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你可能誤會了人工降雨

人們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人工降雨”這一詞語, 但你知道嗎?“人工降雨”一詞其實並不準確,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人工增雨”或“人工催雨”, 因為增雨火箭彈只能做到“錦上添花”, 卻不能做到“雪中送炭”, 這是怎麼回事?

2018年3月18日, 廣西省桂平市氣象局成功發射人工增雨火箭彈4枚, 作業影響區域普降喜雨。 (梁澤義、陳俊全/《廣西日報》)

首先, 讓我們來瞭解一下人工增雨涉及到的裝置, 即發射器和增雨火箭彈。 山東省萊蕪市氣象科技服務中心主任韓勇在接受《齊魯晚報》採訪時介紹, 發射器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底座, 它不僅能起到穩定發射器的作用, 裡面還有一些機關, 便於工作人員操控發射器;二是底座上端的、用於發射火箭彈的裝置, 能夠自由地變化角度。

對於增雨火箭彈, 韓勇在接受《齊魯晚報》採訪時介紹, 增雨火箭彈分為三部分, 最上面的箭頭裡面藏著降落傘,

火箭發射以後降落傘打開, 可以帶著彈體殘骸安全降落;中間部分用於存放碘化銀;底部是火箭尾翼, 是上升的助力區。 人工增雨的火箭發射裝置跟衛星發射基地發射的火箭原理一樣。

然而並不是有了發射器和增雨火箭彈就能“降雨”了。 據浙江線上報導, “人工降雨”是民間的通俗說法, 其實說準確點是“人工催雨”。 據廣東省清遠市氣象局官方網站報導, 降水要達到三個條件才形成:充足的水汽、氣塊能夠抬升並冷卻凝結、較多的凝結核。 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進行“催雨”, 從而實現“降雨”。

那麼, “人工催雨”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據浙江線上報導, “人工催雨”的原理其實就是把降雨原有的過程縮短:當觀測到合適厚度的雲層時,

將裝有碘化銀粉末的炮彈, 即增雨火箭彈打到雲層中, 催化彈在雲層中爆炸, 碘化銀粉末成為冰核, 吸納了雲層中的水氣, 經過不斷互相碰撞等一系列反應後, 形成足夠下降重量的雨滴降落。 簡而言之, 除了要有發射器和增雨火箭彈外, 催雨的關鍵還是要遇到合適的雲層才行, 並不是晴天白日盲目向天開炮就能夠把雨降下來。

由此可見, 增雨火箭彈只能“錦上添花”, 卻並不能“雪中送炭”。 (董子一)

本文由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琳娜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高黎明、姚欣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