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跌倒”倒逼中國“補芯”

時隔一年, 中興通訊再次被美國商務部“封殺”, 4月17日, 對於美國企業被禁在未來七年內向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 中國商務部做出堅決回應。

在美國近期對中國出口進行制裁的十大行業中, 中興所在的資訊通信業成為首要打擊目標, 該公司大力發展5G技術, 是被“盯上”的重要因素。 業內專家指出, 通過本次制裁可以看到, 中國在晶片、元器件領域仍然較為弱勢, 因此大力發展創新產業, 逐步彌補產業差距, 才是應對此類風波的終極手段。

美國對中興再祭“殺招”

4月16日晚間, 美國商務部官員透露, 因為違反美國規定, 美國企業被禁在未來七年內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 美國商務部官員表示, 根據當時的協定, 中興通訊承諾解雇4名高級雇員, 並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 但中興通訊在今年3月承認, 該公司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

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

對此, 中興通訊通過官微表示, 中興通訊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啟動拒絕令。 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 與各方積極溝通與應對。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表示, 中方注意到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通訊採取出口管制的措施。 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 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 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中興通訊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 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希望美方依法依規, 妥善處理, 並為企業創造公正、公平、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 中國商務部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

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緊隨美國的腳步, 4月17日上午, 美國的盟友英國也向中興通訊發出“圍剿令”。 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警告英國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通訊的設備和服務, 認為那可能會對英國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有關專家分析, 在當前敏感的時間點選擇制裁中興通訊, 明面上的理由是因為中興通訊未按照協定, “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 不過, 該理由經不起推敲, 美英“圍剿”中興通訊背後的真實意圖是在打壓中國的高科技公司, 直指中國製造2025戰略。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十大領域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 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5G技術研發已經處在全球領先地位。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封殺”中興通訊。

2016年3月, 美國政府以中興通訊及3家關聯公司違反美相關出口禁令為由, 將中興通訊列入出口限制名單, 限制美國供應商向中興通訊出口包括晶片在內的美國產品。

全球產業鏈將受影響

中興通訊大力發展5G技術, 是美國“盯上”的重要因素。 不僅僅是中興通訊, 不久之前華為手機已經遭到美國無端貿易限制。 前段時間博通計畫收購高通, 被美國政府等強制否決, 據稱就是因為擔憂高通被收購後, 5G創新無法領先中國等競爭對手。

經過20多年篳路藍縷, 中國已經從“2G陪跑”到“3G跟跑”再到“4G並跑”, 如今逐漸走向“5G領跑”。 激烈競爭後剩下的4家全球性4G/5G設備供應商中, 有兩家是中國廠商, 中興通訊正是其中一家, 目前已掌握5G端到端的產品技術,

計畫在今年下半年率先推出預商用5G解決方案。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通信業是受益全球化、推動全球化發展最具影響力的行業之一, 單個國家無法構建整個產業生態, 全球化產業分工非常細緻。 本次美國制裁中興通訊, 如無法妥善解決, 將給中興通訊、給中國通信業、給全球通信產業鏈都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就中興通訊來講,德銀稱,即使能夠從其他國內供應商採購,該公司利用重新配置產品向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也有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鑒於某些晶片及濾光器採購自美國及難以被取替,因此預計該公司的無線產品將會受到影響。

對此,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表示,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確實會對中興通訊產生負面影響,但馬上面臨直接損失的也會是美國公司,中小公司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高通、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如果失去中興通訊這樣的大客戶,對於它們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如果中興通訊轉向其他競爭對手,如手機晶片採用聯發科的產品,這對於高通不是什麼好事情。

“這些公司大多位居全球光器件供應商TOP 10,股價暴跌的原因是深度依賴中興通訊等中國設備商的採購,深度依賴中國市場,例如Acacia,業績的30%是由中興通訊貢獻。打壓中國資訊通信業,美國供應商很難做到獨善其身,必然是一個雙輸的結局。”項立剛說。

中金報告則指出,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加出口許可權禁止令,若不能在1-2月內達成和解,會影響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運營商網路建設帶來一定影響,並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路的推進。目前中興通訊占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市場份額,占中國電信設備市場約30%市場份額。中興通訊有1-2月的零部件存貨,若不能儘快達成和解,會影響相關業務。

封鎖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雖然封鎖的結果肯定不利於中興通訊,但是對中國產業可能是一件好事。“這次封鎖可能就是我們的機會,比如手機晶片,中國在3G時代用上了TD-SCDMA,全世界的晶片廠商都不支援,中國只能自己做手機晶片,因此展訊、聯芯等一批企業將會崛起,雖然很艱難,但能夠逼著這些企業成長。正好給中國企業留出市場空間,幾年的時間,中國的手機晶片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包括後面華為和海思的加入。現在每年有上億片中國自己的手機晶片在手機中運行,而且這個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就是封鎖讓中國得到的機會。”項立剛坦言。

通過本次制裁可以看到,中國在晶片、元器件領域仍然較為弱勢。國內通訊網站C114分析指出,在終端基帶晶片上,還有聯發科和展訊替代高通,但在伺服器晶片層面,美國供應商一家獨大,在通信網路的核心光晶片層面,主要以美國供應商為主。因此大力發展創新產業,逐步彌補產業差距,才是應對此類風波的終極手段。

