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資本打破僵局 共用單車開啟陣營對抗

意料之外的資本刺激, 打破了持續數月的共用單車僵局, 也讓行業競爭再度升級。 4月13日, 滴滴被曝將加大對自營品牌青桔單車的投入,

預計在年內投入超5億美元, 同日, 哈羅單車完成新一輪融資, 金額接近7億美元。 加上ofo拿到的8.66億美元融資和美團對摩拜的收購案, 資本再度下單共用單車, 阿裡和騰訊重新梳理各自陣營, 不過兩陣營間以及陣營內部依舊風波詭譎。

4月13日, 有消息稱滴滴內部已計畫加大對青桔單車的投入力度, 接下來將重點發力一二線城市單車市場, 預計年內投入總金額超過5億美元。 對此, 滴滴方面未予置評。 據瞭解, 青桔單車是滴滴自有的共用單車品牌。

同日下午, 哈羅單車投資方透露, 哈羅單車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 此輪資金為7億美元, 除螞蟻金服、複星等老股東繼續投資外, 另有7名新的投資方。 本輪融資是哈羅單車截至目前獲得的最大單筆融資,

被確定為E1輪, 同時E2輪也在籌措當中。 對此, 哈羅單車未予否認。

據哈羅單車投資方成為資本管理合夥人沙燁透露, 自3月13日哈羅單車在全國範圍啟動芝麻信用免押以來, 訂單量和新使用者大幅上漲, 最新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2000萬單。 目前, 哈羅單車進入全國220多座城市、180多個景區。

新勢力受寵之前, 共用單車老兵們的價值也被不斷證實。 整整一個月前, ofo宣佈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 此輪融資再度刷新共用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ofo的老對手摩拜則在本月初以27億美元的總價投入美團的懷抱, 未來摩拜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 王曉峰、胡瑋煒和夏一平繼續擔任摩拜的CEO、總裁和CTO, 美團CEO王興將擔任董事長。

自從禁投令發佈後, 資本對共用單車的熱情驟然下降, 短時間內, 多家共用單車紮堆獲得資本支持的現象更是罕見。 公開信息顯示, 除哈羅單車在2017年獲得6輪融資之外, 同期ofo和摩拜均獲得2輪融資。 自2017年7月後, ofo經歷了長達7個月的融資空窗期, 摩拜距離上一次融資也已經有10個月。

在智察大資料分析師劉大偉看來, 此次資本集體押注比較意外, 相比於之前投資, 此次資本大戰的金額更大, 投資方實力更雄厚, 目的性也更強, 投資不再是簡單佈局抑或財務投資, 他們想要給對手更精確的打擊, 這一輪投資基本上決定了未來共用單車市場格局的走勢。

“至於為什麼投資力度更大, 是因為資本方已經明確了陣營劃分, 企業與投資方之間的博弈基本結束。 ”業內人士宋宜興(化名)這樣認為。 著眼大格局來看, 共用單車的兩大對比陣營從支援摩拜與ofo的騰訊和滴滴, 轉變為摩拜+美團+滴滴背後的騰訊與ofo和哈羅背後的阿裡。

格局的轉折讓共用單車企業的對手也悄然生變。

有消息稱, 王興在近日表示摩拜後期的主要競爭對手應該是哈羅單車, 而不是目前對抗最激烈的ofo。 雖然摩拜方面申明此為不實資訊, 但是由此卻演繹出多個對弈版本。

競爭的複雜還在於陣營之間的博弈。 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 哈羅和滴滴在單車領域的投資進展同日曝光並非巧合。 鑒於新零售、打車以及單車等領域的複雜戰局, 阿裡和滴滴很可能已達成一致, 雙方將聯手圍剿美團以及摩拜。

對於這對組合的誕生,業界並不意外,業內人士認為,“哈羅的投資方阿裡和滴滴都不希望摩拜一家獨大。對於滴滴來說,摩拜單車也是出行服務工具,且使用者使用十分頻繁,這對於滴滴網約車是有威脅的。而對於阿裡來說,則不希望騰訊借助摩拜在移動支付領域追趕自己”。

宋宜興則認為,“在以上幾家中,哈羅單車的前景最為堪憂,它對於阿裡的依賴性最強,打出最大的牌就是與芝麻信用合作免押金,其實就是被阿裡當做了支付和信用體系推廣的工具而已”。

如果說共用單車比拼投放量、城市數的競爭是1.0階段,從2017年後半年的大出行佈局是共用單車2.0階段競爭,那麼即將展開的共用單車則是3.0競爭,一定會在包括卻不限於出行的生態體系下進行。

“未來的競爭中最主要的三種勢力來自於滴滴、美團和阿裡。”宋宜興判斷。

“不管共用單車的競爭態勢如何變化,回歸到業務本身,共用單車的商業模式都是發展中的硬坎。”劉大偉如是說,“共用單車的困境就是在於怎麼打破虧損魔咒,不管是曾經說過接近盈利的摩拜,還是ofo,以及眾多倒閉的共用單車企業,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過盈利,甚至還頻繁爆發出挪用用戶押金的問題,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這就是共用單車的致命傷。”

不過,據沙燁透露,哈羅單車近百個入駐城市實現盈利,這一比例正隨著哈羅單車全國信用免押的擴散持續增長中。希望這成為共用單車破局的關鍵點。

對於這對組合的誕生,業界並不意外,業內人士認為,“哈羅的投資方阿裡和滴滴都不希望摩拜一家獨大。對於滴滴來說,摩拜單車也是出行服務工具,且使用者使用十分頻繁,這對於滴滴網約車是有威脅的。而對於阿裡來說,則不希望騰訊借助摩拜在移動支付領域追趕自己”。

宋宜興則認為,“在以上幾家中,哈羅單車的前景最為堪憂,它對於阿裡的依賴性最強,打出最大的牌就是與芝麻信用合作免押金,其實就是被阿裡當做了支付和信用體系推廣的工具而已”。

如果說共用單車比拼投放量、城市數的競爭是1.0階段,從2017年後半年的大出行佈局是共用單車2.0階段競爭,那麼即將展開的共用單車則是3.0競爭,一定會在包括卻不限於出行的生態體系下進行。

“未來的競爭中最主要的三種勢力來自於滴滴、美團和阿裡。”宋宜興判斷。

“不管共用單車的競爭態勢如何變化,回歸到業務本身,共用單車的商業模式都是發展中的硬坎。”劉大偉如是說,“共用單車的困境就是在於怎麼打破虧損魔咒,不管是曾經說過接近盈利的摩拜,還是ofo,以及眾多倒閉的共用單車企業,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過盈利,甚至還頻繁爆發出挪用用戶押金的問題,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這就是共用單車的致命傷。”

不過,據沙燁透露,哈羅單車近百個入駐城市實現盈利,這一比例正隨著哈羅單車全國信用免押的擴散持續增長中。希望這成為共用單車破局的關鍵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