正式員工。 但相應的, 工資也開得很高, 據說至少10k。 學生本以為酷派要吸引人才來促進公司發展, 卻沒想到酷派的HR把招聘計畫做成一團糟, 完全沒有考慮清楚公司的環境和問題。

但被坑的學生也沒什麼辦法, 只能認栽, 畢竟酷派解約完全符合法律程式。 儘管在酷派單方面違約後, HR一直在和其他公司聯繫, 把應屆生介紹到其他公司, 每位被解約的應屆生也獲得了3000元的現金賠償, 但毀約時間太晚, 校招基本已經結束, 而且大家還要寫論文、答辯, 根本沒時間找工作,

完全錯失應屆生身份。

華為校招

一位網友說起自己的校招經歷:

已簽三方, 兩周後入職, 剛剛打電話告訴我沒有四六級證書無法入職。 可是每輪面試我都跟面試官介紹了沒去考過四級這件事, 簽約時問 HR 也說只是可能影響落戶。 把三方翻出來檢查了一下, 只有沒畢業證和沒過體檢的情況華為有權解約, 我這情況算華為單方面違約。 跟 HR 要經濟補償他也不給, 說合同上寫的違約金為 0。 是不是該抄起法律的棒槌了?

瞭解情況的網友跟進了評論:

也有些人跟帖回復了自己的經歷, 表達了對華為的不滿:

阿裡巴巴2016年校招

根據官網上的阿裡巴巴2016校園招聘最新通知,他們將縮減名額的原因歸結為“集團人才戰略調整”。雖然實屬無奈之舉,但這對於一些隻拿了一個offer的孩子的確不公平。因為對於應屆生而言,他們的實力走社招,大部分人是完全沒有勝算的。

一些公司的校招後解約,給應屆生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不過這時,騰訊和網易便趁虛而入了。

除了突然被告知解約之外,校招完成後年薪驟減的企業也足以讓應屆生倒吸一口冷氣。

中建四局某公司“校招時承諾的薪酬條件(211院校為例,實習工資每月4000元,正式5400,16個月工資),如今校招幾乎結束,在正式入職前,卻突然發來一紙檔,因公司戰略調整,全部新員工驟降薪酬(211院校實習工資每月變為2200,16個月變成12個月),原本承諾幹滿一年就轉正,如今700多人只有80個轉正名額,換句話說,剩下不能轉正的同學將是領著月薪1000+的廉價勞動力。”

同時公司也表示, “如有同學因此希望解約,公司將不予追究解約金及解約責任。”

所以,應屆生在校招時候,可千萬得擦亮眼睛,多留個心眼是一定不會錯的。處於行業上升期中的企業,往往對於應屆生屬於擴招需求,不會出現解約的情況。頂尖的企業就算縮減招聘名額也會公開透明地發表公告。而那些企業運營狀況不佳,處於夕陽行業的企業,就一定要小心的,就算校招時沒有被解約,也有入職後被降薪的風險。

找到合適的工作後首先簽offer,此外還需要簽三方協定(就業協議書),只有簽三方才能對企業和個人形成就業意向的約束。

校招中,騎驢找馬的不止是應屆生,企業為了儘早鎖定優秀的畢業生,往往會因為“招人心切”口頭做出offer的承諾。但口頭offer根本不可信,如果發放錄用意向,一定要看到書面的文字,不管是郵件或是短信,否則沒有任何保證。

但就算拿到了offer也不能完全松了一口氣,最好還是為自己多留一些後路,以免遇上解約的不測風雲。

現實是殘酷的,企業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慈善家,除了儘量保證我們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自己,不管在哪裡,遇到什麼樣的阻礙,總會發光。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公眾號:offer先生)

根據官網上的阿裡巴巴2016校園招聘最新通知,他們將縮減名額的原因歸結為“集團人才戰略調整”。雖然實屬無奈之舉,但這對於一些隻拿了一個offer的孩子的確不公平。因為對於應屆生而言,他們的實力走社招,大部分人是完全沒有勝算的。

一些公司的校招後解約,給應屆生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不過這時,騰訊和網易便趁虛而入了。

除了突然被告知解約之外,校招完成後年薪驟減的企業也足以讓應屆生倒吸一口冷氣。

中建四局某公司“校招時承諾的薪酬條件(211院校為例,實習工資每月4000元,正式5400,16個月工資),如今校招幾乎結束,在正式入職前,卻突然發來一紙檔,因公司戰略調整,全部新員工驟降薪酬(211院校實習工資每月變為2200,16個月變成12個月),原本承諾幹滿一年就轉正,如今700多人只有80個轉正名額,換句話說,剩下不能轉正的同學將是領著月薪1000+的廉價勞動力。”

同時公司也表示, “如有同學因此希望解約,公司將不予追究解約金及解約責任。”

所以,應屆生在校招時候,可千萬得擦亮眼睛,多留個心眼是一定不會錯的。處於行業上升期中的企業,往往對於應屆生屬於擴招需求,不會出現解約的情況。頂尖的企業就算縮減招聘名額也會公開透明地發表公告。而那些企業運營狀況不佳,處於夕陽行業的企業,就一定要小心的,就算校招時沒有被解約,也有入職後被降薪的風險。

找到合適的工作後首先簽offer,此外還需要簽三方協定(就業協議書),只有簽三方才能對企業和個人形成就業意向的約束。

校招中,騎驢找馬的不止是應屆生,企業為了儘早鎖定優秀的畢業生,往往會因為“招人心切”口頭做出offer的承諾。但口頭offer根本不可信,如果發放錄用意向,一定要看到書面的文字,不管是郵件或是短信,否則沒有任何保證。

但就算拿到了offer也不能完全松了一口氣,最好還是為自己多留一些後路,以免遇上解約的不測風雲。

現實是殘酷的,企業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慈善家,除了儘量保證我們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自己,不管在哪裡,遇到什麼樣的阻礙,總會發光。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公眾號:offer先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