3月23日,IC Insights公佈全球2017年Fabless晶片公司情況。美國企業占全球份額約53%,加上即將遷回美國的新博通,美國占比約69%,可謂一家獨大。中國內地2017年全球占比約11%,低於中國臺灣地區的16%,排名第三。其中還包括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與大唐半導體的自用晶片,除去這些,中國晶片只能占比5%-6%。

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需要進口2300億美元晶片,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這2300億美元晶片,要麼是客戶指定不能更改的晶片,要麼是中國不能自主設計生產必須要進口的晶片。

當然,中國晶片也在一步步逐漸發展過程中。根據IC Insights發佈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排名,國內有兩家廠商殺進前十名,分別是海思和紫光集團(展訊+RDA),這兩者分別以47.15億美元和20.50億美元的收入位居第7位和第10位,其中海思的同比增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1%,僅僅次於去年火熱的英偉達和AMD,在Fabless增長中位居全球第三。

對於中美兩國之間高科技領域摩擦,項立剛認為,未來還會不斷加強。“中美兩國高科技領域以前差距很大,現在這個差距在不斷減少。以通信領域為例,摩托羅拉、思科、朗訊等企業在過去佔據了中國市場很大份額,但是今天它們的份額在萎縮,甚至已經消失。而高通、英特爾這樣的企業嚴重依賴中國客戶,如果沒有中國的手機企業,高通就無法生存,沒有中國客戶,英特爾也很受打擊。同時,中國企業正在成長,逐漸蠶食美國企業的市場,這種情況下,衝突很難避免”。

就中興通訊來講,德銀稱,即使能夠從其他國內供應商採購,該公司利用重新配置產品向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也有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鑒於某些晶片及濾光器採購自美國及難以被取替,因此預計該公司的無線產品將會受到影響。

對此,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表示,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確實會對中興通訊產生負面影響,但馬上面臨直接損失的也會是美國公司,中小公司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高通、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如果失去中興通訊這樣的大客戶,對於它們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如果中興通訊轉向其他競爭對手,如手機晶片採用聯發科的產品,這對於高通不是什麼好事情。

“這些公司大多位居全球光器件供應商TOP 10,股價暴跌的原因是深度依賴中興通訊等中國設備商的採購,深度依賴中國市場,例如Acacia,業績的30%是由中興通訊貢獻。打壓中國資訊通信業,美國供應商很難做到獨善其身,必然是一個雙輸的結局。”項立剛說。

中金報告則指出,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加出口許可權禁止令,若不能在1-2月內達成和解,會影響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運營商網路建設帶來一定影響,並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路的推進。目前中興通訊占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市場份額,占中國電信設備市場約30%市場份額。中興通訊有1-2月的零部件存貨,若不能儘快達成和解,會影響相關業務。

封鎖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雖然封鎖的結果肯定不利於中興通訊,但是對中國產業可能是一件好事。“這次封鎖可能就是我們的機會,比如手機晶片,中國在3G時代用上了TD-SCDMA,全世界的晶片廠商都不支援,中國只能自己做手機晶片,因此展訊、聯芯等一批企業將會崛起,雖然很艱難,但能夠逼著這些企業成長。正好給中國企業留出市場空間,幾年的時間,中國的手機晶片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包括後面華為和海思的加入。現在每年有上億片中國自己的手機晶片在手機中運行,而且這個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就是封鎖讓中國得到的機會。”項立剛坦言。

通過本次制裁可以看到,中國在晶片、元器件領域仍然較為弱勢。國內通訊網站C114分析指出,在終端基帶晶片上,還有聯發科和展訊替代高通,但在伺服器晶片層面,美國供應商一家獨大,在通信網路的核心光晶片層面,主要以美國供應商為主。因此大力發展創新產業,逐步彌補產業差距,才是應對此類風波的終極手段。

3月23日,IC Insights公佈全球2017年Fabless晶片公司情況。美國企業占全球份額約53%,加上即將遷回美國的新博通,美國占比約69%,可謂一家獨大。中國內地2017年全球占比約11%,低於中國臺灣地區的16%,排名第三。其中還包括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與大唐半導體的自用晶片,除去這些,中國晶片只能占比5%-6%。

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需要進口2300億美元晶片,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這2300億美元晶片,要麼是客戶指定不能更改的晶片,要麼是中國不能自主設計生產必須要進口的晶片。

當然,中國晶片也在一步步逐漸發展過程中。根據IC Insights發佈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排名,國內有兩家廠商殺進前十名,分別是海思和紫光集團(展訊+RDA),這兩者分別以47.15億美元和20.50億美元的收入位居第7位和第10位,其中海思的同比增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1%,僅僅次於去年火熱的英偉達和AMD,在Fabless增長中位居全球第三。

對於中美兩國之間高科技領域摩擦,項立剛認為,未來還會不斷加強。“中美兩國高科技領域以前差距很大,現在這個差距在不斷減少。以通信領域為例,摩托羅拉、思科、朗訊等企業在過去佔據了中國市場很大份額,但是今天它們的份額在萎縮,甚至已經消失。而高通、英特爾這樣的企業嚴重依賴中國客戶,如果沒有中國的手機企業,高通就無法生存,沒有中國客戶,英特爾也很受打擊。同時,中國企業正在成長,逐漸蠶食美國企業的市場,這種情況下,衝突很難避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